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4 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测试题四(8~10单元) 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测试题四(8~10单元) 版含解析

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豪:豪迈。

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C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解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A5.默写名句名篇。

(3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4)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单元练测3(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单元练测3(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单元练测3(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遽:立即B.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蹈袭:沿循C.逮.于周秦诸子之书逮:及,到D.聊书于此,以俟.他曰俟:等待解析:A项,遽:遂,就。

答案:A2.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B.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C.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D.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解析:C项,“采取”在文中的意思是“择取,选用”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使用,接纳”。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②然以.笃好深嗜之故③亦每以.余事及之④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⑤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人诗⑥其亦足以.自立矣⑦聊书于此,以.俟他日A.①②④/③/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⑥/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①②是介词,因为;③介词,在;④介词,用;⑤⑥⑦连词,用来。

答案:B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遵宪是我国晚清时期人,《人境庐诗草》是以其书斋名命名的一部诗集。

B.“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则在其基础上加上《三国志》。

C.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著有《说文解字》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

D.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早期倡导者有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等。

解析:C项,“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书”应是《尔雅》,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答案:C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

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

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

虽一行作吏,百数十家。

未遽.废也。

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十单元 人齐心声(2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十单元 人齐心声(2课时)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 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 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给文艺批评的 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归宿。
3.价值影响 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 美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力的 著作之一。
2.主要成就 主要著作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古金文考释 五种》《古礼器略说》等。
3.地位影响 他学术精进,成果丰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论殷 周、释甲骨、释钟鼎,处处卓绝,话语精到,皆出自自己心得、 发明和独创,为古代历史、古代地理等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博得海内外学人的推崇和尊敬。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 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他以其精深的学识、笃实的学风、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朴素 的生活影响了清华学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文字学、历史学、 考古学方面的专家学者。
致出.知乎在其格外物,故_有_动_高_词_致._,__到____名_达____词____,__情__趣___
3.致烦致.诸令君口久爽伫,,此何亦以复致尔.之
3.结合《〈人境庐诗草〉自序》,学习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主 张,把握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传统文化特点,形成开放而健康的 文化态度。
◎走近先贤 国学大师——王国维
1.生平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又字静安,初பைடு நூலகம்礼 堂,后更为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中国历史 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
一、字音 澹.澹(dàn) 阑珊.(shān)
憔.悴(qiáo) 胸襟.(jīn)
蓦.然(mò) 矫揉.(róu)
二、一词多义 1.格有 物 无 我格 境 一 劝.界 样 天 而则 创 公 后自 制 重 知成 体 抖 至高 擞 格., 格 文_._动不 字__拘 而词____一 非 ,__名__文 格 __推词.__者 降 __究,__人 __格__才 __调__名____词____名,____词规____,格____标____准____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收讫./迄.无音信拮据../奇货可居.堤.坝/提.心吊胆B.赝.品/义愤填膺.栅.栏/春意阑珊.纤.毫/阡.陌纵横C.箴.言/缄.默无语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解析:A项,依次读qì/qì,jū/jū,dī/tí;B项,依次读yàn/yīnɡ,zhà/shān,xiān/qiān;C项,依次读zhēn/jiān;rú/rú,ɡuǎnɡ/kuànɡ;D项,依次读tuān/zhuì,huì/wěi,kān/kān。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D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此处用错对象。

A项,“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语本《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B项,“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C 项,“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练习】2020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4Word版含解析

【练习】2020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4Word版含解析

【关键字】练习基础夯实1.下列句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粘者,禾曰秔(háng)B.泥滓成枵而去(xiāo)C.待夏潦已过(lǎo)D.六日刈初禾(yì)解析A项,“秔”应读“jīng”。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方语:方言。

B.收实甚少,滋益全无滋益:滋养。

C.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火墨:木炭。

D.西洋诸国别有奇药别:别的。

解析D项,别,另外。

答案D3.与“乘其出火之时”中的“之”用法一样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惑之不解解析A项,代词;B项,结构助词,“的”;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凡治铁成器B.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C.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D.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解析A项,古义,成为器物;今义,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B项,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C项,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非无稽之说也B.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C.地无霜雪故也D.其炎更烈于煤解析A项,说,动词活用作名词,说法;B项,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为;D项,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火焰。

答案C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第十单元人文心声(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B .①②④⑦/③⑤/⑥⑧C .①②④/③⑤⑥/⑦⑧D .①②④⑦/③⑤/⑥/⑧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B .此子书之一变也C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二、阅读理解(53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10题。

(22分)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课件+检测).rar(7份打包)10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课件+检测).rar(7份打包)10
人生转折。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 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情,因阻于家 人而未果。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被称为“五星聚奎” 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巨子陨落。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逼近北京之时,王国维留下“经此 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在颐和园昆明湖沉湖而死。 2.死因分析。
“殉清”说。王国维为清朝遗老,更对逊帝溥仪向有国士知遇之感—— 王国维以秀才身份,被溥仪破大清“南书房行走”须翰林院甲科出身的旧 制,召其直入“南书房”——有此思想基础和遗老心态,逢“覆巢”之将 再,以自杀而“完节”似乎也是情理之中。所以梁启超以伯夷、叔齐不食 周粟而比之,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和罗振玉、吴宓等均持此说。鲁迅在 《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称王“在水里将遗老生活结束”,可见 也为此论。
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情趣
1.王国维的人生历程。 少年失意。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 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结识罗振玉。1898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 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 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 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开始其 “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 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逼债”说。当年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中说:内务府大臣绍英委托 王代售宫内字画,事被罗振玉知悉,罗以代卖为名将画取走,并以售画所 得抵王国维欠他债务,致使王无法向绍英交代,遂愧而觅死。王国维一介 书生,债务在身,羞愤交集,便萌生短见。此说经郭沫若先生笔播,几成 定论。

高考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0《人间词话》十则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0《人间词话》十则 Word版含答案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0 《人间词话》十则王国维(1877—1927),初名德桢,后改为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后更为观堂,又号永观。

浙江海宁人。

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国学大师。

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

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的局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因此,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被人们认为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一、注音澹.澹________ 憔.悴________ 蓦.然________ 阑珊.________ 胸襟.________ 矫揉.________ 二、解释词义格⎩⎪⎨⎪⎧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物格.而后知至 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观⎩⎪⎨⎪⎧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致⎩⎪⎨⎪⎧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致.知在格物 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效⎩⎪⎨⎪⎧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斯用兵之效.也 阮籍猖狂,岂效.究途之哭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吾家读书久不效. 故夫知效.一官三、古今异义然二者颇难分别..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________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________ 五、分析句式类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________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________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________六、积累名句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夯实
1.下列句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粘者,禾曰秔.(háng)
B.泥滓成枵.而去(xiāo)
C.待夏潦.已过(lǎo)
D.六日刈.初禾(yì)
项,“秔”应读“jī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语
..百千,不可殚述方语:方言。

B.收实甚少,滋益
..全无滋益:滋养。

C.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
..火墨:木炭。

D.西洋诸国别.有奇药别:别的。

项,别,另外。

3.与“乘其出火之时”中的“之”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
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惑之.不解
项,代词;B项,结构助词,“的”;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凡治铁成器
..
B.与炊炭同形而分类
..也
C.凡熟铁、钢铁已经
..炉锤
D.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
..二十五亩
项,古义,成为器物;今义,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B项,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C项,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非无稽之说.也
B.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
C.地无霜雪故.也
D.其炎.更烈于煤
项,说,动词活用作名词,说法;B项,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为;D项,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火焰。

能力提升
一、阅读鉴赏
(一)导学号5495003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

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

若田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

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

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

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

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

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

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

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

六日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

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

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

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

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

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俟:等待。

B.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潦:雨水大。

C.六日刈.初禾,耕治老稿田刈:收割。

D.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异:不同的。

项,异,奇特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
②万器以钳为.祖
B.①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