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绪论
一、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1.对象:以自古迄今外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及其 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2.范围:研究除中国以外世界历史上一切国家 和地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生和发展 的历史。
(1)研究外国的教育制度 (2)研究外国教育思想 (3)研究外国教育流派与专著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教学目的要求
推荐阅读书目
1. 刘新科著.《国外教育发展史纲》,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 王天一等编著.《外国教育史》,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合编: 《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4. 戴本博,张法琨.外国教育史.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0
古埃及农业
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学校的产生
1、政治
奴隶社会政治活动的日益复杂,也是
促使学校产生的原因之一。奴隶主为了维护 他们的统治地位,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对 他们的子弟——未来的统治者进行教育。因 此,奴隶主的政治需要是促使学校产生的一 个重要原因。
2、经济
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
[美] 桑代克 [英] 沛西·能
(Thomas Percy Nunn,1870—1944) 《教育原理》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美] 孟禄
《教育史教科书》(1914)
“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 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 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应该从心 理学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三)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1、社会分工对教育的影响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
打猎
捕鱼
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2020.0319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也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其主要内容有: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一.古埃及的历史背景1.古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奴隶制国家。
2.古埃及很早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影响了古希腊字母的形成。
3.古埃及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
4.古埃及在天文、历法、建筑、数学、医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二.古埃及的学校(选择:2019)古埃及的教育和学校发展水平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较高,促进了古埃及文化的发展。
但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被统治阶级垄断,反映了古埃及教育的阶级性和对劳动的轻视。
第三节古代印度的教育公元前1000年到前600年,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
种姓制度对古印度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婆罗门的教育(公元前9、8世纪)(选择2009)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三.佛教教育(公元前6世纪)1.主要内容:以寺院作为主要教育场所,以佛教经典作为学习内容,以培养僧侣(比丘、比丘尼)作为教育目的,教学方法上主张讲道(佛经的讲解)与个人的钻研相结合。
2.积极性:反对种姓制度,主张教育应面向平民,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而不是梵文进行教学,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著名寺院作为学术(神学)研究中心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对中国、东南亚地区的教育产生了深渊影响。
3.局限性:宣传悲观厌世的思想,阻碍了古印度社会的变革和科学的发展。
第四节古代希伯来的教育(横跨欧洲和亚洲,沟通两大地域文明的核心之地)希伯来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约在公元前14—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亡于巴比伦;第二时期是从公元前538年希伯来人重返家园,至1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
外国教育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等级
教育非常重视维持种姓等级和宗教意识 家庭教育是婆罗门教育的主要形式 古儒学校:教学内容《吠陀经》;教学方式体罚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区别 教育场所:寺院 教育目的:培养僧侣 教学内容:佛教经典 教学方式:初级(口述背诵)高级(争辩议论)女子教育 时间 古代 东方文明 古国 发展的 特点 特征 教学内容 教学机构 教学方法 教师 发展 简单 体罚盛行 最早 等级性和阶级性 丰富 包括智育 德育和宗教教育等 种类繁多 形态各殊 实行个别施教 地位高 源远流长 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时间 文字 古巴比伦 教育 学校 教育内容 教学方式 评价 时间 文字 公元前3500年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泥板书舍 初等教育 主要教授读写 中等教育 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师徒传授 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是教育的起点 公元前3000年 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
第一章_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
〈2〉学习时间 王子王孙及高官、高僧之子孙从很小就可进 入这一学校,连续学校很长时间,一直到长大 成人为官为僧时,才离开学校。 〈3〉学习内容
学习抄写文稿 道德和政治教育 军事教育 辞令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
“巧妙的辞令,胜过贵重的绿宝石。”
2、神庙学校
〈1〉教师:神庙的神职人员一般一身兼三职,既是 祭司,又是政府官员,还是学校的主管人和教师。 〈2〉培养目标 既要培养一般官吏、一般僧职人员,也要培养为皇家 修筑宫殿、陵墓、寺庙以及医治疾病的人员。 印度神庙学校由婆罗门教祭司结成一个教学团体,招 收生徒,教授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并对其进行注 释。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深信严格的种姓制度。
必要性:
1、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分工,生产知识和技能以及 社会规范等知识日益复杂,不通过专门的学习就很难学会。 2、阶级的产生和既得利益的巩固的需要,统治之术和知识 急需传授给自己的后代。
二、最早的学校考察
1、“青年之家” 在谢觉一编著的《简明外国教育史》中记载: 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男女教育出现差别,女 孩的教育留在氏族中进行,而男孩到专门的教 育机构——“青年之家”去,由氏族委托最有 经验的长者,给他们生产技能的训练、讲述部 落的历史和英雄故事;教他们唱歌、跳舞及宗 教仪式等。但由于此说法具体年代不清、地域 不明、因而难以令人信服。
男主外女主 族外对偶婚 内模式形成 牛马代替 人力耕作 一夫一妻制
铁器
一、学校的产生和最早的学校
学校产生的客观社会条件 可能性:
1、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产品出现——脑体开始分工— —教师和学生产生成为可能;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复杂化——靠记忆 力不能满足需要——文字;
第1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回以求来世,反对种族制度,众生平等。
四、古代希伯莱的教育
古希伯莱的教育分两个时期:
从逃离埃及到前586年,以家庭教育为主;
从前586年到公元70年,以学校教育为主。 《圣经旧约》(或《旧约全书》)
小资料: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虽说有那么多
被家人动用私刑处死。警方闻讯赶来时只抢下了已被烧 掉一半的遗体,连同达曼德的遗体残骇一起带回验尸。 其中妮迪的父母、叔父 及哥哥,以及带二人回家的出租
车驾驶都被逮捕。由于妮迪家在当地相当有名望,而达 曼德只是务农世家,因此达曼德被打死后,他的家人不 敢报警要求侦办。
2、佛教教育
寺院学校,主要学习佛教经典,培养男女僧 侣,教学采用争辩和讨论方式。寺院不仅是教 育机构,还是学术机构。学习12年,比丘,比丘
犹太教徒早上的礼拜祈祷书大约有150页,每天早上都必 须要朗读,在这朗读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能背诵。不可思议 的是,一旦脑部这种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完成之后,接下来就 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完成了高机能的计算机式头脑。 如上述,犹太人就是这样背下所有重要的知识的。
有一次海歇尔老师向弟子借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二、三 天之后他就很有礼貌的奉还:非常谢谢你,我已经全部背起来 了。他并没有拷贝一份,但是只花了二、三天的时间就把这 本书完全背诵下来了。
学校类型:
(1)宫廷学校:培养高级官吏; (2)祭司学校:培养高级僧侣; (3)神庙学校:培养一般官吏及神职人员; (4)文士学校:初级启蒙学校; (5)古儒学校:古代印度一种私塾式学校。
教育特点: *(1)阶级性、等级性明显 *(2)设施简陋,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 教学组织形式; *(3)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4)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和宗教教育等; *(5)体脑分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6)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 *(7)文化教育源远而不流长,有断层期。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5.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六卷本 , 滕大春主编: 外国教育通史》 六卷本 六卷本), 滕大春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山东教育出版社 6.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 北京:人民教育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北京: 吴式颖 外国教育史教程.北京 出版社, 出版社,2003 . 7.张斌贤外国教育史 北京: 7.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北京 社,2008 . 8.袁锐锷 外国教育史新编 广州:广东高等 袁锐锷.外国教育史新编 袁锐锷 外国教育史新编. 广州: 教育出版社, 教育出版社,2006 .
感觉历史,就好像那遥远的星空, 感觉历史,就好像那遥远的星空, 神秘而令人神往, 神秘而令人神往,太多的人类宝藏就 在其中蕴藏;学习历史,并非是在故 在其中蕴藏;学习历史, 纸堆中翻翻拣拣;研究历史, 纸堆中翻翻拣拣;研究历史,其实就 是推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神奇就 神奇就 是推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 在门里。 在门里。
外国教育史
范树花
2010年2月 年 月
历史能使一个 年轻人变成既没有皱 老人; 纹又没有白发的 老人;使他具有老年人 所特有的经验, 所特有的经验,但没有年老带来的疾病 和不便之处; 和不便之处;使他能对过去和现代的事 情作出合理的解释, 情作出合理的解释,又能对将来的事情 作出合理的推测。 作出合理的推测。
二、外国教育史发展历史与基本概况
1.产生:1779年曼格尔斯多夫《 1.产生:1779年曼格尔斯多夫《历代教育制度 产生 年曼格尔斯多夫 研究》 研究》 2.基本轮廓: 2.基本轮廓: 基本轮廓 (1)学科体系中心:东方—西方 学科体系中心:东方— (2)学科体系主线:以学校教育为主 学科体系主线: (3)历史分期:原始、奴隶、封建、资 历史分期:原始、奴隶、封建、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光明来自东方”、“西方中心 论”、“西学东渐”
?
参考文献
滕大春. 外国教育通史(第一卷)[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 文士学校,培养从事书写和计算工作的人
(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 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 • 职官学校是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 育 • 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律令的知识
2. 教学方法 • 灌输 • 体罚
四、古代印度的教育
(一)种姓制度 • 婆罗门
• 刹帝利 • 吠舍
• 首陀罗
• 婆罗门教育重视维持种姓间的婆罗门的关系:佛教植根于婆罗门 的宗教 • 佛教与婆罗门的区别:婆罗门教赞成种姓 制度;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性平 等。
•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主
要为佛教经典。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
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佛教教育与婆罗门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
五、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 第一时期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
• 第二时期的教育:发展学校教育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
• 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及学 校教育 • 各国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 征
• 教育内容较丰富
• 教育机构种类繁多
• 虽不乏创新,但教学方法简单 • 知识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教师地位较高 • 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
外国教育史教程
第一章
1 2 3 4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史前教育 巴比伦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印度的教育 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5
本章重点: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一、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看,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教育,苏美尔、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伯来的教育对东方和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巴比伦教育(巴比伦教育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1.“泥板书”是楔(xie)形文字的起源地;2.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密切的联系。
寺庙是当时的学术中心,负责人称“校父”;教师称“专家”;助手称“大兄长”;学生称“校子”;3.教育机构:青年之家(母系氏族时期出现的教育机构的胚胎);4.教育内容:语言和书写能力、阅读;5.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和学生临摹,体罚盛行(二)古代埃及教育(纸草—象形文字)1.古代埃及的学校①宫廷学校。
由法老设立,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毕业后成为文士的后备人才,担任国家官吏。
②僧侣学校。
培养祭祀或僧侣的学校,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以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为主。
③职官学校。
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主要学习普通文化课、专门职业教育。
④文士学校:数学、天文、地理和书写。
以书写为主,书写工具为芦苇笔。
2.教育特点①注重品德教育和练习书写;(教学内容)②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学多用问答;(教学方法)③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强调体罚。
(评价)(三)古代印度的教育(有史可查的最古老的学校—宫廷学校)1.婆罗门教育(公元前6世纪)①教育目的: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②教育内容:《吠陀经》③受教育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③教育形式:家庭教育为主,被称为“古儒学校”,实行导生制(12年);④四个时期:净行期(学习生活期)、家居期(结婚生子期)、林栖(qi)期(完成家庭事业期)、遁世期(老年后到处遨游生活期)。
2.佛教教育(公元1世纪)①佛教教育提倡“四姓平等”;②教育内容:佛教经典书籍;③教育场所:寺庙;④教育方法:讲道;⑤教育年限12年,比较长;⑥重视女性教育,收女童入寺院学习,被称为“比丘尼”。
(四)古代希伯来的教育1.古代希伯来的家庭教育(1)背景:摩西带领希伯来各部落逃离埃及定居巴勒斯坦,开始了由游牧文化向农业文化转变;(2)教育特点①教育目标:培养儿童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②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和某些职业方面的训练以及宗教信仰的灌输;③家庭组织形式:盛行父权为主的家长制;④教育观及教育方法上,比较注重引导,启发儿童提问和观摩事物;注重父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和说服感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埃及地图
2、历史和人种
〈1〉埃及: 公元前5000年时,埃及人过上了定居的农业生活; 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王国; 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实 现了埃及全境的统一,形成了奴隶主专制国家; 其中,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下王国三个时期; 公元前525年为波斯所灭。 埃及居民主要由东非和西亚的不同人种融合而成,语言属于 塞姆-汉斯语系。
〈4〉古印度
早在公元前2000年,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就创造了高 度发达的文化,史称哈拉巴文化。后游牧民族雅利安 人入侵,吸收哈拉巴文化,逐渐向奴隶制过渡。公元 前1000年左右,形成最初的奴隶制国家。 印度居民按照职业的不同,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 (祭祀贵族)、刹帝利(军事贵族)、吠舍(小生产 者)、首陀罗(奴隶);前两各种姓属于统治阶级, 首陀罗实际是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 人。统治者用婆罗门教和武力统治社会。为了反对婆 罗门教对种姓制度的支持,公元前六世纪出现了佛教。 佛教宣传“众生平等”,但基本继承了婆罗门教的教 义。
必要性:
1、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分工,生产知识和技能以及 社会规范等知识日益复杂,不通过专门的学习就很难学会。 2、阶级的产生和既得利益的巩固的需要,统治之术和知识 急需传授给自己的后代。
二、最早的学校考察
1、“青年之家” 在谢觉一编著的《简明外国教育史》中记载: 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男女教育出现差别,女 孩的教育留在氏族中进行,而男孩到专门的教 育机构——“青年之家”去,由氏族委托最有 经验的长者,给他们生产技能的训练、讲述部 落的历史和英雄故事;教他们唱歌、跳舞及宗 教仪式等。但由于此说法具体年代不清、地域 不明、因而难以令人信服。
原始社会的发展状况
时 期 生产力发展 状况 打制石器 主要发明 火的发明 和使用 劳动状态 狩猎采集 男女分工 社会关系 原始群婚 血族群婚 前氏族 时期
母系氏族 时期
父系氏族 时期 军事民主 制时期
磨制石器
弓箭的发明 骨器的使用
制作陶器 农牧业分工 铁犁和牛耕
采集和种植 居经济主体
族外群婚
青铜器
3、“文士学校”和“古儒学校”
性质:其地位较神庙学校为低,产生于不同的国家。
文士学校是在古埃及除象形文字之外又出现一种比较简化 的通俗文字——用于实际生活的草体字后产生的。 古儒学校是在公元前八世纪的古印度出现。
设立者:
文士学校的设立者是“文士”。相当于中国古时的“士” 阶层。这种人大多是从神庙学校中出来的,他们准备或已 经为僧为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的特点是长于文墨、 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古儒学校是由印度一种叫做“古儒”的人物设立起来的。 “古儒”是指那些对婆罗门教的教义有较深研究、并愿意 从事青年教育的人。
(二)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
文明古国学校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 神庙学校 “文士学校”和“古儒学校”
1、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
〈1〉性质及任务 两类学校属于国家上层学校。 宫廷学校设在国王所在地的宫廷内,专供王子 及高级官吏的子弟就学。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奴 隶主国家的高级文武官吏。所以可称为高级官 吏的养成所。 祭司学校设在大寺庙(院)内,专供高级僧侣 子弟入学。其主要任务是训练未来的高级僧侣。 又称为僧侣学校。
(二)外国近代教育史
1、资本主义形成时期教育(1640—1789年)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2、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教育(1789—1871年)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教育(1871—1917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三)外国现代教育史
外国现代教育史(1917—1945年)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外国当代教育史(1945—现今)
东方文明古国文化教育特征
人类教育的发达是以东方民族为先导。 学校教育自产生,便带有极强的阶级性。 教育机构多样化,出现了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 各类学校。 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没有固定的学 习年限。 教育内容极为丰富,既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又受到社会政治的制约。 东方文明古国提倡尊师重道而严格要求教师。
是师范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也是提高学 生教育素养的一门必修课程。
三、外国教育史发展线索
外国教育历史分三个时期: (一)外国古代教育史 (二)外国近代教育史 (三)外国现代教育史
(一)外国古代教育史
1、外国远古时期(原始社会的教育) (300万年前—3000B.C)奴隶制出现 2、外国中古时期(奴隶社会的教育) (3000B.C—476A.D)西罗马帝国灭亡 3、外国近古时期(封建社会教育) (476—1640)英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资)
1、宫廷学校和祭司学校
〈2〉学习时间 王子王孙及高官、高僧之子孙从很小就可进 入这一学校,连续学校很长时间,一直到长大 成人为官为僧时,才离开学校。 〈3〉学习内容
学习抄写文稿 道德和政治教育 军事教育 辞令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
“巧妙的辞令,胜过贵重的绿宝石。”
2、神庙学校
〈1〉教师:神庙的神职人员一般一身兼三职,既是 祭司,又是政府官员,还是学校的主管人和教师。 〈2〉培养目标 既要培养一般官吏、一般僧职人员,也要培养为皇家 修筑宫殿、陵墓、寺庙以及医治疾病的人员。 印度神庙学校由婆罗门教祭司结成一个教学团体,招 收生徒,教授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并对其进行注 释。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深信严格的种姓制度。
古埃及的文字
〈2〉科学技术
经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古代文明古国人民 已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计算河流涨落 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埃及的历法是人类最 早的太阳历,一年分三季,共十二个月,每月 三十天。年终加五个宗教节日,共为365天。 河流的泛滥需要重测土地,产生了算术学;为 预防洪水,建筑堤坝,掌握了几何学和建筑学, 为了生存,抵抗病毒的侵扰,产生了医学。古 代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学校的作用日 益重要。
古埃及的草书
古埃及学校教学图
三、文明古国的文化与教育
(一)文明古国的基本国情——地理环境 古代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亚述、印度都位于河流的两 岸。 埃及:居于东非洲尼罗河流域,尼罗河在其境内由南向北 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 巴比伦和亚述:在亚洲西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从西北向东南平行地流入波斯湾。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大 致现在的伊拉克,古希腊称其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 两河之间的地方。两河流域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 印度:今天的南亚次大陆,除北部尼泊尔等国外,古代统 称为印度,主要在印度河和横河流域。 由于地壳的变动,当时的地理位置与现在不完全一样了。 由于这些国家处于河谷地带,比较封闭,但正是这些河流 养育了这里的人民,孕育了人类的最早文明史。
外 国 教 育 史
绪 论
一、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外国教育史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社会科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国:指除中国之外的其他一切国家和地区。反映出 学科的横向研究范围。 (历)史:未讲明具体时间段,故包括自有人类出现 至今。反映学科纵向跨度。 教育:包括三个层面,即教育实践、教育制度和教育 理论。反映学科的内涵之深厚。
巴比伦和亚述
〈2〉巴比伦: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这里便逐渐发 展成为奴隶制城邦,到公元前18世纪末,巴比伦王朝 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奴 隶制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729年,巴比伦为亚述帝 国所灭。 主要人口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游牧的赛姆族在公元 前3000年从阿拉伯沙漠进入并定居在巴比伦尼亚地区, 称为阿卡德人。巴比伦文明持续了近2000年。 〈3〉亚述:公元前7世纪亚述人崛起,建立起世界性 的庞大帝国,其疆域和文化远远超出了两河流域的范 围。但为时不长,前612年,为迦勒底人所灭。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学校的产生 二、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 三、东方文明古国的特征
序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人类的教育活动。但这种教 育活动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无组织、无计划,没有 专门的教育机构,没有专职的教育工作人员,也没有特 定的教育内容。只有到了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才出现了 专门的教育机构的萌芽,而学校教育则是阶级社会的产 物。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东方文明古国埃及、巴比 伦、亚述、印度和中国先后进入奴隶制社会,这是最早 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 其中埃及最早,约在公元前3100年,而巴比伦、亚述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形成奴隶制国家,印度较之埃及、 巴比伦都要晚一些。由于这些国家的进步,世界上最早 的学校便在这些国家产生。
四、外国教育史介绍范围和主线
由于学科研究时间跨度长、地域广、范围大。 由于讲授时间所限,仅选择:
从地域讲,仅选择最具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 践、最具影响力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予以分析介绍。 从时间看,自地球出现人类及其教育研究起,追溯 至二十世纪中叶。
就范围而言,选择制度化教育为主线,研究围 绕各国学校教育发展展开论述。
3、“文士学校”和“古儒学校”
学校性质
招收学生多是一些不能上神庙学校的一般奴隶主和一些自 由民的子弟,所以,这种学校也不是一般劳动者或贫寒人 家子弟所能问津的。入学年龄、在学长短不限制,但收取 学费就将许多人拒之门外。
教育内容和方法
低级和启蒙性质的学校。A.书法 B.解答算术几何题 C记诵 祈祷文 较深知识:天文、医学、法律、占星术 古儒学校还教《吠陀经》以及解释吠陀经的文法学、语言 学、音律学、辞源学、天文学和祭礼,学校课业艰深难懂, 相当繁重,还伴有严酷的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