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法艺术为素材的盆景创作研究
西南大学《盆景学》复习资料

盆景学第一章绪论一、盆景概念:盆景是在我国古代石玩、盆载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大自然山水胜境和古树名木的缩影,是以树、石为创作素材,通过艺术加工和精心管理,将自然古树或山水胜境浓缩于盆盎之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韵的一种艺术。
盆景是以盆为纸,以树木、山石为材料,将诗、画、园艺、美学、雕塑、制陶等交融在一起而成的造型艺术。
它是运用“缩地千里”、“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等艺术手法.盆景是美学、文学和科学的综合体;中国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雕塑”。
二、盆栽、石玩与盆景的内在联系:盆景是在盆栽和石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盆栽:盆栽最早的历史记载是说在河姆渡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两块刻有草本盆栽图案的陶器块,一块石五叶纹陶块,一块石三叶纹陶块。
石玩:我国赏石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到宋代,石玩发展到极其鼎盛的时期.宋徽宗经营寿山艮岳,这一人工山水园林,里面设置大量假山石头,收集了天下奇石,收此影响民间也盛行石玩风气.大画家米芾提出论石美学标准达到很高的理论高度:透:石块里有孔道,可以相互通达/漏:有洞眼,可通过视线/瘦:有棱有角,不臃肿/皱:表面纹理丰富,不光滑在盆栽和石玩不断发展完善、艺术化的过程中,就发展成了盆景,也因为这两个基础,盆景发展现在两种基本形式: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盆景是一种艺术品,与盆栽有着本质的区别:1、盆景是一种艺术品,而盆栽不进行艺术造型,只进行简单的修剪或不修剪。
2、桩景不仅要进行艺术造型,在操作上较为复杂,要求形式丰富。
3、植物材料的选择上,盆景植物选择要求标准很高.4、用盆上的要求不同.三、盆景的意境美,要达到一种艺术美享受:中国盆景不仅欣赏形象美(源于自然),同时欣赏意境美(高于自然),达到艺术美的享受。
中国创作、欣赏盆景,一在欣赏形象美,同时欣赏意境美。
四、盆景的艺术性特点:1、盆景艺术的世界性2、盆景的边缘性:学习盆景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它作为园林艺术的一部分,跟园林艺术一样,是多种艺术结合在一起的结晶,跟很多艺术都有联系,我们叫它边缘艺术。
沉厚超迈 别有高致——庞燮庭先生盆景印象

0
图》《 江 源头 》 《 杰地 灵》 、浦 、人
等 相 继 问 世 , 风 扑 面 且 扎 实 新 沉 厚 , 致 高 古 , 难 得 的 大 韵 有 蒙 象 。
《涛 声 依 旧 》(见 本 2 0 0 2年 封 面 ) 一 问 世 , 甫 即 ¨ 00 人 刮 目。 作 者 仅 用 三 、 株 l 蓬 四 弱 的真 柏和 十数 块 小 石 , 便 画出 了一幅 气 韵生 动 、 灵 空
了吧 。
所 谓 “ 夫 在 诗 外 ” 仅 在 某 功 ,
一
专 业 之 内 研 究 这 一 专 业 ,往 往
很 幸 运 , 接 触 盆 景 不 久 刚
0
即 以 一 篇 小 文 而 与 庞 燮 庭 先
譬
生 相 识 , 指 算 来 , 有 7年 屈 竟 之幺 7o 。 m ∥-
还记 得 2 0 0 1年 在 虎 丘 见 到 那 盆 《 声 依 旧 》 时 的 惊 涛 喜一 赵 庆 泉 之 外 , 也 有 人 竟 将 水 早 做 得 这 样 好 , 且 还 不 而 同 !随 后 《 春 白 雪 》 《 牛 阳 、牧
水 , 娓 清 谈 , 咏 唱和 , 所谓 娓 吟 正
髓 图三 《阳春 白雪 》 0 8年 南 京 第 七 届 全 国 盆 景 展 时 的 树 照 20
离 尘 绝 世 的 高 士 图 卷 ,就 这 样 以 生 动 的 树 石 形 式 展 现 在 我 们 面 前。 在 我 的观感 中 , 作 有三 变 , 此 风 味 皆不 同。一 是作 品初成 ( 图 )树 相 秀 劲 挺 括 , 标 出 尘 , , 高 强
服 。
可 以 说 , 庞 先 生 甫 一 出 手 , 打 破 了 常 见 的 水 旱 构 图 便 模 式 , 时 又 法 度 谨 严 , 当 同 精 得体 ,可谓 既独 特 又 老 到 , 极 大 胆 又 极 自然 , 现 了他 过 人 体
盆景技艺

斜干式
树干平展盆外,树姿舒展, 疏影横斜,飘逸潇洒。
曲干式
主干蟠曲,形似蟠龙, 表达老树不屈不挠的顽强 生命力。
卧干式
树干横卧盆面,如卧龙之势, 树冠昂然向上,生机勃勃。
双干式
一盆两干,使之一高一矮、 或一俯一仰、一粗一细、一直 一斜,富于变化,生动幽雅。
悬崖式
树干弯曲下垂于盆外, 树冠如悬崖瀑布泻下,或 似峭壁苍松探海。
舍利干盆景的艺术特点
在于对比与夸张。 作品的色彩对比, 枯荣对比,生死对比,悲壮与生机美的对 比,刚柔对比,动静对比,使艺术美与自 然美的完美结合,盆景美与枯艺美的结合, 得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② 人参榕盆景
利用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播 种苗的肥大胚根,培育成以观赏块根 为主的榕树盆景,商品上称人参榕盆 景,国际市场命名为中国榕盆景。
⑤ 拿弯 拿弯的动作应慢慢扭动,多次重 复,使树干的韧皮部与木质部都得到一定程度 的松动与锻炼。 拿弯的幅度可分几次完成。
金属丝蟠扎 棕丝蟠扎
利用木棍
扭旋蟠扎
茎干粗不易作弯的树干可用 剖切、切割、开槽等方法,或借 用工具助弯。
开槽
切割
绞丝
弓型铁 铁环 垂吊
棕丝蟠扎
棕丝蟠扎是树桩盆景传统绑扎方法,根据枝 干粗度与弯曲力度选择不同粗细的棕绳。使用前 棕绳要先浸水,蟠扎时要掌握攀棕的着力点。
附石式
水旱式 全旱式
附石盆景制作
提 根 养 护
置石上盆 作品初制完成
指上盆景
指上盆景又称掌上盆 景、超微盆景。作品高 度一般仅5-8cm。景观素 材以树木为主,或配以 适量山石与装饰小件。
(0637)《盆景学》样题及答案

(0637)《盆景学》样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每空1分)1、盆景的“雏形”是在()出现的。
A、汉代B、唐朝C、宋朝D、明朝2、盆景的基本素材是()。
A、树石B、土石C、配件山石D、植物土3、出土的唐朝时期的盆景是()。
A、三叶纹陶块B、缶景C、三彩砚D、古柏盆景4、元代和尚()极力提倡盆景小型化,称之为“些子景”,盆景向小型化发展,实现了体量的飞跃。
A、王维B、米芾C、素仁D、韫上人5、一些流派的树桩盆景往往有着自己代表的形式。
岭南派的代表形式是()。
A、二弯半B、云片C、微型D、自然大树型6、徽派是在种植盆景花木的基础上发展的,其盆景树桩最有名的树种是()。
A、黄杨B、九里香C、梅D、对节白腊E、罗汉松7、六台三托一顶是()传统树型,端庄平稳,层次分明,称为“十全十美”。
A、川派B、苏派C、扬派D、海派8、()注重对干枝的造型,干形有掉拐、对拐、滚龙抱柱等A、川派B、苏派C、扬派D、海派9、岭南派采用()的造型手法,完全是修剪态形,使树形树叶比例恰当、上下均衡。
A、精扎细剪B、粗扎细剪C、金属丝缠绕D、蓄枝截干10、海派常采用的盘扎手法是()。
A、金属丝盘扎B、棕丝盘扎C、木棍盘扎D、棕皮、树筋盘扎11、国际上的盆景是起源于中国的,两者在造型及欣赏上有一定的区别,国际盆景着重于形象美,中国盆景除此外还重视()。
A、规则美B、形象美C、曲折美D、意境美12、宋代出现了一部论石专著,记载石品有 116种之多,并各具生产之地、采取之法,又详其形状、色泽而品评优劣,对后世影响最大,书名是()。
A、《太湖石志》B、《云林石谱》C、《宣和石谱》D、《渔阳公石谱》13、树桩盆景是表现自然界古树名木的盆景类型,根据风格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岭南盆景和上海盆景典型造型属于()。
A、曲折型B、规则型C、严整型D、自然型14、1972年在陕西乾陵发掘的章太子墓甬道东壁上绘有一侍女,双手托着一盆景,墓主章怀太子所处的朝代是()。
盘点中国著名盆景艺术家协会成员及其代表作品

盘点中国著名盆景艺术家协会成员及其代表作品中国盆景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盆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自然美与人造美相结合,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的赞美。
中国著名盆景艺术家协会的成员不仅以他们杰出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而且他们的代表作品更是中国盆景艺术的瑰宝之一。
下面将盘点一下中国著名盆景艺术家协会的成员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一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袁隆平。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也是中国盆景艺术的大师级人物。
他在盆景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深,被誉为“盆景之神”。
他的代表作品《草木之宴》是一座以多种植物为主题的盆景作品,表现了草木的生命力和和谐共处。
第二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木心。
木心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评论家、诗人和艺术家。
他对盆景艺术的研究极为深入,被誉为“盆景艺术大师”。
他的作品《自由的花园》是一座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盆景作品,通过巧妙的组合,展现了自然的美态和和谐。
第三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郑板桥。
郑板桥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盆景艺术家。
他的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盆景》是一座以北方江南水乡为主题的盆景作品,通过精心的构思和技巧,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瑰丽景象。
第四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张大千。
张大千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盆景艺术家。
他的代表作品《山水招财》是一座以山水为主题的盆景作品,通过自然景观的塑造和财富象征的藤蔓等元素的搭配,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和财富的丰盈。
第五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倪正东。
倪正东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盆景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青山绿水》是一座以青山和流水为主题的盆景作品,通过山川的流行和江河的波涛等元素的结合,再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韵味和美感。
第六位著名盆景艺术家是梁志杰。
梁志杰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之一,也是新一代盆景艺术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品《云水缘》是一座以云和水为主题的盆景作品,通过云的飘逸和水的流动,表现了自然的变幻和美丽。
盆景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苏派盆景:以苏州为中心的盆景艺术,是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其特点为:“六台三托一顶”2、盆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并借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品3、树石盆景:以植物.山石.土为素材,分别应用创作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手法,按立意组合成景,在浅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树木、山水兼而有之的景观神貌的艺术品(P278)4、容器效应:用于盆景的大多数树种,当其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营养面积的容器内的时候,也能产生很多细小的根群,我们把这种反应叫做根系的容器效应(P102)5、断根效应:即根系纤细化,其根系由不定根组成,几乎找不到真正的主根,根系级次难以区分,形成了很多纤细的不定根为主的根系。
(P102)6、蓄枝截干:是岭南盆景的独特手法,蓄枝是指对新萌动出来的枝条进行蓄养,截干就是对干回缩,即把不符合造型要求的主干和长短不合比例要求的枝条截短或疏掉,让树桩再度萌发,重新长出侧枝(P206)7、丈山尺树,寸马分人:是盆中景观的比例关系,盆浅、配件小,树低矮,便显出山的高耸(P264)8、相石:就是对石料认真观察、细心审度并按照美学规律(形式美法则、意境美原则),进行石料筛选和艺术构思的过程(P258)9、掉拐:树成30°-40°斜栽,而后做弯(P204)10、回缩:即对多年生枝截去一段(P199)二、填空选择1、与盆景艺术有直接相关性的艺术有园林艺术、文学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陶瓷艺术、根雕艺术、书法艺术。
(P3)2、桩景传统性八大流派是:苏派、扬派、川派、岭南派、海派、浙派、徽派、通派。
(P62)3、八大流派的特点:圆片,六台三托一顶;云片,寸枝三弯;规则型为主,弯弯拐拐;大树型,高耸型,大飘枝;微型,自然型;高干型合栽式;规则型为主,游龙式;两弯半。
(P62)4、本书的盆景分类标准:等级类、规格类、系统类三大类(这个不确定)。
盆景高级艺术大师韩学年的盆景之路及其盆景风格特点

盆景高级艺术大师韩学年的盆景之路及其盆景风格特点1987年,38岁的韩学年在翻阅一本《广州文艺》杂志时,意外看到了一幅由广州画院画师欧洋创作的题为《适者生》的水墨作品:残破的墙体上,牢牢扎生着一组苍劲、发达的根系,体现了榕树的生长特性和根系的美感,作品传达了新与旧、生与死抗争的主题。
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水墨画面,激活了韩学年潜意识里积淀多年的有关“飞榕”的创作源泉,也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
经过十年时间的构思、造盆、选材、培育后,一盆由他所独创的附墙榕式作品《生存》基本成型,并在桂林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盆景艺术展上荣获一等奖。
但是,韩学年认为,“《生存》只表达了‘飞榕’的生存状态,还未能把榕树发达的根系美感表达出来,未能完全达到创作意图。
”经过继续探索、改进,七年后,韩学年向世人推出了更臻于完美的《适者》,一举斩获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金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生存》、《适者》等作品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作者在盆景艺术上数十年来潜心钻研、苦心孤诣后的厚积薄发。
韩学年的父亲和哥哥都喜欢盆景。
受到父兄熏陶,加上自幼的耳濡目染,韩学年对盆景比常人多了一分由来已久的亲切和喜爱。
1982年,时年33岁的他开始正式从事盆景创作。
其时,顺德盆景界名宿叶芬先生的附石盆景在当时颇有影响。
于是韩学年便模仿他的作品操练起来。
没过多久,韩学年发现这种将树根骑附石顶的树相显得不大合乎自然规律。
这一发现促使他开始了对艺术与自然之关系的冷静思索。
1990年,在广州烈士陵园举行的首届“省港澳岭南盆景艺术博览会”上,韩学年看到一件由香港盆景前辈黄基棉先生送展的附石式作品,他大为震动与认同——这件作品有别于通常以树根附石的方式,而是以树身附石,苍劲斑驳的身躯牢牢附生于石壁之上,既另类超然,又贴近自然。
两年后,黄基棉率领香港盆栽会到顺德访问,韩学年参与接待并聆听了其附石盆景的创作心得,深受启发。
随后,韩学年创作出一批优秀附石盆景作品,如《志凌云》、《细流三千尺》、《共峥嵘》、《村郊趣色》等。
盆景与插花艺术试题答案

《盆景与插花艺术》试题答案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截干蓄枝”为主,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的特色,创造出秀茂雄奇的大树型和扶疏挺拔的高耸型,是下列哪一盆景流派()。
A.苏派B.扬派C.川派D.岭南派2.川派盆景常用树种不包括下列哪种植物()。
A.金弹子B.银杏C.六月雪D.桃花3.目前我国盆景界公认的八大流派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A.苏派B.海派C.川派D.滇派4.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盆景中景物的透视关系()。
A.近大远小B.近低远高C.近宽远窄D.近浓远淡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规则型树桩的造型形式()。
A.方拐式B.云片式C.斜干式D.对拐式6.“六台三托一顶式”是下面哪一流派的典型造型形式()。
A.扬派B.苏派C.川派D.海派7.制作盆景的基本材料是()。
A.树、石B.土、石C.草、土D.配件、石8.()既能加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又能使植物过早的衰老。
A.水分B.光照C.乙烯D.温度9.蛇鞭菊是()。
A.线状花材B.块状花材C.定型花材D.填充花材10.八仙花是()。
A.线状花材B.块状花材C.定型花材D.填充花材11.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寓意纯洁高尚、()和傲雪凌霜等。
A.富贵吉祥B.苍劲古朴C.轻盈娇贵D.不屈不挠12.下列切花中为散状花材的是()。
A.满天星B.梅花C.牡丹D.非洲菊13.插花按艺术风格可分为三大类: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
A.浪漫式插花B.古典式插花C.严谨式插花D.现代自由式插花14.艺术插花中第一主枝长度应是容器口径加高度的()倍。
A.1.5~2B.2~2.5C2.5~3D.3~3.515.东方式插花的构图是以()大主枝为中心。
A.二B.三C.四D.五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插花艺术2.山水盆景3.盆景流派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盆景塑造的形象是平面的。
()2.盆景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必须是一种自然风景或一种自然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在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
这门造型艺术称之为盆景。
[1]1.1 盆景的分类依照不同标准可以将盆景分为众多门类,盆景研究者一般根据取材和造型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以树木材料为主,称为树木盆景(或称树桩盆景)以山石材料为主,称为山水盆景 (或称山石盆景)。
而较具代表性的细致化分类则将我国盆景主要划分为四大类,即山水盆景、水旱盆景、树木盆景和花草盆景。
[1]1.2 盆景的制作工艺与材料盆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需要高水准的制作工艺,因而其制作材料相当繁杂,不同分类的盆景所需各有不同,具体来说:1.2.1 树木盆景以树木为主体材料,种盆造型取景者,统称为树木盆景。
过去习惯称为树桩盆景 (简称"桩景")。
树木是有生命的植物体,在其生长过程中,随着树龄的增长,季节的更替,而产生不断的形态变化。
不同的树木种类,其取景的内容则千变万化,有的以露根、虬干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果取景。
树姿则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色彩要丰富,风韵要清秀,这是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1]树木盆景是大自然树木优美姿态的缩影,一般宜于选取植株矮小、枝密叶细、形态古雅、寿命较长的树种为材料。
盆栽后,再根据它们的生长特性和艺术要求,经过攀扎、整枝、修剪、摘叶、摘芽等技术措施,创造出较之自然树姿更为优美多彩的艺术品。
虽然高不盈尺,却具有曲干虬枝、古朴秀雅、翠叶荣茂、花果鲜美等特色。
树木盆景的规格有大小之分,其中最小的一类称为微型盆景,又称“掌上盆景”。
由于盆域狭小,取用材料的特点是体积微小,造型细腻,制作精致,线条简练、能充分体现出微型盘景的艺术美。
[1]1.2.2 山水盆景山水盆景以各种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精心选择和加工造型,模仿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色,装饰于咫尺盆中,展现悬崖绝壁,险蜂幽壑,翠峦碧涧等山水风光,犹如立体的山水画。
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乃,这种 "缩地千里","小中见大"的艺术造型,是山石盆景的特色。
山水盆景有水盆式和旱盆式的区别,山石置于浅口水盆中,盆中贮水,表现出有山有水的景物,称为"水石盆景";由石置于浅口旱盆中,盆中盛土:"表现无水的天然山景,称为"旱石盆景"。
近年来,盆景艺术工作者吸取了贝雕、挂屏等工艺品的某些长处,创作了一种可以挂放在墙上的盆景,称作"挂壁式"盆景。
这就是将盆钵平挂在墙壁上,里面镶嵌山石,并置土栽种各种耐阴植物。
[2]1.2.3 水旱盆景它是介于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二者之间的另一类盆景形式,是以树木、山石、人物、水、土为材料,采取山石隔开及各式各样的树景。
自然界的景物,往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水旱盆景的特点正是在于能再现这种完整的景观。
因此,自然气息较为浓厚。
如果再适当地安置一些人物,建筑等小配件,还可表现出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如清溪垂钓、柳塘放牧等等。
山石多采用硬质石料。
树木选用于矮叶小的树木,如五针松、真柏、短叶罗汉松、六月雪、榔榆、虎刺等。
水旱盆景在布局时,可以植物为主体,也可以山水为主景,但必须协调统一,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1.2.4 花草盆景这是一类以花草为主体的装饰盆景,既要突出名花芳草的观赏价值,又要着意盆景布局造型的优美。
花草盆景的选材,既区别于以观赏树姿为主的树木盆景;也不同于一般的盆花;可以选用观花为主的木本花卉,如海棠、月季、杜鹃、山茶、迎春等;也可选用兰花、菊花、水仙等草本花卉。
盆中可配置山石、牧童、仕女、老翁等小型配件,以表现花草盆景的整体装饰美和题材的诗情画意。
[4]1.3 盆景流派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历经漫长的发展演变,盆景艺术也沉淀下来众多风格迥异并交相辉映的流派。
目前,我国盆景界盛行的是以地区划分盆景流派的理论,其划分大概有扬派、苏派、海派、川派、岭南派、通派、徽派、浙派、闽派,而湖北、河南、山东、吉林、辽宁、金陵、徐州、北京等地的盆景也已初步具备了当地的地方特色,基本上形成了该地区的地方风格。
其中以湖北盆景发展最快,影响面也越来越宽。
湖北的树石盆景是岭南盆景之后的后起之秀。
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乃至在某些地区出现了树石盆景热。
现就中国传统流派的分布来说,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一带。
[6]与此同时,盆景界也有学者认为,以地区划派是见物不见人的非人历史观念,即否认或轻视人在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指出以地方划派有很多弊端,即常常束缚这一地区盆景作者创新精神和个性表现。
以地区划派,常引起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和压迫新秀的门户之见,使评比复杂化,影响学术讨论的正常开展。
盆景流派应该是某一时期的盆景界中独树一帜或自成一家的个人风格,和影响所及的一种风格类型,它是由许多风格一致或大同小异的盆景作品和作者群组成的,因而提出“以个人风格来确定流派”的观点。
[13]1.4 盆景的创新盆景艺术发端于中国,据权威考证,早在东汉时期,在河北一带即有现代盆景的雏形产生。
一千多年的源远流长,如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与工艺。
盆景的制作与欣赏已成为遍布大洲海洋的绚烂景观,在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也随处可见经营盆景的公司、商店。
艺术与市场并不相排斥,盆景的商品化道路反而促成艺术的大众化。
[13]1.4.1 中国盆景发展分析然而,毋庸讳言,作为“盆景之母”的中国,在国际盆景市场上的地位并不尽人意;即便国际市场上销售最多的是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盆景,但是中国盆景多为商品性盆景,而作为收藏陈设的则以日本盆景居多,世人对盆景发源地的中国盆景艺术原创性了解甚少。
作为“盆景之母”,我们的国际盆景市场份额和艺术品位均遭十分严峻的挑战。
有感于中国盆景艺术的博大精深,源于中国盆景人正视现实的态度和“重振旧河山”强烈的使命感,有学者提出“重塑盆景强国”的复兴之论,[13]即让盆景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要有一定人口比例的参与群体,要有一批世界知名的大师和佳作以及在此基础上使世界各地域的盆景爱好者认同的中国盆景艺术的创作理念,并依此形成大致相同的审美标准。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其根本在创新。
我们说盆景是一门艺术,除了造型本身的艺术品性外,更因为它浸润着博大精深、美妙绝伦的东方文化,源自华夏文明。
中国盆景由初期的单一物种单一型式发展到今天的多类多型的宏大艺术体系,是历代盆景人对艺术穷究的结果。
为实现不同时期的艺术现代性的追求,借鉴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如中国画论、古典园林、诗歌、雕塑、陶艺等文化元素来发展自身,形成了中国盆景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创意、技法、用材等多方位不断创新,不断表现出时尚特征,使古老的艺术常青,这得益于民族文化“究天人”精神的传承,也就是创新意识的传承。
1.4.2 创新之路对待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研究,继承发展其精华,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推动中国现代盆景的进一步发展。
所谓创新就是在把握盆景美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赋予盆景艺术崭新的风貌,使之成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能扣动时代人心弦的作品。
以民族文化为“根” [13]民族风格是中国盆景得以生存的灵魂。
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导向,赋予了中国盆景特有的文化、精神内容和淳朴自然的风貌。
尤其是讲求诗情画意、意境、师法自然和突出以精神、情思、风韵等为主题的渲染。
在中国盆景的漫漫发展征程中,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美学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盆景的发展。
中国盆景正是借鉴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形成并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盆景艺术创作基于中国绘画,自宋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至现代,画理、画论中描绘了许多关于盆景民族风格的理论,奠定了中国盆景制作的理论基础。
画论中“缩龙成寸”、“枝无寸直,一波三折”、“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近大远小,近浓远淡,近清晰,远模糊”的透视原理;“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的构图原则;“情寄于景,景中有意,意在生情,神经形至,形中藏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思想;“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风格,都是中国盆景工作者的创作源泉。
潘仲连大师的代表盆景作“刘松年笔意”画意浓浓,意境融融,难怪会耐人寻味,百看不厌。
还有盆景作品“疏影横斜”、“寒江独钓”、“野渡舟横”、“小桥流水人家”等描绘了诗一般的画境,其本身就是一首诗。
热爱自然是人的天性。
自然是创作的源泉,作者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创作出惊世之作,自然能带给我们美的愉悦和享受。
扬州赵庆泉大师的水旱盆景,如入幽苑芳丛,或林深气清,或春日水滨,或烟波湖上,或流水孤树,或清溪饮马,或古木萧森,随手点缀,皆成佳境。
出自自然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
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民族风格是中国盆景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国盆景的闪光点,它不但创造了昔日的辉煌,也将在未来中国盆景的发展中不断发扬光大,指导中国盆景的改革发展。
以地方风格为“干”中国盆景形成其地方风格绝非偶然,是主客观诸因素互为因果的必然产物。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地域本身自然的、文化的、艺术的综合因素的影响,便形成了具有该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与流派。
除了苏派的“老干蟠枝”、扬派的“一寸三弯”、岭南派的“蓄枝截干”、川派的“虬曲多变”、海派的“屈伸自如”外,还有独步海内外的福建榕景、富有功底的安徽桩景、独具匠心的湖南地柏、首屈一指的河南柽柳等等无一不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总的讲,任何地方风格的形成,都是其地理、历史、社会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各地盆景惯用树材取决于该地区的植物资源和气候条件;其审美观又取决于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历史传统和社会心理习惯。
而所有形形色色的造型技法则是各地审美情趣与惯用树种二者结合的结晶。
当然地方风格也会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过去五大流派也只能代表特定历史时期的风格,现在则越分越细,出现八大流派、十二大流派等。
但无论怎样发展都必须尊重当地的资源及历史文化的客观存在,扬长避短。
这样我们的盆景地方风格才会更耀眼,更有价值。
1.4.3 书法艺术与盆景造型中枝条的处理作为东方传统艺术,书法艺术可以作为盆景造型创新的突破口。
书法艺术之美是由点到线开始,又由点到线结束,加之纸、墨、笔、砚等书法特殊工具的巧妙运用,特别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经过书法家酝酿、构思、匠心独具,可以充分表现出点画的各种形式及丰富变化,给汉字的书法带来了特有的艺术之美,如题材美、形体美、布白美、线条美、章法美、墨色美、流动美、韵律美、意境美、装饰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