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卷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碳的一种同位素C可用于考古断代.下列关于C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4B.中子数为8C.质量数为6D.核外电子数为82.如果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2)的元素不可能位于() A.ⅥAB.ⅣBC.ⅢBD.ⅣA3.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可推知原子的()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核电荷数④核外电子数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4.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B.碱金属单质都可保存在煤油中C.钠离子半径比钠原子半径小D.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熔点、沸点最高的是铯5.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N··NB. H HC . H +[]2-H +D . Na +C·6.可能存在的第119号元素被称为“类钫”,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有关“类钫”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价 B . “类钫”属于过渡元素,具有放射性 C . “类钫”单质的密度小于1 g·cm -3 D . “类钫”单质有较高的熔点7.X 、Y 、Z 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X 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X 2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化合物XZ 3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 . X 、Y 、Z 三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都是强酸C . 常温下,Z 单质可与Y 的氢化物发生置换反应D . Z 的气态氢化物比Y 的气态氢化物更加稳定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3C 和14C 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 .6Li 和7Li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C .14C 和14N 的质量数相等,中子数不相等D . 1 mol U 92235的中子数比1 mol U 92238的中子数少3N A 个9.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 KCl B . H 2 C . H 2SO 4 D . Cl 210.食盐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HCl 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炒菜时放入食盐并不破坏氯化钠中的化学键B. HCl的电子式是H+[C]-C.氯化钠熔化时共价键被破坏D. HCl溶于水能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按K、L、M、N层的顺序,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依次增多B.原子核外的电子按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先后排在不同的电子层C.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布18个电子D.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排有8个电子12.下列物质在溶于水和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完全相同的是()A.氯化氢B.冰醋酸C.硫酸氢钠D.氢氧化钾13.A、B两种原子,A的M电子层比B的M电子层少3个电子,B的L电子层电子数恰为A的L电子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A.硅原子和钠原子B.硼原子和氦原子C.氯原子和碳原子D.碳原子和铝原子14.氰气的化学式为(CN)2,它的性质和卤素相似,称为拟卤素.对其性质和有关化合物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NaCN和AgCN都易溶于水B. HCl和HCN都易形成白雾C. MnO2可与HCN反应生成(CN)2D. (CN)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N、NaCNO和H2O15.关于原子序数为55的元素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位于第五周期B.位于第ⅠA族C.一定是碱金属元素D.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二、实验题(共3小题)16.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 中溶液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17.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第一小组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其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探究.[查阅资料]Ⅰ.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Ⅱ.H2SiO3难溶于水.实验药品: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硝酸、硅酸钠溶液.[探究过程](1)第一小组为比较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以图1装置进行实验:①烧杯C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预期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小组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素单质的氧化性,A、B、C三处分别是蘸有溴化钠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湿润的红色纸条.①写出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预期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用品:①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 mol·L-1溴化钠溶液、0.1 mol·L-1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等;②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镊子、小刀、玻璃片等.(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化学方程式):(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共3小题)19.有X、Y、Z三种元素:(1)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___,该元素原子的二价阴离子中,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9的核素表示为________.(2)Y元素的一价阳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0,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3)2 g ZO中电子数比质子数多3.01×1022个,则Z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20.实验室制取氯气,将多余的氯气用100 mL 1.7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对吸收后的溶液进行分析化验,测知c(OH-)=0.1 mol·L-1(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ClO-和Cl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1)吸收氯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2)被氧化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被还原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3)若采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的方法制氯气,制备尾气中的氯气所消耗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21.有氯化钠和碘化钠的混合物共26.7 g,溶于水,通入足量氯气后,蒸干、灼烧,固体质量变为17.55 g.(1)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四、填空题(共3小题)22.(1)常见卤素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2)下列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碱金属元素 B.卤族元素(3)下列反应中,更剧烈的是__________.A.钠与水反应 B.钾与水反应(4)取下列溶液分装于两试管中,再分别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少量四氯化碳,用力振荡、静置后,四氯化碳层显紫红色的是__________.A.溴化钠溶液 B.碘化钾溶液23.回答下列问题:(1)在加热条件下,锂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钾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属铷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钾比钠活泼,钾能否从氯化钠溶液中把钠置换出来:________.(5)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有下列变化:①碘的升华②烧碱熔化③氯化钠溶于水④氯化氢溶于水⑤氧气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其中化学键未被破坏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仅离子键被破坏的是______;仅共价键被破坏的是________;离子键和共价键都被破坏的是__________.(2)用电子式写出MgCl2、HCl的形成过程.①MgCl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HCl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C 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由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其中子数=14-6=8.2.【答案】A【解析】当该元素(原子序数为n )位于短周期的第ⅡA 族时,原子序数为(n +2)的元素位于第ⅣA 族;当该元素(原子序数为n )位于第四、五周期的第ⅡA 族时,原子序数为(n +2)的元素则位于第ⅣB 族;当该元素(原子序数为n )位于第六、七周期的第ⅡA 族时,原子序数为(n +2)的元素则位于第ⅢB 族;该元素不可能位于ⅥA 族. 3.【答案】B【解析】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知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4.【答案】C【解析】金属钠极易与水和CO 2反应,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金属锂的密度为0.534 g·cm -3,会浮在煤油的上面,金属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钠离子比钠原子少一个电子层,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更大,钠离子的半径小于钠原子的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小),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5.【答案】B【解析】判断电子式正误的关键是看电子对形成的方式或电子得失情况是否正确.A 项中要写成N……N .C 项中H 2O 是共价化合物,不能用“[ ]”.D 项是离子化合物,阴离子要用“[ ]”. 6.【答案】A【解析】119号元素应位于第八周期ⅠA 族,属于碱金属元素,类比碱金属的性质可知A 项正确. 7.【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所叙述的信息“X 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X 2分子”,可知X 是氮元素,Y 是硫元素,Z 是氯元素.B 项,氯元素形成的含氧酸HClO,属于弱酸. 8.【答案】B【解析】二者均为碳元素的原子,互为同位素,A 项正确;二者的中子数分别为3、4,B 项错误;二者的中子数分别为8、7,C 项正确;由N =A -Z 可知1 mol U 92235的中子数比1 mol U 92238的中子数少3N A 个,D 项正确.9.【答案】C【解析】氯化钾(盐)属于离子化合物;硫酸(酸)属于共价化合物.10.【答案】D【解析】炒菜时放入食盐,NaCl因溶于水而破坏了钠离子与氯离子间的离子键;HCl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H C;NaCl为离子化合物,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11.【答案】A【解析】按K、L、M、N层的顺序,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n2)为2、8、18、32;原子核外的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先后排在不同的电子最多,即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再排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M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稀有气体元素中,氦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它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12.【答案】D【解析】氯化氢、冰醋酸溶于水时破坏的是共价键,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硫酸氢钠溶于水时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熔化时只破坏离子键;氢氧化钾溶于水和熔化时破坏的都是离子键.13.【答案】D【解析】设x、y分别为A的L层和M层的电子数,则B的L层和M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x、y +3.由于B的M层上有电子,其L层肯定充满电子,2x=8,x=4.由于A的L层未充满电子,其M 层无电子,y=0.A、B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6、13,是碳原子和铝原子.14.【答案】A【解析】(CN)2性质和卤素相似,用氯元素的性质类推可判断.因AgCl不溶于水,则AgCN不溶于水,A不正确;HCl易结合水蒸气形成白雾,则HCN也易形成白雾,B正确;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则MnO2可与HCN反应生成(CN)2,C正确;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水,则(CN)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N、NaCNO和H2O,D正确.15.【答案】A【解析】第一至七周期中,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2、10、18、36、54、86、118.54<55<86,55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55-54=1,该元素位于第ⅠA族,为碱金属元素.16.【答案】(1)分液漏斗防止倒吸(2)变蓝NaOH(3)变浑浊饱和NaHCO3【解析】(1)仪器A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2)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可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3)因碳酸比硅酸酸性强,CO2可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溶液变浑浊;盐酸具有挥发性,进入C中会干扰实验结果,需要将CO2中的HCl 除掉,可以在B和C之间增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2中混有的HCl.17.【答案】(1)①溶液变浑浊CO2+SiO+H2O===H2SiO3↓+CO②非金属性:C>Si③稀硝酸有一定的挥发性,影响C和Si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2)①Cl2+2Br-===Br2+2Cl-②试纸变蓝③氧化性:Cl2>Br2>I2④无法判断Br2和I2的氧化性【解析】(1)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其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可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用稀硝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将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由此可说明硝酸、碳酸及硅酸酸性的强弱,但硝酸有挥发性,影响了最后结果的判断.(2)氯气能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溴和氯化钠;氯气能与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变蓝色;但无法判断Br2和I2的氧化性.18.【答案】(1)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2)试管胶头滴管烧杯(培养皿)(3)(4)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而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解析】本题为实验设计题,通过实验比较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卤素的性质比较(卤素间的置换反应):氯水能与溴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单质溴和氯化钠;溴水能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和溴化钠.碱金属性质比较(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钠、钾都能与水反应,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19.【答案】(1)810O(2)21(3)32【解析】(1)核电荷数=质子数=8,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10,某核素中子数是9,则质量数是17,可表示为O.(2)Y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18+1=19,质量数为40,则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为40-19=21.(3)多出来的电子数就是离子所带的电荷数.ZO~电子数比质子数多的数目[48+A r(Z)] 2×6.02×10232 3.01×1022得A r(Z)=32.20.【答案】(1)0.16 mol(2)0.03 mol0.05 mol(3)6.96 g【解析】(1)反应前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1 L×1.7 mol·L-1= 0.17 mol,反应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1 L×0.1 mol·L-1= 0.01 mol,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17 mol-0.01 mol=0.16 mol.(2)由8Cl2+16NaOH===5NaClO+NaClO3+10NaCl+8H2O可知,反应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0.16 mol÷16×8=0.08 mol,被氧化氯气的物质的量=0.08 mol÷8×6÷2=0.03 mol,被还原氯气的物质的量=0.08 mol-0.03 mol =0.05 mol.(3)由(2)可知,尾气中的氯气为0.08 mol ,由MnO2+4HCl(浓)MnCl2+ Cl2↑+2H2O可知,反应消耗二氧化锰的质量=0.08 mol×87 g·mol-1=6.96 g.21.【答案】(1)15 g(2)43.8%【解析】氯气与碘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单质碘,由于单质碘受热易升华,所以反应后的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为氯化钠.由2NaI+Cl2===2NaCl+I2可知,1 mol碘化钠参加反应时固体质量减少91.5 g,固体实际减少的质量=26.7 g-17.55 g=9.15 g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9.15 g÷91.5 g·mol-1×150 g·mol-1=15 g,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26.7 g-15 g=11.7 g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00%=43.8%22.【答案】(1)HI(2)B(3)B(4)B【解析】常见卤素中碘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弱,氢化物最不稳定的是HI;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升高;钾比钠活泼,与水反应更剧烈;氯水与NaBr、KI溶液反应分别生成Br2、I2,而二者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为橙红色、紫红色.23.【答案】(1)氧化锂(2)超氧化钾(3)铷沉在水的底部,熔化成白色的小球,反应剧烈,会发生爆炸(4)不能(5)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解析】碱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锂,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超氧化钾,铷、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更为复杂.铷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铷与水反应时熔化成的小球沉在水的底部;铷比钾的金属活泼性强,铷与水反应更为剧烈,会发生爆炸.钾、钠都极易与水反应,钾不能从氯化钠溶液中将钠置换出来.锂、钠、钾三种碱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其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24.【答案】(1)①⑤②③④⑥(2)①②【解析】(1)①碘的升华属于物理变化,破坏的是范德华力,化学键未被破坏;②烧碱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烧碱熔化时,阴、阳离子间的离子键被破坏;③氯化钠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中的离子键被破坏;④氯化氢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氢中的共价键被破坏;⑤氧气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化学键未被破坏;⑥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受热分解时,阴、阳离子间的离子键和铵根离子中的共价键均被破坏.(2)①MgCl2属于离子化合物,它的形成过程为.②HCl属于共价化合物,它的形成过程为.。

【新教材】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共价键B.原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C.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2.下列各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的类型相同且晶体类型也相同的一组是A.SiO2和SO2B.SiO2和 NaCl C.NaCl和 HCl D.CCl4和CH4 3.离子RO3n-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中子的数目()A.A+n+48+x B.A+n-24-x C.A-n+24-x D.A+n+24-x 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形成的是A.2Na2O+2H2O=4NaOH B.Mg3N2+6H2O=3Mg(OH)2↓+2NH3↑C.2Na2O2+2H2O=4NaOH+O2↑ D.NH4Cl+NaOH ΔNaCl+NH3↑+H2O5.由于锂电池的需求急剧增长,全球陷入锂资源“争夺战”。

下列有关锂的说法正确的是A.Li的原子半径是第二周期所有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B.Li的金属性比钠强C.Li、Cu及海水构成的电池中,Li为电池正极D.电解LiCl熔盐可制取金属Li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共价化合物中还可能含有配位键B.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7.近年来,有科学家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CT)技术,发现了抑郁症、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脑部功能性异常,给这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

PET-CT的检查需要患者事先服用被18F标记的药物分子,下列关于18F说法正确的是A.18F的性质与常见的19F性质完全相同B.18F的质量数与18O的质量数相同C.18F原子中有9个质子,9个中子,18个电子D.18F与18O互为同位素8.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小于2S 的半径,X元素可能为下列选项中的()A.Al B.P C.Ar D.K9.元素周期表中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X单质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XO3③离子半径大小:r (M3+)< r (T2-)④L2+和X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10.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熔点: Al>Mg>Na ②离子半径:Na+>Mg2+>F-③密度:四氯化碳>己烷>水④结合质子能力:OH->-O->HCO3-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11.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的内容,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A.碘化钾B.碘酒C.溴水D.碘化钾淀粉溶液12.在元素周期表短周期元素中,X元素与Y、Z、W三元素相邻,X、Y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卷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题)1.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性质相似,如Li 与Mg 、Be 与Al 、B 与Si ,这种规律被称为“对角线规则”.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Li 在2N 中燃烧生成3Li NB .Li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22Li OC .2Be(OH)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22Na BeOD .硼酸钠溶液显碱性2.李克强总理在世界核安全会议上倡导各成员国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核能。

23592U 是核反应堆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3592U 中的中子数为235B .23592U 和23892U 是同一种核素C .合理利用核能符合“低碳经济”要求D .23592U 和23892U 是铀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 .氯气中含离子键C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均属于化学键D .所有物质一定含有化学键 4.下列各组物质,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 .MgCl 2和KCl B .NaOH 和NaCl C .H 2O 2和Na 2O 2D .NH 3和NH 4Cl5.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硒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V A 族B .H 2Se 比HBr 稳定C .硒的非金属性比S 弱D .硒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2SeO 36.A 、B 、C 、D 、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原子是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B 原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DO2n+2,E有两种常见简单离子,低价离子为绿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为过渡元素B.A与B形成的某化合物含非极性键C.简单离子半径:A<B<C<DD.C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可以反应7.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用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电负性:Z<W B.简单离子半径:W<YC.元素第一电离能:Z<W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8.下列有关溴、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溴和碘只能从海水中提取B.单质溴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呈现紫红色C.在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D.存放液溴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密封并用水封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氟(F)B.氯(Cl)C.溴(Br)D.碘(I)2.下列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微粒属于阴离子的是A.B.C.D.3.下面是一些常见分子的比例模型。

其中1个分子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最多的是( ) A.氢气B.氨气C.水D.二氧化碳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为羟基的电子式,也是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B.S2-的结构示意图:C.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是D.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8O5.“玉兔”号月球车用Pu作为热源材料。

下列关于Pu的说法正确的是()A.Pu与U互为同位素B.Pu与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C.Pu与Pu具有相同的中子数D.Pu与U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6.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16O和18O B.H2O和D2O C.H2和D2D.24Mg和24Na7.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Y原子与Z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X原子核外电子数的4倍,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X、Y、Z三者均为金属元素B.X、Y、Z三者核外电子数之和为40C.X与Y、Y与Z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D.Y与Z只能形成一种共价化合物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X2-与Y的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B.Y的简单离子半径比X的简单离子半径大C.X与Y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Z与X不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9.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6,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A与C,B与D分别为同主族元素。

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含答案)
(3)金属单质W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Y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表示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ⅠA
0
1
H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Ne
3





(1)元素④的符号是_______;
22.A产生淡黄色沉淀Na2S+Cl2=2NaCl+S↓吸收氯气,防止污染大气Cl2+2OH-=Cl-+ClO-+H2O①③④4mol
23.CO
24.Si<>2NaOH+2Al +2H2O =2NaAlO2+3H2↑
25.(1)0.54 g(2)0≤a<50 mL(3)80(4)2.5(5)Al(OH)3+OH-===AlO2-+2H2O
17.A、B、M、N、O、P、QⅠBⅡBH、I、J10
18.>>
19.DBCEFGH①⑤②③④
20.5种Na2ONa2O2He、Ne、ArNaNH3SiH4
21.浓HClMnO2MnO2+4H++2Cl- Mn2++Cl2↑+2H2O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HClA有黄色沉淀生成Cl2+S2-=S↓+2Cl-B
14.判断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A.HCl的热稳定性比H2S的强B.氯气能溶于水,硫难溶于水
C.常温下,氯单质呈气态,硫单质呈固态D.AgCl是白色固体,Ag2S是黑色固体

高一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2016.03.2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thrich 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面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15N互为同素异形体C.13C与15N互为同位素 D. 13C的中子数与15N的核外电子数相同2.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制农药的元素B.制催化剂的元素C.做半导体的元素D.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B.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C.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D.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4.下列各项表达正确的是A.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16288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N的结构式::N≡N:25.已知硒与氧、硫同主族,与溴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硒的原子序数为34 B.硒的氢化物比HBr稳定C.硒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D.硒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6.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R的气态氢化物能燃烧A.R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O3C.R一定是第VIIA族元素 D.R的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显碱性7.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C.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D.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8.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X可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 B.Y可能与X同主族C.X可能是第三周期金属元素 D.Y一定是金属元素9.已知A的原子序数是x,B2-与A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x-5 B.x+5 C.x+1 D.x-110.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W2+、b X+、c Y2-、d Z-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X>Z>Y B.热稳定性: H2Y>HZC.离子半径:W2+>Y2- D.碱性:XOH>W(OH)211.下列A、B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以组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 B.19和16 C.12和17 D.10和812.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专题训练(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专题训练(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A.CO2B.H2OC.H2O2D.H2答案:CA.CO2(O=C=O)中只含极性键,A错误;B.H2O(H—O—H)分子中只有极性键,B错误;C.H2O2分子的结构式为H—O—O—H,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C正确;D.H2分子中只有非极性键,D错误;故选C。

2、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离子的还原性:S2->Cl->Br->F-B.热稳定性:HF>HCl>H2SC.酸性:HClO>H2SO4>H3PO4D.碱性:Al(OH)3>Mg(OH)2>Ca(OH)2答案:BA.元素的非金属性F>Cl>S>Br,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离子还原性越弱,则离子还原性:S2->Br->Cl->F-,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F>Cl>S,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故B正确;C.非金属性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酸性:HClO4>H2SO4>H3PO4,HClO不是最高价的含氧酸,是弱酸,其酸性比硫酸弱,故C错误;D.金属性:Ca>Mg>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即酸性:Al(OH)3<Mg(OH)2<Ca(OH)2,故D错误;故选:B。

3、M元素的1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M形成+2价正离子B.Z的熔点较高C.Z可表示为M2Y D.Z不一定溶于水答案:CA.M元素的1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故形成+2价正离子,A正确;B.Z属于离子化合物,熔沸点较高,B正确;C.M元素的1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故Z可表示为MY2,C错误;D.Z不一定溶于水,如氟化钙不溶于水,D正确;答案选C。

新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一、单选题1.Q、M两元素相邻,M、C、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M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M、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短周期主族元素Q、M、C、D、N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Q所形成的氧化物只有一种B.元素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C.元素C、D、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可发生反应D.氢化物的稳定性:Q>M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3.下列原子中可以形成+1价阳离子的是()A.核电荷数为13 B.质子数为17C.M层电子数比L层少6 D.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4.用向硫酸酸化的碘化钾溶液里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不久就有无色小气泡从溶液中逸出,且溶液呈棕色,有关叙述有:①向溶液里滴入淀粉溶液显蓝色;②逸出的气泡是HI;③过氧化氢和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I-→I2+O2+2H+;④过氧化氢和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I-+2H+→I2+2H2O;⑤反应时还有H2O2分解为水和O2,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①③⑤5.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 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B.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D.Y、W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电解质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7H16与甲烷必互为同系物B.与互为同分异构体C.1H、2H、3H互为同位素,实际上是同一种核素D.12C和14C互为同素异形体,后者可用于考古研究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B卷)
广州市高一化学中心组提供2008.3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13
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13
6
C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6 B.电子数为13
C.中子数为6 D.质量数为6
2.下列各组的三种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C、H、O B.Li、Na、K
C.Si、P、S D.F、Cl、Br
3.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HX B.H2X C.XH3D.XH4 4.下列关于氯、溴两种元素及其组成的物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稳定性:HC l<HBr B.非金属性:Cl>Br
C.酸性:HClO4>HBrO4D.氧化性:Cl2>Br2
5.下列物质中,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A.NaOH B.H2C.H2S D.NaCl
6. 下列各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7. 已知X为ⅠA族元素,Y为ⅦA族元素,则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相邻原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是
A.离子键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D.范德华力
8. 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下列有关该元素的推断不正确
...的是
A.它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ⅤA族
B.它的最高正价为+5,负价为-3
C.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D.它的非金属性比磷弱比氧强
9.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递变,叙述不正确
...的是
A.Na、Mg、A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
C.Li、Na、K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D.N、O、F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10. 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B.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C.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D.稀有气体元素
11. 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H3ZO4<H2YO4<HX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非金属性:X>Y>Z
C.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12. 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4 B.x+8 C.x+16 D.x+18
13. 下列关于铷(Rb)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ⅠA族
B.在钠、钾、铷3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
C.氢氧化铷是弱碱
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
14.短周期元素A、B、C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两元素所在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
所在族序数的二倍,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4倍,Array则A、B、C依次是
A.Be、Na、Al B.C、Al、P
C.O、P、Cl D.B、Mg、Si
高一班姓名学号成绩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4分)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15.(16分)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是,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酸性最强的是,呈两性的是;
(3)A分别与D、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
(4)在B、C、D、E、F、G、H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16.(14分)甲、乙、丙、丁是四种短周期元素,乙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乙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丁原子核电荷数比丙原子核电荷数多2。

请回答:
(1)甲是元素(填元素符号),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是元素(填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丙是元素(填元素名称),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4)丁是元素(填元素名称),甲与丁两种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17.(14分)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B、E 3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0个电子,且这3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A ,
B ,
C ,
D ,E
(2)A与E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写出A、B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的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比较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用化学式表示)。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测试题(B 卷)
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15.(16分)
(1)Ne 、F 、F 2、Na (每空1分,共4分) (2)NaOH 、HClO 4、Al(OH)3 (每空2分,共6分) (3)HF (3分) (4)Na (3分) 16.(14分)
(1)Na (1分)
+H 2↑ (2分)
(2)Mg (1分)
(2分)
(3)碳 (1分) H 2CO 3 (2分)
(4)氧 (1分) Na 2O (2分),Na 2O 2 (2分)
17.(14分)
(1)A :Na , B :Al , C :Si , D :P , E :S (每空1分,共5分) (2)
(3分)
(3)Al(OH)3+ NaOH === NaAlO 2+2H 2O (3分) (4)H 3PO 4>H 2SiO 3 (3分)
Na
Cl
Na +
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