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教案知识讲解
2020春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1单元-【教案】第1课时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包括知 识、能力、 非智力因素 及思想教育 等方面)
重点、难点 和关键
观察物体(1)
课型
新授课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的过程。
2.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3.感受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教具准备 暖壶,画片,杯子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春节过得怎么样?哪名同学愿意把春节 生交流春节观察到的,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情。
期间有趣的和数学有关的事情介绍给大家。
二、观察实物
生:有四只小狗要回家。
五、总结 师: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板
观察物体
小狗回家:图一是贝贝看到的,图二是毛毛看到的,图三是哈利看到的,图四是多多看到的。
书
暖壶和杯子:图一是丫丫看到的,图二是亮亮看到的,图三是红红看到的。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Earlybird
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实物。 生:图中有红红、丫丫、亮亮,他们也在观察图。
生:图一是丫丫看到的,图二是红红看到的,图 三是亮亮看到的。
Earlybird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3.教师提出“如果从上面看,会看到什么形状?”的问题。 师:想象一下,如果从上面看,会看到什么形状? 生:可能是一大一小的两个圆,也可能是两个圆旁有个短横。
1.学生看书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它们从不同方向回家。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教案

1.1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数学思考的习惯,提高空间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从不同位置、角度观察物体,熟悉并掌握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学生自助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古时候,有4个盲人特别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
第一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说到:原来大象就想一直蚯蚓;第二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身子说到:原来大象就像一堵墙啊!第三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说到:原来大象就想一根柱子啊!第四个盲人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到:原来大象就想一根绳子啊!问题:谁说的对呢?从中你有什么启发?教师小结:在观察一个事物时,我们要从不同方向全方面进行观察,不能轻易下结论。
二、新知讲解(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投票箱,引导学生思考: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样的?学生给予充分意见后,教师进行启发性引导。
(对应课件第7张)教师依次展示课件中的三幅图,让学生回答: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对应课件第8、9张)(二)结合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左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样的?学生给予充分意见后,教师进行启发性引导。
(对应课件第10张)教师依次展示课件中的四幅图,让学生回答:4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对应课件第10、11张)(三)回顾之前的课件,带领学生思考: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给予充分意见后,教师进行启发性引导。
(对应课件第12张)让学生明白: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说教材⒈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3页内容,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这是第1课时。
⒉教材分析:学生生活在三维空间世界中,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物体,在观察中思考,也在思考中进一步学会观察。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实物和立体模型,本课内容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物体的过程。
旨在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空间几何图形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如下:⒈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物体的过程。
⒉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魅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观察、想象,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看到的图形。
难点:使学生初步形成实物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主要通过引导发现法,为学生设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建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暖瓶、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的录像,提问:①从正面观察,你能看到面孔的舞蹈演员有几位?②为什么只能看到1位呢?(因为后面演员的面孔被挡住了)[设计意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㈡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新知部分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小狗回家”与“画暖瓶和杯子”。
“小狗回家”板块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⑴观察首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观察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上考虑,如果学生没说到的细节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如:房子正面有门、窗户、信箱,侧面的窗户是圆形的,房顶是尖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 观察物体|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2 观察物体|冀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2.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思维习惯。
3.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基本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玩具及不同形状的卡片。
2.学生准备好自己的课件和笔。
3.班级或个人的电子媒介设备。
教学流程第一步:学生观察物体老师出示多种不同形状的小玩具,例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不同属性,比如形状和大小。
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不同属性。
第二步:猜猜我是谁?老师拿出一些物体卡片,其上有不同形状的图案,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一一猜测,猜出其形状后,让其用颜色笔勾勒出其图案。
如果有必要,老师在这时还可以介绍不同形状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形状的辨认。
第三步:自己设计图形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物体,然后让同桌通过观察,猜出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属性。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勾勒出物体的不同属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想象、观察和推理。
第四步:课内活动让学生分组,完成“找物体”的活动。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找到物品,比如“找一个长得像长方形,但不是长方形的物品”等等,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第五步:小结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了解到物体的不同属性,形状和大小等基本属性。
同时,通过活动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习惯和思维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思考和分析问题。
教学评估通过以上活动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合作情况,综合评估学生本次课程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并且及时总结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课题:观察物体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5页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用小立方体以及观察立体、交流看到什么图形的过程;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判断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看到的形状图;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立体和相应的平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看到的形状图。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和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教学难点: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课时: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活动1:让我们用手中的3个小正方体搭出你喜欢的立体图形。
找几个人发言,教师给于积极的评价。
预设:第一种搭法:三个小正方体搭成一排;第二种搭法:三个小正方体竖着摞在一起;第三种搭法:两个小正方体横着搭在一排,第三块摞在上面……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展示不同的搭法,进一步提出要求: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搭的立体,并在方格纸上画出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出示的两种搭法,让学生展示出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活动2:1、动手操作,把4块小正方体搭在一起,有几种搭法?比一比,哪一组搭的方法最多?从上面、正面、侧面不同方向观察,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并把所看到的图形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展示自己(或小组)搭建的过程。
预设: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别画出从上面看到的从正面看到的。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P5先审题,再让每个学生都搭一搭,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验证。
师:用4个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2、完成“练一练”:独立做,全班交流展示。
练一练P5 1题和2题。
3、拓展练习:请你把观察到的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从上面看是的有();(2). 从正面看是的有();(3). 从侧面看是的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观察物体|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章第2节“观察物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图形,并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内容包括:1.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2. 识别和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3. 练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图形,识别和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和练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图形,识别和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2. 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物体和图形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练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图形。
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 教学难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图形、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5.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进行描述,并画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图形的方法,并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数学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观察物体》数学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会有所不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难点:理解和描述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以此引出课题——观察物体。
2. 新课讲解(20分钟)(1)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观察,然后引入观察物体的概念。
(2)教师拿出一个实物,让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四个方向进行观察,并画出看到的图形。
然后让全班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会有所不同。
3.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室内的一个物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记录下看到的形状。
然后各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以及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会有所不同的原理。
四、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找一个物体,分别从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六个方向观察,并画出看到的图形,明天带到学校来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准确描述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1 观察物体(一)_教案

边和右边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将全班分为三组,每组同学观察一个方向,然后
2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_一 观察物体_观察物体(一)_教案
将你看到的画下来(只要画两个物体即可)。
2.交流、欣赏学生作品,(课件出示书中的三组
此部分的活动在于
图片)把自己的作品与屏幕上的图片比较,看看和哪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
师:同学们知道吗,狗的鼻子最灵了,很远就能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
知道物体在什么位置。狗很聪明,但就不知道它方向 情境引入新课题。激发学
感强不强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狗回家的 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
故事。看看它们的方向感怎样,有四只小狗相约一天 的融入课堂。
去朋友家玩……
(课件出示:情境引入,新课讲授)
情感目标: 感受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课前准备:
教具:PPT。
1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_一 观察物体_观察物体(一)_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问题。
(课件出示:小狗回家)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四只小狗从不同的方向
来分别会看到什么?
(课件出示:四组图片)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课件出示:合作交流)
全班一起交流讨论。
老师对学生交流的结果进行总结。到底这四幅图
问题激发学生学习
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呢?
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
三、动手尝试,实验证明。
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_一 观察物体_观察物体(一)_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实物>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的过程。
2、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空间观念。
三、情感目标;
判断观察物体的方向,感受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并能辨认观察到的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观察到的图形。
教学用具
暖壶,杯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交流春节期间有趣的、和教学有关的事情。
找几个人发言,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
二、观察活动
1.让学生看书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使学生在老师启发下,了解图中的所有信息。
找人回答,如果有的情况学生没有说到,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
2.启发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并想象四个小动物从不同方向回家分别会看到什么?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教师进行启发性引导。
找学生回答四个小狗从四个方向看到的,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如果有的说不出,教师可进行引导。
如:哈利看到树的哪边?多多能不能看到树,能看到树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3.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提出“判断这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和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要求,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自主画图
1.教师谈话提出画图的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情境图摆好暖瓶和杯子,然后让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暖壶和杯子。
给学生一定的画图时间。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了书上漂亮的图,现在我们来画一幅图。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组准备的暖壶和杯子,照老师这样摆好。
教师按照书上的情境图摆好暖瓶和杯子。
学生可以在四个不同方向坐下。
学生摆暖壶和杯子,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放得是否正确,指导学生坐好位置。
师:好!请每名同学画出你看到的暖壶和杯子。
学生做画,教师巡视。
2.展示、欣赏学生画的作品。
先请一人展示,然后让相同位置的人展示、评价。
四、辨认图形
1.教师谈话引出课本上画暖壶和杯子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中有谁。
然后,提出大头蛙的问题,并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2.教师提出“如果从上面看,会看到什么形状?”的问题,让学生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教师不评价学生的回答。
3.让学生观察桌上的实物,验证自己的想象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各组桌上的暖壶和杯子,看一看从上面会看到什么形状,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再描述一下。
五、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
先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2.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填空,再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分组进行,鼓励每个学生说出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并试着画出这些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
课堂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呢?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设计意图:
《像狼一样嚎叫》中讲述了一只宠物狗莫卡腻味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想尝试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像狼一样嚎叫,像狼一样捕食猎物,像狼一样自由自在,于是它勇敢地出走了……然而,新生活并不像莫卡憧憬的那样美好。
它处处碰壁、屡屡受挫,甚至身陷险境,最后不得不逃回家中作为6、7岁的大班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对外面的世界关注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和成人的想法是冲突很矛盾的。
对于大人的一些限制性的建议,他们充满了叛逆和尝试的冲动。
他们想挣脱成人的保护,好好的探索一次。
《像狼一样嚎叫》中的莫卡,正是大班孩子们心理年龄段的真实写照,开展这个活动能与孩子们引起很好的共鸣。
活动目标:
1、阅读图画书,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2、观察画面,根据画面细节猜测、想象故事情节发展。
3、感受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过有关狼的知识物质材料准备:绘本课件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故事这本书是写了一个关于谁的故事?你怎么知道的?这只狗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它有点像哪一种动物?(介绍莫卡)二、逐页阅读,理解故事内容1、观察讲述,感受狼自由自在的生活。
2、观察画面,理解莫卡处处被受限制的生活。
(1)莫卡听了米雪儿说它像狼后会有什么想法?
通过猜想,梳理出莫卡和米雪儿之间的矛盾。
为逐步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第一次的铺垫。
(2)一起看图书讲述莫卡的小结:进一步突出米雪儿和莫卡之间的矛盾,为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进一步的渗透。
3、观察讲述,体验莫卡离家出走时的快乐心情。
4、观察讲述莫卡在外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