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歧义句辨析
病句之歧义知识总结

病句之歧义知识总结一、指代不明导致歧义前面出现两个人、两件事、两种物……后面出现一个代词例句:对于偶尔失足的青少年,应该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而不要歧视他们。
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工作。
二、多音字导致歧义例句:还欠款500元。
分析:“还”到底读hái还是huán?两种读音都可以,代表不同意思三、多义词导致歧义例句:俄罗斯球迷看不上英超联赛。
分析:“看不上”有“因为条件不够看不到”和“瞧不起”两种意思,到底是哪种?四、结构划分不同导致歧义例句:学习文件很重要。
分析:“学习文件”可以当动宾关系理解,就是“学习文件这个行为”;也可以当偏正关系理解,就是“要学习的文件”五、停顿不同导致歧义例句:留给晚上来的人喝分析:“上”到底和“晚”连在一起还是和“来”连在一起?例句:15日前去汇报分析:“去”既可以和“前”组成一个词,又可以和“去”组成一个词。
六、重读不同导致歧义例句:你为什么打他?分析:重读可以在“为什么”上,强调原因;也可以在“他”上,强调对象七、限制不清导致歧义例句:几个学校的领导分析:“几个”修饰“学校”和修饰“领导”的意思不一样八、动词搭配不同导致歧义例句:关心你的同学分析:“关心”的对象如果是“你”或者是“同学”,表达的意义不一样例句: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分析:喜欢的对象是“老师”(孩子喜欢老师)还是“他”(老师的孩子喜欢他)?九、施受不同导致歧义例句:这个人谁也不认识分析:“这个人不认识别人”,“别人都不认识这个人”两个意思都可以。
病句之句式杂糅病句之成分残缺或赘余。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为您整理“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语文《病句辨析》重点突破:歧义句①停顿不明。
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这里涉及一个断句的问题。
究竟是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还是“本月15日/前去报到”?如果换成“本月15日之前去报到”或者“本月15日去报到”,话就说清楚了。
②修饰不明。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会议结束后,他和几个学校的校长合影留念。
“几个学校的校长”,“几个”究竟是修饰“学校”还是“校长”的?没法判断。
可以改成“几所学校的校长”或者“几位学校的校长”,这个歧义就不存在了。
③词义不明。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例: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
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例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B。
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辨析并修改病句-歧义句

【分析】:汉语中有许多同音字,这些同音字使一 些句子在口述时易于产生歧义,这时可用停顿法或 填字法来消除歧义。(1)、(2)句用书面表达时较 为清晰,若再通过电话转述时就会产生歧义,故句 (1)采用停顿法可改为:产品全部/合格 产品全/ 不合格 句(2)采用填字法可改为:常饮酒能治 (好)病 常饮酒能(导)致病.
A
17
用反义词解释词义:
1.我去开刀. 2.他在上课.
A
18
例1. 咬死了猎人的狗。
【分析】本句可以看作动宾结构, 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也可视 为偏正结构,表示这是一条把猎 人咬死了的狗。A19源自例2.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2001年通辽市模拟卷B项)
【分析】:在某些句子中,往往用 “和”字连接前后两部分,造成因分 界不清而引起歧义,这样的句子可以 采用重新造句法消除歧义。本句有两 种理解:一是尾长的一半加上头长等 于身高。二是身高是头长与尾长两者 和的一半。
A
20
课堂练习
1.年迈的父亲和母亲 2.围剿土匪的部队 3.赞扬小李的老师 4.殷勤接待我们的港澳同胞 5.看望哥哥的朋友 6.对小王的意见 7.研究鲁迅的文章
A
21
课堂练习
1.小张的毛衣织得好。 2.小王的笑话说不完。 3.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 4.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 都要站成6人6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 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 本班的入场式.
(9).手表不要退回. (10)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 据的.
A
14
义语 法 歧
兼类词歧义 反训词歧义 “的”字歧义 数量词歧义 施受不明
A
15
一个句子中有某一词由于兼有两种 词性,在使用中稍不注意就引起歧 义。这是可采用添加修饰语来使句 意明确。
病句歧义句

• ②句式杂糅
5.不合逻辑
• 不符合常理 • 否定词反复叠加不当
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 因果倒置
这个地方我们都很熟悉了,所以以前来过那么多次啊!
• 主客倒置
《哈利波特》这部科幻大片对我来说有较大的兴趣。
③主宾搭配不当
山西省煤炭的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④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曾经有过优越的贡献。
2.语序不当
①句子成分颠倒
清朝末年我国的资源被国外常常无偿地掠夺。
②注意关联词:主语一致与否 关联词搭配
她不但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 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病句、歧义辨析
常见的六种情况
• • • • • • 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是赘余 结构混乱 不合逻辑 歧义句
一、病句辨析
• 1.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 ②动宾搭配不当 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劳动部门对一些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及时进行了 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二、歧义句辨析
• 常见错误:
词汇歧义 语法歧义 语音歧义
(一)词汇歧义
• 一词多义:
• 门槛 算账 包袱 水分 • 1.我们家的门没锁。 • 2.领导群众要注意些什么,在文件上边写得 很清楚。
(二)语法歧义
• 1.层次不清
• • • • • 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通知说让李乡长15日前去汇报间。
3.成分残缺或是赘余
病句歧义句辨析

病句歧义句辨析一、病句辨析1.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2)谓宾搭配不当(3)主宾搭配不当(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2.句子成分残缺(1)句子成分残缺—缺主语(2)句子成分残缺—缺谓语(3)句子成分残缺—缺宾语3.句子成分多余4.逻辑矛盾(1)时态矛盾(2)肯否矛盾(3)因果倒置(4)主客倒置二、歧义辨析1.定语修饰歧义2.主谓宾搭配歧义3.语义含糊歧义4.指代不明歧义【例1】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面前。
B.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虑不当。
C.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D. 既然你来了,我就该走了。
【例2】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美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B.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C.入世后,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
D.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例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B.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例4】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一、多音字造成的歧义句例1:到2008年底,他还欠款5000元。
例2:这个人好说话二、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例1: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例2: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例3: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三、停顿引起的歧义句例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解析: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解析: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四、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五、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 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高考病句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

高考病句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一、要消除语句的歧义,首先要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
归纳起来,歧义的造成有以下几种情况:1、多音字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
例如:(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ai”,指“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有歧义。
比如:(2)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有“行走”和“离开”两种不同的解释,故而本句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钟头。
(3)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4)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的书”既可指章太炎写的书,也可指他收藏的图书。
3、兼类词引起歧义。
比如:(5)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本句中的“和”如果作连词,那么“他”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果作介词,那么“他”的行为是和副总经理一起干的。
4、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
比如:(7)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5、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如:(8)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6、指代不清或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例如:(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谁对谁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本句可理解为“那年”“我”六岁,也可理解为“你”六岁。
7、标点不当引起歧义。
比如:(1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病句,歧义句.doc

病句、歧义判断强化训练1.用词错误:用词不当是病句中最常出现的错误之一,主要体现在混淆对象、感情色彩不符、风格不协调、搭配不当等方面。
【例题】这种刚由一家留学归国人员研发的新药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很长。
解析:“效果”同“长”不能配合,可把“效果”改为“有效期”。
2.语法错误:语法方面的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我们分别举例说明。
(1)词性误用。
所谓词性误用,是把甲类词当乙类词用,如动词当形容词用,名词当动词用,动词当副词用等。
【例题】她的这个很不经意的举动,带着多么惹人可爱的孩子气,以致让人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解析:“可爱”是形容词,这里当动词用了,可改为“喜爱”。
(2)代词使用不当。
代词使用不当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代词错用,二是代词指代不清。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人产生语义的误解。
【例题】《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刘恒的一篇反映现实平民生活的小说,他用诙谐的语言表现了市井寻常百姓的生活。
解析:此句存在着指代不清的问题,句中的“他”可以理解为小说的主人公张大民,因为张大民是一个极诙谐有趣的人,也可以指代作者,应将此句中的“他”给以明确化,改为“小说中的主人公”,这样整个句子意思通顺,指代清楚。
(3)介词使用不当。
介词使用不当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用错介词,二是介词同宾语搭配不当。
【例题】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作用。
解析:“对”也不能同“上”搭配,可删去“上”。
(4)连词使用不当。
此处所指的连词,也包括常用的一些关联词。
连词出现的错误常见为搭配不当。
【例题】只有汽车没有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汽车也就成了一堆不能运动的钢铁物件。
解析:句中的连词“只有”,是一个必要条件的连词,应该使用一个表达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应该将“只有”改成“如果”,即“如果汽车没了油,它就不能够行驶了”。
(5)成分欠缺。
句子里的主语和宾语最容易欠缺。
【例题】经过这次下乡调查,和广大群众密切接触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句歧义句辨析
一、病句辨析
1.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谓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2.句子成分残缺
(1)句子成分残缺—缺主语
(2)句子成分残缺—缺谓语
(3)句子成分残缺—缺宾语
3.句子成分多余
4.逻辑矛盾
(1)时态矛盾
(2)肯否矛盾
(3)因果倒置
(4)主客倒置
二、歧义辨析
1.定语修饰歧义
2.主谓宾搭配歧义
3.语义含糊歧义
4.指代不明歧义
【例1】下面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面前。
B.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虑不当。
C.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D. 既然你来了,我就该走了。
【例2】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美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B.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C.入世后,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这无疑是一个重要举措。
D.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例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B.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例4】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C.通过参观访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D.作为党的负责人之一的方志敏,从他身上,竞搜不出一个铜板来。
这就是一个共产党的“清贫”。
【例5】下列有语病的句子是()
A. 我国实行了10多年的以地区倾斜为主要特征的吸引外资的政策,在引进外资的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 儿童的智商高低,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C. 正常情况下,水温达到摄氏100度时,会把容器盖顶开
D. 他身体不好,才干了半天活,就累得请假了
【例6】下列句于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 大家很喜欢新来的李经理,到单位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 我看到他吓得直发抖。
C. 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项相当繁重的任务。
D. 天黑路滑,重重地摔了一跤,没办法,我只好扶着他走
【例7】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A. 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
B. 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
C. 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
D. 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
【例8】下列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 这个发言稿是新来的市长的秘书写的。
B. 他在树上爬上爬下,轻捷的像只猴子。
C. 小张下班后一到家就朝着妻子嚷嚷:“我现在就要热饭”。
D. 他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了。
【例9】下列各句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
A. 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
B. 小路边长着青草,小溪流唱着歌谣
C. 人类对外物的认识比对自己的认识要早得多,也深得多
D. 两个单位的代表都来到了现场
【例10】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句子是()。
A. 金亮,今年38岁,是郑州铁路局下属单位的一名普通职工。
B. 当火车徐徐开动时,他突然看到了他同事的妻子。
C. 来的许多飞行员都是全国各航校的校长,是中国航空体育的中坚力量。
D. 吕英和李林正在上班,忽然来了个同事,把他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