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原理》读书笔记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人口学原理-第1章 绪论

人口学原理-第1章 绪论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16
3、工业革命早期的人口思想 ①重商主义人口思想: 16—18 世纪,主张通过增加 人口来达到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富强,欢迎国外移 民。 ②重农主义人口思想:18 世纪中叶,弗朗斯瓦〃魁 奈(1694—1774) ,人口超过生产资料,国民会 贫困;强调不扩大农业生产,人口就不可能增长。 ③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他认为,如果经济发展, 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必然鼓励劳 动者结婚和增殖,使人口不断增加。否则相反。 "一国繁荣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 "他还认为:"贫困似乎还有利于生育……处于半 饥饿状态的妇女,常生子女二十人以上,而奢移 的上等社会妇女,往往不能生育,一般只能生两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17 三个”。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29
(2)辩证的人口观。毛泽东指出:“中国人 多也好也坏,中国的好处是人多,坏处也是人 多。” (3)计划生育的思想。毛泽东指出:“要提 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我看人类最不会管 理自己了。工厂生产布匹、桌椅板凳、钢铁有 计划,而人类对于生产人类自己就没有计划了, 这是无政府主义,无组织无纪律。这样下去, 人类是要提前毁掉的。”“人口控制在六亿, 一个也不多啦。”“抓人口问题恐怕也是三年 试点,三年推广,四年普遍实行。”“人口非 控制不可。”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27
孙中山(1866~1925)的民族主义人口思想。孙中山认为,
人口数量是一种绝大的力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存亡。 他例举中国历史上两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虽“亡国”,
但少数民族终被汉族同化,以及近代社会西方国家侵略中
国终未得逞的事实,认为“各国人之所以一时不能来吞并 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人口和中国的人口比较,还是太 少”。“我国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如果其他列强 的人口照当时的增长速度增长,而我们的人口仍不能增加, 那么,“他们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吞并中国”。 “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不但是失去主权,要亡国,中国人 并且要被他们民族所消灭,还要灭种”,“我们中国人到 那个时候,连奴隶也做不成了”。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读书笔记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读书笔记

读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1798年,马尔萨斯出版了一部惊世骇俗的人口学巨著——《人口原理》,开创了人口学说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尽管已经过去了数百年,褒贬不一的数百年,但马尔萨斯的人口学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的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特别是济贫政策)仍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马尔萨斯的人口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两个公理: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从这两个公理出发,马尔萨斯接着提出“人口的增殖力是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生产提供生活资料的能力的”。

如果不抑制人口,它将以几何比率的速度增加,而生活资料由于土地的收益限制,将只以算数比率增加。

这就是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的两个级数假说。

从这一论断出发,我们可以很容易推出人口增长有一种必然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自然趋势”。

根据两个公理和两个级数,他又推出了三个命题:1,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2,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增加;3,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制,致使现实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从以上三个命题出发,马尔萨斯提出了达到平衡的途径,即预防抑制和积极抑制。

预防抑制又称道德抑制,是指通过禁欲、晚婚、不生育等预防人口增加或预先妨碍人口增加,它指的是在人口尚未增加时所做的控制人口增加的方法,通常是基于对现有和未来生活资料的丰裕程度的考虑;积极抑制是指通过贫穷,饥饿、瘟疫、罪恶、灾荒、战争等手段去妨碍人口增加,它指的是在人口已经增加的情况下实现控制人口的手段,这些手段通常都是因为其他原因必然发生的,而不是某个行动主体为了控制人口蓄意为之。

这就是马尔萨斯人口学思想的基本框架,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人口与贫困关系的分析。

这个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人口增加——劳动力数量变多而生活资料的需求变大——劳动力的价格下跌而生活资料如食物的价格上升——穷人的境地更为悲惨——不结婚或晚婚或晚育或少生——人口变少——维持生活而勤劳工作——生活变好——早婚多生——人口增多。

读书笔记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读书笔记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两个级数
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 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 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祖父)未 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 罚而不免于乱”——《韩非子· 五蠹》 “闻五十年以前, … …一人之身,岁得布五丈即可无寒,岁得米四石即可无 饥… …今则不然。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 增;… …所入者愈微,所出者愈广,于是士农工贾各减其值以求售,布帛粟米又 各昂其价以求出市。”——清· 洪亮吉
《人口原理》的基本内容
两个公理 两个级数 两个抑制
一个适度 三个命题 四点结论
两个公理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注:这两个公理基于人的生物属性和自然属性。 “感性的快乐······设其追求有度,留有最广大的余 地给理智发展,那就无疑会在生活上,增加快感的总和,由友情而 高尚化之为道德的恋爱,似乎就是在一定方式下,混合感性的享乐 和理智的享乐,使最适合于人的天性,最能唤起人的同情心,生出 最优美的满足。”
两个抑制
预防性的抑制(道德抑制):“人们对养家糊口的忧虑” 积极的抑制(现实抑制):“下层阶级实际所处的困难境地,使他们不能给 予子女以应该有的食物和照料。” 其他抑制:妇女的不道德习俗、大城市、有碍健康的制造业、流行病、战争 注: ①涵盖了主观社会比较和客观物质限制两个层面 ②主要承受群体都是下层阶级 ③从作用效果上看这两种抑制分别对应降低出生率和增加死亡率。
一条规律、一个适度
一条规律 按耕作进展的比例而增加的年产量,和以前的平均增加额比较 起来,必然是逐渐地并不变地减少下去的”,“从一切土壤性质来 说,非独不会递增,而且会必然逐步递减” 一个适度 人口的增长必须要有一个适当的限度。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读书笔记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读书笔记

读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马尔萨斯的贫困观劳动经济学院1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蔡晔32021052112贫困一直是困扰人类生存与开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关于贫困观,我认为马尔萨斯在他的著作里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第一,贫困是如何产生的;第二,利用人口和贫困的关系来解决贫困问题。

尽管从今天看来他的某些观点有些过时,但我们在考虑如何解决现今贫困这一重大社会问题时,这本书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㈠贫困是如何产生的马尔萨斯的人口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两个公理,他写道,“我认为,我可以正当地提出两条公理。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这两条法那么,自从我们对人类有所理解以来,似乎一直是有关人类本性的固定法那么。

〞马尔萨斯说:“葛德文先生却竟一厢情愿的认为两性间的情欲总有一天会被消除……但在消除两性间的情欲方面,迄今却尚未获得任何进展,两性间的情欲今天仍同两千年或四千年前一样强烈〞。

因此,在他看来,人口增长实际上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

那么贫困是如何产生的呢?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但是自然界所能提供的食物是非常有限的。

然而人类的繁殖才能那么是无限的,以无限对有限,势必会导致饥饿贫困。

换句话说,贫困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口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消费生活资料的才能,结论就是人口增长必然导致贫困。

马尔萨斯之所以认为人口的增殖力与土地的消费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前者要大于后者,是因为两个级数的理论。

即人口假设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

由于生活资料的供应难以赶上人口的增长,因此,随着人口增长,人均生活资料必然趋于下降造成贫困。

也许某些人认为马尔萨斯所谓的“两个级数〞是没有根据的,为了证明他的假定和结论正确,马尔萨斯以美国作为例证,“在所有的北美殖民地,人口在25 年内增加了一倍。

〞另一方面,生活资料之所以会以算术级数率增长,是因为“土地肥力递减规律〞。

人口原理读书笔记

人口原理读书笔记

人口原理读书笔记【篇一:马尔萨斯《人口原理》读后感】《人口原理》读后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马尔萨斯所著的《人口原理》,深有所感。

长期以来,人们对《人口原理》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且褒贬不一。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对西方经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人口原理》一书中,其制度思想贯穿始终,因此,努力挖掘马尔萨斯的制度思想, 对于进一步理解《人口原理》,加深人们对制度问题的认识,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下面,我就《人口原理》的制度思考来谈一下我对马尔萨斯观理论的认识。

一、马尔萨斯的制度观制度,从最一般地意义上讲,可以看作是社会中个人必须遵循的一套行规则。

在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人类社会的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正式制度, 例如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非正式制度, 例如风俗、习惯、惯例、道德伦理和意识形态及实施机制。

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利益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 制度就不断地被构建出来以规范人们的行为, 维护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口原理》是马尔萨斯从维护私有制的立场出发,为攻击当时风行一时的社会改革论和空想社会主义而写作的,彼此之间的论争,其实质就是制度之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人口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

在马尔萨斯看来,由于人口法则的作用,人类社会是不可改善的,自由平等的美好制度只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一厢情愿的想法,任何通过大规模的社会改良达到美好社会形态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都会遇到巨大的不可克服的阻碍,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类社会最优越的社会制度。

在《人口原理》中,马尔萨斯对其初步的想法进行了整理,阐述了其人口法则的思想,认为人口法则是固定的,人类的任务在于寻找一种相对有的制度安排,而这只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尔萨斯全部人口经济理论的出发点是两个公理: 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人口原理——读书笔记

人口原理——读书笔记

人口原理本周阅读了英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著名经典著作《人口原理》。

本书从两个不变法则出发::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论证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人口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增长。

人口自然法则要求二者保持平衡,因此,必然发生强大的妨碍,阻止人口的增加,这种妨碍就是贫穷与罪恶。

《人口原理》有较为重要的三个命题,即“人口增加,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也必然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均衡”。

读完这本书,我对人口发展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人口和事物的增加的比率是不同的。

这两种不同的增加比率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由此而使社会下层阶级的生活境况经常发生摆动。

因此,生活在一个国家里,人人享有平等权利,道德风气良好,风俗淳朴,生活资料非常充足,没有人会为家人的生活担忧,人口增殖力可以不受抑制地发挥作用,那么,该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会大大增加。

的确是这样的。

当一个国家的居民幸福指数很高的时候,这里面的人们就会生活得很好,不愁吃穿,饿死,犯罪等事件的发生,就会大大减少,加上幸福指数高的前提下,医疗设施也会很不错,在疾病控制与治疗方面,也能较为得心应手,所以,因为疾病的原因的人口减少也会被遏制。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人口的增长速度会大大提高,加上现在各大发达包括发展中国家对于养老非常重视,人口趋向老年及年轻化,人口会在短短的几十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膨胀。

在很多国家,由于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不同。

对于婚姻与婚后生育的理解是不同的。

在中国,由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及侵略战争,人们从被压迫到重新站起来,对于人口的观念是极为重视的,因此我们国家才会有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及很多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等的口号,有目的的控制人口。

但在西方的大部分神论国家,都是鼓励多生育的。

尤其是美国,由于对于早婚的标准比较低,加上国家本来的生活资料及其富裕,很多其他的国家的原住人口会选择移民到美国。

人口论 读书笔记

人口论 读书笔记

《人口论》读书笔记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也正因如此,人口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过去分属不同学科,逐步形成一门比较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学科,而关于人口学的基本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则无疑是第一本重要的人口著作,萨缪尔森则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伟大的人口学说”,也正是因为这部巨著,马尔萨斯被称为人口学“教父”。

所以,我便选择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由于法国革命,引起了英国思想界相反二派的敌意,现制度的拥护者总是对人类完成可能性的拥护者一派加以非难。

马尔萨斯则认为后者是错误的。

而马尔萨斯的父亲则同情法国革命,赞扬社会改革。

正如马尔萨斯在本书中第一版的序言中所说:“又一次,同一个朋友谈到葛德文先生《研究者》一书中论述贪欲和奢侈的那篇文章,这边是本书的缘起。

”这里的“朋友”,便是他的父亲。

关于本书的主要内容,张洪珍在《关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一文中将其人口论的内容概括为: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两个抑制、一条规律、一个适度、三点见解、四点结论。

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须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两个级数:人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每二十五年增加一倍;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

两个抑制:所谓两个抑制,就是妨碍人口增长的手段或力量,包括积极抑制和道德抑制。

积极抑制,即用提高人口死亡率的办法来使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保持平衡。

所谓道德抑制即让人们通过各种主观努力在道德上限制生殖的本能,即预见到未来家庭的困难,而自觉地少生孩子,降低出生率。

一条规律:就是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上,由于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递加投资不能相应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而是到一定限度后收益递减,这条规律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基础。

三个命题:第一,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第二,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三个命题:第一,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第二,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有显著的阻止。

《人口原理》读后感

《人口原理》读后感

《人口原理》读后感《人口原理》读后感(一)本书作者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5——1834),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他是有名的经济学教授,撰写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如《地租的性质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价值尺度》等,但真正使得马尔萨斯出名的还是他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著作《人口原理》一书。

本书出版于1798,后来一版再版,书的内容也一再扩充,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就得商业体系逐渐被打破。

在这个时代里,资本的孳生扩展性导致了原始积累过后由“圈地运动”导致的大量无产者出现的局面,无产者大量涌进城市寻求谋生出路,然而资本家的剥削使得他们的生活极度贫困,两大阶级分化和阶级矛盾出现并日趋白热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工业不仅使广大小生产者遭到破产,而且使雇佣工人也愈来愈多地被抛向街头。

资本家使用机器的目的,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此,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发展,工人变成机器的附庸,终日从事令人疲惫不堪的体力劳动,引起了工人生理上的畸形发展。

机器的使用还成为延长劳动日和提高劳动强度的手段。

18世纪后期15小时工作日被认为是正常的。

农民被剥夺土地,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大批失业,使英国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化,反抗运动遍及英国各地。

1769年英国政府曾颁布破坏机器者处死刑的法令。

但1779年一些地区参加捣毁机器的工人仍多达8万。

读完第一章,我发现那种仰望大师的崇敬之心尤然升起,人口,这个词是多么复杂的状况,可能我从来就没有认真的思考过,竟然还有可以称为“人口原理”的东西。

中国的人口、亚洲的人口、世界的人口,它们都遵循着某些原理?第一章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是马尔萨斯提出的两条公理,显而易见,它们是不必受到质疑的:第一,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第二,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维持现状。

马尔萨斯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人口原理》的所有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两条公理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原理》读书笔

《人口原理》读书笔记
《人口原理》是马尔萨斯的早期著作,但却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

1797年,马尔萨斯的父亲把英国政治哲学家葛德文的名著《研究者:教育、习俗及文艺的评论》介绍给32岁的马尔萨斯,但父子对此书的理解不一,辩论时马尔萨斯“最早提出了他的理论”,富有戏剧的结果是,这就是本书的源起。

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这本著作一直被人批判为“剽窃”,它可能不是建立在自己的科学逻辑上,而是将许多的观点和内容用来反驳别人,不过同时也难免使得他的一些言论存在矛盾和漏洞。

在第一章,马尔萨斯提出的两条公理,显而易见,它们是不必受到质疑的:
第一,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第二,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维持现状。

马尔萨斯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人口原理》的所有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两条不言而喻的公理上的,从极其简单的公理推导出复杂的结论。

一、人口与食物不同的增长比率带来动荡的下层社会。

根据马尔萨斯的观点,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这一点不需要特别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人口增长的基数是多么小,由于其令人吃惊的增长速度,如果没有任何社会限制,理论上人口总数将变得非常巨大。

另一方面,食物增长的速度是缓慢的,劳动者的勤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大局上于事无补,因为土地会受到限制。

于是,社会生活资料的总量会随着时间被快速增加的人口总量超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社会内在的平衡机制将发生更大的作用。

社会制度如婚姻制度中禁止早婚、社会现象如弃婴等将对人口增长起抑制作用。

同时,过多的人口造成生活资料的短缺,贫困和犯罪将长期困扰下层社会,直到人口总量同生活资料总量重新达到平衡。

二、人口增殖力大于生活资料的增长力——解释人口迁移和饥馑灾荒
马尔萨斯以此解释了欧洲人口北迁大潮的原因,而我联想到了到中国历史上的北人南迁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饥荒。

中国历史上一直在发生的一个现象就是北人南迁,我们多从经济吸引来阐释,这一点解释北方的汉人迁往南方比较恰当,但更北的少数民族持续不断地迁往南方应该还有其他原因。

有理由相信历史上北方的少数民族人口持续增长,而北方相对贫乏的土地,畜牧的方式不足以提供生活资料,所以北人南迁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人口增殖的压力。

饥馑和灾荒通常是抑制人口过多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都是自然或社会运行的结果。

建国后,我国的人口迅速增加,而食物供给严重不足。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大量的人死于饥荒,从人口和生活资料的角度看,这是一种社会自我平衡的结果。

三、人口增长的两种抑制
人口增长有两种抑制,一是预防性的抑制——即人们对养家糊口的忧虑;一是积极性抑制——一些下层阶级实际所处的困难境地,使他们不能给予子女原本应有的食物和照料。

人口的两种抑制可以解释人口为什么没有在两性情欲没有发生显著改变的情况下爆炸性地增长,而这种解释从社会学方面看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映照到中国,人口抑制的一个强而有力的手段还有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一直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马尔萨斯认为,生活资料与人口之间的矛盾随时
间发展会愈演愈烈,大量人口成为社会负担,需要通过道德性的抑制 (禁欲与晚婚)与积极性的抑制(战争瘟疫与饥荒)减少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正是道德性的抑制的政策化。

然而我国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民工荒、男女比例失衡、消费需求低迷、军事实力削弱、独生子女个性发展缺陷等等,使得近年来放开生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四、《济贫法》——社会救济或者社会福利不能使社会下层阶级完全摆脱匮乏的压力
从《人口原理》可以得到结论,《济贫法》是多余的。

一个经济上的解释是,将富人的钱转移支付给穷人并不能提高穷人的购买力,因为社会生活资料并没有增加,相反《济贫法》导致穷人购买更多,这种情况下物价上升,穷人的生活水平不能显著改善,而富人的生活水平却会下降。

从人口原理可以得出估算人口的最好尺度是社会生活资料,更确切地说是环境容量,即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可以容纳的最佳人口。

一旦人口超过环境容量,生活资料的不均必然困扰下层人民,贫困和犯罪反复发生,成为人口抑制的主要方式。

社会救济或者社会福利同样如此,它们并不能显著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

一旦人口超过最佳环境容量,下层社会的人民将长期在贫穷和犯罪中,直到人口和生活资料重新平衡。

然而,由于人口负增长或者缓慢增长的困难,生活资料增长的缓慢,重新平衡的过程将会比较漫长。

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缓慢增长或者负增长,那么解决贫困或犯罪——主要的社会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发展经济,增加生活资料。

从这个方面可以解释当前中国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坚持发展经济路线的选择。

然而关于《济贫法》是否有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这一点不仅说明社会救助和福利符合历史潮流,还说明它们确实在发生作用。

当社会分配不均的状况比较严重的时候,通过社会救助或福利将富人的小部分财产转移到穷人会产生莫大的效益。

新的福利经济学观点可以说明这一点,富人的小部分财产边际效用低,而这部分财产用于穷人将产生极高的边际效用,从而带来社会总效用增加。

不怕贫而怕不均,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正是我国现如今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大屏障。

所以,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生产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相适应的社会救济和福利制度对于社会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中肯定是存在与当今中国社会人口问题不契合的问题,不仅仅是上文提到的它的“出身”导致的,更多的还要理解马尔萨斯所在的时代局限,例如马尔萨斯多次强调发展农业,将其作为社会完善的主要手段。

马尔萨斯生活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早期,当时资本主义大生产并未完全普及,农业生产依然是食物的主要来源,土地高产是增加生活资料的主要思路。

要想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社会问题,根本上需要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料,所以农业受到马尔萨斯的过度重视。

然而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工业产出发展一日千里。

封建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今天,几乎在全球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例是最小的。

今天的生活资料不仅来自于农业,还有许多来自工业加工。

和平年代,新的科学技术使农业产出迅速增加,生活资料多样化使供养更多的人口成为可能。

所以在运用到中国现实中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放开生育和优生优育以外,同时还要兼顾马克思主义人口论“过剩人口同并不存在的生存资料绝对量根本没有关系,而是同再生产的条件,同这些生存资料的生产条件有关,而这种生产条件同样
也包括人的再生产条件,包括整个人口的再生产条件,包括相对过剩人口的再生产条件。

”尽力加快再生产条件的完备,加大社会公平,改进人口的再生产条件,推进全民教育,完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才是我国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正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