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需要“狼爸”“猴爸”“羊爸”教育
不同教育方式的适合性作文

在这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国度,家庭教育方式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
不同的家长为了对抗现有的教育制度,纷纷创立自己的教育体系,于是"虎妈"、"狼爸"、"羊爸"等流派应运而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怎么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呢?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种教育方式也不可能适合所有人。
那些在社会舆论中频频出现的教育方式,未必就是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狼爸"萧百佑的孩子们从小听话懂事、成绩优异,但这种军事化的管理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虎妈"的严厉教育在美国引发轩然大波。
而"羊爸"的孩子们同样取得优异成绩,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都培养出了优秀的学子,难道说它们都是最好的吗?
每种教育方式都有利弊,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其影响也不尽相同。
难道"狼爸"式的教育就一定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吗?难道"羊爸"式的教育就一定会让孩子性格过于软弱吗?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我认为,家长们在选择教育方式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思考,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力,让真正的人才在最合适的教育下绽放光彩。
狼爸的教育

狼爸的教育狼爸的教育您好,下面是我对于“狼爸的教育”这个话题的一些思考。
什么是“狼爸”?“狼爸”是指一位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严格、甚至有些苛刻的称呼。
狼爸通常会要求孩子们成为能拼搏、能奋斗、能担当的人,他们“喜欢打狼牌”的严苛教育理念,也是他们被称为“狼爸”的来源。
狼爸教育背后的思想狼爸教育背后的思想,是培养孩子们刻苦耐劳、奋发向上、勇于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培养出真正的“狼性”:意志坚定、不惧困苦、不屈不挠、吃苦耐劳、勇于担当。
这种教育方式信奉严苛、排斥娇惯;信奉拼搏、排斥懒散;信奉刻苦、排斥逃避;信奉磨练、排斥放纵。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的是对孩子的人格方面的塑造,而不是仅仅追求好成绩、好名声。
所以,许多人认为狼爸的教育方式非常有作用,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人生习惯的。
狼爸教育的缺陷与弊端虽然狼爸教育的效果有目共睹,但它也有其所面临的缺陷和弊端。
最大的缺陷在于,狼爸教育可能会超纲,要求孩子们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以至于造成孩子们的心理负担非常大。
如果实行这一教育方式过于严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因此破裂。
在教育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在知识方面的锻炼和提高,更是在情感、道德等方面去进行培养。
如果只是过多的强调学业成绩,可能会使得孩子忽略了自己的情感、思想、道德等方面,导致个性的扭曲,意识形态上的偏差。
如何进行优秀的教育?所以,如何进行一个优秀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个人认为,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成绩,还必须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父母应该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在自己的兴趣领域中去进行探索和发展,并通过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的方式,让孩子得到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同时,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包容,培养孩子的人格养成,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如果教育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并不仅仅是追求孩子的好成绩、好名声。
狼爸式教育

狼爸式教育狼爸式教育,又被称为狼爸教育,是指一种非常严厉的家长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以狼为代表,强调要进行拼搏,勇敢面对,不怕苦不怕累。
在这种教育方式中,父母会采用严厉的方式对待孩子,强调要让孩子在竞争中获胜,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这种教育方式起源于中国,最早被称为“狼爸”,因其广受争议而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注意。
尽管狼爸教育方式的效果备受争议,但依然有很多家长选择尝试这种方式。
家长们认为,如果孩子能够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他们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狼爸教育方式的特点在于,它强调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困难和挑战的本质。
狼爸式教育强调,在生活中,人们会经常面对许多不利的条件,同时,优秀的人应当有充分的准备,让他们能够克服这些不利的条件。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采取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孩子在竞争和挑战中取得胜利。
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孩子需要克服心理上的不安和惧怕,通过不断努力来取得成功。
尽管这种方式看似很严厉,但是很多家长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功。
他们认为,孩子在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和困难。
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养成艰苦朴素的品质,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并非适用于所有孩子。
一些教育专家表示,这种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的成长问题。
当孩子遭受严重的惩罚和压抑时,他们可能会出现负面情绪,如抑郁症或社交障碍。
此外,这种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认真考虑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当中,父母不应该只是让孩子接受这种教育方式,而是应该考虑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家长应该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综合考虑孩子的个性、需求和教育经验,来制定一种合适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获取成功。
无论父母选择哪种教育方式,他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性格,以及社会的态势和竞争压力,以便为孩子提供一种最合理的教育方案。
“狼爸”和“羊爸”教育方式的利弊分析

“狼爸”和“羊爸”教育方式的利弊分析作者:窦可怡来源:《速读·上旬》2018年第03期摘要:孩子的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随着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家长们更多地关注和探索教育孩子的方式,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狼爸”式教育和“羊爸”式教育,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利弊,对家长们的教育方式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狼爸”式教育;“羊爸”式教育;因材施教媒体报道的典型的萧百佑的“狼爸”式教育和时锦华的“羊爸”式教育都取得了成功,那么他们分别有哪些利弊,又是否适合广大家长模仿,能为孩子的教育模式提供哪些经验,这些问题值得进行我们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一、“狼爸”式教育的好处第一,促使孩子积极学习。
由于家庭高压教育,孩子总想努力做得更好,一定程度上可以挖掘孩子自身潜力,正如人们常说的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有多优秀。
同时在不断努力中,孩子的意志和毅力会不断增强。
第二,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懵懂、不成熟的孩子需要引导。
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做出正确、理智的决定,适当的决定能让他们少走弯路,避免孩子因调皮、贪玩等可能引起的闯祸而耽误其发展的情况。
虽然夺走了孩子的快乐,但却是一种长远的投资,是在为孩子的将来做准备。
法国甚至通过“子不教,父受罚”的法案,对那些没有能让自家孩子走正道的父母予以经济惩处,取消父母原本享受的由政府发放的家庭补助金,这笔补助金原本是为帮助父母更好培养孩子成长而设立的。
第三,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首先,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习生活有计划性,从小培养孩子一定的自律性。
其次,形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如狼爸萧百佑规定孩子不能喝可乐,不能吹空调,不能私自购买任何东西。
二、“狼爸”式教育的弊端首先,狼爸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们经常挨打,这种惩罚会起到威慑作用和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也有不利的地方。
一方面,长此以往,内心会产生愤怒与屈辱,若不能有效宣泄,便会郁积在心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做“狼爸”还是做“羊爸”——关于两种家庭教育方式讨论热象的冷思考

方 式都 闪耀着智 慧的光芒
二 、 可 复 制 :狼 爸 ” “ 爸 ” 不 “ 和 羊 的 教 育 方 式 , 其 说 是 一 种 模 式 。 如 与 不 说 只 是 个 案 “ 爸 ”羊爸 ” 家庭 教育 取得 了 狼 “ 的
的方 式强迫 孩 子服从 . 是否会 因为 “ 奴
性 ” 育 而 使 其 丧 失 创 新 意 识 和 创 造 能 教 力? 在 “ 刑 酷 罚 ” 下 . 子 是 否 会 因 严 之 孩 身 心 受 到 摧 残 而 丧 失 快 乐 童 年 .并 对 其 人 生 产 生 难 以预 料 的 影 响 ? 其 实 . 这 些担 心在 某种 程度 上是 多余 的 . 为 . 因 无 论 是 “ 爸 ” 是 “ 爸 ”他 们 在 强 调 羊 还 狼 ,
率 先 垂 范 和 深 入 细 致 的 思 想 教 育 基 础 之 上 的 . 子 被 I了 得 , l 孩 l ” C l口服 . 且 丰 , 并 叶丁” 要 发 生 在 9岁 之 前 . 2岁 之 后 主 1
主 要 用 思 想 教 育 的 方 式 .这 与 孩 子 认
成 绩 , 次 吸 引 了国 人 眼球 。与 此 同 再
辛 努力 , 还有 一系列 因素在 支撑 着
一
是 遗 传 因素 “ 爸 ” 百 佑 当 狼 萧
的基 础 , 良好 的家 庭教 育 对 孩子 的成
长 成 才 具 有 决 定 性 的 作 用 时 下 对 “ 爸 ” “ 爸 ” 庭 教 育 方 式 的 关 狼 和 羊 家 注 和 讨 论 . 根 本 出 发 点 就 是 探 讨 如 其 何 更 加 科 学 地 开 展 家 庭 教 育 . 好 地 更 促 进 孩 子 成 才 应该 说 。 论是 “ 爸 ” 是“ 无 狼 还 羊
前有“虎妈”后有“狼爸” 家庭教育该当如何

前有“虎妈”后有“狼爸”家庭教育该当如何2012年03月08日07:38来源:成都晚报/news/detail_2012_03/08/13047794_0.shtml前有虎妈,后有狼爸,在这个崇尚望子成龙的国度,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总能引起众人的关注。
“虎妈”、“狼爸”、“猫爸”、“羊爸”等的相继登场,更是让这场家庭教育的战场扑簌迷离。
家庭教育究竟该当如何,棍棒教育值得效仿吗?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成人成才呢?怪兽家长大盘点A虎妈虎妈,原名蔡美儿,因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
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包括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家规,“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
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引起了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在蔡美儿的著作《虎妈的战歌》中,被她骂成垃圾,也不准看电视或有玩伴的长女索非亚(中文名蔡思慧),即将成为长春藤盟校的学生。
蔡美儿在她的博客中表示,17岁的蔡思慧已获哈佛和耶鲁录取,已决定上哈佛大学。
她在写给《波士顿前锋报》的电邮中说:“我不能居功。
我不觉得我的教养方式与她被录取有关。
我觉得这百分之百是索非亚自己努力的结果。
”○虎妈十大家规◆不准在外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不能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在除体育与话剧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B狼爸狼爸名为萧百佑,因其“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口号而被称为“中国狼爸”。
在“打”的教育方式下,狼爸儿子萧尧、女儿萧君同时考上北大,创造了北大历史上的第一次。
2011年,老三萧箫也被北大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
萧百佑出版《所以,北大兄妹》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中国狼爸”再次掀起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讨论。
【教育心得】“狼爸”极端教育模式下的一点思考

“狼爸”极端教育模式下的一点思考最近又听闻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被号称是中国的“狼爸”。
特地仔细研读了他的事迹,这让我感慨万千。
对于这位狼爸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1.军事化管理,难道一把钥匙就可以开无数把锁么?古人曾说过,“人心不同,如其面焉”。
孩子的智力水平,思想发展水平,观察世界的角度的不同,就决定了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1000个孩子必然有1000中不同教育方式。
不管是早前的“哈弗女孩”还是现在的“北大家庭”都是个案,他们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许多不成功的个案的基础上。
就算是他们自认为成功了,至少在我眼中他们是失败的。
2.教育是零容忍下的急功近利还是宽容尊重下的循序渐进?中国的父母的家庭教育常抱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玉不琢不成器”等的教育观念盛行。
导致了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可能还是是“成功”了,却抹杀孩子的个性与尊严。
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是在于宽容与尊重。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人格不健全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误呢?如何在错误中让给他们完善自我,健全人格。
让他们在幸福中学会做人,学到知识那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么?3.你愿意以分数成为衡量你孩子的成败的标准吗?在目前通行的应试教育的指导下,检验教育和教学的唯一标准便是本科率,名校率。
社会上普遍认为只有一流的学校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所以不管是“狼爸”还是“虎妈”的出现往往是应试教育下的成才模式和评价机制的缩影。
网上曾经爆红的一位“变态娘”,曾微博发文:“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
”更曾困惑过:“是给孩子快乐的童年还是给孩子美好的未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试问如果我们现今的教育评价机制是一种能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又能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话,“狼爸”和“虎妈”还会有生存的空间么?4.孩子们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么?曾有一位老师问同事:“你爱学生么?你会爱学生么?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么?”这其实揭示了爱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爱。
【议论文】狼爸教育_1000字

【议论文】狼爸教育_1000字在当今社会,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狼爸教育”正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家庭教育模式。
所谓狼爸教育,即让孩子以严厉的标准和要求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这种教育理念中,父母主导孩子的生活,并且以极高的期望来要求他们,甚至采取一些严厉的手段来激励他们。
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狼爸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而狼爸教育强调的是一种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并且忽视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
这种教育方式很可能造成孩子们的压力很大,并且无法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
狼爸教育过于重视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狼爸教育强调的是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将学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孩子的成长需要全面的培养,包括社交能力、情商、艺术鉴赏能力等。
如果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很可能会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使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偏颇。
狼爸教育往往采用了严厉的手段来激励孩子,这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批评和惩罚往往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甚至会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相反,积极的激励和鼓励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最重要的是,狼爸教育忽视了幸福的价值。
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孩子快乐和幸福感,而不仅仅是追求学业的成绩。
狼爸教育往往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孩子的感受和情感需求。
只有在快乐的环境下,孩子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我认为狼爸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竞争意识,但它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过于强调学业成绩,采用了严厉的手段来激励孩子,并忽视了幸福的价值。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个体需求和全面发展,为他们创造快乐和积极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时期需要“狼爸”“猴爸”“羊爸”教育
【新闻背景】:“萧百佑将3个子女‘打进北大’”的新闻,一时引发热议和仿效;殊不知,萧百佑的成功之道却是:在孩子四年级前,当“狼爸”;四年级后,当“羊爸”!
为此记者采访专家: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原副校长、高级教师袁继如,扬子晚报作者李兰陵。
观点如下,博主甘霖豌豆在此贴出,以便引起讨论与反思。
一、“打”的生理基础,是为建立大脑中的条件反射。
(1)、打要符合人大脑的发育特点:
“惩戒”,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之一。
如,甲骨文中的“教”字,其右边形似“一只手握着一根棍子”;小篆则是“攴”(音pu),《说文解字》解释:“攴”字,“小击也”。
古人如此造字,符和人的大脑发育特点——
小儿出生时,大脑的神经细胞数量已与成人相同,但像一堆电脑零件,一盘散沙,尚未形成大脑各区间复杂的交织联结。
3—6岁时,神经纤维分支加多加长;6岁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神经传导通路几乎都已髓鞘化,身体在接受刺激后,可以很快地、准确地由感官沿着神经通路传到大脑皮质高级中枢,让条件反射的形成有了生理基础。
7—8岁时,大脑半球继续发育,出现了许多新的神经通路。
大脑额叶迅速生长。
但是,这一时期,儿童的直观形象模仿能力强,而抽象概念的思维能力差。
总之,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善,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与他讲道理,犹如对牛弹琴。
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在私塾里读“蒙学”的孩子若不好好读书,就会用“戒尺”打手心。
“打”为什么会有效果?因为感觉器官的刺激,可以形成条件反射,让孩子再不敢去跨越雷池,时间久了,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孩子的好习惯、好品格。
(2)、现代科学还发现:打屁股可提高智商。
瑞士卢塞恩心理学学院做了个试验,让一批本来成绩平平的学生,在实验中被重打屁股后,记忆力突然大增,考试成绩突飞猛进。
因为当人被打屁股时,其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大幅上升。
同时,为减低痛楚,还会分泌内啡肽。
当内啡肽跟肾上腺素混合,将会有效打通新的神经途径,进而有助智商的提升。
这也就是我们很多家长所说的:打了一顿就开窍了。
二、“狼爸”萧百佑是怎样做的呢?
萧百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只是在孩子小时才打他们。
”
萧冰上小学时,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他就将“联系本”上写有成绩的那一页纸给撕掉了,结果被打了28下。
萧百佑说:“说谎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品格和道德问题,这是底线!”要说明的是,“惩戒”,只是传统教育方法之一。
心理学认为:人在10岁前,属于“他律道德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一种天性,就是“要好”。
而且天性让他们认为服从权威就是
“好”,不听话就是“坏”,所以他们会绝对地遵从父母、权威者(如老师)或年龄较大的人。
也就是说,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除了惩戒外,表扬、批评、奖励等,同样可以建立条件反射,规范孩子行为。
萧百佑说他在教育中也用表扬,只不过是人家都用,他就不说了而已。
1、打一打,一定要揉三揉
如果您想用“惩戒”的方式——“打”来教育孩子,那需要注意什么呢?
(1)明确“打”的原因:
萧百佑说,他“打前先训话,讲明错误之处再打”。
如此,“错”和“疼”就会直接建立起“条件反射”。
如果你一味地责骂、威胁和喊叫,或气冲冲地说教,让小孩子对你的愤怒感到害怕,内心树立起保护自己的屏障,是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规矩的。
(2)“打”要适度。
萧百佑说:只用藤条或鸡毛掸,伤皮肉不伤筋骨;只打手和小腿,身体其他部位不打。
打重了会适得其反。
有一位小学生总逃学,父亲气坏了,将他吊起来打,孩子竟逃出家到社会上去找“大哥”寻求温暖和保护去了。
(3)打一打要揉三揉
“揉三揉”,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爱”。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的基本需求,第一是吃饱穿暖等“生理需求”;第二,是“安全需求”。
当我们被抛出温暖的子宫,来到这陌生世界,自身那么渺小和无助,只有在父母或养育者的爱抚中才会得到安全。
如果被父母“打”了,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可能被抛弃的感觉。
而“不安全感”是所有神经症的共同人格基础。
如,迈克尔·杰克逊属于同性恋加恋童癖。
心理学家认为他的病根在“没有幸福童年”:他的父亲拿鞭子或皮带抽打他;提起他的一条小腿,让他的头朝下;深夜戴着恐怖面具从窗子里爬进来,并吵醒他。
这让他每次见到父亲就魂飞魄散。
萧百佑是怎样做的呢?
他说:“我说的话就是军令,同时又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对孩子同样幽默风趣。
我和妻子很注重陪伴孩子,陪他们学习,陪他们郊游,孩子们不会孤独。
”“我的妻子总是细心观察、准确反馈,使得我的教育不会过头,不会让孩子们受委屈。
”
女儿萧箫的同学说:萧箫非常开朗,看来父亲的“棍棒教育”,没有给她造成任何的心理障碍。
2、模仿大人是孩子的本能
“教”,到东汉时,《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而心理学则说:孩子七岁前是在他看见的“环境”中成长的。
两者说法,均符合孩子大脑的发育特点。
科学家在人的相关脑区发现了“镜像神经元”。
此神经元把人类几万年来文明进化的成果,压缩成具有内在化模仿机制的特定的文化编码(如同电脑里的内存“芯片”),储存于人的神经细胞里,让人在观察对象的行为动作时,可在瞬间辨认和领悟,不假思索地迅速理解,即“顿悟”。
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使得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有个“顿悟机制”,一旦与外部事物接触,此机制就会自动“启动”。
因此心理学家会说:孩子在七岁前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者,他会本能地去模仿大人,模仿他所看到的一切。
萧百佑的“猴爸”(身教)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榜样力量无穷”,在萧百佑的家里有很好的体现。
萧百佑说:“我是孩子心中的百科全书”;他喜欢音乐,喜欢写诗,还送给妻子了一本诗集。
萧百佑的助理说:“他是一个满脸堆笑、幽默风趣的娱乐CEO,他从来不会训斥员工和孩子,
他只是用严格的标准和制度来规范大家。
”
他的孩子们呢?也绝不仅仅是成绩优秀,溜冰、琴棋书画,孩子们样样都会。
放假时,孩子们还到亲戚的酒店打工。
班主任老师说萧尧:“他给人的感觉是有思想,有性格,还有帅气。
高中时,萧尧就具有普通高中生所没有的独立思辨能力。
”
班主任老师说萧箫:“她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十分到位。
好像都没有看到她有过不开心的时候。
她友善,人缘好,和每个同学关系都不错。
”
三、孩子4年级后服理不服人
研究表明,人脑在10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12岁左右脑重已经与成人相当。
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4年级后,孩子进入了“自律时代”。
这时童年时代的百依百顺已不复存在,原因就是他的“逻辑思维”已渐成一种重要思维形式,他的自主意识已逐渐形成,他开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了。
这时的孩子需要“羊爸爸”。
个案:一位初一学生喜欢游泳。
有一天,他的父亲看到一条消息:一个孩子游泳不慎被淹死了。
立即给儿子打电话:“下午不要去游泳!”儿子问:“为什么?”父亲生气地说:“不让去就是不让去!”待父亲下班回家,看到一张纸条:“爸爸,我游泳去了。
不是我不想听您的话,而是想以此告诉您,我已经是大人了。
”
萧百佑的“羊爸”教育:
萧百佑说,孩子上了小学4年级后,就不能惩罚和重骂,他们的性格已经定型,再打也没用了。
他说:孩子们长大了,就像天宫一号进入了轨道,火箭总是要脱落的。
不过,中控台还会对飞行器进行微调。
我也一样,我只会监督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在具体的选择上,他们已经独立了。
心理学说:“超越”或“落后”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的教育,都会妨碍孩子的身心发展。
会适得其反,就像有的孩子在参赛作文中则写道:“曾记否,欧阳锋错练《九阴真经》,导致血脉倒流,神志不清。
一味地模仿萧百佑的‘棍棒教育’,会‘望子成聋,盼女成疯’的!”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符合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那样的教育会酿成苦果的,所以对每一位孩子的教育要符合本身孩子的特点,而不是把别人的成功经验拿来直接应用,毕竟孩子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