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渐课件粤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11课渐第1课时课件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11课渐第1课时课件 粤教版必修2

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
恒久不变……”“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 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
3.课文引用了“抱犊跳沟”的故事,这种写作手法对于说 明“渐”的道理有什么好处?
答案
《渐》中列举了农夫抱犊跳沟一事来证明事物已
渐变而人们仍不知不觉的事实,说明“人们每日在抱了 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 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的道理。这种手法具体通
不可想像,不能理解。(原指佛教用语, ②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真烂漫: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中作者说:“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 辰钟”与人生的共同点是什么?(4 分)
答案
它们的共同点是:平时感觉不到很大的变化,但
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只不过这个变化是“渐渐”的, 不易为人察觉。
6.第②段作者举了“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这个例 子,在证明本文中心“渐”上有何作用?(6 分)
第三部分(第 4~6 自然段): 告诉我们“渐”的作用,另外
用了一个“时辰钟”的例子来说明“渐”是造物骗人的一 个手段,表明“渐”的本质就是时

二、深层探究 2.“渐”在文中指什么?作者认为“渐”有什么作用?
答案
文章中的“渐”是一个关于时间推移、事物变
化的程度的修饰词,意谓“渐渐”。作者认为事物的 变化是在“渐渐”的过程中发生的,“犹如从斜度极 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1课《渐》ppt课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1课《渐》ppt课件
一类是描写儿童情趣的,突 出地表现了他的儿童本位思想和 赤子之心。如《给我的孩子们》 《作父亲》。
一类是写他本人的生活经历 和20社20/1会/13 的世态的随笔持有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 他崇尚简陋生活的工农, 崇尚天真纯洁的儿童, 他憧憬“天下如一家,人们如亲族,互 相亲爱、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那时 陌路就变成家庭”的大同社会。
69岁时,文化大革命,那时他住在上海。大字报,逼 供信,抄家,关「牛棚」,紧缩住房,下乡劳动,写不 尽的检讨交代,批斗,挂牌,游街,克扣工资。
1974年四人帮借批大儒为名,炮制所谓「黑画展」, 丰子恺自然也不能幸免。
2020/1/13
丰子恺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三 类:一是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 且受佛教思想影响,带有玄思色 彩,代表作有《渐》《春》《秋》 等。
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二 十本书。 2020/1/13
威廉·奥斯罗爵士是当代最伟大 的内科医生之一。
他把每天睡觉前十五分钟用来 读书。他一旦规定这么做,在整个 一生中就再不破例。有证据说明, 在一段时间之后,他如果不读上十 五分钟书就简直无法入睡。
2020/1/13
从童年起,他(二战时的一个士兵) 就养成了在衣袋中装本小书的习惯,每 逢空闲时就拿出来阅读。他发现在等待 的时候,有本书特别有用,使人心情轻 松。我们大家每天都要等吃饭,等坐车, 等看病,等理发,等电话,等约会,等 待演出开始,或是等待别的什么事情发 生。在这些时间里,他找到了每天阅读 用的十五分钟,甚至不止十五分钟,从 而获得了一年的二十本书,一生中的一 千本书。 2020/1/13
早年曾受业于李叔同(著名 的“弘一法师”) ,后游学日本, 学习西画和音乐。回国后从事 美术和音乐,1924年开始发表 漫画。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11 渐 (29张ppt)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11 渐 (29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请分析下面这一段话的含意。 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 安乐而让其坐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 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 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 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 之人。 【点拨】先明确这段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分析 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也即作者要说明的道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化是在“渐渐”的过程中发生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 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恒久不变……”“渐”用极微 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变迁的痕迹,使人受骗。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警示人们把握人生,珍惜时间,不要 让时间白白地流逝。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文章如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的?运用了哪些事 例?
【点拨】“渐”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作者用事例使之变得 形象、易懂。找出各个事例,再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文章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了“渐”的存在,可见作者观察思考生活的细致。事例包括: ①孩子变老头,少女变老婆子;②纨绔子弟变偷儿;③季节轮 换,昼夜推移,儿女成长,水仙开花;④抱犊过沟;⑤时钟移 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渐”在文中指的是时间推移、事物变化的过程。作者认 为事物的变化是一个__渐__变____的过程,这种变化的规律易为人 们所___忽__略___,认为万物是恒久不变的。作者借“渐”这一现 象提醒人们要有___时__间__意__识___,激励人们要__把__握__好__时__间__,做 一个有“大人格”的人。全文脉络如下:

chī(

)

语文3.11《渐》课件(2)(粤教版必修2)

语文3.11《渐》课件(2)(粤教版必修2)
格调。
夫逝 者 如 斯
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就如岸边一树、一草、一花,荣 枯无序,花落有声。懂得感激生命,才会晓得生命的珍 贵。
使人生圆 滑进行的 微妙的要 素,莫如 “渐”; 造物主骗 人的手段, 也莫如 “渐”。
渐的外在 表现
渐的作用 渐的实质
人生阶段 人生境遇
自然社会
季节 昼夜
儿女成长
植物花开
“大人格”, “大人生” 的人,不 为“渐” 所迷,不 为造物主 所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十七八岁正是多梦的季节,这些梦有对未来的 美好憧憬,有对丰富多彩生活的渴望,也有对 某一方面发明创造的“异想天开”……这些梦都 是美好的,它表现了一个中学生对生活的独特 感受。
• 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丰子恺
丰子恺先生简略
2)文章如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的?大量的 实例。都有哪些?(某组学生可接龙回答)
• §1孩子变老头 少女变老婆子 • §2 纨袴子弟变偷儿 • §3 季节轮换 昼夜推移 儿女成长 水仙开花 • §4 抱犊过河 • §5 时钟移针 • 这些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
“渐”的存在。可见作者观察思考生活的细致我们 也要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 来使要阐释的道理深入潜出,易于理解。
搭车乘船的时间比较短,人们能够支配、把握, 能有明达之人出现。而对于乘“社会”或“世界”的 大火车的较长时间“人生”而言,人们就不能支配‘ 把握了,就少有明达之人了,以至还出现“凶险残惨的争斗”。
5、“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象现在 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 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 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课件:第11课《渐》(共45张PPT)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课件:第11课《渐》(共45张PPT)

水 滴 石 穿
逝者如斯夫
• 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类 社会,一切都在渐渐变化 着,不知不觉······
在浙江省桐乡市一 个叫石门湾的小镇上, 出了一个被外国学者誉 为“最象艺术家的艺术 家”。在故乡人的眼里, 他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 老者,但是随着亲眼见 过他的人的越来越少, 他留给后人的东西却愈 来愈珍贵了。他就是一 代艺术大师------
结构思路:
人生阶段 渐的外在 人生境遇 表现(1-3) 自然社会 渐 渐的作用(4-5) 渐的实质(6-7) 季节 昼夜 儿女成长 植物花开
“大人 格”, “大人生” 的人,不 为“渐” 所迷,不 为造物主 所欺
思考:1.“渐”在文中指什么?
——文章中的“渐”是一个关于时 间推移、事物变化的程度的修饰词, 意谓“渐渐”。
F O R
Small
Fish
在揭示了“渐” 的本质后,作者有 什么感悟? 找出文章中表 明作者感悟的句子, 思考作者写“渐” 的目的是什么?
“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象现在 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 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 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强调渐变对人的影响,认 为缺少谦让、和平与有凶险残 惨的争斗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寿 命意识“定得太长”。
丰子恺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 的感怀与领悟。可分为三类: (1)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 (2)写儿童情趣 (3)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 态。
鞭笞(chī) 纨(wá n)绔(kù ) 骤(zhò u)佣(yōng)工 牛犊(dú ) 布衾(qīn) 浩劫(jié )
(gá )轧帐 轧朋友 (yò ng)佣金 佣钱 轧 佣 (yà )倾轧 轧棉花 (yōng)雇佣 女佣 (zhá )轧钢 轧辊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渐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1课 渐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

3.作者是如何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渐”的力量的? 提示:列举了大量的实例:(1)孩子变老头、少女变 老婆子;(2)纨袴子弟变偷儿;(3)季节轮换、昼夜 推移、儿女成长、水仙开花;(4)抱犊过沟;(5)时 钟移针。这些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让我们真切地 感受到了“渐”的存在。
4.作者为什么说除夕守候水仙花的开放是痴态? 提示:水仙花的开放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因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就不会察觉它的变化, 故无法看到它在瞬间突然绽放,所以说“我们曾 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 这说明了“渐”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
写法精讲 如何运用卒章显志的写法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 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 文章的主题、中心。
二、阅读课文第6~7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6.文章在提出“‘渐’的本质是‘时间’”后,举了搭
车乘船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意思 呢? 提示:搭车乘船的时间比较短,人们能够支配、把握, 能有明达之人出现。而对于乘“社会”或“世界”的大 火车的较长时间“人生”而言,人们就不能支配把握了, 就少有明达之人了,也许还会出现“凶险残惨的争斗”。
思想的影响,他决定拜弘一大师为师,皈依三宝,做一名在 家居士。于是在家举行了皈依仪式,弘一大师给他取法名婴 行。丰子恺请求弘一大师为他永义里的校舍取个宅名,弘一 大师叫丰子恺在好几张小方纸上写上自己喜爱而又可以互相 搭配的字,把小方纸团成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 桌上。先后两次拿阄,拆开来都是“缘”字,故取寓所名为 “缘缘堂”,请弘一法师写了一幅横幅。他在这一时期所写 的随笔便自名为“缘缘堂随笔”,1931年,由开明书店出版 了他的第一本随笔集,即《缘缘堂随笔》。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渐课件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渐课件粤教版必修2

2.背景剖析
丰子恺先生有一个集子命名为《静观人生》,里面有 一个专题叫“哀叹人生”,《渐》就属于这个专题,写于 1928 年。通过《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丰子恺先 生对于人生的态度:静观。他哀叹人生的短暂,哀叹有的 人不懂得珍惜时间,虚度人生。“静观”也好,“哀叹” 也好,我们从其中的一个词眼,就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态 度是多么严谨。他希望人们要珍惜时间,好好把握住人生 的每个阶段。
一、阅读课文第 1~3 段,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 ‘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中“圆滑” 和“微妙”二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②修辞手法:比喻。③作用:非常贴切、形象地说明 人生就像时辰钟的针一样,似乎不变不动,实则时时刻刻 在变化。
5.试以第 6、7 段为例说明《渐》在结构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 6、7 两段突出地表现了本文过渡巧妙、衔
) )
④间间 间. .断 不( 容发()

⑤刹刹 刹. .( (
)那 )车
答案:(1)①kǎi ②zhòu ③wán kù ④chī ⑤qián ⑥qīn ⑦shùn ⑧chī ⑨guǐ (2)①jiàn jiān ② yōnɡ yònɡ ③pò pǎi ④jiàn jiān ⑤chà shā
【译文】 任用贤人不要对他存二心,去除邪恶要果 断不犹豫。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渐课件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渐课件粤教版必修2
——《老子》
[知识·梳理]
第 1 步 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丰子恺.( kǎi) 刑笞.( chī) 痴.态( chī) 渺.茫(miǎ)o
骤.然(zhòu) 熙熙.( xī ) 痕.迹( hén) 牛犊.( dú )
纨.绔.( wán)( kù) 拥衾.( qīn) 诡.计( ɡuǐ) 芥.子( jiè)
第 4 步 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 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 )
请说明理由:___“___不__可__思__议__”__指__神__秘__奥___妙__,__不__可__理__解__。__这__里___的__“__撒__
[探背景] 丰子恺先生有一个集子命名为《静观人生》,里面有一个专题叫“哀叹人 生”,《渐》就属于这个专题,写于 1928 年。通过《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 看出丰子恺先生对于人生的态度。
[整体·感知] 《渐》由浅入深,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唤醒人 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 “大人生”的人。
于滴水可观太阳,于小草可见春天。很多小事都是一些“举手之劳”,但 不一定人人都愿“举手”。或者有人偶尔为之却不能持之以恒。可见,“举手 之劳”可以折射出人的崇高与卑微。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世界汽车业巨子、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公 司应聘,当前面的人面试完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然而既来之则安 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去,他发现进门的地上有一团废纸, 便弯腰捡起来,顺手扔进了废纸篓,然后来到董事长面前说:“我是来应聘的 福特。”董事长没有向他提出任何问题,当即宣布他已被录用,福特就这样进 了公司,不久便名扬天下,使美国的汽车产业一度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①前面这么说,是因为能够在一生当
中坚守真和善的人太少了,
所以,宁可缩短生命的长度,也要守住这份真和善。 虽然能够做到的人太少,但毕竟还是有人能够做到,这 样的人他不仅能够胜任百年的生命,还可以流传千古。 ②前面的情况是不得已而为之,后面的才是作者最希望 看到的。这两种观点是不矛盾的。当我们认识到有些事 物是不可以渐变的,我们就要学着不为“渐”所迷,守 住我们的真,守住我们的善,不让它们“渐渐”遗失。
(8)蜗角虚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真烂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春秋代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美好的名誉。 (2)①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答案:①浪费时间、追求名利不择手段、违背道德良
心做坏事、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豁达等。②人物:如 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孔子,“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 苏东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努力让死亡成为一个“节日”的史铁生,“扼住命运的咽 喉”的贝多芬等。
2.第 2 段作者运用“巨富的纨绔子弟”沦为“偷 儿”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巨富的纨绔子弟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成一个
接自然的特点。第 6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有的人没有把 握好人生,不懂得去珍惜时间。而第 7 段的开头则以“然 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过 渡,一正一反,衔接非常紧密。
6.作者又在最后一段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 百 年 的 或 千 古 的 寿 命 的 人 。 那 是 ‘ 大 人 格 ’‘大人 生’”。这和前文所说的宁愿缩短人的生命来使社会更 美好相矛盾吗?
答案: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不是“珍惜时间,充实人
生”。因为文章在最后一段说“大人格”“大人生”, 这是读懂本文的关键所在。如果只是停留在“珍惜时间, 充实人生”这一个层面,而不是进一步思考在这个由 “一点一点”时间组成的人生里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 的心态把握人生,那么就没有读懂文章,没有感知到丰 子恺的写作情感。
2.你认为不明达之人的表现有哪些?古今中外哪些 人物具备了“大人格”“大人生”?“大人格”“大人 生”的内涵是什么?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景剖析
丰子恺先生有一个集子命名为《静观人生》,里面有 一个专题叫“哀叹人生”,《渐》就属于这个专题,写于 1928 年。通过《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丰子恺先 生对于人生的态度:静观。他哀叹人生的短暂,哀叹有的 人不懂得珍惜时间,虚度人生。“静观”也好,“哀叹” 也好,我们从其中的一个词眼,就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态 度是多么严谨。他希望人们要珍惜时间,好好把握住人生 的每个阶段。
牛( )dú 买( )dú还珠 亵( )dú (8)尺( )dú 穷兵dú( )武 立功shú( )罪
答案:(1)弦 舷 (2)恳 垦 (3)秘 密 (4)辰 晨
(5)诡 跪 (6)蔽 弊 (7)蔽 敝 (8)犊 椟 渎 牍 黩赎
5.正确理解词语含义
(1)美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渺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凋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谦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纨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野心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工于散文,其散文清新,美妙,颇含人生哲理。其 散文可分为三类:①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②写儿童情趣; ③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世态炎凉。他皈依佛教,一生 淡泊,一代艺术和宗教大师弘一法师是他的老师。他一生 出版的著作达 180 多部,有《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 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
1.有人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把握好时间,把握生命, 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而有人却认为 本文只是为了说明“珍惜时间,充实人生”的深刻道理, 对此你是怎么认识的?请探究作答。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随着时间 不知不觉地流逝,人心在渐变,无法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轨迹,追逐着世俗中的东西,并且自己浑然不觉;能保 持自小所具有的“天真烂漫”“慷慨豪侠”“血气旺盛” 的心态走到年老的人是少之又少了;与人为善,淡泊宁 静是为“大人格”“大人生”,呼唤一个“谦让、和平” 的社会。
第三单元 散 文(2)
11 渐
学国学 1.功崇惟志,业广推勤。
——选自《尚书·周官》 【译文】 (一个人)功劳崇高,主要 体现在他的志向上;(一个人)业绩广大, 全赖他勤奋努力。
【解读】 志存高远,才有建功立业的可能;勤奋努 力,才能充分发挥才智,成为真正有用之人。
2.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选自《尚书·大禹谟》
④间间间..断不(容发()

⑤刹刹刹..((
)那 )车
答案:(1)①kǎi ②zhòu ③wán kù ④chī ⑤qián ⑥qīn ⑦shùn ⑧chī ⑨guǐ (2)①jiàn jiān ② yōnɡ yònɡ ③pò pǎi ④jiàn jiān ⑤chà shā
4.辨形认字
用“抱犊跳沟”这个故事,既说出了“渐”的力量, 又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索。因此,读者读了并不会感到 枯燥和说教,在思索中不知不自觉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这样去写,生动、深刻而又趣味十足。
了。②修辞手法:比喻。③作用:非常贴切、形象地说明 人生就像时辰钟的针一样,似乎不变不动,实则时时刻刻 在变化。
5.试以第 6、7 段为例说明《渐》在结构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 6、7 两段突出地表现了本文过渡巧妙、衔
答案:①“圆滑”令我们想到人生就是像鹅卵石一
样,由于岁月的不断冲刷,被冲掉了棱角,冲刷掉了自 己的本质。作者用“圆滑”可以说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 体变化。②“微妙”一词的使用非常贴切。作者指出人 生的变化在于“渐”字,而“渐”字的表现是无声无息 的,令人毫不知觉的。而“微妙”一词正好是这种特点 表现的概括。
痛不欲生的“乞丐”或“偷儿”的,这是由于有的人对 时间逐渐麻木而丧失警惕造成的,提醒人们要把握好自 己的人生。
二、阅读课文第 4~7 段,回答问题。 3.作者引用“抱犊跳沟”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和好 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引用这个故事,来证明事物已经渐变,而
二、内容梳理
三、艺术特色
1.寓言的巧妙运用 丰子恺先生对佛教深有研究,佛教中不立文字、顿 悟成佛的理念深入他的内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 了多个寓言故事。“抱犊跳沟”的故事,原来讲的是执 拗,丰子恺先生则巧妙地用来告诉我们,“渐”就是这样 让我们受骗。人的生命也是这样,不觉老不觉老,不知 不觉就老了。
人们往往仍不知不觉,从而证明“渐”的作用是隐含的, 不容易被人察觉。这个例子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与感染力。
4.第 5 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作者运用了怎样的 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中心句: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
3.识记字音
(1)单音字。
①丰子恺.( ) ②骤.听( ) ③纨.绔.( ) ④刑笞.( ) ⑤潜.移( ) ⑥拥衾.( ) ⑦瞬.目( ) ⑧痴.态( ) ⑨诡.计( )
(2)多音字。
①渐渐渐..渐染((
) )
②佣佣佣..工金((
) )
③迫交迫.迫击.(炮(
) )
一、阅读课文第 1~3 段,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 ‘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中“圆滑” 和“微妙”二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任用贤人不要对他存二心,去除邪恶要果
断不犹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