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学设计2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用多大的声音》是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三次口语交际,在“说”的要求上较前两次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该小声说话。
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所处的场合不同,说话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
小贴士中的交际提示,明确提出说话的音量要依据场合而定。
【学情分析】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谈话对象,控制自己的音量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必备的交往能力。
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比较缺乏的,需要引导示范。
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谈。
这是对学生初步的场合意识的具体化引导和培养。
【教学目标】
1.根据具体场合,初步学会用大小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2.懂得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采用恰当的音量说话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3.在交流与表达中增强自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教学重、难点】
懂得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采用恰当的音量说话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教学准备】
1.U盘:PPT调试播放路径、音量等;
2.贴贴纸:“灵敏耳”“巧巧嘴”、“专注眼”的勋章;
道具:两张桌子、橡皮、眼镜、两张评价脸
板贴:大声说话、小声说话,拍手儿歌板贴、六幅大的场景图
学习实践用品:同桌合作单、20个信封(每个信封内六个场景图标)3.落实四人小组、课堂常规(口令)、奖励措施等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案标题: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在不同场合和情境下,使用合适的声音大小进行交流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注意声音的控制和调节,做到不干扰他人,同时又能清晰传达信息。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大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合理控制声音大小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场合下声音大小的适宜程度。
2. 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声音大小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情境的图片或场景描述。
2. 教师准备录音设备,以便录制学生的口语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场景描述,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场合下使用合适的声音大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关于声音大小的问题或经验。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在不同场合下声音大小的适宜程度。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大小对于交流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声音大小。
三、实践演练(15分钟)1. 教师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注意控制声音大小。
2. 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彼此的声音控制情况。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情境进行讨论。
2. 每组学生在讨论中注意控制声音大小,确保小组内成员都能听到并参与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声音大小对于交流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与家人进行口语交流时注意控制声音大小。
2. 学生记录自己的交流情况,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声音大小的控制能力。
2. 通过学生的作业记录,评价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口语交流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实践演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声音大小对于交流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合理控制声音大小的能力。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应该用怎样的声音说话才合适。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展示了一组人们在不同场合里大声说话的图片,让孩子们知道了在安静的地方大声说话,是不礼貌的。
然后,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进一步感知到了在不同场合用合适的声音说话的重要性。
这种情境式的教学有利于学为所用。
不足之处: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
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
第1页共1页。
【精品】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2.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
3.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4.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2.学习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教学难点】1.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
2.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教学过程】任务一:游戏式热身,引发探索音量的兴趣活动1:师生互动,游戏热身1.游戏一:我说你做举起两只手、拉拉小耳朵、拍拍小嘴巴、双手放放好、后背挺挺直、眼睛看老师。
(板贴:认真听)2.游戏二:我说你学集体互动:你好(由轻到响)个别互动:很高兴认识你!我们交个朋友吧!我是发言小能手!我的声音响又亮!(板贴:大声说)活动2:发现问题,激发兴趣1.分享心得:在生活中大声说话有哪些好处?2.揭示烦恼:(小新出场)大声说话多好啊,为什么总有人叫我小点声呢?3.烦恼共鸣:有没有也对你这样说过(板贴:小声说)揭题: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学习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齐读)。
让我们再次乘坐“神奇校车”一起去探索音量背后的秘密任务二:具象化感知,发现音量大小的奥秘◎“神奇校车”第一站:校园万花筒活动1:走进小新的一天图1:早上小新来到教室(1)看图猜一猜:小新在干吗?(今天小新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2)设置矛盾①播放小新的录音(能听清吗?)②交流讨论:给大家讲故事要用多大的声音呢?③音量小贴士:面对众人听的人越多,说话的声音要越大声(板贴:看对象)(3)登台展示:谁也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说明要求:表演时,台下的同学可都是小评委哦!(4)点评互动:请台下的小评委点评图2:下课了,小新来到老师的办公室(1)看图说话:用一句话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跟读句子:小新来了(出示:老师,我在教室里捡到一块橡皮。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用大声”、“用小声”的含义;2.通过模仿、表演,感受使用不同音量所表达的感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声音的习惯,培养好的口语能力;4.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用大声”、“用小声”的含义;2.通过模仿、表演,感受使用不同音量所表达的感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声音的习惯,培养好的口语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培养正确使用声音的习惯,如何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采用听说结合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唱儿歌、模仿、表演和分组小组合作活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看视频、听儿歌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前预习课程内容。
2. 学习(30分钟)(1)学生自我介绍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我介绍,提醒学生需要以大声或小声的方式介绍自己,让学生了解“用大声”、“用小声”的含义。
(2)模仿和表演通过学生自我介绍后,让学生模仿自己和同伴的说话方式,感受不同使用音量所表达的感情和意思。
例如,让学生模仿自己和同伴用大声说出“我爱你”,然后再用小声说出同样的话,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表达。
再次提醒学生如何将声音应用到语言表达中,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
(3)分组活动分为小组,让学生进行互动,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正确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思。
教师可以在其中观察和引导学生。
3. 结束(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和感想。
五、师生互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使用音量所表达的情感和意思,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管理能力。
六、教学资源由于本次教学是对人教部编版的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选择随笔,所以教材内容已被收录在文本中,其它辅助资源可根据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及反思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用多大的声音”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说话时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
教材中用两个问句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重、难点)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师)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
和他打个招呼吧!生:(兴奋地)聪聪,你好!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生:愿意!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
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
”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
(板书口语交际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1. 教学内容分析1.1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这一主题紧密联系一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旨在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恰当地控制说话声音的大小。
在日常交往中,不同的情境对声音大小有不同的要求,这不仅涉及到语言表达的礼貌性,也关系到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1.2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场景图呈现不同的场合,如在图书馆、教室里、操场上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并理解在不同地方应该使用不同大小的声音说话。
这有助于学生初步建立语境意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2.1 人文主题: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下文明、礼貌说话的意识,懂得尊重他人和公共环境。
2.2 语文要素: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用合适的音量说话。
学会观察情境中的人物、环境等要素,以此判断声音大小的合适度。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能力3.1.1 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不同场合,如安静的场合(图书馆、医院等)、正常的场合(教室上课、家庭聚会等)、热闹的场合(操场、集市等)。
3.1.2 掌握在不同场合下,使用合适音量说话的能力,包括轻声说话、正常音量说话、大声说话。
3.2 过程与方法3.2.1 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创设实际生活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不同场合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3.2.2 运用小组讨论、个人发言等形式,锻炼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3.3 情感态度价值观3.3.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在不同场合使用合适声音说话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
3.3.2 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在不同场合进行恰当的表达。
4. 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4.1.1 帮助学生明确不同场合对声音大小的要求。
例如在教材中的图书馆场景图里,书架旁的人都在安静地看书,这就需要轻声细语,避免打扰他人。
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体章节为口语交际中的“用多大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教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情境选择合适的音量,如课堂发言、图书馆阅读、户外活动等,以及如何礼貌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主动倾听、积极表达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适宜的音量进行交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场景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场景,让学生判断各个场景下应使用的音量大小。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场景卡片,讲解如何在不同场合使用适宜的音量,强调礼貌交流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进行口语交际,互相评价音量是否适宜。
4. 课堂小结(5分钟)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表演,展示如何使用适宜的音量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用多大的声音2. 内容:不同场景下的音量大小礼貌交流的重要性常用礼貌用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场景,并标注应使用的音量大小。
编写一个关于使用适宜音量的故事。
2. 答案:画出的场景和音量大小合理即可。
故事要围绕使用适宜音量的主题,语句通顺,内容丰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何改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适宜的音量进行交流。
3.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判断不同场景下的音量大小。
4. 互动环节: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表演,展示如何使用适宜的音量进行交流。
5. 作业设计: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场景,并标注应使用的音量大小;编写一个关于使用适宜音量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教学目标】
本次口语交际是让同学们讨论并表演: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学习重点】
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讨论下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大家觉得呢?
二、看一看。
1.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分别说说他们分别是在什么场合,在干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图一是在图书馆询问座位。
图二是在办公室向老师说明问题。
图三是上课举手发言。
)
三、议一议。
1.让学生分组讨论,图上的哪种情景要大声说话,哪种情景要小声说话。
2.小组推荐代表起来回答。
3.老师点评。
图一在图书馆,大家都在认真读书,应该小声讲话,不能打扰大家。
图二在跟老师交流时,应大胆地向老师说明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图三上课举手发言时,声音要大,要照顾坐在后排的同学,让大家都听清楚。
教师再举出其他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四、演一演。
1.小组派同学上台表演几种说话的情景,注意吐词清晰,表演生动形象。
2.师生共同评价大家的表演,选出最佳小组。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并讨论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