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重叠覆盖专题优化指导书

合集下载

TD-LTE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推荐下载

TD-LTE网络优化指导书-覆盖优化-推荐下载
在 RF 优化阶段,包括测试准备、数据采集、问题分析、调整实施这四个部分,见图 2-1。其中数据采集、问题分析、优化调整需要根据项目组优化目标的要求和实际优化现状, 反复进行,直至网络情况满足项目组优化目标 KPI 要求为止。
本指导书总体说明了下行覆盖优化的基本流程,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天馈优化(RF 优化);一部分是下行功率优化。在实际项目中应该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和所处阶段决定 采取那种优化方案,一般两种优化方案混合使用,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优化方案进行介绍。
RF 优化基本流程
2.1 RF 优化流程图
一旦规划区域内的所有站点安装和单站验证工作完毕,RF 优化工作随即开始。某些 情况下项目组为了赶进度,部分站点完成之后就要开始 RF 优化。通常在某一 Cluster 中 建成站点占总数的 80% 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 RF 优化。这是优化的主要阶段之一, 目的是在优化信号覆盖的同时控制参考信号污染,具体工作还包括了邻区列表优化。如果 RF 优化调整后采集的路测、话统等指标满足 KPI 要求,RF 优化阶段即结束,进入参数优 化阶段。否则再次分析数据,重复调整,直至满足所有 KPI 要求。
2.1 2.2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RF 优化流程图............................................................................................3 RF 优化基本资料收集及准备....................................................................5 RF 优化目标................................................................................................5 Cluster 优化区域划分 .................................................................................5 基站信息数据的收集及基站信息表的制作..............................................6 待优化区域的地图......................................................................................7 RF 优化工具的完备性检查........................................................................7 站点告警获取..............................................................................................8 测试路线的选择..........................................................................................8

TDD-LTE覆过覆盖、弱覆盖、覆盖空洞、导频污染盖优化

TDD-LTE覆过覆盖、弱覆盖、覆盖空洞、导频污染盖优化

网优后台工程师 3. 覆盖路测数据分析 1. 路测数据分析表 No 覆盖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Yes 1. 现场问题反馈模板 其 它 问 题 4. 业务测试准备 1. ××城市TD-LTE基站信息 总表(工程参数) 网规网优工程师 分包商 站 点 题位 置 问 设 备 问 题 ? 天 馈 问 题 ? 参 数 问 题 ?
覆盖优化的流程
覆盖问题定义和优化方法
内部资料妥善保管▲
覆盖问题描述
移动通信网络中涉及到的覆盖问题主要表现为:
覆盖空洞:UE无法注册网络,不能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覆盖弱区:接通率不高,掉线率高,用户感知差 越区覆盖:孤岛导致用户移动中掉话,用户感知差 导频污染:干扰导致信道质量差,接通率不高,下载速率低 邻区设定不合理:用户乒乓切换,容易掉线,下载速率不稳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无线网络各项KPI无法满足要求,严重影响了用户感知。
RS-CINR解读



内部资料妥善保管▲
覆盖优化工具介绍
覆盖优化的工具分为覆盖测试工具、 分析工具以及优化调整工具 覆盖测试工具

覆盖优化使用什么工具?
在单站、簇覆盖优化时,采用CNT+LMT+ UE在IDLE或业务状态下进行覆盖测试 在开展片区覆盖优化时,测试的工具优先采 用反向覆盖测试系统,其次选择scanner,并 且天线放在车内


内部资料妥善保管▲
覆盖空洞优化
没有网络覆盖怎么办?
优化方法

一般的覆盖空洞都是由于规划的站
点未开通、站点布局不合理或新建
建筑导致。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增加 站点或使用RRU,其次是调整周边 基站的工程参数和功率来尽可能的 解决覆盖空洞
内部资料妥善保管▲

TD-LTE优化指导书V1

TD-LTE优化指导书V1

TD-LTE路网优化提升指导书版权所有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本资料及其包含的所有内容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唐移动)所有,受中国法律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法律的保护。

未经大唐移动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散布、改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资料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违者将被依法追究责任。

目录1 概述 (3)2 速率分析整体思路 (4)3 基础优化 (5)3.1覆盖优化 (5)3.1.1 弱覆盖分析 (6)3.1.2 重叠覆盖分析 (6)3.1.3 过覆盖分析 (7)3.1.4 天馈接反分析 (8)3.2SINR优化 (8)3.2.1 PCI模三干扰分析 (8)3.2.1 邻区未添加导致低SINR (9)3.2.3 重叠覆盖导致低SINR (10)3.3异频组网及参数优化 (11)4调度问题分析 (13)4.1 下行平均PRB调度个数偏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服务器及终端问题排除.............................................................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BO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镜像抓包方法和简单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 业务CDL日志分析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速率问题分段分析.. (14)5.1 低速率(<5M)占比高统计分析 (14)5.1.1 测试软件分析 (14)5.1.2 ATU测试LOG分析方法 (15)5.2 高速率(>40M)占比低统计分析 (19)5.3 物理层、PDCP、RLC和MAC层速率一致性分析 (21)5.3.1 L1终端的各层速率差异 (21)5.3.2 E5776终端的各层速率差异 (22)5.3.3 ATU终端的各层速率差异 (23)6失败事件分析 (23)6.1接入失败分析 (23)6.2Service成功率分析 (24)6.3TAU更新分析 (24)6.4掉线问题分析 (25)6.5切换问题分析 (25)7 参数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华为TD-LTE优化-F+D组网优化指导书剖析

华为TD-LTE优化-F+D组网优化指导书剖析
(2)SINR对比下载速率趋势图
对比F和D的SINR vs RSRP,发现F频段随SINR增长速率提升较平稳,D频段随SINR增长速率提升较明显,两个频段趋势图拟合函数的交叉点在14至15dB之间,在无线覆盖好SINR大于15dB情况下,D频段的下载速率要明显高于F频段,在SINR小于15dB情况下,F频段速率要高于D频段。
thrpbitsueul丄astttilthrptimeueulrmvlasttti用户上行体验速率mbps不含lasttti小区pdcp层所接收到的上行数据的总吞吐量卜使ue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所传的上行pdcp吞吐量扣除使ue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之后的上行数传时长1526728259lthrpbitsul小区pdcp层所接收的上行数据的总吞吐1526729lthrpbitsueullastt使ue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所传的上049tl行pdcp吞吐量1526729416lthrptimeueulrmvsmallpkt扣除小包调度之后的上行数传时长用户下行体验速率二lthrpbitsdllthrpbitsdl丄astttilthrptimedlrmvlasttti用户下行体验速率mbps不含lasttti小区pdcp层所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总吞吐量卜使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所传的下行pdcp吞吐量扣除使下行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之后的数传时长1526728261lthrpbitsdl小区pdcp层所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总吞吐1526729005lthrpbitsdllasttti使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所传的下行pdcp吞吐量15267290lthrptimedlrmvl扣除使下行缓存为空的最后一个tti之后15asttti的数传时长对于fd站点同站同覆盖的f频段小区上行用户体验速率差值在1m以上下行用户休验速率在10m以上的站点必然存在用户数参数等方面的问题

LTE路测覆盖优化指导书V1要点

LTE路测覆盖优化指导书V1要点

TD-LTE道路测试指引1测试场景规范TD-LTE道路测试主要采用ATU设备进行网络性能测试、数据业务测试,采用商用终端进行语音CSFB测试、客户感知测试,主要测试方法及要求如下:(1).测试区域:按照网格划分区域或选定区域(建设区域)进行测试;深圳市内包括50个A类网格,24个C类网格,以及在A类网格区域边缘划分出10个B类网格;(2).测试道路:城区范围包含背街小巷在内的所有1-4级道路;交通干线不包含铁路(重点是高速铁路和动车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县城城区包括县城城区范围内的主要道路;农村及旅游景点包括乡镇、行政村、旅游景点及连接道路;(3).测试路线:按照指定路线进行道路遍历性测试,合理规划路线尽量减少重复道路测试;(4).测试轨迹记录:测试仪表需配备相应GPS设备进行测试轨迹记录。

(5).测试仪表及数据处理:必须使用集团集采的测试仪器仪表,数据处理采用集团自动路测平台、商用终端平台进行统一汇总统计;(6).测试速度:城区保持正常行驶速度,不设置最高限速,平均车速需达到20公里/小时;高速测试按照高速公路实际限速正常行驶;(7).渗透率:城区1-4级道路测试渗透率需达到90%以上。

1.1数据业务测试(1).测试手段ATU终端,支持TD-LTE测试、8模以上;(2).测试网络TD-LTE网络(混网)、HSPA+网络、EVDO网络、TD-SCDMA网络;(3).测试业务及方法数据FTP上传下载业务(混网)。

1.2语音CSFB业务测试(1).测试手段TD-LTE商用终端、测试仪表。

(2).测试网络TD-LTE网络(混网)。

(3).测试业务及方法语音CSFB拨打业务2覆盖优化分析无线网络覆盖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总体来讲亟需处理的有三类:弱覆盖、强信号弱质量、切换优化等。

其一般处理流程如下所示。

本节结合覆盖优化相关案例,主要介绍了处理覆盖问题的典型解决方法。

2.1弱覆盖的优化(1)原因分析及处理建议弱覆盖的原因不仅与系统许多技术指标如系统的频率、灵敏度、功率等等有直接的关系,与工程质量、地理因素、电磁环境等也有直接的关系。

(完整)LTE重叠覆盖的原因及优化方法

(完整)LTE重叠覆盖的原因及优化方法

LTE重叠覆盖的原因及优化方法
一、重叠覆盖区域定义
在TD—LTE同频网络中,可将弱于服务小区信号强度6db以内且CRS RSRP大于—110dbm的重叠覆盖小区数超过3个(含服务小区)的区域。

二、重叠覆盖对网络的影响
重叠覆盖小区个数每增加一个,会导致终端用户的SINR值下降1.4~3db,用户的下行吞吐量下降20%~40%。

除此之外,严重的重叠覆盖还会带来TD—LTE小区间PCI的模3干扰,这种干扰会对用户的切换性能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在网络载荷较轻时更加明显。

三、重叠覆盖原因及优化方法
1。

弱信号
优化方法:
1)新增或开通规划站点;
2)天馈调整,增强覆盖;
3)站点整改,调整天线挂高等.
4)增加小区功率;
2。

主服不明显或无主覆盖小区
优化方法:
1)天线调整:对于高站、近站,降低高站天线挂高,下压天线下倾角,减小非主服小区覆盖,增加主服小区覆盖,使其与邻区电平相差6db以上,且避免主瓣正对街道、湖面或镜面覆盖;
2)功率调整:减小非主服小区功率,增加主服小区功率;
3) 切换关系调整:如果存在干净异频,增大A2,减小A4,将异频目标小区CIO调整为正值,加快切换;4)频率调整:更换频段,形成异频。

LTE网络结构优化指导意见书(低CQI占比低PHR占比重叠覆盖占比)

LTE网络结构优化指导意见书(低CQI占比低PHR占比重叠覆盖占比)

LTE网络结构优化指导意见书(低CQI占比低PHR占比重叠覆盖占比)尊敬的客户在此,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您优化您的LTE网络。

1.低CQI占比优化建议:低CQI占比通常意味着信号质量低下或者干扰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a.增加基站的数量:在覆盖范围内增加基站的密度,可以提高用户的接收信号质量,减少CQI低的情况发生。

b.优化天线系统:确保天线系统的质量和方向,减少信号损失和干扰。

合理调整天线挂高和方位角度,以提高天线覆盖性能。

c.减少干扰源:通过使用更好的干扰抑制技术和频率规划方法,减少与邻近基站之间的干扰。

使用干扰同步和消除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网络性能。

2.低PHR占比优化建议:低PHR占比通常意味着网络负载过高或者信号传输较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a.网络负载均衡:当一些基站负载较高时,采取负载均衡策略,将用户流量分配到负载较低的基站上,避免网络拥塞。

b.增加小区覆盖:通过增加小区的数量,尤其是在密集区域,可以降低每个小区的负载,提高用户的网络体验。

c.优化调度算法:改进调度算法,以提高用户的资源分配效率,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用户体验。

3.重叠覆盖占比优化建议:重叠覆盖占比通常会导致频谱资源的浪费和干扰的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a.调整小区配置:通过调整重叠区域的小区功率和小区参数配置,减少相邻小区的覆盖重叠,降低频谱资源的浪费。

b.优化邻区关系:优化邻区关系设置,确保各邻区间的距离合适,并避免邻区信号重叠,减少干扰。

c.智能自组织网络(SON):使用SON技术,实现自动配置和优化网络参数,提高网络的自适应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叠覆盖。

感谢您的垂询。

此致。

TD-LTE网络中小区重叠覆盖优化方法研究

TD-LTE网络中小区重叠覆盖优化方法研究

TD-LTE网络中小区重叠覆盖优化方法研究发表时间:2017-05-25T10:36:57.5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张斌[导读] 摘要:良好的覆盖和干扰控制对网络性能意义重大,TD-LTE由于网络架构、工作频段等原因,更容易在相邻站点之间出现重叠覆盖区域。

身份证号码:36042519900731xxxx 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良好的覆盖和干扰控制对网络性能意义重大,TD-LTE由于网络架构、工作频段等原因,更容易在相邻站点之间出现重叠覆盖区域。

为了改善TD-LTE网络中小区重叠覆盖对网络性能造成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优化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优化验证,提高了用户感知。

关键词:TD-LTE网络;无线网络结构;同频干扰;重叠覆盖;用户感知1 引言TD-LTE采用同频组网,全网小区使用相同频点,每个小区内的终端用户都会受到来自其他小区的同频干扰。

通常把受到较多的同频邻区干扰影响且干扰较大的区域称之为重叠覆盖区域。

其中,重叠覆盖程度直接影响吞吐率,重叠覆盖的小区数目增加直接导致LTE网络较大的性能下降,使得用户感知下降。

然而,随着LTE网络的部署,网络制式日趋多样化,加上无线环境、用户行为及网络结构等原因,重叠覆盖问题在网络规划及优化中越发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积极展开TD-LTE网络结构的优化分析,降低小区重叠覆盖程度非常必要。

2 无线网络结构概述无线网络结构就是对无线网络的基本元素和特征进行分类总结,从无线网络的基础出发,基于网络的基本构架角度描述无线网络,简称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影响无线网络质量。

在无线网络低负荷的情况下,不好的网络结构对网络质量的影响表现不明显,但是会对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较大制约。

随着业务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网络结构也在不停地调整,结构问题逐步累积。

当业务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量变导致质变,质量问题会集中爆发,影响用户感知。

在目前LTE网络发展阶段,由于选址难度较大,站址分布无法实现理想的蜂窝形状,现网中多个小区过度覆盖形成交叉覆盖会加剧小区边界的干扰,提升网络干扰底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LTE重叠覆盖优化指导书(仅供内部使用)拟制: 广西移动LTE专项项目组日期:更新: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目录1重叠覆盖概述 (3)2重叠覆盖的评估方法 (3)3重叠覆盖的来源 (4)3.1网络结构方面 (4)3.2天馈设置方面 (4)3.3无线环境方面 (4)4重叠覆盖的影响 (4)5重叠覆盖的优化 (5)5.1分析的流程 (5)5.2优化的手段 (6)5.2.1调整天线下倾角 (6)5.2.2调整天线方位角 (8)5.2.3调整天线挂高 (8)5.2.4站点整改或搬迁 (9)5.2.5站点更换频段(F改D) (9)5.2.6调整小区参考功率 (9)5.3优化的步骤 (9)5.4优化的案例 (10)5.4.1站点过覆盖导致重叠覆盖 (10)5.4.2弱信号导致重叠覆盖 (12)5.4.3主服不明显导致重叠覆盖 (15)6优化总结 (18)7后续推广优化建议 (18)在TD-LTE同频网络中,可将弱于服务小区信号强度6dB以内且RSRP大于-105dBm的重叠小区数超过3个(含服务小区)的区域,定义为重叠覆盖区域。

重叠覆盖给TD-LTE网络带来了严重的同频干扰,极大地降低了受影响区域的用户性能,相比于未受重叠覆盖的区域,重叠覆盖区域的吞吐量将会受到很大损失,且随着重叠覆盖程度的加深,同频干扰造成的性能损失会进一步加大。

从重叠覆盖影响范围来看,不同场景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可通过研究重叠覆盖影响的大小和范围来寻找规避和解决的方法。

重叠覆盖原理示意图如下:上图四个小区中间的棕色椭圆处是重叠覆盖区域,实线覆盖的为主覆盖小区,虚线覆盖的为干扰小区。

评估的目的是找出重叠覆盖区域,通过RF优化达到改善甚至消除重叠覆盖。

由于市区内诸如密集型住宅小区、城中村这样的区域类型较多,从路测数据上难以完全将这些区域的重叠覆盖呈现出来,而通过采集MR数据后进行栅格化分布,就能直观地反映出这些问题区域。

2重叠覆盖的评估方法工具:OMstar(网络评估);评估数据源:MR数据、ATU数据、工参;评估的基本思路如下:1)基于MR数据,以栅格(50米*50米)为单位,通过OMstar工具评估南宁市网格内的重叠覆盖情况;2)重点分析存在成片重叠覆盖栅格的区域,结合路测数据、干扰贡献度给出优化建议。

3.1站点结构方面不同的区域重叠覆盖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重叠覆盖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与测试环境的网络结构密切相关。

网络中的高站、过近/过远站点的存在是重叠覆盖的重要来源之一,站高或天线挂高高容易覆盖过远对周边站点产生干扰;站点过近或过远容易出现主服小区不明显,多个信号叠加。

在理想的站点结构中,TD-LTE天线高度不宜过高,在站间距为400~500m时,天线挂高建议为30~35m,或与整网平均站高基本保持一致,且站点分布尽量均匀。

而实际网络中的天线挂高、站间距、角度以及站址分布很难达到理想网络结构要求,其重叠覆盖程度会高于仿真结果。

3.2天馈设置方面天馈中的方位角、下倾角设置也是影响重叠覆盖的重要来源之一,小区间夹角的过大或过小、下倾角设置的不合理都会引起信号叠加干扰。

在理想网络结构下,TD-LTE天线方位角尽可能120°三等分,同站两扇区夹角不小于90°,不大于180°;天线主瓣方向无明显阻挡,也不要与街道的走向平行;天线下倾角不宜设置过小,需要结合站高、站间距、周边地理环境综合考虑,且机械下倾角设置不超过10°,防止天线方向图形状发生畸变。

在这种理想情况下,重叠覆盖所影响的区域往往只有1%左右。

3.3无线环境方面无线环境方面,常见的有弱信号、信号覆盖过远、主服不明显等情况。

我们从日常测试中发现,在一些弱覆盖区域,由于多个低电平或弱信号的叠加,从而导致出现重叠覆盖;对于一些高站站点,由于是建在高层建筑物上,往往周边无遮挡物,信号覆盖过远,容易对周边站点产生干扰,从而导致出现重叠覆盖;对于某一片区域内,服务小区和邻区的接收电平相差不大,由于网络频率复用的原因,往往无明显的主服信号,多个相近信号叠加导致出现重叠覆盖情况。

4重叠覆盖的影响TD-LTE网络中存在的重叠覆盖是TD-LTE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重叠覆盖影响严重的区域,终端用户的吞吐量性能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无法达到网络建设的规划指标,极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研究中发现,重叠小区个数每增加一个,会导致终端用户的SINR值下降1.4~3dB,用户的下行吞吐量下降20%~40%。

除此之外,严重的重叠覆盖还会带来TD-LTE小区间PCI的模3干扰,这种干扰会对用户移动性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在网络载荷较轻时更加明显。

5重叠覆盖的优化5.1分析的流程➢后台获取MR数据;➢使用OMstar工具导入MR数据生成分析数据;➢使用Mapinfo对生成的分析数据进行云图渲染,呈现重叠覆盖地理化;➢根据地理化分布,分析存在成片重叠覆盖栅格的区域,并结合路测数据或扫频数据给出优化建议;➢根据优化方案实施,按照“现场调前测试->现场天馈调整->现场复测,效果验证”的步骤进行。

分析流程图如下:如上图,问题分析的阐述如下:1、通过路测数据分析,在RSRP值为-100~-105dBm左右的区域内,若同时出现多个电平相近的信号,没有一个强信号时则可判断为弱信号;对此情况可通过天馈调整、新增站点等方法处理。

2、在路测数据或扫频数据分析中,若某一覆盖区域内,MS使用很远距离小区的信号,而附近位置的小区信号没有使用,并且该远距离小区的信号很强且能够成为主服小区的情况则判断为该小区覆盖过远;对此情况可通过天馈调整控制其覆盖范围。

3、在路测数据分析中,若某一覆盖区域内,收到多个小区(大于等于3个小区)信号,且信号强度差别不大(6dB内),无连续的主导信号则判断为主服不明显;对此情况可通过天馈调整突出一个强信号的主导小区,减少多余的无用小区。

4、结合谷歌地图和查看站点复勘报告,若地图上呈现两个或多个小区直线距离为100米左右的,且小区间电平相近的情况则可判断为站点过近,容易出现小区间干扰;若直线距离为600米以上的,且小区间电平较差的情况则可判断为站点过远,容易出现因站点稀疏而弱信号。

以上两种情况可通过天馈调整或站点搬迁方法来处理。

5、高站站点是指站高超过40米及以上的站点,这些站点一般建设在高楼大厦上,控制不好时容易出现越区覆盖,对周边站点产生干扰。

此情况可通过天馈调整或降低挂高来控制其覆盖范围。

6、在日常维护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站点的方位角因为安装施工不当或是调整过度,使得同站扇区间夹角过小或过大,夹角过小容易同频干扰、信号重叠;夹角过大则会出现弱覆盖或覆盖空洞。

此情况可通过结合无线环境,对方位角合理调整来处理。

同理,下倾角若设置过大,会引起天线波瓣变形;设置过小则会出现严重越区。

此情况也是可通过结合无线环境,对下倾角合理调整来处理。

5.2优化的手段重叠覆盖优化的手段,一般有以下几种:5.2.1调整天线下倾角下倾角的定义:是天线和竖直面的夹角,其包含机械下倾角和电调下倾角(可调)或内置电下倾(不可调)。

机械下倾角是通过调整安装支架,改变天线物理位置,从而实现下倾角连续调节的调节方式,可在站上直接调整;电调下倾角是通过天线关键器件移相器,连续调整天线馈电网络,连续改变天线阵列中各振子的相位,从而在天线物理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天线电下倾角的连续调节的调节方式,可在站上直接调整;内置电下倾角是通过天线赋形技术,调整天线馈电网络,改变天线阵列中各振子的相位,从而在天线物理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某个电下倾角的调节方式,该方式出厂前数值已是固定不可调。

机械倾角和电下倾角的对比:65°15dBi天线不同机械倾角的方向图仿真图 65°15dBi天线不同电调倾角的方向图仿真图从上面仿真图分析,同等类型的电调下倾天线与机械下倾天线相比,波形畸变较小且均匀,易于控制覆盖范围;干扰规避能力较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载干比。

而使用机械下倾则波形畸变较大且不规则。

综上考虑,建议优先调整带有可电调倾角的天线,再结合机械倾角调整的方式使天线达到需要的下倾角度。

天线下倾角大小的调整要根据实际情况,下倾角如果设置得过大,小区边缘的用户难以接入,而且会引起天线波瓣变形;下倾角如果设置得过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越区覆盖现象,使得邻区干扰增大,降低系统的容量。

天线倾角的理论计算:根据天线高度、基站距离,可由下式计算出天线下倾角,公式如下:α=arctgh/ (r/2)(式中α为波束倾角,h为天线高度,r为站间距离)针对话务量密集城区的天线调整,结合上述公式可由如下结果:➢对话务量高密集区,站间距300米到500米,计算得出α大约在100~190之间;➢对话务量中密集区,基站间距大约在500米左右,α大约在60~160之间;➢对低话务量区,基站间距更大些,α大约在30~130之间。

注:天线周围不能有明显的阻挡物附表(天线高度、天线下倾角与覆盖距离关系):表注:➢天线覆盖距离(范围)是信号的主瓣覆盖范围,根据无线环境不同略有差别,和天线类型关联不大;➢天线每升高5米,对于下倾角为1度的天线,其覆盖距离增加约286米;➢对于同一高度天线,以1度时的覆盖距离为参照,当下倾角为x时,其覆盖距离(范围)是最初距离的1/x;➢当天线下倾角为0时,如果发散方向上无遮挡,理论上覆盖距离无穷远,仅仅和地球曲率半径有关系。

5.2.2调整天线方位角方位角定义:从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到直线的水平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0~360度。

进行方位角的调整,需根据所要实现某方向覆盖的目的而定,使天线主瓣方向朝向重要区域和用户密集区覆盖,避免天线主瓣沿街道(街道站点除外)与河流等地物走向平行,同时天线周围(100米内)不能有明显的阻挡物。

另还需注意两个相邻扇区间的夹角不应小于90度,避免两天线的辐射区重叠太多。

5.2.3调整天线挂高由于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调整范围受限,难以进行方案实施时,可考虑通过调整天线挂高的高度,结合天线下倾角的度数情况,加强或控制覆盖。

特别注意天线挂高不宜调整过高,避免出现越区覆盖问题。

天线的挂高调整要综合考虑保证良好的覆盖和干扰控制,主要参考覆盖区域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

一般建议市区的天线挂高在30米以下;郊区的天线可以适当增加天线高度,一般为35-50米;孤站高度一般不超过70米。

5.2.4站点整改或搬迁在日常维护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体积小的美化方柱或美化水桶由于自身的空间限制,使得天线可调范围不足,导致难以进行方案实施。

一般这样的情况下,建议上报客户派单进行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