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选修3-4习题点拨 第十三章 7光的颜色 色散 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练习:第十三章第7、8节 光的颜色 色散 激光 随堂检测 含解析

(对应要点一)如图13-7-8所示,一束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3-7-8A.红光的偏折最大,紫光的偏折最小B.红光的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C.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D.玻璃中紫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大解析:根据色散,可知上端是红光,下端是紫光;红光的偏折角最小,紫光的偏折角最大,故选项A错误,B正确。
紫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的折射率,故选项C错误;根据n=可知,选项D错误。
答案:B2.(对应要点一)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光路如图13-7-9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B.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宽C.在该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图13-7-9D.在该介质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解析:由图可知,b光比a光偏折角大,故b光的折射率大,由n =可知,b光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小,由λ=可知,在该介质中a光的波长较长,再由Δx=λ可知,a光干涉条纹间距较大,故B、C正确,D错误;由sin C=可得,a光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大,A错误。
答案:BC3.(对应要点二)用如图13-7-10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左侧点燃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右侧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火焰的像在肥皂液薄膜上图13-7-10B.若要观察到干涉图样,人应位于金属丝圈的左侧C.若要观察到干涉图样,人应位于金属丝圈的右侧D.由于重力作用,使肥皂液薄膜上薄下厚,相当于三棱镜,所以这一现象实际上是光的色散解析:根据透镜或平面镜成像原理,火焰的像都在薄膜右侧,不在薄膜上,故选项A错误;肥皂膜的彩色条纹是前后两表面反射的光束干涉的结果,故选项D错误;观测到干涉图样,应该在入射光一侧观察,故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
答案:B4.(对应要点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光可用于测距B.激光能量十分集中,只可用于加工金属材料C.外科研制的“激光刀”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的感染。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 光》《第七节 光的颜色 色散》精选专题试卷【9】答案解析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光》《第七节光的颜色色散》精选专题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5分)关于简谐运动与机械波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A.同一单摆,在月球表面简谐振动的周期大于在地面表面简谐振动的周期B.受迫振动的振幅与它的振动频率无关C.在同一种介质中,不同频率的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D.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又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所以A正确;做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振幅与振动频率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故B错误;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故在同一种介质中,不同频率的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所以C错误;在纵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所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机械波、机械振动2.一小球挂于O 点,细线长为L ,O 点正下方L/2处有一铁钉。
将小球拉至A 处无初速释放,摆角很小,这个摆的周期是: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单摆的计算问题。
,所以正确答案选B 。
3.(4分)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的瞬时值。
右图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弹性绳中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
实验时,把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 处,然后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
由此图线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t 2时刻小球速度最大B .t 1~t 2期间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t 3时刻小球动能最小D .t 1与t 4时刻小球动量一定相同 【答案】B【解析】A 、把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 处,让小球自由下落,t 1时刻绳子刚好绷紧,此时小球所受的重力大于绳子的拉力,小球向下做加速运动,当绳子的拉力大于重力时,小球才开始做减速运动,t 2时刻绳子的拉力最大,小球运动到最低点,速度为零,所以t 2时刻小球速度不是最大.故A 错误;B 、t 1-t 2时间内小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绳子的拉力大于重力时,小球才开始做减速运动,t 2时刻绳子的拉力最大,小球运动到最低点,速度为零,故B 正确;C 、t 3时刻与t 1时刻小球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t 1~t 2期间小球速率先增大后减小,t 2时刻速度最小为零,所以动能最小为零,故C 错误;D 、t 3与t 4时刻都与t 1时刻小球速度大小相同,且t 1与t 4时刻方向也相同,t 3与t 4时刻方向相反.本题考查运用牛顿定律分析小球运动情况的能力,要注意绳子拉力的变化与弹簧的弹力类似.4.表面有一层油膜的玻璃片,当阳光照射时,可在照射面及玻璃片的边缘分别看到彩色图样,对这两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色散现象B.两者都是干涉现象C.前者是干涉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D.前者是色散现象,后者是干涉现象【答案】AC【解析】两者都是色散现象,前者是因为干涉现象发生的,后者是因为折射现象发生的,AC 对;5.若物体做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相同B.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C.物体的位移增大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D.若简谐运动的振幅减小,则振动的频率增大【答案】C【解析】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大小相同,但是方向不同,故A错误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回复力一定为零,但是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例如单摆,当回到平衡位置时,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故B错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故物体的位移增大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故C正确若简谐运动的振幅减小,只是振动能量减小,但是不影响振动的频率,故振动频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C6.一位学生在教室里朗读课文,一位在楼道里走动的人虽不见读书人,却听到了读书声,这是因为()A.教室的墙壁能传播声波B.教室的墙壁能反射声波C.发生了声波的衍射现象D.发生了声波的干涉现象【答案】C【解析】略7.如图所示,用三块完全相同的两面平行的玻璃板组成一等边三角形.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一细光束平行底面BC从AB面射入,由AC面射出,则从AC面射出的光 ( )A.分成两束,上边为蓝光,下边为红光B.分成两束,上边为红光,下边为蓝光C.仍为一束,并与底面BC平行D.仍为一束,并向底面BC偏折【答案】C【解析】略8.如图所示,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a ,频率为f 1振幅为A 1,同时另一个波源在绳的右端发出半个波b ,频率为f 2振幅为A 2,P 为距两波源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两列波相遇时,P 点的振幅可达A 1+A 2B .两列波同时到达P 点C .两列波相遇时,各自保持原来的波形独自传播D .两列波相遇后,绳上波峰位移可达A 1+A 2的点只有1个,此点在P 点的左侧 【答案】AD【解析】A 、两列波相遇时,相互叠加,方向相同的位移则相加,相遇后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独立传播.P 点波峰值不可达A 1+A 2,B 、两列波源离P 距离相同,它们的波速也相同,则它们会同时到达中点P 的;C 、两列波相遇时,相互不干扰,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独立传播;D 、两列波相遇时,振动方向相同的位移相加,则绳上波峰可达A 1+A 2的点只有一点,在P 点的右侧波的叠加满足矢量法则,当振动情况相同则相加,振动情况相反时则相减,且两列波互不干扰.9.当一列波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明显的衍射现象。
物理人教版高二选修3-4习题点拨_第十三章_7光的颜色_色散_word版含解析

教材习题点拨
1.解析:由于红光的波长最长,条纹间距Δx=l
d
λ,可知红光条纹间距最大,所以红光在最外侧。
2.解析:肥皂泡由于重力作用使肥皂液形成的薄膜上薄下厚,白光通过这个薄膜前后两面反射回来的光发生干涉时,某一厚度恰为光程差的一半。
若此光程差为某单色光半波长的偶数倍,则此光干涉加强,为此单色光亮纹,从此位置看到泡为此色,同理不同厚度肥皂膜对应于不同单色光干涉加强位置,所以肥皂泡成彩色的。
3.解析:若换成一个表面曲率半径更大的凸透镜,除中心点外各处的空气膜厚度均增大,要寻找与原厚度相同的位置,只能从中心处向外推移,故形成的干涉条纹的圆环半径增大。
若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产生同样的亮条纹所需空气膜厚度增大,条纹向外移动,故条纹圆环半径增大。
4.(1)见解析(2)λ
2
解析:(1)因为膜的厚度L为光程差Δr的一半。
即2L=Δr,干涉加强的条件为Δr=2L=2n λ
2(n=0,1,2,…),每条亮纹对应于一个n值,所以每条条纹对应一个确定厚度,故薄膜干涉条纹是等厚线。
(2)L n=n λ
2,L n+1=(n+1)λ
2,所以ΔL=L n+1-L n=λ
2相邻两亮条纹中心处薄膜的厚度差为λ
2。
5.如图所示
解析:光路如图所示:
第1页共1页。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 光》《第七节 光的颜色 色散》课后练习试卷10答案解析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光》《第七节光的颜色色散》课后练习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若用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1<n2,a为红光,b为蓝光B.n1<n2,a为蓝光,b为红光C.n1>n2,a为红光,b为蓝光D.n1>n2,a为蓝光,b为红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题意来看,a光线被折射的程度超过b,所以,即a为蓝光,b为红光,所以正确答案为B考点:折射率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线通过三棱镜时的折射现象,可以通过三棱镜折射现象推导光的频率,波长、干涉条纹等2.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的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图所示的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不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单缝干涉实验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都能反应光的波动性单缝干涉实验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A错误;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都能反应光的波动性,故BD错误;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故选C考点:光电效应干涉衍射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干涉、衍射、偏振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各种物理实验的现象说明的结论,要求同学们能知道各种实验的目的和结论.3.做简谐振动的单摆摆长不变,把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使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减小为原来的倍,则单摆振动的A.周期、振幅都不变B.周期不变、振幅减小C.周期改变、振幅不变D.周期、振幅都改变【答案】B【解析】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可知周期只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有关,周期不变,振幅与平衡位置的速度大小有关,B对;4.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经过a、b两点的速度相同,历时0.2s。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 光》《第七节 光的颜色 色散》课后练习试卷【2】答案解析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光》《第七节光的颜色色散》课后练习试卷【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以下光源可作为相干光源的是().A.两个相同亮度的烛焰B.两个相同规格的灯泡C.双丝灯泡D.出自一个狭缝光再分成的两束光【答案】D【解析】两个光源发出的光要产生干涉,它们的频率必须相同,相位差恒定,而且振动方向相同.相同亮度的烛光频率不一定相同,故A项错;相同规格的灯泡发出的光频率不一定相同,B错;双丝灯泡上,不同的发光点所发出光的频率也不一定相同,C项错;把同一束光线再分成两列光,能够确保这两列光波(视为新光源)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情况相同,所以D项正确.2.如图所示,电灯S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A和B,人眼在P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A.图中a光为偏振光B.图中b光为偏振光C.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D.以SP为轴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电灯发出的光为自然光,A错误,b处的光是经过偏振片而传播过来的,只有一个振动方向的光,为偏振光,B正确,AB两个偏振片正好是垂直关系,所以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在P处仍看不到光亮,以SP为轴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D正确故选BD考点:考查了光的偏振点评:自然光向各个方向发射,而偏振光则是向特定方向发射.3.如图,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一列水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小孔(A、B图)或障碍物(C、D 图),其中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有 ( )【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一列水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小孔(A、B图),相比而言B图的孔洞的尺寸比A图小,所以B图能发生明显的衍射.故A不正确,B正确;一列水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阻碍物(C、D图),相比而言C图的阻碍物的尺寸比D图小,所以D图能发生明显的衍射.故C不正确,D正确;故选:BD考点:考查了波的衍射点评:要使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使得孔或阻碍物的尺寸比水波的波长要小得多或相差不大.4.如图19-2所示,P是一偏振片,P的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 光》《第七节 光的颜色 色散》单元测试试卷【1】答案解析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 光》《第七节 光的颜色 色散》单元测试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雅敏干涉仪可以用来测定气体在各种温度和压强下的折射率,其光路如图所示.图中S 为光源, G 1、G 2为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彼此平行放置, T 1、T 2为两个等长度的玻璃管,长度均为d.测量时,先将两管抽空,然后将气体徐徐充入一管中,在E 处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即可测得该气体的折射率.某次测量时,将待测气体充入T 2管中,从开始进气到到达标准状态的过程中,在E 处看到共移过N 条干涉亮纹.待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波长为λ.试求该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折射率为( ).A .-1B .C .+1D .+2【答案】C【解析】每看到一条亮纹移过,一定是光程差增大了一个波长.由于移动N 条干涉亮纹.所以有:(n -1)d =Nλ,解得:n =+1 .所以C 正确.2.有一种称为手性材料的光介质,当激光从空气射入这种材料的时候,将会分离出两种光,一种是左旋圆偏振光,其折射率为;另一种是右旋圆偏振光,其折射率为,其中n o 为选定材料的折射率,k 为大于零的参数(n L 和n R 大于1),则 A .在这种介质中左旋光的速度大于右旋光的速度 B .左旋光的折射现象比右旋光明显C .k 越大,左旋光与右旋光分离的现象越明显D .当左、右旋光从该材料射向空气时,左旋光的临界角小于右旋光的临界角 【答案】AC【解析】由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折射率表达式可知,n L 小于n R ,折射率越小,介质中的光速越大,折射现象越不明显,射向空气时的临界角越大,故A 正确,B 、D 错误;k 越大,左旋光与右旋光的折射率差的越多,分离现象越明显,故C 正确。
物理人教版高二选修3-4成长训练:第十三章_7.光的颜色色散_word版含解析

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等腰三棱镜的顶角是30°.光线垂直于棱镜的一个腰面射入棱镜,从另一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偏离原来光线30°角,则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 A.3 B.3/2 C.3/3 D.3/2思路解析:依题意作图28,由题意可知:i=60°,r=30°,由折射定律得330sin 60sin ==︒︒n ,A 正确.图28 答案:A2.图13-4-8中四图表示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图13-4-8思路解析:因为光在棱镜的两个侧面上发生折射,每次折射都向底边偏折,并且玻璃对不同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不同单色光在同一侧面的偏折角就不同.答案:D3.如图13-4-9一个小的光源S 发出白光,经三棱镜分光.若人沿着折射光线的反方向观察,通过棱镜可以看到( )图13-4-9A.白光点B.光点上部红色,下部紫色C.光点上部紫色,下部红色D.看不到光源的像思路解析:由于各种单色光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偏折角也最大,成的像最高,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偏折角也最小,成的像最低,故C 正确.答案:C4.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这说明( )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不同B.在同一介质中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C.在同一介质中红光的光速比紫光大D.每种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都会分成几种颜色的光思路解析:色散现象表明,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由vc n =可知,红光在棱镜中的速度最大,C 正确. 答案:C5.水中同一深度排列着四个不同颜色的球.如果从水面上方垂直俯视各球,感觉最浅的是( )A.红球B.黄球C.绿球D.紫球思路解析:设球的实际深度为h ,人感觉的深度为h′,根据视深公式nh h ='可知,由于水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故紫球看起来最浅,故选D.答案:D6.关于薄膜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厚度均匀的薄膜,才会发生干涉现象B.只有厚度不均匀的楔形薄膜,才会发生干涉现象C.厚度均匀的薄膜会形成干涉条纹D.观察肥皂液膜的干涉现象时,观察者应和光源在液膜的同一侧思路解析:当光从薄膜的一侧照射到薄膜上时,只要前后两个反射回来的光波的路程差满足振动加强条件,就会出现明条纹,满足振动减弱的条件就会出现暗条纹.这种情况在薄膜厚度不均匀时才会出现;当薄膜厚度均匀时,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但也能发生干涉现象,这时某些颜色的光因干涉而减弱,另一些光因干涉而加强.减弱的光透过薄膜,加强的光被反射回来,所以这时看到薄膜的颜色是振动加强的光的颜色,但不会形成干涉条纹.由上述分析可知,A 、B 、C 错,D 对.答案:D7.图13-4-10是用干涉检查某块厚玻璃板上表面是否平的装置,所用单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 )图13-4-10A.a 的上表面和b 的下表面B.a 的上表面和b 的上表面C.a 的下表面和b 的上表面D.a 的下表面和b 的下表面思路解析:用薄膜干涉来检查工件平整度的薄膜是空气膜.答案: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远的是紫光B.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远的是红光C.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增强了对紫光的透射程度D.从竖立肥皂膜上看到的彩色条纹是从膜的两表面反射的光相干涉的结果思路解析:由于干涉实验中,有λdl x =∆,即条纹间距与光波长成正比,而红光波长最大,故偏离中央明条纹最远的是红光;增透膜应该增透的是人的视觉最敏感的光——绿光,从而才能使所成的像既亮又清晰;肥皂膜上的条纹是由于光从膜前、后表面反射后,相干而形成的,故应选B 、D.答案:BD9.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看上去呈现淡紫色,这说明( )A.增透膜明显增强了红光的透射强度B.增透膜明显增强了紫光的透射强度C.增透膜明显增强了绿光的透射强度D.增透膜明显增强了紫光的反射损失图13-4-11思路解析:照相机所成的像,应该尽量接近于人眼看到的情况,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照相机镜头应该使绿光透射强度大于其他单色光.由此便确定了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波长的41,使绿光在增透膜的前后两个表面上的反射光程差恰好等于绿光的半个波长(发生薄膜干涉),以达到绝大多数能量能通过透镜照到底片上的目的.而其他种类的单色光或多或少被镜头反射,尤其是人眼不敏感的红光和紫光被反射得最多,这样照相机镜头看上去吴淡紫色了.因此,本题选项C 正确.答案:C10.如图13-4-11所示,等腰棱镜的顶角为30°,光线MO 垂直于AC 边射向棱镜,入射光线MO 和折射光线ON 的反向延长线夹角为30°,则光在这种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思路解析:如图29,过O 点作法线由题意可知,α=30°,故棱镜的折射率为330sin 60sin sin sin ===︒︒αβn图29 光在这种玻璃中的传播速度s m n c v /31038⨯===1.732×108 m/s. 答案:1.732×108 m/s11.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由于反射带来的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已知增透膜的折射率为1.4,绿光的波长为5 600︒A .为了使其在垂直表面入射的使反射光干涉消失,求所涂的这种增透膜的最小厚度.解:为了消除绿光的反射,必须使其在增透膜中的两列反射光的路程差正好等于绿光在增透膜中半波长的奇数倍,即薄膜的最小厚度d 为4λ,注意λ为透射光在增透膜中的波长. 若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λ0,在增透膜中的波长为λ,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和光速与波长及频率的关系得ff v c n λλ0== 于是有n 0λλ=,增透膜的厚度m n d 4.14106.544170⨯⨯===-λλ=1×10-7 m 答案:1×10-7 m走近高考12.一个半径较大的透明玻璃球体,截去其下面的一部分,然后将这一部分放到标准的水平面上,现让单色光竖直射向截面,如图13-4-12所示,在反射光中看到的是图13-4-12A.平行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B.环形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C.只能看到同颜色的平行反射光D.一片黑暗思路解析:把球形玻璃体截下的部分的凸面与标准平面接触时,在凸面和平面之间形成空气层,空气层厚度相同的点构成以接触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当用单色光垂直射向截面时,光分别在空气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被反射,这两列光满足干涉加强的点也组成一组同心圆,因此我们看到的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环形条纹.答案:B13.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在薄膜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A.λ81B.λ41C.λ21 D.λ 思路解析:红外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热效应,当光照物体时,一般都伴随着大量的红外线而致热.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如氟化镁薄膜(相当于增透膜),当增透膜最小厚度等于红外线在其中传播的波长的41时,灯泡发出的红外线射到增透膜后,从增透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回来的两束红外线发生干涉,相互抵消,使反射的红外线强度减弱,达到冷光效果.答案:B14.(2004浙江、福建卷)发出白光的细线光源ab,长度为l 0,竖直放置,上端a 恰好在水面以下,如图13-4-13.现考虑线光源ab 发出的靠近水面法线(图中的虚线)的细光束经水面折射后所成的像,由于水对光有色散作用,若以l 1表示红光成的像的长度,l 2表示紫光成的像的长度,则( )图13-4-13A.l 1<l 2<l 0B.l 1>l 2>l 0C.l 2>l 1>l 0D.l 2<l 1<l 0思路解析:作出自b 点发出一条光线的出射光线,反向延长后与ab 的交点在b 点的上方.由于蓝光的折射率比红光的折射率大,则蓝光偏折的角度大,则成像较短,故D 对.答案:D15.图13-4-14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 是附有肥皂膜的丝圈,S 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象应是图13-4-14中的( )图13-4-14思路解析:肥皂膜由于重力作用,上薄下厚形成楔形膜,由薄膜干涉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可知,干涉条纹应该是水平而平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答案:D。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 光》《第七节 光的颜色 色散》精选专题试卷【2】答案解析

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三章 光》《第七节 光的颜色 色散》精选专题试卷【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关于振幅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B .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位移的大小等于振幅C .振幅等于振子运动轨迹的长度D .振幅越大,表示振动越强,周期越长 【答案】A【解析】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越大,振动越强,但振幅的大小与周期无关.2.由某种介质射向空气的一束光,其折射光束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a 、b 两束光先后照射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则a 光的条纹间距比b 光的条纹间距大B .单色光b 的频率较小,在介质中b 的速度较大C .若增大从介质进入空气的入射角,b 光的折射光线先消失D .从相同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若b 光不能进入空气,则a 光有可能进入空气 【答案】B【解析】由折射定律知折射率n a >n b ,则两束光的频率f a >f b ,波长λa <λb .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 =λ知,选项A 错误;由v =知,选项B 正确;由sin C =知临界角C a <C b ,选项D 错误;若增大从介质进入空气的入射角,折射光线最先消失的是a 光,选项C 错误.3.一根用绝缘材料制成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相连,静止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当施加一个场强为E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小球开始做往复运动。
那么( )A.小球的运动是简谐振动;B.小球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2qE/k;C.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D.小球从左向右的运动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逐渐增大【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小球做往复运动,在如图位置时小球处于位移最大处,弹簧处于原长,平衡位置位于弹簧伸长时弹力与电场力相等的地方,即有:kA=qE,解得振幅:A=,故A正确,B错误;水平面光滑,运动过程中,小球的电势能、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互相转化,电场力做功,故机械能不守恒,所以C错误;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系统机械能增大,故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习题点拨
1.解析:由于红光的波长最长,条纹间距Δx=l
d
λ,可知红光条纹间距最大,
所以红光在最外侧。
2.解析:肥皂泡由于重力作用使肥皂液形成的薄膜上薄下厚,白光通过这个薄膜前后两面反射回来的光发生干涉时,某一厚度恰为光程差的一半。
若此光程差为某单色光半波长的偶数倍,则此光干涉加强,为此单色光亮纹,从此位置看到泡为此色,同理不同厚度肥皂膜对应于不同单色光干涉加强位置,所以肥皂泡成彩色的。
3.解析:若换成一个表面曲率半径更大的凸透镜,除中心点外各处的空气膜厚度均增大,要寻找与原厚度相同的位置,只能从中心处向外推移,故形成的干涉条纹的圆环半径增大。
若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产生同样的亮条纹所需空气膜厚度增大,条纹向外移动,故条纹圆环半径增大。
4.(1)见解析(2)λ2
解析:(1)因为膜的厚度L为光程差Δr的一半。
即2L=Δr,干涉加强的条
件为Δr=2L=2n λ
2
(n=0,1,2,…),每条亮纹对应于一个n值,所以每条条纹对应一个确定厚度,故薄膜干涉条纹是等厚线。
(2)L
n =n
λ
2
,L
n+1
=(n+1)
λ
2
,所以ΔL=L
n+1
-L
n
=
λ
2
相邻两亮条纹中心处薄膜
的厚度差为λ
2。
5.如图所示
解析:光路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