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专题训练

人教版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专题训练
人教版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专题训练

元素周期律专题训练

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①粒子半径:K+>Al3+>S2->Cl-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④氧化性:Cl2>S>Se>Te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⑥非金属性:O>N>P>Si⑦金属性:Be

A.只有①B.①③

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

2.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 W3+、b X+、c Y2-、d 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d

B.离子半径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

3.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已知Ra是第七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故Ra(OH)2碱性比Mg(OH)2强

B.已知As是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故AsH3比NH3稳定

C.已知Cs的原子半径大于Na的原子半径,故Cs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D.已知Cl的核电荷数比Al大,故Cl的原子半径比Al的小

4.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Z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ray

A.元素W位于第三周期第ⅤA族

B.元素Y的氢化物水溶液呈酸性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W

D.Z的最高化合价为+5价

5.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的最高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Z的核电荷数是Y的2倍,W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W>R

B.利用Y、R的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可判断非金属性R<Y

C.对应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W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

6.A、B、C为短周期元素,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B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C的氯化物是氯碱工业的原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O,B是Cl

B.A、B、C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A>C>B

C.B的气态氢化物比A的稳定

D.向AlCl3溶液中加过量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得白色沉淀

7.短周期的X、Y、Z三种主族元素,已知原子序数的关系为X+Z===2Y,且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X是O,则YX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若X是Na,则Z的最高正价一定为偶数

C.若Y是O,则非金属性Z>Y>X

D.若Y是Na,则X、Z不可能是同一主族元素

8.X、Y、Z、W是分别位于第二、三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

B.Z的最高价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不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室温下,0.1 mol/L 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1

9.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r Y>r Z>r W>r Q

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相同

D.元素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强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原子半

0.66 1.36 1.23 1.10 0.99 1.54 0.70 1.18

径/10-10m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2 +1 +5 +7 +1 +5 +3

-2 -3 -1 -3

A.元素①⑧形成的化合物是碱性氧化物

B.元素⑦位于第二周期第Ⅴ族

C.元素④⑤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2)W的单质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几滴浓ZX3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以WX3溶液为原料制取WX3·6H2O晶体,主要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WX3·6H2O晶体制取无水WX3,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加热WX3·6H2O晶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硒的熔点范围可能是____________。

(2)碲的化合价可能有______________。

(3)硫、硒、碲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氢硒酸有较强的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因此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其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Al2Te3可用来制备H2Te,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____Al2Te3+()===2Al(OH)3↓+____H2Te↑。

13.A、B、C、D是原子序数均小于20的四种元素。A与B同主族,且能形成BA3型分子。B、C、D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且B、C、D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2)将C单质的水溶液滴加到B与D所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除去BA2气体,可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浓H2SO4

C.NaOH溶液D.品红溶液

14

(1)Z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2)关于Y、Z两种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简单离子的半径: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比Z强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比Y强

(3)甲是由T、X两种元素形成的10e-分子,乙是由Y、W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将甲的浓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固体中,烧瓶中即有甲放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XO2是导致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之一。它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化学方程式是:2XO2+2NaOH===M+NaXO3+H2O(已配平),产物M中元素X的化合价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粒子半径S2->Cl->K+>Al3+,①错误;②、④、⑤、⑥、⑦均正确;离子的还原性:S2>I->Br->Cl-,③错误。

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解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的短周期元素是O,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氯碱工业的原料是NaCl,可推知C为Na,明显A错误;原子半径:Na>O>F,B错误;HF比H2O稳定,C正确;向AlCl3溶液中加过量NaOH,可生成溶于水的NaAlO2,D 错误。

答案:C

7解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得出Z元素的可能情况只有三种:N、S、Cl。然后再根据题中所给的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则X与Z的原子序数一定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进而再利用例证法求解。Z可能是氮元素、硫元素或氯元素,若X 是O,Z只能是硫,则Y是镁,MgO是离子化合物,A项正确;若X是Na,Z可能是N 或Cl,其最高正化合价均是奇数,B项错误;若Y是O、Z只能是N,则X是F,非金属性X>Y>Z,C项错误;若Y是Na,X、Z可能是P和N,处于同一主族,D项错误。

答案:A

8解析:解这种题目,首先要找到突破口,如本题“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可推知Y为Al,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且原子序数比Y大,可知Z为Si,X为C,而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可知W为Cl。原子半径Y>Z,可判断A错;Z的最高价氧化物——SiO2不能与水反应,B正确;Al能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C错误;室温下,0.1 mol·L-1 W的气态氢化物——HCl的水溶液的pH=1,D错误。

答案:B

9答案:C

10解析:①只有-2价,可知①为氧。③⑥只有+1价,由原子半径关系可知③为锂,⑥为钠。④⑦为第ⅤA族,由原子半径关系可知④为磷,⑦为氮。⑤的最高化合价为+7,则⑤为氯(氟无正价)。②为第ⅡA族元素,由原子半径关系可知②为镁(比③锂大),同理⑧为铝。A中①⑧形成的氧化铝具有两性,A项正确。B中⑦应位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C中形成的PCl3或PCl5均为共价化合物。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D项正确。

答案:D

11解析:由题目信息知,X元素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4,满足该条件的只有O、Cl两种元素,单质为黄绿色,故X为Cl;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易溶于水,且能电离出电子数相等的阴、阳离子,故Y为Na;Z为Fe;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故W为Al。推导出各元素,各小题答案便可迎刃而解。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ⅠA族

(2)2Al+2OH-+2H2O===2AlO-2+3H2↑

(3)溶液变为蓝色2I-+2Fe3+===I2+2Fe2+

(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HCl气流

(Al3++3H2O===Al(OH)3+3H+),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抑制AlCl3的水解,且带走AlCl3·6H2O晶体受热产生的水气,故能得到AlCl3

12解析:硒单质为分子晶体,其熔点可以根据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来判断,比S单质的高,而比Te单质的低,熔点范围为113~450 ℃;碲的化合价与硫、硒的相同,为-2、+4、+6;无氧酸的酸性与氢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强弱有关,键越弱,酸性则越强,所以酸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H2Te、H2Se、H2S;氢硒酸与氢硫酸性质相似,具有强还原性,且比硫化氢的强,反应为2H2Se+O2===2Se+2H2O;配平后的反应为Al2Te3+6H2O===2Al(OH)3↓+3H2Te↑;从能量变化分析,a、b与H2反应所需能量大于0,即反应吸热,而c、d则放热,c、d的非金属性大于a、b,d放热最多,d比c非金属性强,a需能量大于b,b的非金属性强,综合分析非金属性:c>d>b>a。

答案:(1)113~450 ℃

(2)-2、+4、+6

(3)H2Te、H2Se、H2S

(4)还原性2H2Se+O2===2Se+2H2O

(5)16H2O 3

13解析:A与B同主族,且能形成BA3型分子,则B是S,A是O;B、C、D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且B、C、D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结合全题可知,C是Cl,D是K。SO2具有还原性,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是酸性氧化物,可用NaOH溶液吸收。SO2-3水解导致K2SO3溶液显碱性。

答案:(1)第四周期第ⅠA族

(2)Cl2+K2S===2KCl+S↓

(3)AC

14解析:根据相关数据,推导出T、X、Y、Z、W元素对应为H、N、Cl、S、Al,各小题答案便可解答。

答案:(1)(2)b

(3)向浓氨水中加入固体NaOH,可使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向左移动,故有NH3放出生成白色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4)+3

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一、春天是流感的多发季节,民间有很多治疗流感的土方法,其中多吃大蒜能预防感冒.大蒜中的大蒜素硫化丙烯是杀菌的有效成分,1千克大蒜中含大蒜素125克,已知大蒜素由C、H、S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74,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48.6%,氢元素质量分数8.1%,求: (1)大蒜素硫化丙烯属于___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1千克大蒜中含硫元素质量为多少克? (3)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二、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2)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3)11.1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g. 三.某火力发电厂常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空气污染. (1)补全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2CaCO3+O2+2SO2=2CaSO4+2X .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2)若该发电厂每天要处理含有3.2吨二氧化硫的废气,计算每天至少需含碳酸钙 90%的石灰石多少吨才能满足处理废气所需?(写出计算过程,保留1位小数) 四.舟山虾蟹资源丰富,利用虾蟹等甲壳动物的废弃甲壳开发生产的可溶性甲壳素,是研制生物医药、化妆品等新产品的重要原料. 但甲壳素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液中含有盐酸,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如图是某工厂所用盐酸容器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已知甲壳素的化学式为(C8H13NO5)n,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甲壳素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3)取上述20%盐酸10ml,加水稀释至100ml,问稀释后的稀盐酸中含溶质多少克?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知识点规律大全 1.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 [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 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 (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 Na中,Na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1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 (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 (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

高一化学必修一计算公式大全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2)物质的量(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 )×溶液体积(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L)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 V(浓)=c(稀)· 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 A 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 法, 也同样适用。 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练附答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练附答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高一化学-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 练 一讲:1n:先求中介n,再求最终问。 解题六关键2式:关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所体现出的有关粒子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3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二练: (一)选择题 1.(2 式)有Ba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aL ,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 Ba 2+离子完 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 3溶液,使Cl —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H 2SO 4、ymolAgNO 3。 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为()。 A .(y-2x )/a B .(y-x)/a C .(2y-2x)/a D .(2y-4x)/a 2. (1n)在标准状况下,将 VL 气体A (摩尔质量为Mg ·mol -1)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密 度为dg ·cm -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 ?+mol MV Vd 2240+mol MV Vd 22401000?式(化学式)]将 1L0.2mol/LNaCl 溶液和1L0.2mL/LNa 2SO 4溶液混合,若溶液的体积 变为二者体积之和,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 A .0.2mol/LB .0.3mol/LC .0.6mol/LD .0.8mol/L 4.[3恒(电荷守恒)或2式(化学式)易]某溶液中含K 2SO 4和Fe 2(SO 4)3,测得溶液 中K +的浓度是 ·L -1,Fe 3+的浓度为·L -1,则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

高一化学计算题专题学生

)一(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守恒法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一)原子个数守恒 【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 ,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2--的HCO0.8molCO,求所得的溶液中CO 和的【例题2】用1L 1mol/LNaOH溶液吸收323物质的量之比为(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2-+]=y L, [K ]= x mol/[Na,]=0.2mol/L[SO的混和溶液中,Na【例题3】在SO 和KSO如果42244mol/L,则x和y的关系是 ) ( 0.1 (D)y=2x-(B)x=0.1+0.5y (C)y=2(x-0.1) )(Ax=0.5y 3--HCO和,求所得的溶液中0.8molCONaOH1mol/L】用4【例题】1L 的溶液吸收CO32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三)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 【例题5】将纯铁丝5.21克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克KNO 去氧化溶32+2+溶液才能完全氧化,0.3mol/L KMnO离子尚需液中Fe12ml ,待反应后剩余的Fe4完全反应的方程式。和FeCl写出KNO23(标况)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2.24L溶液中缓缓通入6】往150mLFeBr【例题2的物质的量浓度。FeBr2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求原溶液(四)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下列各微粒中, 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A. N2和CO B. H2S 和H2O C. NH4+和H2S D. CO2和NO2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硫酸的酸性比磷酸的酸性强,所以硫的非金属性比磷强 C.氟化氢是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 D.氢氧化铝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的碱性 5.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 不正确 ...的是 A. 酸性强弱: HI > HBr > HCl > HF B. 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 C. 还原性强弱: F- > Cl- > I- D. 碱性强弱: KOH > NaOH > LiOH 和B 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B 和C 是同主族的相邻元素, 且A、B、C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A、B、C三种元素分别是 A. N、O、S B. F、O 、S C. S、Cl 、F D. O 、F 、S 、B、C、D、E 是同一短周期的五种元素, 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碱性, 且碱性前者强于后者, 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且酸性前者强于后者, 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的离子半径最小, 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B A D C E B. E C D A B C. B A E D C D. C D E B A 10.元素碲(Te), 已知它与氧元素同族, 与铷同周期, 关于碲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原子序数为52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TeO4 C. 碲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硫化氢差 mol RO32-共有30 mol电子,则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二周期 B.第四周期 C.第ⅣA族 D.第ⅥA族 15.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 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又能够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 A.元素X: 它的原子中M 层比L 层少2 个电子 B.元素Z: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ⅢA 族 C.元素Y: 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 D.元素W: 它的焰色反应颜色呈紫色 18.若某原子X的原子序数为26,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X 是金属元素 B. X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C. X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ⅧB族 D. X没有负化合价 19.短周期元素X 和Y 可以形成XY4型化合物, 若X 的原子序数为m , Y 的原子序数为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015最新 发布时间:2015-01-27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 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 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练附答案

高一化学-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练 一讲:1n:先求中介n,再求最终问。 解题六关键2式:关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所体现出的有关粒子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3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二练: (一)选择题 1.(2式)有Ba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aL ,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 2+离子完 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 3溶液,使Cl —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H 2SO 4、ymolAgNO 3。 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为()。 A .(y-2x )/a B .(y-x)/a C .(2y-2x)/a D .(2y-4x)/a 2. (1n)在标准状况下,将VL 气体A (摩尔质量为Mg ·mol -1)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密 度为dg ·cm -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mol MV Vd 2240+mol MV Vd 22401000?式(化学式)]将1L0.2mol/LNaCl 溶液和1L0.2mL/LNa 2SO 4溶液混合,若溶液的体积 变为二者体积之和,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 A .0.2mol/L B .0.3mol/L C .0.6mol/L D .0.8mol/L 4.[3恒(电荷守恒)或2式(化学式)易]某溶液中含K 2SO 4和Fe 2(SO 4)3,测得溶液中K +的浓度是 ·L -1,Fe 3+的浓度为·L -1,则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 恒(元素守恒或电荷守恒)]中·L -1Na 2SO 4溶液和·L -1 的Al 2(SO 4)3溶液混合 后,溶液中SO 4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L -1 ·L -1·L -1·L -1 6.[2式3恒(电荷守恒)]把500ml 含有BaCl 2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b-2a )mol·(2a-b )mol·L -1 (b-a )mol·(b-2a )mol·L -1 (二)填空题 7.(1n)将密度为·mL -1、溶质质量分数为87%的硫酸溶液和密度为·mL -1、溶质质量分数为27%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密度为·mL -1 ,则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三)计算题 8.(1n2式)取和Na 2SO 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 2溶液后得到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质量减少到,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

高一化学计算题(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体积是4.48 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28.4 B.28.4 g / mol C.71 D.71 g / mol D 解析:先据体积计算出n=0.2 mol,再据M=m/n ,计算出摩尔质量M=71 g / mol。 2、20 ℃时,KCl的溶解度为34 g,若忽略固体溶解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则在该温度下,所配KCl溶液中K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 ) A.2 mol /L B.3 mol /L C.4 mol /L D.5 mol /L D 解析:设溶液为0.1L,则该条件下溶液最浓时为饱和溶液:(34g/74.5g/mol) /0.1L=4.6 mol /L。 3、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9 B.29 C.29 D.29 C 解析:依据mA / mB=MA / MB进行计算,即: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其质量比等于相应的摩尔质量比。 4、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 mol /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1∶5 C.2∶1 D.2∶3 A 解析:原溶液浓度为5 mol /L,根据c1V1=c2V2,原溶液体积与稀溶液体积比为1∶5,则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1∶4。 5、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 /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 /L的NaCl B.75 mL 3 mol /L的NH4Cl C.150 mL 2 mol /L的KCl D.75 mL 2 mol /L的CaCl2 B解析:注意本题考查的是浓度,与体积无关。 6、某10% 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80 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6.25 mol /L B.12.5 mol /L C.7 mol /L D.7.5 mol /L A 解析:根据m1w1=m2w2,,得原溶液质量为200 g。溶质质量为20 g,即0.5 mol,则浓缩后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0.08L=6.25 mol /L。

高一上学期化学计算题及答案(1)

xxxXXXXX 学校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 年级xx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计算题 (每空? 分,共? 分) 1、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 3(稀)=3Cu (NO 3)2+2NO ↑+4H 2O ,如果有3.2克铜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2)将所得溶液加水配成200mL 溶液,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将一块质量为8.5g 的铁合金(成分为铁和碳)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91.9g 稀H 2SO 4,恰好与铁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碳不溶于稀H 2SO 4),所得氢气的质量为0.3g .已知含碳量高于2%的铁合金为生铁,含碳量低于2%的铁合金为钢,试根据计算回答: (1)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某100mL 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 ,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向混合液中加入1.92g 铜粉,微热,待充分反应后,试求产生气体的体积以及Cu 2+ 的物质的量浓度。 4、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称取4.42g 灼烧至恒重,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2.00g 沉淀,灼烧后的残渣能与30mL 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该白色粉末灼烧后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原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3)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5、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3.36L (标准状况下).已知:Cu+2H 2SO 4 (浓)CuSO 4+SO 2 ↑+2H 2O 试计算: (1)反应后生成硫酸铜的物质的量;

(完整)高一化学计算公式必修一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2)物质的量(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① ②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则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高一化学方程计算专题

计算专题 【方法讲解】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方程式系数)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即可理解为:方程式系数表示参加反应粒子个数例: 2 Na + 2H2O == 2 NaOH + H2↑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2 : 2 : 1 扩大6.02×1023倍:2×6.02×1023 :2×6.02×1023 :2×6.02×1023 :6.02×1023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2 mol : 2 mol : 1 mol 化学计量数之比== 物质的量之比 【例题】 1、把6.5g Zn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计算: (1) 6.5g Zn的物质的量; (2) 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3) 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2、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用氯化钯(PdCl2)可以测定微量CO的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dCl 2+CO+H2O Pd↓+2HCl+CO2。(已知P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 (1)若反应后得到Pd的质量为1.06 g,则测得CO的质量为多少克?多少摩尔? (2)若存在标况下4.48 L的CO,则反应后会得到Pb的物质的量?质量? 3、(中考09)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TiCl4+2Mg Ti+2MgCl2,(已知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 (1)若要制得24 g钛,需要镁的质量是多少克?需要镁的物质的量? (2)若要制得2 mol钛,需要镁的质量是多少克?需要镁的物质的量? (3)若反应生成了MgCl2 3 mol,则制得钛多少摩尔?

高一化学计算题专题(学生)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

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 一、守恒法 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 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 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 【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 ,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例题2】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求所得的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

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L,[SO42-]= x mol/L, [K+]=y mol/L,则x和y的关系是( ) (A)x= (B)x=+ (C)y=2(x- (D)y=2x- 【例题4】】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三)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例题5】将纯铁丝克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 L 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 写出KNO3和FeCl2完全反应的方程式。 【例题6】往150mL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标况)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 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求原溶液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计算题归纳总结.docx

高一化学必修一计算题练习 1. 将 6g 和 9g 溶于 50mL M mol/L 的酸(量),再往上述溶液中加入 溶液中的沉淀量达到最大,加入NaOH溶液的度 A. M mol/L B. 2M mol/L C.M/2 mol/L D.无法确定 100mL 的NaOH溶液, 2.已知氮的氧化物和碱溶液生反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NO2+2NaOH→ 2NaNO3+NO↑ +H2 O NO+NO2+2NaOH→ 2NaNO2+H2O有 Mmol 二氧化氮和 Nmol 一氧化氮成的混合气体,用 度 VL 的 NaOH溶液完全吸收,NaOH溶液的度最小( mol/L) A.M/V B. 2M/3V C.2(M+N)/3V D.(M+N) /V ++-- ) 3. 三种正的混合溶液中含有 0.2molNa 、0.25molMg2、 0.4molCl , SO42?( A.0.1mol B. 0.3mol C.0.5mol D.0.15mol 4.硫酸、硫酸、明三种物成的混合物中,当2 - 的度 0.4mol/L ,加入等体的 SO4 0.4 mol/L 的 KOH溶液 (混合溶液体化忽略不),使生成的白色沉淀恰好溶解,那么反后溶液 + 中 K 的度 () A. 0.20 mol/L B.0.25 mol/L C.0.225 mol/L D.0.45 mol/L 5.在一定条件下, PbO2与 Cr3+反,物是 Cr2O72-和 Pb2+,与 1molCr3+反所需 PbO2的物的 量() A. 3.0mol B. 1.5mol C. 1.0mol D.0.75mol 6.某温度下,将Cl2通入 NaOH溶液中,反得到NaCl、NaClO、 NaClO3的混合溶液,定ClO-与ClO3-的度之比 1∶ 3,此反中被原的元素与被氧化的元素原子的物的量之比 A.21∶ 5B.11∶ 3C.3∶1D.4∶1 7. 含 8.0 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 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 g,无水 物中一定含有的物是() A. Na2S B.NaHS C. Na2S和NaHS D.NaOH和NaHS 8. 将盛NO2、O2的管倒扣在水槽中,其充分反,果剩余 NO2和 O2的体比可能是() A.18 : 7B.3 : 2C. 9 : 1D.43 : 7 1/10体气体。原混合气体中 9.向一定量的 Fe、 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 100mL 1mol/L 的酸 ,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 ,放出224mL(准状况)的气体 .所得溶液中 ,加入 KSCN溶液无学色出 ,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原相同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 A、11.2g B、 5.6g C、 2.8g D、无法确定 10.将一定量的 Mg 和 Al 混合物投入 500mL 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生气体 .待反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的量与加入 NaOH 溶液的体关系如所示 .下列 法正确的是() A. Mg 和 Al 的量 8g B. 硫酸的物的量度5mol?L-1 C. 生成的 H2在准状况下的体11.2 L D. NaOH溶液的物的量度5mol?L-1 11.有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 20 毫升 ,其中含有硫酸的度 2mol 硝酸的度 1mol/L, 向其中加入 0.96g 粉 ,充分反后(假只生成 NO) ,最多可收集到准状下气体的体是 A.89.6ml B.112ml C.168ml D.224ml 12.将 5.6LCO2气体慢通一定量的 Na2O2 固体后,得到 3.36L 气体(气体体均在准状况下 定),所得气体的量() A. 3.8g B. 4.8g C. 5.4g D. 6.6g

(完整)2018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化学二卷计算专项练习 1、[2011全国卷]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M=214g·mol-1)。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 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2、[2015·全国卷Ⅰ3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 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 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 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 __%。 3、[2017全国卷Ⅰ26]凯氏定氨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 NH4Cl+ H3BO3。 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2017全国卷Ⅲ27]某工厂用m1kg铬铁矿粉(含Cr2O340%,M=152g·mol-1)制备K2Cr2O7(M=294g·mol-1),最终得到产品m2kg,产率为 5、[2017全国卷Ⅱ28]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 S2O32?+I2=2I?+ S4O62?)。 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6、[2017北京卷27]尿素[CO(NH2)2]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1mL c1mol·L ?1H 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mL c2mol·L?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2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7、[2016全国卷Ⅱ26]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

人教版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专题训练

元素周期律专题训练 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①粒子半径:K+>Al3+>S2->Cl-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④氧化性:Cl2>S>Se>Te⑤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 ⑥非金属性:O>N>P>Si⑦金属性:Bed B.离子半径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计算

高一化学第一章计算能力题专项训练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的是() A.将40gNaOH溶于1L水所得的溶液B.将80gSO3溶于水并配成1L的溶液 C.将0.5mol/LNaNO3溶液100ml 加热蒸发掉50g 水的溶液 D.含K+2mol 的K2SO4溶液2L 2、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2H6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3、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14%的KOH 溶液,若将其蒸发掉50g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恰好扩大一倍,体积变为62.5ml,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2mol/L B.4.0mol/L C.5.0mol/L D.6.25mol/L 4、标准状况下的aLHCl(g)溶于1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a /22.4 mol/L B.ab/22400 mol/L C.ab/(22400+36.5a ) mol/L D.1000ab/(22400+36.5a) mol/L 5、在标准状况下,与12gH2的体积相等的N2的() A.质量为12g B.物质的量为6mol C.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为12mol 6、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N2 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B.氧原子数C.氮原子数D.质量 7、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L,质量为20g。此混合气体中C和O 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A.3:4 B.4:3 C.2:1 D.1:2 8、20gA 物质和14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物质、3.6gD 物质和0.2molE 物质,则E 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A.100 g/mol B.108 g/mol C.55 g/mol D.96 g/mol 9、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 mol/L 的硫酸铜溶液,现选用500mL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质量差、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比例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实际上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变形。 一、基本方法 将“差量”看做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从反应方程式中准确找出“理论差量”和对应于题目的实际差量。 二、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在这种情况下,差量法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能够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出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其它方法来解。 三、原理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是根据差量法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四、基本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 【示例】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解析: 解得x=,将其带入下式可得: w(Na2CO3)==,故A项正确。 答案:A。

点拨:本题用常规的计算方法来解答会比较繁琐,差量法是解答隐含有差量问题计算的一种求解捷径。 五、差量法解题示例 (1)质量差量法 【例题1】在1L 2mol·L-1的稀硝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问:(1)加入铜粉的质量是多少(2)理论上产生NO的体积是多少(标况下)。 解析:根据题意知:硝酸过量,不能用酸性来求解。 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 4H2O △m 3mol 2mol (192-60)g n(Cu) n(NO) 解得:n(Cu)=, n(NO)=. 加入铜粉的质量:m(Cu)=×64g·mol-1= g 产生NO的体积:V(NO)=×·mol-1= L 答案:加入铜粉的质量是 g,理论上产生NO的体积是 L。

高中化学必修一练习题带答案和解析

绝密★启用前 必修一第一章 试卷副标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A A.0.8 mol氧气 B.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 C.3.6g水(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D.含N A个氢分子的氢气 2.由CO2、H2S、C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17倍,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A.3∶7∶8 B.5∶11∶3 C.3∶11∶5 D.7∶2∶13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CH4)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同温同压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一定相等 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碳烯(:CH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N A B、标准状况下,1L苯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6/22.4N A C、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15N A D、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5N A 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2gO2中含有的氧分子个数为2N A B.1摩尔CH4所含质子数目为10N A C.标准状况下22.4LH2O所含分子数目为N A D.0.1 mol/L 稀硫酸中含有H+个数为0.1 N A 7.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 g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2 N A

高中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_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 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 Na中,Na原子元素符号为X,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 11 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 (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 (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 (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l5中的P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 2.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