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和冷冻油的正确使用
多联机系统冷冻油和制冷剂在低温下的分离方法

0 引言多联机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启动,压缩机容易出现轴承磨损,其主要原因是在低温条件下冷冻油和制冷剂成上下二层分离的状态在压缩机底部。
压缩机启动前制冷剂和冷冻油如果没有有效分离,压缩机上油系统会将下部的制冷剂直接吸入到各轴承位置,机械滑动部位无冷冻油润滑,导致轴承磨损。
为了防止此状态下底部的液态制冷剂被直接吸入到压缩机轴承位置,本文采用了对压缩机电机线圈单项供电,对压缩机内沉积的冷冻油和制冷剂直接加热,最终达到制冷剂和冷冻油的快速有效分离,保证压缩机在启动时吸入的介质为冷冻油或冷冻油和制冷剂的混合体,而非纯液态制冷剂。
可有效保证压缩机启动及运行的可靠性。
1 实验实施方法1.1 传统方法回顾压缩机油池位置使用电加热带,完全依靠电加热带在压缩机外表面加热,需要先将压缩机外壳加热,然后通过热传递到压缩机内的冷冻油和制冷剂。
此方法效果不明显,消耗时间长。
1.2 压缩机线圈直接加热方法通过压缩机线圈单项交替供电加热方式,直接加热压缩机内制冷剂和冷冻油,将制冷剂和冷冻油有效的快速分离。
1.2.1 压缩机线圈介绍此电机为星型连接方式,共U、V、W 三项,分别应R1、R2、R3三个绕组星型连接方式(如图1)。
1.2.2 压缩机线圈供电方式线圈功率发热最大,保持电机不旋转,保证机械部件可靠性W=I U 2R1+I V 2R2+I W 2R3假设U 项角度为0°时: I V =COS(120°)I U I W =COS (-120°)I U1.2.3 压缩机油池位置1#及油池到电机位置2#增加油面镜(如图2),用于观察压缩机内部制冷剂和油的状态,压缩机冷冻油内添加冷冻油染色剂,此染色剂与冷冻油互溶但与制冷剂不溶的红色染色剂,方便于观察制冷剂与冷冻油的状态。
2 实验过程验证2.1 实验条件选用实验室专用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环境温度,根据国家标准GB_T18837-2002[2]侧工况调节到冻机启动要求的环境工况,温度在-25±0.5℃,控制室内侧干球温度在not be mixed into two separate layers, or the refrigerant can be effectively separated, the compressor reliability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In this paper, the refrigerant and refrigerating oil in the compressor are heated directly by single alternating power supply of the compressor coil, and the refrigerant and refrigerating oil are separated effectively and rapidly.Keywords:Compressor; Cryogen; Refrigeration oil图1 星型连接方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图4 压缩机电机线圈供电加热方式现象变化图3 结论本文对比传统的压缩机底部使用电加热带和压缩机线圈直接加热方式的对比。
制冷剂与冷冻油基本常识

(3)、不能使用变质的冷冻机油。
(4)、加注制冷剂时应先加润滑油。
17.03
120.92 104.47 88.48
-33.4
-29.8 -81.5 -40.8
-77.7
-155 -180 -180
+132.4
+111.5 +28.8 +96
115.2
40.86 39.4 50.3
1.31
1.15 1.19
制冷剂要求
物理化学的要求 制冷剂的粘度应尽可能小,以减少管道流动阻力、提换热设备的传热 强度。 制冷剂的导热系数应当高,以提高换热设备的效率,减少传热面积。 制冷剂与油的互溶性质:制冷剂溶解于润滑油的性质应从两个方面来 分析。如果制冷剂与润滑油能任意互溶,其优点是润滑油能与制冷剂 一起渗到压缩机的各个部件,为机体润滑创造良好条件;且在蒸发器 和冷凝器的热换热面上不易形成油膜阻碍传热。其缺点是从压缩机带 出的油量过多,并且能使蒸发器中的蒸发温度升高。部分或微溶于油 的制冷剂,其优点是从压缩机带出的油量少,故蒸发器中蒸发温度较 稳定。其缺点是在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面上形成很难清除的油膜,影 响了传热。 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这样就不致在制冷系统中形成“冰塞”,影响 正常运行。 应具有化学稳定性:不燃烧、不爆炸,使用中不分解,不变质。同时 制冷剂本身或与油、水等相混时,对金属不应有显著的腐蚀作用,对 密封材料的溶胀作用应小。
新型制冷剂的发展方向
既不破坏臭氧层,又没有温室效应的制冷剂。 如HC类制冷剂:由天然的烃类(含有烃和碳 原子的化合物); R290、R600a、CN-01。缺点:具有一定的 可燃性(在空气中的燃烧温度约450-4 70度).
冷冻油
不属于制冷压缩机加入冷冻机油的操作步骤

不属于制冷压缩机加入冷冻机油的操作步骤
以下是一些不属于制冷压缩机加入冷冻机油的操作步骤:
1. 直接将冷冻机油倒入制冷压缩机:将冷冻机油直接倒入制冷压缩机可能会导致油量过多或过少,影响制冷效果和压缩机寿命。
2. 不检查冷冻机油的质量和规格:在加入冷冻机油之前,应该检查冷冻机油的质量和规格,确保其符合制冷压缩机的要求。
3. 不清洁制冷压缩机:在加入冷冻机油之前,应该清洁制冷压缩机,以防止污垢和杂质进入系统。
4. 不排放旧油:在加入新的冷冻机油之前,应该排放旧油,以防止不同品牌或型号的冷冻机油混合使用。
5. 不根据制冷压缩机的要求加入适量的冷冻机油:加入过多或过少的冷冻机油都会影响制冷效果和压缩机寿命,应该根据制冷压缩机的要求加入适量的冷冻机油。
在加入冷冻机油时,应该遵循制冷压缩机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如果不确定如何操作,建议咨询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
制冷空调系统中的液体制冷剂控制

现场由于回液而引起的一个普遍抱怨的问题 是低温机组在除霜周期后油压安全控制动作。很 多机组的系统设计允许制冷剂在除霜周期内在蒸 发器和吸气管内冷凝,在启动时制冷剂液体回到 压缩机曲轴箱,造成油压损失并引起油压安全保 护动作。
系统设计者应认识到系统在停机的任何时候 而且数小时没有运行,由于润滑油对制冷剂的化 学吸引,制冷剂会向曲轴箱迁移。
某些系统,由于运行要求、成本或用户环境 等因素而无法使用抽空循环,这时通常用曲 轴箱 加热器来减缓制冷剂的迁移。
曲轴箱加热器的功能是使压缩机润滑油的温 度高于系统中最冷的部分。进入曲轴箱的制冷剂 被汽化并沿着吸气管被赶回系统。但是,为了防 止润滑油过热和碳化,曲轴箱加热器的输入功率 必 须 加 以 限 制 。 在 环 境 温 度 达 到 -17.8 °C( 0°F) 时,或当吸气管暴露并有冷风吹过时,会增加额 外负荷,曲轴箱加热器可能会过载,但是迁移仍 然会发生。
制,运行条件等。
常回油是很有必要的。
系统中液体制冷剂的合理控制是一个系统应 用的问题,基本上已经超出了压缩机制造商可以 控制的范围。
压缩机的潜在危险随着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加 而增加。造成损坏的原因通常可以 追溯到以下一 点或几点:
1. 制冷剂充注过量 2. 蒸发器结霜 3. 蒸发器过滤器脏堵 4. 蒸发器风扇或风扇电机损坏 5. 毛细管或孔板尺寸不对 6. 膨胀阀的选择或调节不正确 7. 停机时制冷剂的迁移
回液还会发生在空调系统,当环境温度很高 停周期很短时。在大冷凝器和制冷剂充注较多, 并且使用毛细管或固定孔板节流的系统中,这种 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停周期时,热的冷凝器会 将系统中大量的制冷剂(液体)赶回压缩机曲轴 箱加热器。一旦制冷剂量超过压缩机的极限充注 量,启动时就有可能产生液击。
制冷剂使用技术通则

制冷剂使用技术通则
制冷剂使用技术通则是:
1.立放的钢瓶要加装固定装置,防止倾倒。
仓库内应设有抢救和灭火器材。
2.制冷剂在运输时应设置遮阳设施,防止暴晒。
避免剧烈颠簸、振动和撞击,车上禁止烟火,并应配备防氨泄漏的工具,严禁与氧气、氢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同车运输。
3.开、关制冷剂钢瓶阀口,应使用专用的扳手或其他适当尺寸的扳手,并站在阀的侧面缓慢开启。
使用时应避免碰撞,使用后要关严以免泄漏。
4.在分装制冷剂时,不可使钢瓶承受超过耐压限值的压力。
瓶中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
要定期检查分装、充注软管和设备,必要时应予更换。
5.维修制冷系统时,应根据情况处理制冷剂的排放或存储。
如需焊接操作,必须放空操作设施内的制冷剂。
有制冷剂污染的房间,应开窗通风并禁止明火操作。
中央空调售后冷冻油更换操作规范

1.关闭高压排气及低压吸气截止阀,利用压机上的工艺阀针放掉压机内部的制冷剂,使缩机曲轴箱与大气相通。
2.拧下曲轴箱底壳处的放油塞,将曲轴箱内的冷冻油放净并取下过滤网清洗。
3.可用氮气从低压充气阀针吹入,用手堵住放油口增加机体内的压力,进一步排除机体内的残油,将清洗过后的过滤网吹干放入机体内并拧紧放油塞。
4.冷冻油注入方法
a:拧下压缩机曲轴箱侧面的工艺端口柱塞,以此作为充注口将冷冻油通过合适的工具倒入曲轴箱内(河南惠银提供中央空调维修、安装、节能改造)
b:(针对活塞机)将充氟表低压管接在压机腔体的低压工艺阀针上,利用真空泵将曲轴箱抽为负压,另一根充氟管单独卸下,一端插入盛有冷冻油的容器内,另一端接在油泵低压吸入端的阀针上,利用曲轴箱内的负压将冷冻油吸入曲轴箱内。
5.因原系统中可能存有一定量的残油,换油加油时可少加一些,一般加至视油镜标线下限稍高位置即可。
6.冷冻油充注完成后,拧紧工艺柱塞或卸下充氟管,并接好氟压表对压缩机抽真空。
7.抽真空完毕后打开压缩机高低压截止阀检查是否有制冷剂泄露现象。
8.如果没有漏点等待20分钟后启动机组。
9.开启机组后应马上检查压缩机润滑情况及视油镜油位,如果油位低于正常范围(1/4视镜),必须补充冷冻油。
如有必要,可在油泵针阀上接油压表来检查油压,油泵吸入侧压力应与低压吸气压力基本一致,油压差允许值1.4~3.5bar,螺杆机为压差式回油,无油泵。
R600a制冷剂使用指南

一、一些制冷剂的燃点和爆炸极限根据1992年哥本哈根第四次保护臭氧层议定书缔约国大会决议,发达国家冰箱已全面禁用CFCs制冷剂及发泡剂,发展中国家禁用CFCs制冷剂及发泡剂日期也日益临近。
目前.冰箱CFCs制冷剂主要有两种替代方案,即以美国、日本为首的采用HFC-134a 替代CFC-12方案和以欧盟为首的HC-600a代替CFC-12方案。
相比之下,HFC-134a的GWP(温室效应系数)不为零,产生温室效应,是《京都议定书》中受限制气体之一。
因而不是最终替代方案;而HC—600a的ODP(臭氧破坏系数)=0,GWP=0,无温室效应,属一步到位的最终替代方案。
下面就HC-600a制冷剂特点、HC-600a冰箱设计要点及产品故障维修工艺作一说明。
二、制冷系统设计差异1.压缩机:HC-600a专用,气缸容积比CFC-12约增大70%,润滑油为矿物油,密封或固态式启动及保护装置,C0P值较高,噪声振动较低,高低压差较小,运行工况较优越。
2.冷凝器、蒸发器与CFC-12系统基本相同。
3.毛细管长度需根据试验情况在CFC-12基础上作适当调整,一般应稍减短。
4.采用XH-9专用于燥过滤器。
5.HC-600a冲注量约为CFC-12的35%一40%,具体数值由试验确定,要求较精确。
误差±1g以内。
三、安全性设计原则HC-600a制冷剂燃烧爆炸的三个条件:(1)异丁烷制冷剂发生泄漏;(2)泄漏的异丁烷制冷剂达到爆炸的浓度(1.8%-8.4%);(3)电气件产生电火花或电气件表面温度达到异丁烷燃点(460℃),三者缺一不可。
因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所有电气件及电气开关尽量设在冰箱外部,如温控器、门控开关、电脑板及电气插接件等;在箱体内部的电气元件须选用防爆型或作防爆处理。
HC—600a 制冷剂冰箱对电气件要求为:封装且呈团体状态;封装在一个密封盒内;安装位置远离制冷回路。
(1)采用耐热、耐寒材料;(2)对易发生短路危险或产生火花危险的部位,采用密封结构和温度保护装置;(3)采用符合要求的连接器,保证连接部位的强度;(4)采用防腐蚀镀层,保证连接部位的表面不易锈蚀,并从结构上确保其充分接触;(5)对于有相对运动的部件,保证有足够的间隙或有防摩擦的保护;(6)采用符合电气强度要求的绝缘材料;(7)采用限制温度的装置或降低加热器的发热功率,从而降低最高表面温度;(8)采用优质安全型的防爆电气件。
任务6新能源汽车空调冷冻油的补充和更换

R-134a 1.8-----2.1 13------15
2、低压表压力低,高压表压力也 低
高、低压表显示压力 情都偏低,同时可以 用手摸管路,如不热
1)故障分析:
故障原因是:制冷 剂不足,使空调系 统不能有效制冷。
造成空调系统制冷剂不 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汽车空调系统密封不严, 致使制冷剂泄漏
任务描述
车主王先生驾驶一辆2016年款丰田雷凌双擎轿车,一次天热开空调时发现 空调制冷效果不好。现在 主管安排你对该车辆检漏和抽真空,质检后交付给 车主。
冷冻机油
1、冷冻机油也叫压缩机油,它是一种能在高低温工况下 均能正常工作的特殊冷冻油
2、要求:具有一定的粘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与制冷剂 相溶性好;凝固点要低,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挥发性要差,没有结晶状石蜡析 出;化学性质要稳定;不含有水分
喷出 • 更换制冷系统部件时,应适当补充一定量的润滑油。 • 加注制冷剂时,应先加润滑油,再加注制冷剂。
2、冷冻油的加注
• 当更换制冷系统零件后或制冷系统严重泄漏后,须 补加雪种油,如果制冷系统只是慢漏,则不需补加 雪种油。
冷冻油加注量的确定
加注冷冻油操作方法
1、从压缩机加油塞直接加入。 2、利用压缩机低压管的抽吸作
项目二 新能源汽车 空调系统的使用与 维护
任务6新能源汽车空调 冷冻油的补充和更换
学习目标
1. 能够正确进行电子检漏法检漏。 2. 按规范使用真空泵对空调系统进行抽真空与试压。 3. 按规范使用歧管压力表或制冷剂回收加注机进行抽真空的步骤及试压。 4. 能对更换部件或总成后系统制冷性能的技术要求及测试达到熟练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理论课电子教案模板
专业名称汽修
课程名称汽车空调检修
授课教师张建强
班级15汽车1、2班
教研组长董秀娇
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及内容
方法组织实施一、组织教学
老师:上课
学生:起立
学生:老师好
老师:同学们好
老师:坐下
老师:点名
二、复习与导入
通过观测制冷剂及冷冻油的食物,引入汽车空
调为什么要使用专门的制冷剂与冷冻油。
三、新授
活动5 制冷剂和冷冻油的正确使用
一、制冷剂
制冷剂是汽车空调中使用的一种特定的化学
物质。
它是一种流体。
制冷剂采用英文单词Refrigerant的首写字母R
作为总代号。
并在R的后面用数字来区分不同的制
冷剂。
在我国,车用空调使用的制冷剂主要是R12与
R134a两种,如图1-29所示。
1.R134a制冷剂的主要性能
R134a制冷剂是乙烷的衍生物。
化学名为-四氟
乙烷。
(1)R134a的安全性好,无色,无味,不燃烧,不
爆炸,基本无毒性,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性。
(2 )蒸发潜热高,具有较好的制冷能力。
(3 )R134a的主要热力性能并与R12对比如下表
1-2所示。
表1-2 R134a与R12主要热力特性对比
特性项目R134a
R12
分子量102.9
120.9
标准大气压下-26.5℃
-29.8℃
沸点
凝固温度-101℃
-157℃
临界温度101.1℃
111.7℃
临界压力 4.07MPa
4.12MPa
临界比容 1.942dm3/kg
1.793 dm3/kg
汽化潜热(0℃) 197.29kJ/kg
151.5 kJ/kg
分子式CH2FCF3
CF2Cl2
2.R134a的不足
(1) 分子量小,即分子直径比R12略小,所以更容易通过橡胶向外泄漏。
(2) 虽然不含氯原子,臭氧层破坏系数为零。
但仍有温室效应。
3.R134a的蒸气压力曲线
图1-30曲线表明,134a的沸点温度,将随着加在液体上的压力的不同而改变。
二、冷冻油
制冷系统中的润滑油称为冷冻油。
汽车空调中,冷冻油是与制冷剂溶合在一起工作、流动的。
1.冷冻油的作用
(1)润滑作用
(2)冷却作用
(3)密封作用。
2.与R134a相溶的冷冻机油
(1)PAG油(英文名为Poly alkyene glycol:聚链烯乙二醇)是一种合成多元醇。
其特点是:
1)淡黄色,无味、无毒;
2)与制冷剂(R134a)高度互溶;
3)良好的润滑性能;
4)无酸性;
5)吸水性强。
(2)POE油
POE是一种合成多元醇脂,又称为脂类油,(英文名为Poly Ester又称ester油)。
POE与R134a及R12等制冷剂互溶,具有较好的抗磨性、润滑性、稳定性和防腐性。
由于添加剂不同,各种的性能略有不同。
POE油的吸水性远比PAG小,但仍是矿物油的10倍,并且价格昂贵。
三、冷冻油在系统中的分布状况
一个制冷系统在经过稳定运行的周期后,系统中冷冻油的分布大致如下图1-31所示。
四、制冷剂及冷冻油的使用注意事项
1.制冷剂的使用注意
(1)由于其沸点低,如果液态制冷剂不小心触及人体,会造成严重冻伤和失明。
(2)灌注制冷剂时不要赤手去拿潮湿的容器。
湿容器的外面会结霜,会把手冻结在容器上。
(3)不要使制冷剂容器温度超过50℃。
高的温度,会在容器里产生过高的压力,这对薄壁容器是十分危险的。
2.冷冻油的使用注意
(1)只使用制造厂规定牌号的冷冻油。
系统即使参入很少量其它的冷冻油,也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制冷效力。
(2)与R134a制冷剂互容的冷冻油吸水性都很强,必须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如图1-33所示。
使用完冷冻油的瓶盖要立刻拧紧,以减少空气的侵入。
并且不要把油从一个容器倒到另一个容器,这样容易使油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