云南M≥7.6级地震伤亡因素的探讨

合集下载

云南地区6级以上强震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云南地区6级以上强震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云南地区6级以上强震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概率预测模型研究苏有锦;李忠华【期刊名称】《地震研究》【年(卷),期】2011(034)001【摘要】系统分析了云南地区肘≥6.0、M≥6.5和M≥7.0地震的间隔时间分布特征;运用M≥5.0地震目录,基于D-R关系的年发生率和泊松分布模型,构建了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的概率预测模型;结合间隔时间分布统计特征和概率预测模型,对云南地区M≥6.0、M≥6.5和M≥7.0地震,建立了具有概率水平的三级预测预警指标:C(黄)、B(橙)、A(红).%The interv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earthquakes with M ≥ 6. 0, M ≥6. 5 and M ≥ 7.0 occurred from 1900 to 2009 in Yunnan region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G-R relation and Poisson model, the probability model of the earthquakes with M≥6. 0, M≥6. 5 and M≥7.0 are built by using the M≥5.0 earthquake catalogs. Then, the three-grade, prediction-warning indexes ( C ( yellow), B (orange), A (red)) for the earthquakes with M≥6. 0, M≥6. 5 and M≥7. 0 a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val features and the probability model.【总页数】7页(P1-7)【作者】苏有锦;李忠华【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5【相关文献】1.辽宁地区5级以上地震复发间隔及地震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J], 李俏;逯绍锋2.用噪声成像方法研究云南地区强震前地震面波速度变化 [J], 杨文;刘杰;史海霞;周龙泉;苏有锦3.云南地区构造应力场与强震活动关系研究 [J], 李玉江;陈连旺;李红;叶际阳4.云南地区中强震丛集和连发研究 [J], 钱晓东;秦嘉政;和宏伟5.云南地区未来强震的概率预测 [J], 杨子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澜沧7.6级地震的水氡异常

澜沧7.6级地震的水氡异常

澜沧7.6级地震的水氡异常
尹秀如
【期刊名称】《地震》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1988年11月6日21时03分在云南澜沧发生M_s 7.6级地震,震前水氡资料出现较明显的异常变化。

笔者对距震中600公里范围内云南、四川两省向国家地震局报数的所有台站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此次地震前水氡资料出现较明显的长、中、短、临前兆异常及明显的震后效应。

本文详细介绍了异常情况,并且用实用化攻关的方法对地震三要素进行了检验。

【总页数】8页(P48-55)
【作者】尹秀如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澜沧—耿马地震前后水氡状态吸引子初探 [J], 李忠华;周尽
2.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地震的水氡异常 [J], 罗平
3.西北地区水氡震后调整性异常与新地震异常的识别方法研究 [J], 张慧
4.青海共和6.9级地震前西武当泉水氡异常的论证及异常机理研究 [J], 姜大庸
5.判识水氡地震前兆的方法——以甘肃清水温泉水氡异常为例 [J], 苏鹤军;曹玲玲;张慧;李晨桦;周慧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澜沧7.6级地震前云南电台网地电阻率变化特征

澜沧7.6级地震前云南电台网地电阻率变化特征

澜沧7.6级地震前云南电台网地电阻率变化特征
刘心恒;周郧生
【期刊名称】《地震研究》
【年(卷),期】1990(013)004
【摘要】1988年11月6日我国云南澜沧发生7.6级强烈地震,震前云南地电台网出现了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

本文分析了这些异常特征。

它的整个变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长期趋势异常起始于1984年,第二阶段为中期趋势异常从1987年开始;第三阶段为短临异常大约震前半年左右开始。

这些变化特征不但澜沧地震前有,在其他一些强震前亦有一定显示。

识别这些阶段变化特征,对今后的强震监视是会有其一定实用价值的。

【总页数】9页(P344-352)
【作者】刘心恒;周郧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2015年内蒙古阿拉善Ms5.8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特征研究 [J], 叶青;张翼;黄兴辉;余丹;刘高川;范晔
2.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地磁异常变化特征 [J], 吕桂芳
3.澜沧地震前昆明弥渡重力场变化特征 [J], 刘仲全
4.地震前昌黎台地电阻率变化特征分析 [J], 周剑青;郭建芳;朱彦珍;佟鑫;平彩鹏;王
秀敏;鞠永;周硕
5.2018年松原M5.7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特征研究 [J], 高研;李飞;史红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鲁甸地震

云南鲁甸地震

云南鲁甸地震引言:云南是我国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而2014年8月3日发生在鲁甸县的一次7.0级地震,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云南鲁甸地震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加深对地震灾害的认知,并提供一些应对地震的经验教训。

一、地震背景云南是我国地震多发的省份之一,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地震活动频繁。

2014年8月3日,一次规模为7.0级的地震发生在鲁甸县,震中位于鲁甸县城附近的龙门山地区。

二、地震原因鲁甸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构造活动引起的。

在龙门山地区,印度板块向北侧挤压欧亚板块,造成了地壳的应力积累,最终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12千米,属于浅层地震。

三、地震影响(1) 财产损失:鲁甸地震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

震区附近的建筑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房屋倒塌,造成居民财产的损失。

据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了约100亿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

(2) 人员伤亡:这次地震造成了人员的巨大伤亡。

据报道,地震中共有617人遇难,超过3000人受伤。

不幸的是,这其中还包括一些无辜的孩子和老人。

(3) 社会影响:地震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许多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受损,造成了公共服务的中断。

此外,地震还导致了一定范围的道路断裂、电力中断等后果,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四、应对措施(1) 抗震建筑:地震后,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更高。

政府应该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管,推行抗震建筑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更好地抵御震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防灾减灾意识:地震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的普及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地震灾害意识,让他们了解地震预警系统和逃生技巧,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3) 灾后重建:地震过后,重建工作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修复破坏的基础设施,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评估模型研究

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评估模型研究

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评估模型研究张方浩;蒋飞蕊;李永强;白仙富;余庆坤【摘要】In this paper,we conducted a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146 earthquakes(M≥ 5.0)which occurred in the period from 1900 to 2014.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earchresults,Yunnan is divided into 3 tectonic regions.Then,we use the data of the isoseismic lines in these 3 regions to fit the intensity-attenuation model of each region.Since there are a few earthquakes with M≥ 7.0 in this defined 114-year period,the fitted intensity-attenuation model of the strong earthquakes would be random or uncertain.To solve this problem,we introduce the Rupture scale relation to limiting our fitted intensity-attenuation model of the strong earthquakes.We choose the empirical relation of magnitude and rupture-scale,which was proposed by Li Zhonghua and Qin Jiazheng,to correct the size of the influence field estimated through our intensity-attenuation paring our intensity-attenuation models with the previous ones,we found that,in a certain tectonic region,the intensity isoseismal estimated through our model averagely have minimum error with the real intensity isoseismal decided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Therefore,it is more advisable to choose the small-scale zone for the intensityattenuation evaluation.%本文对1900~2014年发生在云南地区的146次5.0级以上地震的烈度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并按照前人划分的云南地区的3个构造分区进行分类,将各分区内的烈度等震线作为样本,拟合出各分区的烈度衰减模型.由于样本所覆盖的时间段在百年左右,所涵盖的7级以上强震较少,故强震烈度衰减关系中隐含着随机性或不确定性,我们尝试引入破裂尺度来对强震烈度等震线的生成进行限定.通过分析对比已有研究成果,并选用李忠华和秦嘉政的震级-破裂尺度经验关系式组合作为破裂尺度的经验公式,对强震烈度衰减模型评估的影响场大小进行了修正.通过对本文拟合出的烈度衰减模型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某个分区内,本文给出的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烈度等震线平均偏差最小,故此采用更精细的分区比大分区在评估具体区域的地震烈度时更具有合理性.【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16(032)003【总页数】11页(P511-521)【关键词】地震烈度;衰减模型;破裂长度【作者】张方浩;蒋飞蕊;李永强;白仙富;余庆坤【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市北辰大道 65022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市北辰大道 65022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市北辰大道 65022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市北辰大道65022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市北辰大道 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0 引言在地震灾情预评估中,建立适合于研究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澜沧7.6级地震震区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初步分析

澜沧7.6级地震震区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初步分析

澜沧7.6级地震震区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初步分析
阳世华;樊友心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
【年(卷),期】1989(008)003
【摘要】1988年11月6日21时在滇西南澜沧—耿马一带发生了7.6、7.2级强烈地震,属于双震主震余震型。

震源深度为13公里,波及面半径达400公里左右。

极震区在澜沧县富邦区的战马坡,烈度为9°,是本次7.6级地震震中所在。

耿马县的团结、岩帅、勐省、光弄是7.2级地震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烈度达10°。

这是我省解放以来仅次于通海地震的一次大地震。

余震又很强烈,至12月15日6级以上的余震已有5—6次,其中最强烈的一次是主震后24天竹塘6.7级。

一。

【总页数】7页(P284-290)
【作者】阳世华;樊友心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6
【相关文献】
1.岛弧构造的垂直形变场与水平位移场及其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特征 [J], 罗伟;罗灼礼
2.鲁甸MS6.5地震区域水平形变应变场演化特征 [J], 陈阜超;陈聚忠;郭良迁;张风霜
3.7.9级地震前乌鲁木齐形变站垂直形变异常特征初析 [J], 王治民;张永岗;冯向东
4.南北地震带及青藏块体东部垂直形变与地震活动研究 [J], 张四新;江在森;王双绪
5.地壳垂直形变基本场,增量场及其与地震形变关系的探讨 [J], 杨国华;韩月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突出灾害事故总结汇报

云南突出灾害事故总结汇报

云南突出灾害事故总结汇报标题:云南突出灾害事故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某企业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做一份关于云南突出灾害事故的总结汇报。

近年来,云南省发生了许多严重的突发灾害事故,严重影响了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事故进行总结、分析和归纳,以期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一、灾害事故的分类与分析根据云南省近年来发生的突出灾害事故,我们将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在自然灾害方面,特别是地震、泥石流和洪涝灾害是云南省最常见的突发自然灾害,其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大。

而在人为灾害方面,主要有矿山事故、交通事故和建筑工程事故等。

二、灾害事故导致的主要原因分析1. 自然灾害方面:a. 自然环境恶劣:云南是地震多发区,地质灾害频繁,部分地区气候多变,易发生泥石流和洪涝灾害。

b. 预警机制不完善:由于受制于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我们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警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灾害发生后无法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人为灾害方面:a. 安全意识不强: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的情况。

b. 管理松懈:一些单位对突发灾害事故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制定不够,安全管理不到位。

c. 个体行为问题:个别驾驶员和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低下,存在驾驶违规、施工不规范等问题。

三、防范措施和建议1. 自然灾害方面:a. 加强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警能力,确保及时发现和报警。

b. 完善地质调查工作,对高风险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c.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广大民众的自护能力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2. 人为灾害方面:a.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b.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作业的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c. 严格执法,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高压态势,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澜沧7.6级地震有兆异常的综合特征(一)中期异常...

澜沧7.6级地震有兆异常的综合特征(一)中期异常...

澜沧7.6级地震有兆异常的综合特征(一)中期异常...
陈立德;罗平
【期刊名称】《地震》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本文论述了澜沧、耿马M_s7.6和7.2级地震的环境因子、地震学和定点前兆等方面中期异常及其综合特征。

异常的时序特征表现为:环境因子的气压、涝—旱等异常出现最早,多在震前3—2年;85%的地震学和定点中期前兆异常出现在震前2.5—0.5年;中期异常大量涌现的同时,震源区小震条带开始形成,表明大量的中期异常与震源及附近地区进入不稳定形变带的形成阶段有关。

异常的空间分布表明,条带、空区、b值、震源参数及气压、降水等主要异常集中在震源及附近地区;但震中距100 km范围内无定点中期异常显示;水氡、水位、水温等异常仍显示出近源区异常开始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上述特征有助于未来发震时间和地点的判断。

【总页数】10页(P18-27)
【作者】陈立德;罗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汶川8.0级地震前典型流体中期前兆异常的初步研究 [J], 范雪芳;王吉易;陆明勇
2.地电前兆异常特征及澜沧—耿马7.6级等地震预报问题 [J], 汪志亮;王志贤
3.澜沧7.6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二)短临异常及其综合特征 [J], 陈立德;罗平
4.普洱6.3级地震的中期前兆异常特征 [J], 杨继登
5.MDCB型地震前兆监测仪的前兆异常与岫岩地震 [J], 郭宝昌;陈庆成;莫可;邹环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前

者是后 者 的 2 . 3 9倍 。为 研究 震 亡 人 数 差 别 大 的
原因, 本文从 这两 次地震 的伤亡 分 布开始 , 结合震 区地 质构 造 , 形地 貌 , 口密 度 , 屋 结构 等进 地 人 房 行 研究 , 寻找 引起差 别大 的主要 原 因 。
中国大 陆 14 9 9~20 0 9年 M 17 6级 地 震 并 > .
7 . 5万 问。这是 云南 省 内仅 次 于 云南 通 海 7 8 53 .
级地震 的又一 次 大地震 。
情况 的文 字说 明 和地 震 受灾 情 况 统 计 表 , 些资 这 料 以县为单 位 , 记录 了 当时 的灾情 和救 援情 况 , 并 到两 个 地 震 区 去 收 集 了大 量 相 关 资 料 。在 峨 山 县、 通海县 、 建水 县档案 局和地 震 局查 阅并 收集更
第2 2卷 第 2期 21 0 来自年 6月 高 原 地 震
P A E UE R H U K E E R H L T A A T Q A ER S A C
Vo . . 122 No 2
Jn 2 1 u.00
云 南 ≥7 6级 地 震 伤 亡 因素 的 探 讨 .
朱月芬 , 赵 恒 , 李兆龙 , 杨杰英
详细 的震 害资料 , 同时 穿 越 地震 极 震 区查 看地 质 构造 和地形 地 貌 。从澜 沧县 地 震 局 、 民政局 和有
对 地震伤 亡 的研 究 , 前人 作 了不 少 工作 。傅 征祥 等人认为 影 响地 震 人 员 伤 亡 的 因素 很多 , 是 多种 因素综合 作 用 的结 果 , 至 还包 括 许 多人 为 甚 因素 , 而不是单 一 因素 造 成 的 J 。马玉 宏 等人 将 影 响人员 伤亡 的 因素 分为 4大类 : 地震 因素 、 境 环 因素 、 防范程度 不 同和其他 次生 灾害 J 。 云南 的这两 次大 地震 , 级 只差 02级 , 源 震 . 震 深度 均为 1k 属 于对地 面建 筑物破 坏很 大 的浅 3m, 源地 震 。发 震 时间均 在晚上 , 但伤 亡差别 很大 , 前
无 预警 地震 共 有 6次 , 中云 南省 内有 2次 。这 其
6 次地震的震亡人数差别很大 , 0— 4余万不 从 2
等 。其 中 17 云南通 海发 生 的 78级 大地 震 , 90年 . 使 通海 、 山 、 水 等 7个 县 遭 受惨 烈 大劫 难 , 峨 建 有
1 2 人在 这次 地震 中丧生 、71 0人 受 伤 、 塌 56 1 2 2 倒 房 屋 3 8 4 6间 。这 是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成 立 以 3 5
( 南 省 地 震局 , 南 昆明 云 云 6 02 ) 5 2 4
摘要 : 通过 云 南 ≥7 6级 地震 震 亡分 布 的统计 , 究 大地震 的伤 亡分 布规律 , . 研 寻找 影 响伤 亡的主
要 原 因。结果表 明 , 亡人 数主要 分 布在 Ⅷ 度 以上 烈度 区 , 一 区域 的震 亡人 数 占震 亡 总数 的 9% 以 震 这 4 上 , 中极 震 区 占到 7 % 以上 。调查 分析 认 为 : 其 0 在震 级相 近 的情 况下 , 区地 质 构造 、 形 地 貌是 影响 震 地 地震 烈度 的 因素 ; 房屋 、 口密度 、 人 发震 时 间是 震亡人 数 的 重要影 响 因素 ; 未 来 的 大地震 中 , 口密度 在 人
2 云南 ≥76 . 级地震震亡人员分布
2 1 通海 7 8级 地震震 亡人 员分 布 . .
通海 7 8级 大 地震 的类 型 为 主 震—余 震 型 , .
作者简介 : 朱月芬 ( 97一 ), , 16 女 云南 曲靖人 , 大专经济管理专业 , 主要从事地震应急保障工作 。
大的断 裂带及 其 附近是 应 急救援 和 医疗救 护 的重 点 区域 , 断 裂带及 其 附近 盆 地 内的震 亡人 数 比非盆 在
地震 亡人数 多, 投入 更 多的救援 和 医疗救护 力量 。 要
关 键词 : 云南 J≥ . 级地震 ; l 76 f 震亡人数 分布 ;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3 5 7 8 P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5— 8 X(00 0 0 5 0 10 5 6 2 1 )2— 0 2— 6
第 2期
朱 月芬 , : 南 ≥76级 地 震伤 亡 因素 的探 讨 等 云 .
表1
5 3
震源 深度 1k 最 高 烈 度 X度 , 观 震 中 在通 海 3 m, 宏
17 通 海 7 8级 地 震 各 县 震 亡 人 数 统 计 9 0年 .
县高 大公社 五街村 。地 震使通 海 等 7个 县遭受 惨 烈大 劫难 , 1 2 人 在 这 次地 震 中丧 生 、710 有 56 1 2 2 人 受 伤 、 塌 房 屋 3 846间。震 亡 300 以上 倒 3 5 0 人 的重灾 县有 3个 , 即峨 山县 、 海县 、 通 建水 县 , 亡 震 率 依次 为 3 17 % 、. 87 和 235 % 。各 县 .4 5 26 1% .20 受灾情 况见表 1 。 J
1 资料来 源
为 了研 究 云 南 大 地 震 , 们 在 云 南 省 档 我
案 馆 查 找 到 云 南 省 革 命 委 员 会 抗 震 救 灾 办 公室于 17 9 0年 6月 1 3 5 1填报 的关 于地 震 受灾
来 , 17 除 96年河 北 唐 山地 震 、0 8年 四川 汶川 地 20 震外 , 国 大 陆 生 命 损 失 最 惨 重 的 一 次 地 震 。 中 18 云南 省 澜 沧一耿 马发 生 76级 和 72级 98年 . . 地震 , 成 震 亡 7 8人 , 77 1人 , 塌 房 屋 造 4 伤 5 倒
收稿 日期 :0 0—0 0 21 3— 9
关 乡 镇获得 澜沧 地 震震 害资 料 , 赴 极 震 区查 看 并 地质 构造和 地形地 貌 。这两个 地震 有可 靠详 实的 资料 , 是地震 伤 亡 研究 的理 想 震 例 。 由于震 亡 人 定 义 明确 , 即在地震 中失 去生命 , 以本 文研究 以 所 震 亡人 数为 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