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讲义

合集下载

隧道电工讲义

隧道电工讲义

中铁三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9标项目经理一分部电工操作安全讲义授课人:年月日电工安全操作规程1、隧道施工的特殊工种(电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现场用电作业必须由电工完成,严禁他人私拉乱接等作业。

2、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检验。

3、现场施工用电高低压设备及线路,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安装和架设。

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

4、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各种施工用电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保护接零及装没漏保器。

遇有临时停电或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加锁。

5、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时,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使用粉质灭火器或干砂灭火。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采用TN--x配电系统,实行"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做法,高低压设备及线路,应按施工用电独立设计方案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安装和架设。

7、施工现场每一处重复接地的按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欧姆,且不得少于3处(即总配电箱、线路的中间和末端处)。

8、电气设备所有保险丝(片)的额定电源应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

禁上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

9、动力线路与照明线路必须分开架设。

照明开关、灯口及插座等,应正确接入相线及零线。

10、施工现场夜间临时照明电线及灯具,室内高度应不低于 2.4米,室外高度应不低于3米。

易燃、易爆场所应有防爆灯具。

施工现场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必须作保护接零。

电线要采用三芯橡皮护套电缆,严禁使用花线和护套线。

11、成洞地段(包括二衬间隔段)的电力线必须排列整齐、线条平顺、瓷瓶处绑扎牢固、照明灯排列整齐划一,照度必须以能够看清拱顶的施工缝为标准。

12、二衬台车的用电要求:1)、电力线从二衬边墙过渡到二衬台车时,必须在二衬台车端头设置五线瓷瓶,电力线可以有一定的预留量,但必须盘圆整齐安置在二衬边墙上。

隧道工程地质讲义

隧道工程地质讲义
如河流在河床坡降平缓地带或河口、入海口附近,河 水的流速变缓,水流所搬运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按颗粒 大小和比重,依次从大到小、从重到轻沉积下来,因此冲 积层的物质具明显的分选现象: 上游及中游沉积物质多 为大块石、卵石、砾石及粗砂等;下游沉积的物质多为中、 细砂、粘土等。
(2)外力地质作用
⑤.成岩作用 使松散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过程,称为成岩作用。 由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2.1岩浆岩
岩浆岩代表性岩石
喷出岩
酸性岩
流纹岩
浅成岩 花岗斑岩
深成岩
花岗岩
主要矿物成 分(10%以上)
石英 正长石 斜长石
中性岩
粗面岩 安山岩
正长斑பைடு நூலகம் 闪长玢岩
正长岩 闪长岩
正长石 角闪石 斜长石
基性岩 超基性岩
玄武岩
少见
辉绿岩
辉长岩
辉石 斜长石
少见
橄榄岩 辉岩
橄榄石 辉石
2.1岩浆岩
花岗岩,常肉红色、灰白色 闪长岩,灰或灰绿色
2.2 沉积岩
(3)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
硅质成分化学岩的强度较高,但性脆易裂,整 体性差。
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强度中等, 但具不同程度的可溶性,特别是灰岩,一般发育 岩溶。
石膏、岩盐等化学岩,往往以夹层或透镜体存 在于其他沉积岩中,分布较少。此类岩石质软, 浸水易溶解,常常导致地基、边坡、围岩的失稳。
沉积岩的主要物质成分为颗粒和胶结物。 颗粒包括各种不同形状及大小的岩屑、粘土矿物、 化学沉积矿物; 胶结物是把松散沉积物颗粒联结起来的物质,常 见的成分有钙质、硅质、铁质以及泥质等。 胶结物对沉积岩的颜色、坚硬程度有很大影响。
2.2 沉积岩

隧道工程基本内容讲解PPT(共97页)

隧道工程基本内容讲解PPT(共97页)
1.造价较高
一般是普通线路的8~10倍左右 ● 铁路隧道:单线约2~3万元/m,双线约3~4万元/m; ● 公路隧道大约与双线铁路隧道的相当。

2.施工期限长
由于修建隧道时场地狭小,工作流程环节较多,施工工序
多,工程量也比路基等大,往往成为一条线路中的关键工程。
土木工程概论
第10讲 隧道工程(1)
大于2m2的洞室。(1970年国际经济合作
与发展组织的隧道会议)
土木工程概论
第10讲 隧道工程(1)
10.1.2隧道的特点
●是交通运输线路穿越天然障碍的
有效方法
●穿越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工程
定位、设计、施工方法要随时作相 应调整。
●施工作业面窄,劳力设备受到限
制,工业化、机械化施工要求高
●造价昂贵
土木工程概论
第10讲 隧道工程(1)
隧道开发技术发展概况
14世纪 火药的发明用于隧道开挖 1818年 布鲁塞尔发明盾构
1896年 英国人Greothead第一次应用压缩空气
和盾构修建水底隧道
1906年 建成通车的贯穿阿尔卑斯山的新普伦隧道
最先开始应用凿岩机和硝化甘油炸药
土木工程概论
第10讲 隧道工程(1)
土木工程概论
第10讲 隧道工程(1)
3.有利于环境保护 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面临 人口爆炸,土地退化,资源短缺,生态变坏,气候反 常,环境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不堪重负,各 国都把地下发展当成一种新型国土资源来看待。
4.应用范围广泛
土木工程概论
第10讲 隧道工程(1)
10.1.2.2 缺点
土木工程概论
第10讲 隧道工程(1)
第10讲

隧道与地铁工程讲义简

隧道与地铁工程讲义简

隧道与地铁工程讲义隧道:为达到各种不同的使用目的,在山体内或地面下修建的建筑物,统称之为“地下工程”。

在地下工程的广泛范围中,用以保持地下空间作为运输孔道的,称之为“隧道”。

这是其狭义定义。

广义上来讲: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的洞室。

隧道的种类按不同的分类方式:隧道构成分析以交通类隧道为例,一般来说,隧道的修建总是首先在地下开挖出一个洞穴并延伸成为一个长形的孔道,称之为“导坑”。

由于地层被挖开后,容易变形、塌落或是有水涌入,所以除了在极为稳固地层中而且没有地下水的地方以外,大都要在坑道的周围修建支护结构,或称之为“衬砌”。

隧道端部外露面,一般都修筑为保护洞口和排放流水的挡土墙式结构,称为“洞门”。

有时,如果洞口容易坍塌或有落石的危险时,还要在洞门与洞身间修筑明洞。

洞身衬砌、洞门和明洞就组成了隧道的主体支护结构,作用是保持岩体的稳定和行车安全。

隧道的附属建筑物是为了运营管理、维修养护、给水排水、供蓄发电、通风、照明、通讯、安全等而修建的建筑物,包括有:大小避车洞、边仰坡、排水天沟、防水设备及排水设备、通风系统等。

隧道的主体支护结构和隧道的附属建筑物组成了隧道建筑物。

洞身衬砌一、衬砌结构的类型:1、防护衬砌(饰面衬砌)防护衬砌的作用是防止坑道围岩的风化。

适用于I级围岩,在围岩极不容易风化及无局部掉块的情况下,亦可不加防护,一般在围岩表面喷射不大于5cm 的砼层。

2、直墙式衬砌※适用范围:直墙式衬砌型式通常用于岩石地层垂直围岩压力为主要计算荷载、水平围岩压力很小的情况。

一殷适用于I,II级围岩,有时也可用于IV级围岩大拱脚薄边墙衬砌:适用于I、II级围岩,边墙可用喷射砼做成,亦可用砼整体浇灌。

此类衬砌可使拱脚稳固的直接支承在两侧围岩上,以改善拱圈的受力条件,减少边墙的开挖及衬砌圬工数量,降低造价。

3、曲墙式衬砌※适用范围:适用于IV级以上围岩,水平压力大或除了垂直压力外,还有底鼓压力的情况。

隧道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讲义

隧道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讲义
三、爆破作业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洞内爆破作业时,指挥人员应指挥所有人员、设备撤离至安 全地点;警戒人员负责警戒工作,设置警示标志;
2、爆破时,爆破工应随身携带带有绝缘装置的手电筒;
3、洞内爆破后必须经充分通排烟,15min后安全检查人员方可 进入开挖工作面,主要检查有无盲炮、有无残余炸药及雷管、 顶板及两帮有无松动的岩块、支护有无变形或开裂等;当发 现盲炮、残余炸药及雷管时,必须由原跑破人员按规定处理。
四、采用分部法开挖,各部钢架基脚处应施做锁脚描管(杆) 或采用扩大拱脚等措施,减少拱脚下沉量。
五、采用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开挖隧道时,同层左、右两 侧沿纵向应错开一定距离,错开距离应控制在10~15m范围 内,同侧上、下层开挖工作面相距应保持3~5m。
第三章开挖
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隧道必须停止钻进,立即上 报处理,并派人监测水情; 6、当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人员,然后采取措施 进行处理。
第三章开挖
第一节隧道开挖一般规定
一、隧道洞身开挖作业应考虑 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1、开挖方法选择不当;
2、开挖循环进尺过大,支护不 及时;
3、找顶部彻底;
3、使用电雷管时,装药前电灯及电线路应撤离开挖工作面
装药时应用投光灯、矿灯照明,开挖工作面不得有杂散电
流;
与图
4、严禁装药与钻孔平行作业
钻四 孔:
如图四所示
平严 行禁
作装
业药
第三章开挖
5、装药作业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清点火工产品数量, 剩余的炸药和雷管必须由领取炸药、雷管的人员退回库房, 并做好记录。
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开挖工作面作业(图二)。

隧道施工测量讲义课件(贯通测量竖井联系测量)

隧道施工测量讲义课件(贯通测量竖井联系测量)

根据隧道长度、地形地貌和施工要求,制 定合理的贯通测量和竖井联系测量方案。
实施过程
案例总结
按照测量方案进行实地测量,采集数据, 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该案例成功应用贯通测量和竖井联系测量 的方法,保证了隧道施工的精度和质量。
某铁路隧道施工测量案例
案例概述
某铁路隧道施工项目,采用贯通测量和竖井联系测量的方法进行施工测量。
05
隧道施工测量的新技术应用
自动化测量技术
自动化测量技术概述
自动化测量技术是隧道施工测量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它通 过自动化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提高了测量效率和精 度。
全站仪
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算等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型测 量仪器,具有测距、测角、自动记录和计算等功能,广泛 应用于隧道施工测量中。
误差控制方法
选择高精度测量设备
采用高精度、稳定的测量设备,定期 进行设备校准和维护。
制定科学测量方法
根据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制定科学、 合理的测量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 程进行测量。
考虑环境因素影响
在测量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影响, 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
提高人员技能水平
加强测量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 平和责任心。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和纹 理信息,为隧道施工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量数据。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技 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获取 地表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广、信 息量大、实时性强等特点。
卫星遥感
卫星遥感能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 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等, 为隧道施工提供宏观的测量数据。
建立地面控制网,并进行坐标 和高程测量。

高铁隧道(衬砌)讲义

高铁隧道(衬砌)讲义
塑料袋 气囊
衬砌厚度
接缝材料
夹具
(4)施工缝、变形缝施工应两侧平整、顺直、清洁无渗水。 (5)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 厚度不大于30mm的砂浆或不大于30cm的混凝土。 (6)施工缝应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凿毛应使 露出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75%。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 2.5MPa,风动机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10.5MPa。 3、衬砌封顶 (1)封顶混凝土宜适当提高塌落度。 (2)顶拱处衬砌混凝土浇筑应沿上坡方向进行,并在上坡挡头 板拱顶处设排气孔。 (3)封顶时应适当减缓泵送速度、减小泵送压力,密切观察挡 头板排气孔的排气和浆液泄漏情况。 (4)混凝土浆液从挡头板排气孔泄流且由稀变浓,即可完成衬 砌混凝土浇筑。
在高地应力软弱围岩、膨胀岩等可能产生大变形,且变形 长期不能趋于稳定的不良地质隧道,二次衬砌应根据工程具 体情况和监测结果确定施作时间,衬砌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 和刚度。 二次衬砌施工要遵循“仰拱超前、拱墙整体衬砌”的原则。 初期支护完成后,为有效地控制其变形,仰拱尽量紧跟开挖 面施工。仰拱施作完成后,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人工铺设防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
铁道建筑学院 王国博
衬砌施工
拱墙衬砌施工
仰拱及填充混凝土施工
在隧道初期支护完成后,为防止围岩松动和坍落,减 低围岩的稳定性,需要施作二次衬砌。衬砌的结构类型和 尺寸,应根据使用要求、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类别、埋置 位置及施工条件等,通过工程类比和结构计算分析确定。 必要时,还要通过试验论证确定。 二次衬砌一般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 作,变形趋于稳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下降并趋于缓和。 (2)水平收敛(拱脚附近7d平均值)小于0.2mm/d、拱 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0.15mm/d。 (3)施作二次衬砌前的累计位移值己达极限位移值的 80%以上。

隧道爆破讲义

隧道爆破讲义

隧道爆破讲义如果只要求把岩石炸出来,事情就简单多了,一是增加每个掏槽眼的药量;二是增加掏槽眼的层数。

但我们的目前工作既要讲究爆破质量,爆破后的轮廓线的圆顺,没有超欠挖,岩石大块率小),还要讲究施工安全(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尽力避免二次补炮,此外还要讲究进尺和效益(即合理的布孔,最佳的药量匹配和最理想的起爆网络),总而言之是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样,就需要从炮孔设计,岩石单耗的确定,钻孔的质量(角度、间距、深度)。

起爆网络顺序及连接,炮孔堵塞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地的去操作,而且它们之间是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影响爆破的效果。

出现超欠挖、局部拒爆或者炮根留的太多等不良效果。

1.1布眼按炮眼作用的不同,多为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掏槽眼是为辅助眼创造第二个自由面,辅助眼是为了进一步扩大掏槽眼体积,周边眼是为了保证开挖的断面和形状。

1.1.1掏槽眼掏槽眼一般布臵在开挖断面的中部或下部,眼底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以中点或中线对称布臵。

若掌子面岩层层理发育时,炮眼应尽量垂直于岩层层理面,小型断面的掏槽眼数一般为4~6个,大型断面根据开挖方式不同确定掏槽眼层数、部位、数量。

掏槽眼比其它炮眼加深10~15%,装药量也增加20%左右。

常用掏槽方式有锥形掏槽、楔形掏槽、桶形掏槽、螺旋掏槽和混合掏槽。

1.1.1.1锥形掏槽各掏槽眼以相等角度向工作面中心轴线倾斜,眼底趋于集中但不贯通,爆破后形成锥形槽,眼数3~6个,正锥形掏槽多用于平洞,圆锥掏槽多用于竖井,有关系数见下表:图1-1 锥形掏槽眼a-三角锥形b-正角锥形c-圆锥形1.1.1.2楔形掏槽由两排相对称得倾斜炮眼组成,爆破后形成楔形槽,又分为垂直楔形槽和水平楔形掏槽。

楔形掏槽常用于中硬以上均质岩石,且巷道断面大于14㎡,当巷道岩层呈水平层理或高度大、宽度窄时用水平楔形掏槽,每对掏槽眼距离0.2~0.6m,掏槽眼与工作面交角为55°~75°,眼底距离10~20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隧道开挖1、目的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保证开挖质量。

2、编制依据⑴《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⑶《云桂四标铁路隧道施工图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适用于云桂四标铁路双线隧道及辅助坑道的开挖施工。

4、隧道开挖技术要求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严格控制欠挖。

5、隧道开挖工艺、工序流程及施工要求5.1 开挖方法本线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工法,隧道施工应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

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台阶)防护一段(台阶)。

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随后尽快施作明洞衬砌,进入暗洞施工,待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及时进行明洞洞顶回填。

正洞Ⅱ级围岩及辅助坑道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每循环进尺控制在3.0m 以内。

正洞Ⅲ级围岩一般采用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开挖,水平岩层之软质岩地段宜采用大拱脚台阶法,每循环进尺控制在3.0m以内。

正洞Ⅳ级硬质岩(如通过灰岩、白云岩及砂岩为主的地层)采用台阶法,Ⅳ级围岩软质岩(如通过页岩、炭质页岩、泥灰岩为主的地层)及通过断层破碎带地段采用台阶法加临死横撑或令临时仰拱,局部地段采用大拱脚,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0m以内Ⅴ级围岩处于土层或全风化层(W4)中的浅埋埋可采用CR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通过断层破碎带地段或土质深埋地段一般采用CRD或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Ⅴ级硬质岩(如通过灰岩、白云岩及砂岩为主地层)地段一般采用台阶法加临时横撑;Ⅴ级软质岩(如通过页岩、炭质页岩、泥灰岩为主的地层)地段一般采用大拱脚台阶法。

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2榀钢架以内。

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施工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

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

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确保隧道安全。

开挖方法的改变,要严格按程序申请设计变更。

5.2 中隔壁法(CD法)CD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可用于双线隧道Ⅳ围岩深埋硬质岩地段以及老黄土隧道(Ⅳ级围岩)地段。

5.2.1 CD法施工工艺CD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5.2.2 CD法施工工序说明CD法施工工序见图2。

图1 C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超前地质预报、测量放样拱部超前支护先行侧导坑开挖,初期支护、中隔壁、临时仰拱后行侧导坑开挖,初期支护、临时仰拱施作初期支护成环地质素描、浇筑仰拱超限支护检验、监控量测变形值满足规范要求拆除临时仰拱、中隔壁采取措施复合衬砌施工结束㈠、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42超前小导管支护。

⑵开挖①部,高约为6.0m,宽约为7.5m。

⑶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中隔墙,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安装径向锚杆及铺设钢筋网片,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㈡、⑴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②部,人工整修表面。

⑵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⑶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

⑷钻设径向锚杆并铺设钢筋网片,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㈢、⑴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③部。

⑵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⑶安设仰拱钢架和接长I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㈣、在滞后③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④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㈠。

㈤、开挖⑤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㈡。

㈥、开挖⑥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㈢。

㈦、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

⑵利用仰拱栈桥灌筑○Ⅶ部仰拱。

㈧、利用仰拱栈桥灌筑仰拱填充○Ⅷ部至设计高度。

㈨、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Ⅸ部衬砌(矮边墙与拱墙衬砌一次性浇注)5.2.3 施工要求⑴、施工中注意中壁拆除应在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和变形稳定后进行。

⑵、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⑶上导坑①、④部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下导坑②、⑤部的开挖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⑷、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⑸、复合式衬砌在施工时,须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灌注二次衬砌的时机及调整支护参数。

⑹、Ⅰ18临时钢架之间设置纵向连接钢筋和4根定位锚杆,施工中临时钢架应尽量倒换使用。

5.3 交叉中隔壁法(CRD 法)CRD 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洞口、Ⅴ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

5.3.1 CRD 法施工工艺流程CRD 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

5.3.2 CRD 法施工工序说明CRD 法施工工序见图4。

图3 CRD 法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超前地质预报、测量放样超前支护、围岩加固各分部开挖面相距3~4m 先行侧开挖、初期支护护、中隔壁、临时仰拱施作后行侧开挖,初期支护、临时仰拱初期支护成环、地质素描各分部开挖面相距3~4m 监控量测超限变形值满足规范要求拆除临时仰拱、中隔壁采取措施仰拱、拱墙复合衬砌施作㈠、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及导坑侧壁φ42小导管超前支护。

⑵机械开挖①部,人工配合整修。

⑶喷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⑷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中隔墙,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I20b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铺设钢筋网,并设锁脚锚杆,安设I18横撑。

⑸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㈡、⑴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②部,人工配合整修。

⑵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⑶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⑷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铺设钢筋网,安装锁脚锚杆,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必要时安设I18横撑。

⑸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㈢、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③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㈣、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④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㈤、⑴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⑤部,人工配合整修。

⑵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⑶接长Ⅰ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⑷安设型钢钢架之仰拱单元。

㈥、开挖⑥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⑤部,并使型钢钢架封闭成环。

㈦、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及上部临时横撑。

⑵利用仰拱栈桥灌筑○Ⅶ部仰拱混凝土。

㈧、灌筑仰拱填充○Ⅷ部至设计高度。

㈨、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Ⅸ部衬砌(矮边墙与拱墙衬砌一次性浇注)。

5.3.3 CRD法施工要求⑴、施工中应注意中壁拆除应在初期支护成环和变形稳定后进行。

开挖采用小炮开挖,严格控制装药量。

⑵、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⑶、为确保施工安全,上导坑①、③部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下部②、④部的开挖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⑤部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依据监控量测结果、地质情况综合确定,一般不宜大于6m。

⑷、中间支护系统的拆除中间支护系统的拆除时间应考虑其对后续工序的影响,通过围岩监控量测进行确定。

当围岩变形达到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方可拆除,一次拆除长度依据仰拱浇筑长度确定(一般为4~6m)。

同时要注意后续作业的及时跟进。

中隔壁混凝土拆除时,要防止对初期支护系统形成大的振动和扰动。

可采用风镐由上至下逐榀拆除钢支撑之间的喷射混凝土,以及临时支护与初期支护连接部位附着在钢架上的喷射混凝土,临时钢构件采用气焊烧断。

⑸、Ⅰ18临时钢架(竖撑)之间应设置纵向连接钢筋和4根定位锚杆,Ⅰ18临时钢架(竖撑及横撑)施工中应尽量倒换使用。

5.4 双侧壁导坑法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应用于Ⅴ级围岩浅埋、偏压及洞口地段。

5.4.1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

5.4.2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施工工序见图6。

㈠、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和导坑侧壁φ42小导管超前支护。

⑵机械开挖①部,人工配合整修。

⑶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⑷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铺设钢筋网,并设锁脚锚杆,安设I18横撑。

⑸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㈡、⑴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②部,人工配合整修。

⑵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⑶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

⑷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安装锁脚锚杆。

⑸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侧壁导坑封闭成环。

图5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超前地质预报、测量、量测拱部超前支护及注浆加固左右侧相错10~15m 中槽滞后侧壁10~15m侧壁超前小导管支护左(右)导坑开挖出碴地质素描初喷混凝土左(右)导坑初期支护中槽超前小导管支护核心土、中槽开挖出碴地质素描拱部喷混凝土仰拱侧壁拱部初支成环拆除临时仰拱、内侧壁初期支护表面处理隐蔽工程检查、变形判定仰拱、拱墙复合衬砌施工结束不合格合格㈢、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③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㈣、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④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㈤、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φ42小导管超前支护。

⑵机械开挖⑤部,人工配合整修。

⑶喷8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⑷导坑周边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拱部型钢钢架,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㈥、在滞后于⑤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⑥部,在滞后于⑥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⑦部,在滞后于⑦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⑧部。

㈦、在滞后于⑧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⑨部,隧底周边部分初喷2cm厚混凝土,架设仰拱型钢钢架,使整个衬砌钢架封闭成环。

㈧、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及临时横撑。

⑵利用仰拱栈桥灌筑○Ⅹ部边墙基础与仰拱混凝土。

㈨、灌筑仰拱填充○Ⅺ部至设计高度。

㈩、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Ⅻ部衬砌(矮边墙与拱墙衬砌一次性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