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11

合集下载

安塞腰鼓阅读及答案

安塞腰鼓阅读及答案

一 . 拼写词语kàng fèn()hu ì àn()jībàn()shāo zhuó()fú shè()r ǒng zá()二. 解说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1.每个舞姿都令人颤抖在浓郁的艺术享受中,令人惊叹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它戛但是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沉寂,以致令人感觉对她十分陌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 选择适合的短语的序号填入括号里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停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眼前。

骤雨同样,是();旋风同样,是();乱蛙同样,是();火花同样,是();斗虎同样,是();黄土高原上,爆出了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迈,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A. 蹦跳的脚步B. 飞扬的流苏C. 强壮的风韵D. 闪射的瞳仁E. 急促的鼓点四 . 以下句子中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填在括号里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蒙受这样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边,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2.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3. 它震惊着你,炙烤着你,威胁着你。

()4.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停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眼前。

()五 . 依据课文内容填空1. 这腰鼓,使冰凉的空气立刻变得()了,使安静的阳光立刻变得()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了。

2. 愈捶愈烈!难过和(),生活和(),摆脱和(),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叉!旋转!凝集!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六 . 以下各句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它使你惊诧于那农民穿着包裹着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竟然能够开释出那么奇伟澎湃的能量” ,这句话颂扬了安塞腰鼓充满着活跃、富强的生命力,这句话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课件1:第17课 安塞腰鼓

课件1:第17课 安塞腰鼓
31
《安塞腰鼓》主旨
• 表现阳刚之美 • 表现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 表现一种痛快淋漓的生活方式。 • 表现被贫困压抑,而想冲破一切束缚、羁绊的渴望。 • 表现安塞人不甘贫困,奋发向上,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32
总结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 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 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使——————————————————,
使——————————————————,
使——————————————————。
34
30
●这篇文章歌颂了什么?(主题) 作者通过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了什么? • 歌颂了生命和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 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 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束缚的力量。
6
7
8
--刘成章
9
安塞腰鼓简介
•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 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 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 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 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21
2.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的流水已经消散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 生命力量的“厚土”了。用对比的方式赞美了黄土高原人的坚强、 朴实。
22
3.读25段“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一句中的“不存任凭隐秘”应 怎样理解? 心情宣泄内心的情感。 4.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静寂”的程度。 出奇的、对她十分陌生、像来到另一个世界。

《安塞腰鼓》ppt课件完整版

《安塞腰鼓》ppt课件完整版
执一槌敲击。
鼓棒
用于敲击腰鼓的短棒, 一般由硬质木材制成。
花伞
彩色绸布制成的伞状道 具,用于舞蹈中的旋转
和抛接。
彩绸
长条形的彩色绸布,用 于舞蹈中的挥舞和造型

服饰道具在舞蹈中的意义
彰显地域特色
安塞腰鼓的服饰和道具具有鲜明的黄土高原地域特色,展示了当地 人民的独特审美和文化传统。
强化舞蹈表现力
服饰和道具的运用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使得舞蹈动作更加生动、 形象,更具艺术感染力。
《信天游》
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情的歌曲,与安塞腰鼓的舞蹈相得益彰。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与安塞腰鼓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
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
烘托气氛
音乐通过节奏、旋律等元 素,为舞蹈营造出特定的 氛围和情感基调。
激发情感
音乐能够激发舞者的情感 ,使其在舞蹈中更好地表 达内心的感受。
03
安塞腰鼓音乐赏析
音乐风格特点
01
02
03
浓郁的地方特色
安塞腰鼓音乐融合了陕北 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展 现出独特的地方色彩。
粗犷豪放
音乐节奏明快,旋律跌宕 起伏,表现出强烈的动感 和力量感。
鼓声为主
以鼓声为主导,配合唢呐 、镲等乐器,营造出热烈 、激昂的氛围。
曲目推荐与欣赏
《黄土高坡》
这首曲目充分展现了安塞腰鼓音乐的独特魅力,旋律优美,鼓点 鲜明。
传承人责任与义务
传承人需承担技艺传授、文化传播等责任,同时享有相应的荣誉和 待遇。
创新发展举措探讨
01
舞蹈动作与音乐创新
在保持传统安塞腰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舞蹈和音乐元素进行
创新,使其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

安塞腰鼓的知识点总结

安塞腰鼓的知识点总结

安塞腰鼓的知识点总结一、安塞腰鼓的历史安塞腰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的腰鼓主要用于宫廷的歌舞表演。

到了宋代,腰鼓开始在民间舞蹈中广泛流传。

而到了元代,安塞地区的腰鼓已经成为了地方舞蹈中的重要乐器。

经过长期的发展,安塞腰鼓已经成为了陕北地区民间舞蹈的标志性乐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安塞腰鼓的制作工艺安塞腰鼓通常是由数十个鼓片组成的,每一个鼓片都是由水牛皮制成。

制作安塞腰鼓的工艺非常考究,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将水牛皮洗净,晾干,然后用特殊工艺处理,使得水牛皮变得坚韧有弹性。

接下来,需要将水牛皮贴在特制的鼓片上,并用特殊工具将其固定。

最后加上鼓框、鼓杆等部件,安塞腰鼓就制作完成了。

三、安塞腰鼓的舞蹈表演安塞腰鼓主要是作为民间舞蹈乐器使用的,其舞蹈表演形式丰富多样,通常是由一群人一起跳舞,每个人手持一只腰鼓,配合舞蹈动作和节奏音乐,形成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安塞腰鼓表演通常内容丰富多彩,有婚庆舞、迎宾舞、劳动舞等不同主题的舞蹈。

在表演中,舞者手持腰鼓,通过不同的击打动作和节奏变化,使得整个舞蹈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四、安塞腰鼓的文化意义安塞腰鼓作为中国陕北地区的传统舞蹈乐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陕北地区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安塞腰鼓舞蹈传统在地方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陕北地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安塞腰鼓也是中国传统舞蹈乐器中的一种,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安塞腰鼓的现状与挑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安塞腰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就是传承和保护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安塞腰鼓也面临着世代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如何把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塞腰鼓》学法指导

《安塞腰鼓》学法指导

《安塞腰鼓》学法指导
1、被誉为“陕北之魂”“民族之魂”的安塞腰鼓豪放粗犷, 激越高昂。

在《安塞腰鼓》这篇课文中, 作者赋予它丰富的内涵, 或歌颁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或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或歌颁阳刚之美。

2、同学们大声地反复朗读课文, 体会它带给我们的恢弘气势, 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⑴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容不得束缚, 容不得羁马, 容不得闭塞”的激越狂猛的安塞腰鼓, 如何生动准确的展现出来, 可以有两个途经, 一是从古代的优秀作品中吸收有益
的精神食粮, 如果你读过《口技》, 你会发现二者之间在结构上很相似, 说明作者学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神”。

⑵从语言入手, 语言应与所表现的事物相适应, 使读者准确感受事物的形象, 感受事物的节奏, 感受事物的本质。

而这两方面的提高只能是“多读”“多写”, 没有其它的捷径。

当你在不断的感受这样的文章的同时, 练习一下你感受的
事物, 比如楼下的老奶奶扭秧歌, 你原来会觉得又吵又土。

学过这篇文章你去观察一下, 抓住她们的特点, 了解她们
扭秧歌时的快乐内心活动, 你也可以写出一篇好文章。

3、结合课文思考:文章带给你的是怎样的感受?在品味文
章语言特点的基础上, 重点学习排比句式的运用。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感悟,发表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三、研习课文(一)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2、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读,朗读前标上序号,并思考问题:(1)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二)品读,重点突破。

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1、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①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

②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排比。

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请同学朗读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安塞腰鼓介绍

安塞腰鼓介绍

安塞腰鼓又名“打腰鼓〞,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展,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

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并编成冀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中第二十九课和教版语文6上语文书中第十四课《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 概述安塞腰鼓,沉重、强烈的鼓声,欢快、健美的舞姿,充分表达了陕北人民豪迈粗犷的性格特征和坦荡炽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各部落的男性,常用一中空之树杆包以羊皮,携于腰间,击之以驱赶野兽。

后来,又用于报警和作战。

到春秋战国时达到鼎盛,且以国为最。

以后各代多用刁:边塞守卫,击之以报警号令和助战。

到了宋代,多用于边关。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展表演。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展,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今天的安塞县,就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今)的边界,为安定边塞方设“安塞县〞。

“安塞腰鼓〞也因以得名,历千年而不衰,并且成为具有深厚群众根底的民间艺术。

据调查,安塞县12万人口中,约有1万户人家有腰鼓,会舞弄者达五六万之众。

[1]安塞腰鼓 - 历史开展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源远流长,寻根溯源,还得从鼓说起。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

安塞腰鼓简介

安塞腰鼓简介

安塞腰鼓简介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安塞腰鼓起源于榆林横山。

在明代后期,由于灾荒与农民起义,安塞已经人烟稀少,现在的安塞人由榆林横山迁过来,也把横山的腰鼓带到了安塞。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安塞腰鼓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

安塞腰鼓可由上千人一同表演。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德国等地进行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话导入: 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
是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着原始 生命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 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 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其磅礴的气势, 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 鼓”。具有刚劲、豪放的特点。1996年, 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叠词的运用,反复和排比的综合运用,表现 出“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 力量。
品读3
•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 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 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 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25-27)
7.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 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 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 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答: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 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 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 的源泉。
8. 讨论: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 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 的腰鼓。”? 讨论并归纳: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 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 气势澎湃的腰鼓。
11. 讨论: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 远的鸡声”?
讨论并归纳: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 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 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 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 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三、互助释疑
讨论: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美在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 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 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 “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 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 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 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讨论并归纳:壮阔、豪放、火烈。
二、研读共品
4、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 人想起”三段就是虚写。这里用虚写有什 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增 加了文章的内涵。 5、作者联想到什么? •讨论并归纳: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 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二、研读共品
6.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 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 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 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答:“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 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 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 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讨论并归纳: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 特征,是粗犷、射!
翻飞
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 声,成了茫茫一片……
一、交流感知:
2.听 范读谈感受,注意语速和读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a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壮阔 豪放 火烈) b简单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话说。) (生命的强健刚劲 旺盛的生命力 强大的力量 气势宏大 气势磅礴等等)
例. 21个聋哑人,他们在舞台上 尽情挥洒,他们在残缺中追求完美, 在无声中激荡生命。他们在娇媚中 自强,在寂静中呐喊,在沉默中奋 起,他们震撼着全中国、震撼着全 世界!
• • • •
好一群聋哑人!好一个千手观音! 她使人想起:破土而出的新芽; 她使人想起:凌寒独自开的腊梅; 她使人想起:长青不老的松柏;
品读1
•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 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 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 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 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 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 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7)
二、研读共品
3.含英咀华赏美点
• 本文好词佳句俯拾皆是。既适合声情并茂地 朗读,又适合有滋有味地赏析。选择你喜欢 的句段做有感情的朗读,然后做美点赏析。 • 句式:我喜欢朗读第_______自然段(朗读), 因为它用________修辞手法(或者其他手法) 表现(达)出了________ 。 • 赏析角度提示:修辞、短句、叠词、文章结 构等。
3.师友合作读准下面蓝色字体的读音: ng bó 亢奋 kà ng 磅礴 pá 烧灼 zhuó
晦暗 huì
颤栗 zhà n lì
戛然而止 jiá chuí
羁绊 jī bàn 铿锵 kēng qiāng 捶
冗杂 rǒng
蓦然 mò
二、研读共品:
1.理清结构 根据表演前、表演中, 表演后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刘成章
第一课时
一、交流感知: 1. 整体感知
看图片,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
美!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tóng)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 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一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反复,形象 具体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 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品读2
•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 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 ……也是隆隆, 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 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 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14-16)
四、拓展延伸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 一段话。
五、总结提高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 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 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 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 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 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 使文章气势恢宏,节 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 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 感人 力量。
四、拓展延伸练写作 仿写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春雨一样
是谆谆的告诫;

是细心的爱抚;
阳光一样,

, 是高大的身影。
五、总结提高谈收获
布置作业
1、归纳文中的雅词、美句、精 段,归纳积累本课所得。 2、利用本节课所涉及到的修辞 手法,描述一个场面。
★综合交错运用了排比和反复两种修辞手法,使 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将安塞腰鼓所表现出 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 高亢的句子。 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 间隔反复四次。
三、互助释疑 钻之弥深做探究
• 研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内容还有哪些疑问? 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 • 西部是贫穷落后的象征,作者为什么还要赞 美它?并且要赞美西北的汉子?
9 、讨论: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 凝聚!奔突!辐射!翻飞! 升华!” 这几 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 的顺序。从小到大, 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10 、讨论: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 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 使人感到对她 十分陌生”?
讨论并归纳: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 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 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二、研读共品
完成下列填空: 安静) (一)1-4:表演前的(
安 塞 腰 鼓
(二)5-27:
隆隆隆隆的腰鼓
5-13:宏伟的 ( 场面)
14-17:雄壮的(响声 )
后生) 18-22:击鼓的(
23-27:奇丽的(舞姿 ) (三)28-30:表演后的( 寂静)
二、研读共品
2.感受音韵之美
明确: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 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 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 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这篇文章歌颂了什么?(主题)
作者通过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了什么?
• 歌颂了生命和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 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 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 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 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 开这一切束缚的力量。
讨论并归纳: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 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 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我们西北好像落 伍了。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是 因为我们西北人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 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 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 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我们西北落后是暂时的, 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共品
• 1.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讨论并归纳: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 南风。从人物写: 是茂腾腾的后生。从性格写:是 朴实的。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从 腰鼓写: 是呆呆的、不曾响。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3、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