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 SDN架构

OpenStack SDN架构
OpenStack SDN架构

OpenStack SDN架构

?马啸

微信:Zebra

2014年11?月23?日

??目录

?OpenContrail (Contrail)?OpenFlow Overlay(OpenDaylight VTN)?OpenStack Neutron (VMware NSX)

云需??网络

OpenContrail MPLS?方式

MPLS?自?身

!

1,三层路由标签技术

2,传统上在MPLS-BGP中为路由条??目分配MPLS标签

Switch

eth1

eth1

VM1

VM2

同?一Network

去往192.168.1.1 打上MPLS =1,并且打上外层头部到CN1; 去往192.168.1.3,打上MPLS =2,并且打上外层头部到CN1; 去往192.168.1.2,就直接出去tap2

192.168.1.1/24

VRF1 转发表:

去往192.168.1.2打上MPLS =5,并且打上外层标签到CN2;

去往192.168.1.1,就直接出去tap1 去往192.168.1.3,就直接出去tap3

192.168.1.2/24

MPLS 标签表:

MPLS=1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1; MPLS =2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3;MPLS 标签表:

MPLS=5剥离外层标签改变MAC 并出tap2

CN1 CN2

192.168.1.3/24tap1

tap3

tap2

VM3

VM1

不同Network

192.168.1.1/24

VRF1

转发表:

去往192.168.1.2打上MPLS =5,并且打上外层标签到CN2;

去往192.168.1.1,就直接出去tap1 去往192.168.1.3,就直接出去tap3

MPLS 标签表:

MPLS=1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1; MPLS =2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3; MPLS =3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4

CN1 192.168.1.3/24tap1

tap3

VM3

VM4

VRF2 转发表:

去往192.168.2.1直接从tap4出去

tap4

192.168.2.1/24

VM1

同?一Router

192.168.1.1/24VRF1

转发表:

去往192.168.1.2打上MPLS =5,并且打上外层标签到CN2;

去往192.168.1.1,就直接出去tap1 去往192.168.1.3,就直接出去tap3 去往192.168.2.1直接从tap4出去

MPLS 标签表:

MPLS=1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1; MPLS =2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3; MPLS =3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4

CN1

192.168.1.3/24tap1

tap3

VM3

VM4

VRF2 转发表:

去往192.168.2.1直接从tap4出去

去往192.168.1.2打上MPLS =5,并且打上外层标签到CN2;

去往192.168.1.1,就直接出去tap1 去往192.168.1.3,就直接出去tap3

tap4

192.168.2.1/24

OpenContrail的?一些特点

1,?自?身就是东?西向“分布式”的

2,控制节点跑BGP协议

3,南北向需要??网关设备(软件、Service VM也都可以)来使?用BGP协议进?行默认路由注?入,进?行NAT

4,基于路由注?入的?方式实现InNetwork ServiceChain是相对便捷的;

5,Transparent ServiceChain需要打个带VLAN?二层标签,其中VLAN区分不同Network。

OpenFlow Overlay

OpenFlow?自?身

!

1,?支持控制层?面与转发层?面分离

2,良好的多种技术?支持 Tunnel(VxLAN、GRE)、VLAN-In-VLAN、MPLS、MAC Bitmask

控制器对云平台接?口: PORT-VLAN(+MAC地址)映射到vNetwork

Edge Switch

Core Switch

Edge Switch

Edge Switch

Core Switch

vSwitch

vSwitch vSwitch

Port+VLAN2+

MAC

Port+VLAN1+MAC

MACBitmask-based Overlay

MAC地址?里边标识Edge

Switch、路径策略、路径,以进

?行链路控制

OpenStack Neutron—ML2+Namespace L3Agent VxLAN?自?身

1,?大?二层协议

2,BUM?用组播或者点到多点复制

3,允许Underlay??网络进?行ECMP

4,租户数够?大

5,ASIC?支持

br-int

br-tun

br-int

br-tun Switch

eth1eth1

VM1

VM2

VM3vlan=1

vlan=1

同?一Network

vxlan=1

vxlan=1

br-int

br-tun br-int

br-tun Switch

eth0

eth0

VM1

VM2

VM3vlan=1

vlan=1

vlan=2

VM4

vxlan=1vxlan=2

eth0br-int

br-tun

eth1

iptables

br-ex

qr

qr

qg vxlan=1

VM5vlan=3

vxlan=2

vlan=5vlan=8vxlan=1

vxlan=2

公??网IP 附着点

同?一Router

br-tun br-int

br-tun

Switch

eth0

eth0VM1

VM4

DVR (东?西流量和南北流量概览)

eth0

eth1

iptables

br-ex qs VM5

br-int iptables iptables

br-ex eth1

eth1

br-int

qr

qr

qr

qr

qr qr

br-tun

公??网IP 附着点

iptables br-ex

qr 公??网IP 附着点

qf-ex iptables qr qf-ex 公??网IP 附着点

qf qf

1,??广播报?文多个路由器Port都能收到

2,未知单播报?文多个路由器Port都能收到

3,在br-int上将会出现Duplicate??网关MAC Entry 采取的?方式:

br-tun上Egress?方向隔离掉(丢弃)对??网关的ARP请求;br-tun上Egress 隔离掉(丢弃)??目的MAC为??网关的流量这些;

br-tun上Egress?方向修改这些??网关的源MAC地址为?自?己的Compute Node MAC;

br-tun上Ingress?方向,对于源MAC为其他Compute Node MAC的流量直接导?入br-int;—>在br-int上匹配vlan和??目的??网段,把源MAC再改回去。

1,默认路由和浮动IP地址路由

2,SNAT(动态NAT功能)有浮动IP地址冲突

采取的?方式:

1,拆分NameSpace

2,公??网IP地址/32路由

3,SNAT还是继续中?心化吧(如果路由器只有?一个浮动IP地址的话)

OpenStack Neutron—L2Population 1,不采?用多播组则需要点到多点复制;

2,采?用多播组有数??目限制且运维复杂

采取的?方式:

1,ARP Proxy

2,??广播以控制器??广播RPC?方式代理

Neutron VxLAN及其未来

1,从设计上VTEP点可以混合软件硬件VTEP

硬件流表有限,软件则性能不?高,

以软件VTEP为主的话,如何动态插拔硬件VTEP

2,复制?方式上可以改善,L2Population

3,ServiceChaining

4,sFlow

5,DVR?方式,既然L2Population已经知道MAC-VLAN对应的VxLAN,为啥不再加上Agent信息,直接过去呢?

OpenContrail与Neutron软件架构对?比

ONF SDN架构

OpenStack SDN架构

OpenStack SDN架构 ?马啸 微信:Zebra 2014年11?月23?日

??目录 ?OpenContrail (Contrail)?OpenFlow Overlay(OpenDaylight VTN)?OpenStack Neutron (VMware NSX)

云需??网络

OpenContrail MPLS?方式 MPLS?自?身 ! 1,三层路由标签技术 2,传统上在MPLS-BGP中为路由条??目分配MPLS标签

Switch eth1 eth1 VM1 VM2 同?一Network 去往192.168.1.1 打上MPLS =1,并且打上外层头部到CN1; 去往192.168.1.3,打上MPLS =2,并且打上外层头部到CN1; 去往192.168.1.2,就直接出去tap2 192.168.1.1/24 VRF1 转发表: 去往192.168.1.2打上MPLS =5,并且打上外层标签到CN2; 去往192.168.1.1,就直接出去tap1 去往192.168.1.3,就直接出去tap3 192.168.1.2/24 MPLS 标签表: MPLS=1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1; MPLS =2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3;MPLS 标签表: MPLS=5剥离外层标签改变MAC 并出tap2 CN1 CN2 192.168.1.3/24tap1 tap3 tap2 VM3

VM1 不同Network 192.168.1.1/24 VRF1 转发表: 去往192.168.1.2打上MPLS =5,并且打上外层标签到CN2; 去往192.168.1.1,就直接出去tap1 去往192.168.1.3,就直接出去tap3 MPLS 标签表: MPLS=1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1; MPLS =2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3; MPLS =3 剥离外层改变MAC 出tap4 CN1 192.168.1.3/24tap1 tap3 VM3 VM4 VRF2 转发表: 去往192.168.2.1直接从tap4出去 tap4 192.168.2.1/24

淘宝技术架构发展总结

引言 光棍节的狂欢 “时间到,开抢!”坐在电脑前早已等待多时的小美一看时间已到2011年11月11日零时,便迫不及待地投身于淘宝商城一年一度的大型网购促销活动——“淘宝双11购物狂欢节”。小美打开早已收藏好的宝贝——某品牌的雪地靴,飞快的点击购买,付款,一回头发现3000双靴子已被抢购一空。 小美跳起来,大叫一声“欧耶!” 小美不知道,就在11日零点过后的这一分钟内,全国有342万人和她一起涌入淘宝商城。当然,她更不知道,此时此刻,在淘宝杭州的一间办公室里,灯火通明,这里是“战时指挥部”,淘宝技术部的一群工程师,正在紧盯着网站的流量和交易数据。白板上是他们刚刚下的注,赌谁能最准确地猜中流量峰值和全天的交易总额。他们的手边放着充足的食物和各类提神的饮料。 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起来,是前线部门询问数据的,工程师大声报着:“第1分钟,进入淘宝商城的会员有342万”。过一会工程师主动拿起电话:“交易额超过1亿了,现在是第8分钟。”接下来,“第21分钟,刚突破2亿”。“第32分钟,3亿了”。“第1个小时,亿”。这些数据随后出现在微博上,引起一片惊呼。 “完蛋了!”突然有人大喝一声,所有的眼睛都紧张的盯着他,只见他挠挠头,嘿嘿的笑道“我赌的少了,20亿轻松就能过了,我再加5亿”,他跑去白板边上把自己的赌注擦去,写上25,接下来有人写上28,有人写上30,有人跑到微博上开下盘口,同事们纷纷转载下注。接下来的这24个小时,战时指挥部的工程师们都不能休息,他们盯着网站的各种监控指标,适时的调整机器和增减功能。顶住第一波高峰之后,这些人开始忙里偷闲的给自己买东西,大家互相交流着哪家买的移动硬盘靠谱,哪家衣服适合自己的女朋友,不时的有人哀嚎宝贝被人抢了、信用卡额度不够了。同时,旁边白板上的赌注越下越大。 11月11日,这个棍子最多的日子被网民自我调侃的变成了一个节日——“光棍节”。而淘宝网又用疯狂的折扣促销给它赋予了另外一个意义——“购物狂欢节”。2011年11月11日这一天,淘宝商城与淘宝网交易额之和突破52亿,这个数字是“购物天堂”香港一天零售总额亿的6倍。 网民感受到的是疯抢的喜悦,而网站的技术人员感受到的却是“压力山大”。就如同你家办酒席,宴请左邻右舍,这个办起来容易。倘若宴请十里八乡所有的人,吃饭的人自然开心,但却不是一般人家能够办得起来的。能办得起来如此盛宴者,需要强大的财力物力、组织能力、技术实力(例如做这么多菜,你的炒

大数据技术架构解析

技术架构解析大数作者:匿名出处:论2016-01-22 20:46大数据数量庞大,格式多样化。大量数据由家庭、制造工厂和办公场所的各种设备、互联网事务交易、社交网络的活动、自动化传感器、移动设备以及科研仪器等生成。它的爆炸式增长已超出了传统IT基础架构的处理能力,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数据管理问题。因此必须开发新的数据架构,围绕“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知识形成、智慧行动”的全过程,开发使用这些数据,释放出更多数据的隐藏价值。 一、大数据建设思路 1)数据的获得 大数据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感知式系统的广泛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能力制造极其微小的带有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并开始将这些设备广泛的布置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这些设备来对整个社会的运转进行监控。这些设备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新数据,这种数据的产生方式是自动的。因此在数据收集方面,要对来自网络包括物联网、社交网络和机构信息系统的数据附上时空标志,去伪存真,尽可能收集异源甚至是异构的数据,必要时还可与历史数据对照,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 2)数据的汇集和存储 数据只有不断流动和充分共享,才有生命力。应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数据存储要达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目标,通常要用到冗余配置、分布化和云计算技术,在存储时要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通过过滤和去重,减少存储量,同时加入便于日后检索的标签。 3)数据的管理 大数据管理的技术也层出不穷。在众多技术中,有6种数据管理技术普遍被关注,即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内存数据库技术、列式数据库技术、云数据库、非关系型的数据库、移动数据库技术。其中分布式存储与计算受关注度最高。上图是一个图书数据管理系统。 4)数据的分析 数据分析处理:有些行业的数据涉及上百个参数,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数据样本本身,更体现在多源异构、多实体和多空间之间的交互动态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描述与度量,处理的复杂度很大,需要将高维图像等多媒体数据降维后度量与处理,利用上下文关联进行语义分析,从大量动态而且可能是模棱两可的数据中综合信息,并导出可理解的内容。大数据的处理类型很多,主要的处理模式可以分为流处理和批处理两种。批处理是先存储后处理,而流处理则是直接处理数据。挖掘的任务主要是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预测、时序模式和偏差分析等。 5)大数据的价值:决策支持系统 大数据的神奇之处就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数据进行分析,它能够精确预测未来;通过对组织内部的和外部的数据整合,它能够洞察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它能够代替人脑,承担起企业和社会管理的职责。 6)数据的使用 大数据有三层内涵:一是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样和类型多样的数据集;二是新型的数据处理和分三是运用数据分析形成价值。大数据对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析技术 域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大数据应用的关键,也是其必要条件,就在于?屔与经营的融合,当然,这里的经营的内涵可以非常广泛,小至一个零售门店的经营,大至一个城市的经营。 二、大数据基本架构 基于上述大数据的特征,通过传统IT技术存储和处理大数据成本高昂。一个企业要大力发展大数据应用首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低成本、快速地对海量、多类别的数据进行抽取和存储;二是使用新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与云计算技术密不可分,在当前的技

三大板块的业务架构和公司发展的路径

三大板块的业务架构和公司发展的路径 --谢伟良总经理在2004年度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在深圳地区资产整合的工作过程中,设计新公司的业务架构是当时遇到的难题之一。如今,经过两年的运转,不断深入的经营管理实践给了我们昭示,反复进行的思考和交流使我们的思路逐渐明晰。借此机会,我想就公司的业务架构和发展路径,向各位员工作简要报告。我相信这是员工们很关心的问题,管理层也有必要就此问题与员工们交流。 三大业务板块 航天科工集团领导对深圳地区的整合有一个明确的要求,那就是新成立的公司应该是一个实体经营的公司,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投资控股公司。按照这一要求,结合公司整合的基础,确定了公司的三方面业务,即外贸、物业、工业。这三方面业务的确定完全是承继性的,带有明显的历史印记,那就是业务单一、规模小、效益低,其中外贸主要是进出口贸易中的代理业务,物业主要是自有房产的租赁业务,工业则为一个小规模企业群的分布,这些企业以加工为主,经营规模小,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装备相对落后、发展后劲不足。 确定这三项业务为主业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同时我们也认为,这三项业务都有发展的前景和上升的空间,而且以这三项业务为平台谋求公司的业务发展,也符合我们的发展理念,那就是发展要有基础,未来的业务应该从与现在的业务存在关联性的方面去寻找。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一直致力于与三方面业务有关联的方面拓展业务。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开发了一些新的业务,进行了机构的调整,改变了三项业务相对薄弱和单

一的状况,使三项业务渐次充实、丰满,从而显露出三个业务"板块"的雏形。 我们说深圳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从三项单一的业务,发展为三个业务板块,这是不难识别的一个现实转变。 --物业板块方面,以物业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地产项目公司、置业顾问公司为平台,形成了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在价值链上相互连接的、包括地产开发、置业中介服务、房屋租赁、物业管理的业务群。 --外贸板块方面,以外贸分公司、香阁里公司、香港公司,以及即将成立的航天科工欧洲公司为平台,形成了以设立于国内的外贸分公司为基础支撑,以航天科工欧洲公司为前端,以香港公司为策应,以香阁里公司为外贸新业态平台,包括直接远洋贸易、外贸代理、进口商品自营销售的业务群。在条件和时机成熟的时候,将建立自己控制的外贸生产基地。 --工业板块方面,以电子机械事业部、研发中心为平台的电力仪表和控制系统、安防产品的生产经营业务;以圳峰公司、鼎汉公司、深凯公司为平台的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配套件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天宏公司为平台的高分子材料产品的生产经营。 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上述三大业务板块内容还不够丰满,实力也还比较弱,到底有多大的发展前景,我们还难以断言。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无庸讳言。然而,三大业务板块也不是完全无优势可言。理论上看,三大板块都有开拓的空间,都能自成体系。三大板块业务中,我们在市场方面有一定基础,在人才和经验方面有一些积累。在经营的特性上,三大板块的业务存在互为补充的优点,物业业务比较稳定,外贸业务起效快,易于上规模,工业发展有利于形成自主性和控制能力。

OpenStack的架构详解

OpenStack的架构详解 OpenStack既是一个社区,也是一个项目和一个开源软件,它提供了一个部署云的操作平台或工具集。其宗旨在于,帮助组织运行为虚拟计算或存储服务的云,为公有云、私有云,也为大云、小云提供可扩展的、灵活的云计算。 1. OpenStack是什么 OpenStack既是一个社区,也是一个项目和一个开源软件,它提供了一个部署云的操作平台或工具集。其宗旨在于,帮助组织运行为虚拟计算或存储服务的云,为公有云、私有云,也为大云、小云提供可扩展的、灵活的云计算。 OpenStack旗下包含了一组由社区维护的开源项目,他们分别是OpenStackCompute(Nova),OpenStackObjectStorage(Swift),以及OpenStackImageService(Glance)。 OpenStackCompute[1],为云组织的控制器,它提供一个工具来部署云,包括运行实例、管理网络以及控制用户和其他项目对云的访问(thecloudthroughusersandprojects)。它底层的开源项目名称是Nova,其提供的软件能控制IaaS云计算平台,类似于AmazonEC2和RackspaceCloudServers。实际上它定义的是,与运行在主机操作系统上潜在的虚拟化机制交互的驱动,暴露基于WebAPI的功能。 OpenStackObjectStorage[2],是一个可扩展的对象存储系统。对象存储支持多种应用,比如复制和存档数据,图像或视频服务,存储次级静态数据,开发数据存储整合的新应用,存储容量难以估计的数据,为Web应用创建基于云的弹性存储。 OpenStackImageService[1],是一个虚拟机镜像的存储、查询和检索系统,服务包括的RESTfulAPI允许用户通过HTTP请求查询VM镜像元数据,以及检索实际的镜像。VM镜像有四种配置方式:简单的文件系统,类似OpenStackObjectStorage的对象存储系统,直接用Amazon'sSimpleStorageSolution(S3)存储,用带有ObjectStore的S3间接访问S3。 三个项目的基本关系如下图1-1所示:

超融合:架构演变和技术发展

超融合:架构演变和技术发展 开篇推荐: ?如何学习微服务大规模设计? (点击文字链接可阅读) 1、超融合:软件定义一切趋势下的诱人组合 超融合是以虚拟化为核心,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虚拟资源融合到一台标准x86 服务器中形成基本架构单元,通过一整套虚拟化软件,实现存储、计算、网络等基础功能的虚拟化,从而使购买者到手不需要进行任何硬件的配置就可以直接使用。 “超”特指虚拟化,对应虚拟化计算架构。这一概念最早源自Nutanix 等存储初创厂商将Google/Facebook 等互联网厂商采用的计算存储融合架构用于虚拟化环境,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种基于X86 硬件平台的计算存储融合产品或解决方案。超融合架构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存储,由原先的集中共享式存储(SAN、NAS)转向软件定义存储,特别是分布式存储(如Object、Block、File 存储)。 “融合”是指计算和存储部署在同一个节点上,相当于多个组件部署在一个系统中,同时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物理

融合系统中,计算和存储仍然可以是两个独立的组件,没有直接的相互依赖关系。超融合则重点以虚拟化计算为中心,计算和存储紧密相关,存储由虚拟机而非物理机 CVM(Controller VM)来控制并将分散的存储资源形成统一的存储池,而后再提供给Hypervisor 用于创建应用虚拟机。 超融合已从1.0 阶段发展至3.0 阶段,服务云平台化趋势明显,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超融合1.0,特点是简单的硬件堆砌,将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打包进一个“盒子” 中;超融合2.0,其特点则是软件堆砌,一般是机架式服务器+分布式文件系统+第三方虚拟化+第三方云平台,具有更多的软件功能。 在1.0 和2.0 阶段,超融合和云之间仍旧有着“一步之遥”,并不能称之为“开箱即用”的云就绪系统,超融合步入3.0 阶段,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OpenStack架构详解

OpenStack架构详解 What is OpenStack? OpenStack提供开放源码软件,建立公共和私有云。OpenStack是一个社区和一个项目,以及开放源码软件,以帮助企业运行的虚拟计算或者存储云。OpenStackd开源项目由社区维护,包括OpenStack计算(代号为Nova),OpenStack对象存储(代号为SWIF T),并OpenStack镜像服务(代号Glance)的集合。OpenStack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或工具包,用于编排云。 Components of OpenStack OpenStack当前主要有三个组件:计算,存储,镜像。 OpenStack计算是一个云控制器,用来启动一个用户或一个组的虚拟实例,它也用于配置每个实例或项目中包含多个实例为某个特定项目的联网。 OpenStack对象存储是一个在具有内置冗余和容错的大容量系统中存储对象的系统。对象存储有各种应用,如备份或存档数据,存储图形或视频(流媒体数据传输到用户的浏览器),储存二级或三级静态数据,发展与数据存储集成新的应用程序,当预测存储容量困难时存储数据,创造弹性和灵活的云存储Web应用程序。 OpenStack镜像服务是一个查找和虚拟机图像检索系统。它可以配置三种方式:使用Op enStack对象存储来存储图像;使用亚马逊S3直接存储,或使用S3对象存储作为S3访问中间存储。 OpenStack Project Architecture OpenStack当前包括三个子项目,三个项目相会独立,可以单独安装。 ? Swift 提供对象存储。这是大致类似于Rackspace云文件(从它派生)或亚马逊S3。? Glance 提供OpenStack Nova虚拟机镜像的发现,存储和检索。 ? Nova 根据要求提供虚拟服务。这与Rackspace云服务器或亚马逊EC2类似。 将来会出现web 接口的子项目以及队列服务的子项目。

技术部组织架构

技术部组织架构 1.技术部长兼电子工程师 1.1管理技术部日的工作,建立并完善产品开发流程。 1.2 负责从创意设计到结构设计到项目开展到大批量生产的具体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公司新 产品开发项目的顺利实现。 1.3 参与市场调研与分析,对新产品的构思进行评估,提供产品说明文件。 1.4 参与制定产品质量改进,解决产品质量中的重要技术问题。 1.5 负责新产品与工艺革新的样品,方案,实验设计,产品标准,原料和包装材料标准,工 艺规程的制定与执行。 1.6 执行上级指派的其他专项任务。 1.7 负责新产品开发的相关电气控制/电子电路方面的技术开发工作,使其达到预期技术质量 目标。 1.8 了解电器控制方面的市场动态,及时把信息反馈给项目主管以便实施。 1.9 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有关电路/控制方面的质量/效率问题主持攻关解决。对有电气控制 的工装夹具进行的电气设计。 1.10 为市场部/采购部/生产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项目主管 2.1 定义并控制项目风险以确保项目能实现技术,进度,质量,成本的预定目标。 2.2 制定整个项目的实施计划及相应的资源需求计划,保证每个项目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3 建立合适的项目组织来运行项目,确保项目成员各自职责分明,确保所有资源(包括人 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量,同时让所有的信息能在项目组有畅通的渠道进行流通。 2.4 参与并指导项目可行性分析,能及时提供所需的信息给公司决策层以利做正确决策。2.5 做出并控制项目预算以确保公司资源的正确利用及项目开销在预算以内。 2.6 领导激励并指导项目成员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同时帮助项目组成员实现个人职业成 长,并协助技术部长对技术部的建设贡献力量。 2.7 并同时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工作。 2.8 主持相关方(模具供应商,注塑工艺员,产品设计人员等)进行开模前的模具制造可行 性分析。 2.9 根据项目情况,制定模具制作/设计要求并寻找合适供应商并报价。 2.10 审核内/外模具供应商的模具设计,跟进模具制造进程,以确保所制模具达到公司要求。 2.11 为市场部/采购部/生产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项目负责人 3.1 在项目主管指导下,对整个项目的技术,质量,进度,成本管理等加以控制以达到项目 的预期目标。 3.2 在产品创意/结构设计阶段,主持进行设计和过程的失效模式分析,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3 制定产品装配流程并跟进实施,以确保大批量生产能达到预定产量及质量要求。 3.4 对试模后样品进行确认并及时反馈更改意见。制定来料检验基准表,在与相关方商讨后 交质量部执行。

架构设计的主要内容

架构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个小型的网站,比如个人网站,可以使用最简单的html静态页面就实现了,配合一些图片达到美化效果,所有的页面均存放在一个目录下,这样的网站对系统架构、性能的要求都很简单,随着互联网业务的不断丰富,网站相关的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细分到很细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于大型网站来说,所采用的技术更是涉及面非常广,从硬件到软件、编程语言、数据库、WebServer、防火墙等各个领域都有了高的要求,已经不是原来简单的html静态网站所能比拟的。 大型网站,比如门户网站。在面对大量用户访问、高并发请求方面,基本的解决方案集中在这样几个环节: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高性能的数据库、高效率的编程语言、还有高性能的Web容器。但是除了这几个方面,还没法根本解决大型网站面临的高负载和高并发问题。 上面提供的几个解决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大的投入,并且这样的解决思路具备瓶颈,没有很好的扩展性,下面我从低成本、高性能和高扩张性的角度来说说我的一些经验。 1、HTML静态化 其实大家都知道,效率最高、消耗最小的就是纯静态化的html 页面,所以我们尽可能使我们的网站上的页面采用静态页面来实现,

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其实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大量内容并且频繁更新的网站,我们无法全部手动去挨个实现,于是出现了我们常见的信息发布系统CMS,像我们常访问的各个门户站点的新闻频道,甚至他们的其他频道,都是通过信息发布系统来管理和实现的,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实现最简单的信息录入自动生成静态页面,还能具备频道管理、权限管理、自动抓取等功能,对于一个大型网站来说,拥有一套高效、可管理的CMS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门户和信息发布类型的网站,对于交互性要求很高的社区类型网站来说,尽可能的静态化也是提高性能的必要手段,将社区内的帖子、文章进行实时的静态化,有更新的时候再重新静态化也是大量使用的策略,像Mop的大杂烩就是使用了这样的策略,网易社区等也是如此。 同时,html静态化也是某些缓存策略使用的手段,对于系统中频繁使用数据库查询但是内容更新很小的应用,可以考虑使用html静态化来实现,比如论坛中论坛的公用设置信息,这些信息目前的主流论坛都可以进行后台管理并且存储再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其实大量被前台程序调用,但是更新频率很小,可以考虑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后台更新的时候进行静态化,这样避免了大量的数据库访问请求。 2、图片服务器分离

各技术框架架构图

各种系统架构图及其简介 1.Spring 架构图 Spring 是一个开源框架,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程序开发复杂性而创建的。框架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其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允许您选择使用哪一个组件,同时为J2EE 应用程序开发提供集成的框架。Spring 框架的功能可以用在任何J2EE 服务器中,大多数功能也适用于不受管理的环境。Spring 的核心要点是:支持不绑定到特定J2EE 服务的可重用业务和数据访问对象。这样的对象可以在不同J2EE 环境(Web或EJB )、独立应用程序、测试环境之间重用。 组成Spring 框架的每个模块(或组件)都可以单独存在,或者与其他一个或多个模块联合实现。每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核心容器:核心容器提供Spring 框架的基本功能。核心容器的主要组件是BeanFactory ,它是工厂模式的实现。BeanFactory 使用控制反转(IOC )模式将应用程序的配置和依赖性规范与实际的应用程序代码分开。 ?Spring 上下文:Spring 上下文是一个配置文件,向Spring 框架提供上下文信息。Spring 上下文包括企业服务,例如JNDI 、EJB 、电子邮件、国际化、校验和调度功能。 ?Spring AOP :通过配置管理特性,Spring AOP 模块直接将面向方面的编程功能集成到了Spring 框架中。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使Spring 框架管理的任何对象支持AOP 。Spring AOP 模块为基于Spring 的应用程序中的对象提供了事务管理服务。通过使用Spring AOP ,不用依赖EJB 组件,就可以将声明性事务管理集成到应用程序中。 ?Spring DAO :JDBC DAO 抽象层提供了有意义的异常层次结构,可用该结构来管理异常处理和不同数据库供应商抛出的错误消息。异常层次结构简化了错误处理,并且极大地降低了需要编写的异常代码数量(例如打开和关闭连接)。Spring DAO 的面向JDBC 的异常遵从通用的DAO 异常层次结构。 ?Spring ORM :Spring 框架插入了若干个ORM 框架,从而提供了ORM 的对象关系工具,其中包括JDO 、Hibernate 和iBatis SQL Map 。所有这些都遵从Spring 的通用事务和DAO 异常层次结构。

嵌入式系统架构发展趋势及比较分析

嵌入式系统架构发展趋势及比较分析 范虎 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当今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掌上的数字产品,大到汽车、航天飞机。提到嵌入式系统我们很快会联想到单片机,不错,MCU是最基础和常用的嵌入式系统,但是目前像FPGA、ARM、DSP、MIPS 等其他嵌入式系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总的来说,嵌入式系统发展呈现如下特点:·由8位处理向32位过渡·由单核向多核过渡·向网络化功能发展·MCU、FPGA、ARM、DSP等齐头并进·嵌入式操作系统呈多元化趋势,所有的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一定的架构的,即IP 核(IntellectualProperty,知识产权),生产处理器的厂家很多,但拥有IP 核的屈指可数。嵌入式系统的架构有专有架构和标准架构之分,在MCU(微控制器)产品上,像瑞萨(Renesas)、飞思卡尔(Freescale)、NEC等都拥有自己的专有IP核,而其他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标准架构。 标准的嵌入式系统架构有两大体系,目前占主要地位的是所谓RISC (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RISC体系的阵营非常广泛,从ARM、MIPS、PowerPC、ARC、Tensilica等等,都是属于RISC 处理器的范畴。不过这些处理器虽然同样是属于RISC体系,但是在指令集设计与处理单元的结构上都各有不同,因此彼此完全不能兼容,在特定平台上所开发的软件无法直接为另一硬件平台所用,而必须经过重新编译。 其次是CISC(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体系,我们所熟知的Intel的X86处理器就属于CISC体系,CISC体系其实是比较低效率的体系,但由于其已经被市场长久验证,稳定性高,故常被应用于效能需求不高,但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中,如工控设备等产品。 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比较常见的RISC和CISC嵌入式系统架构。 1、RISC家族之ARM处理器 ARM公司于1991年成立于英国剑桥,主要出售芯片设计技术的授权。目前,采用ARM技术(IP)核心的处理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ARM处理器,已遍及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系统、网络系统、无线系统等各类产品市场,基于ARM技术的处理器应用约占据了32位RISC微处理器75%以上的市场。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ARM处理器架构,可分为ARM7、ARM9,ARM11以及Cortex 系列。ARM也是嵌入式处理器中首先推出多核心架构的厂商。ARM首个多核心架构为ARM11MPCore,架构于原先的ARM11处理器核心之上。ARM11采用当时最先进的0.13μm制造制程,运行频率最高可达500到700MHz。如果采用90nm制程,ARM11核心的工作频率能够轻松达到1GHz以上—对于嵌入式处理器来说,这显然是个相当惊人的程度。

中台技术架构概述

中台技术架构概述

目录 1. 什么是中台 (3) 2. 中台和微服务的区别 (5) 3. 为什么要做中台 (6) 4. 深入中台架构 (8) 5. 总结 (10)

这两年中台很火,已经代替微服务成为架构首选,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中台名词,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算法中台等,让人眼花缭乱,稍微大点的互联网公司都号称在做中台。 1. 什么是中台 既然讲中台,必然还有前台和后台。前台很好理解,指的是面向 C 端的应用,包括前端(如App/ 小程序) 和对应的服务端。至于后台,很多人把它等同于管理后台,比如商品管理后台,负责商品定义/ 上下架等,提供给内部运营人员使用,这可能不够准确。 简单来说,对于一个交易系统,前台对应用户能看到的部分,如商品浏览和下单,属于接单的部分;后台对应履单部分,如仓库拣货/ 配送/ 财务结算/ 采购补货等,属于实际干活的,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处于一个交易处理流程的后端。 在传统企业,没有在线的前台,基本是线下手工接单,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基本都属于履单范畴,例如ERP、CRM、采购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这些系统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后台概念。 在互联网企业,因为系统一般是自己开发,管理后台既包含面向前台销售的功能,如商品上下架和促销管理,也包含面向履单部分,比如配送、采购、财务结算,所以互联网企业的管理后台并不简单等同于履单后台。 接单和履单之间还有一系列事情要做,包括生成订单时的优惠计算/ 创建实际的订单/ 支付/ 库存扣减等, 这部分功能属于交易逻辑的核心。在简单场景下,前台应用包含这部分功能,在复杂的场景下,就有必要把这部分独立出来,构成独立的中台,为前台减负。 一些文章笼统地介绍中台是用来连接前台和后台的,这个值得商榷。如果管理后台就是后台,那没有连接的必要,因为管理后台本身就是系统的附属部分,和前台属于一体两面。至于履单

OpenStack云技术介绍及架构设计

OpenStack 云技术介绍及架构设计

目录 一、云计算的发展 (3) 二、什么是云计算? (5) 三、云计算的类型 (6) ? 3.1. 公有云 (6) ? 3.2. 私有云 (7) ? 3.3. 混合云 (7) 四、云平台 (7) 五、云计算的服务模式 (8) ? 5.1. IAAS (8) ? 5.2. PAAS (8) ? 5.3. SAAS (8) 六、OpenStack的前世今生 (9) 6.1. 什么是OpenStack? (9) 6.2. OpenStack组件介绍 (10) 6.3. OpenStack发展路线 (12) 七、总结 (17)

一、云计算的发展 说起云计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被视为科技界的革命性产物,极大可能的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运作。但是它并不是从石头缝中突然蹦出来的,而是经过了诸多技术的成熟和演变诞生的。云计算吸收了之前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优势,借助虚拟化、效用计算等技术混合而成。按照资源形态来分,主要经历了以下不同的发展阶段: 图1-云计算的发展 1、资源分散时代 IT发展初期,百废待兴。所有的系统处于分散零落的状态,哪里需要IT系统,就在哪里构建,IT资源分散,架构不清晰。业务资源和数据资源相对分散,IT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浪费了很多的IT资源。各种IT设备五花八门,问题层出不穷。 2、资源大集中时代 这个时代主要解决了企业IT资源分散管理难和容灾的问题。将企业分散的数据资源、IT 资源进行了物理集中,形成了规模化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数据集中过程中,不断实施数据和业

务的整合,大多数企业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了自身的标准化,使得既有业务的扩展和新业务的部署能够规划、可控,并以企业标准进行IT 业务的实施,解决了数据业务分散时期的混乱无序问题。在这一阶段中,很多企业在数据集中后期也开始了容灾建设。企业的容灾中心建设普遍受到重视,以金融为热点行业几乎开展了全行业的容灾建设热潮,并且金融行业的大部分容灾建设的级别都非常高,面向应用级容灾(数据零丢失为目标)。总的来说,解决了企业IT 分散管理和容灾的问题。 3、资源虚拟化时代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IT 基础设施扩张迅速,但是系统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即使是标准化的业务模块建设,软硬件采购成本、调试运行成本与业务实现周期并没有显著下降。标准化并没有给系统带来灵活性,集中的大规模IT 基础设施出现了大量系统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不同的系统运行在独占的硬件资源中,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而数据中心的能耗、空间问题逐步突显出来。因此,以降低成本、提升IT 运行灵活性、提升资源利用率为目的的虚拟化开始在数据中心进行部署。虚拟化屏蔽了不同物理设备的异构性,将基于标准化接口的物理资源虚拟化成逻辑上也完全标准化和一致化的逻辑计算资源(虚拟机)和逻辑存储空间。虚拟化可以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成单台,每台服务器上运行多种应用的虚拟机,实现物理服务器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由于虚拟化环境可以实现计算与存储资源的逻辑化变更,特别是虚拟机的克隆,使得数据中心IT 实施的灵活性大幅提升,业务部署周期可用数月缩小到一天以内。虚拟化后,应用以VM 为单元部署运行,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可大为减少且计算能效提升,使得数据中心的能耗与空间问题得到控制。通过虚拟化,提升了企业IT 架构的灵活性,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运行成本降低。 4、云计算时代

方案编制内容架构要求

1 编制依据 2 工程概况 3 施工安排 4 施工进度计划 5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6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7 进度管理计划 8 质量管理计划 9 安全管理计划 10 环境管理计划 11 节能降耗管理计划 12 绿色施工管理计划 13 成品保护计划 14 计算书和相关图纸(危险性较大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 2.2设计概况 提示: 1)概况可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用表格和图形式体现,也可用文字和图形式体现。 2)文字介绍时,条理应清晰,先介绍大面情况(总长、总宽、高),再分别介绍每个部位情况(××段(面)大致做法),最后再介绍细部情况(材料、具体设计做法)。 3)概况介绍时,应辅以一些相关的数据进行介绍,且介绍应完整。 4)文字介绍时同样需要配备相应的图(平面、剖面和节点图)进行说明。 2.3 工程施工条件 提示:这里所介绍的施工条件,应该仅是本方案涉及范围内的一些施工条件。如基坑工程方案,重点说明基坑附近的地下地上(范围内地质情况、地下管网、附近道路和房屋等)情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重点说明附近道路、当地混凝土供应等情况。 3 施工安排 3.1 项目管理组织 提示: 1)可不采用机构图。但应有管理组织,重要项目(如超过一定范围的危险性较大项目),项目部应成立管理小组,并明确管理职责。 2)管理职责可采用表格格式,见下表:

ΧΧ项目管理人员及职责分工 3.2 项目管理目标 式语言;不要与总目标混淆。 3.3 各项资源供应方式 1)劳务资源安排一览表 2分包方式一般有:包工包料、劳务、包工及部分材料、其他,在此可进行选择。 3分包商选择方式一般有:公司选定、业主直接分包、业主指定分包、项目选择公司批准、业主项目共同选定、其他,在此可进行选择。 2)工程用大宗物资供应安排一览表

OpenStack系统架构详解

OpenStack系统架构详解 张云星 产品中心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3-12-04 目录 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1OpenStack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2OpenStack整体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3OpenStack各组件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4OpenStack 计算套件—Nove............................................................. 错误!未定义书签。5OpenStack 镜像服务套件—Glance................................................... 错误!未定义书签。6OpenStack对象存储套件—Swif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Swift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应用场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7OpenStack网络套件—Neutr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8OpenStack身份识别—Keystone ....................................................... 错误!未定义书签。9OpenStack仪表盘套件—Horiz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SUSE Cloud 2.0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11Openstack中国服务中心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超融合:架构演变和技术发展

超融合:架构演变和技术发展 1、超融合:软件定义一切趋势下的诱人组合 超融合是以虚拟化为核心,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虚拟资源融合到一台标准x86服务器中形成基本架构单元,通过一整套虚拟化软件,实现存储、计算、网络等基础功能的虚拟化,从而使购买者到手不需要进行任何硬件的配置就可以直接使用。 “超”特指虚拟化,对应虚拟化计算架构。这一概念最早源自Nutanix等存储初创厂商将Google/Facebook等互联网厂商采用的计算存储融合架构用于虚拟化环境,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种基于X86硬件平台的计算存储融合产品或解决方案。超融合架构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存储,由原先的集中共享式存储(SAN、NAS)转向软件定义存储,特别是分布式存储(如Object、Block、File存储)。 “融合”是指计算和存储部署在同一个节点上,相当于多个组件部署在一个系统中,同时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物理融合系统中,计算和存储仍然可以是两个独立的组件,没有直接的相互依赖关系。超融合则重点以虚拟化计算为中心,计算和存储紧密相关,存储由虚拟机而非物理机CVM(ControllerVM)来控制并将分散的存储资源形成统一的存储池,而后再提供给Hypervisor用于创建应用虚拟机。

超融合已从1.0阶段发展至3.0阶段,服务云平台化趋势明显,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超融合1.0,特点是简单的硬件堆砌,将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打包进一个“盒子”中;超融合2.0,其特点则是软件堆砌,一般是机架式服务器+分布式文件系统+第三方虚拟化+第三方云平台,具有更多的软件功能。 在1.0和2.0阶段,超融合和云之间仍旧有着“一步之遥”,并不能称之为“开箱即用”的云就绪系统,超融合步入3.0阶段,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服务的云平台化。它所交付的不仅是软硬一体的超融合方案,更是一套完整的云平台服务:用户只需要一次性投入,就能够得到完整的云服务。假设用户是第一次上云,只需满足最基本的IaaS服务即可;随着云化的深入,用户开始在云上部署业务,在需要开发测试,需要数据库、大数据等应用的时候,不需要增加任何节点,便可在已有的超融合部署环境里获得丰富的PaaS服务,如数据库、缓存、大数据、数据仓库、容器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进一

课程内容-三种常见的组织结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三种常见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学会克服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缺点的方法; ●知道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应该注意的问题; ●掌握使用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三种常见的组织结构 一、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1.直线职能式结构的优点 简单 采用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企业的部门设置比较简单。 部门功能更单一 每个部门的功能比较单一,部门内部技能也比较简单。职能部门的人每天只研究某一项工作,不用考虑其他事情。 鼓励各部门把事情做好 在部门功能比较单一的情况下,能够促使各部门员工对自己的岗位有更深的理解并专注于岗位职责,将部门工作做得更出色。 部门内易向深层次发展 每个部门的员工一起研究问题,每个人的技巧都向更纵深层次发展,专业能力和技能得到更快提升。 提升工作和生活质量 职能相同的人一起工作,会有更多共同语言,提升工作和生活质量。 高度集权、制度化程度高 这个特点非常符合管理者的心理需求。企业成功时的共同特点是:强有力的掌控和强有力的文化,这两个因素相辅相成。 是其他各种结构的基础 中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式结构,这与许多公司的生产过程有很大联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还是惯性使然。 多数企业选择这种组织结构是因为它结构稳定、责任明确、控制严密,容易满足中国人的控制需求和老百姓下意识的心态。这种组织结构适合于品种数量相对比较少,单一品种数量很大的企业。在制造型企业里,基本上都是这种组织形式,可以说“中国制造”的称呼就是靠这种组织结构支撑的。 2.直线职能式结构的缺点 直线职能式结构的缺点,主要有: 僵化、反映慢、不利于创新 【案例】 层层汇报

一家有五间工厂的典型制造企业的新工人和老工人一起工作时,主管们发现一个问题:新工人尽管接受过入职培训,工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效率不是很高。于 是,很多主管同时向上司反映这种情况。 五间工厂有很多主管,主管都提出希望对下属继续进行培训,主管向股长反映,股长向科长反映,科长又向部长反映。 生产部共有五个部门,生产一部的部长得到这样的培训需求层层签字后,再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人力资源行政部部长,人力资源行政部部长又把信息发给培训科长,培训科长又把相关信息发给基层培训股长,这样基层培训股长收到很多信息。五大 工厂,每个工厂的科长、部长都签了字,结果使培训股长不知如何处理。 由案例可知,这样的流程导致效率不高。如果工厂主管,不经层层汇报直接把信息送到基础培训科科长,就有越级的嫌疑。 部门间沟通困难 各部门职能不同,对其他部门的关注度不够,导致部门之间协调、沟通比较困难。 各部门更容易看中自己的目标 各个部门更容易看中自己的目标,不关心公司的整体目标。这种现象既有经理的责任,也有公司制度的问题。 对整个组织的目标认同感低 各部门看重自己的目标容易忽视公司整体目标,导致部门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偏差较大,也不利于建立以组织目标为导向的员工激励机制。 工作枯燥、满意度低 高度专业化会导致工作枯燥、员工满意度降低,不利于公司打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 信息堆积、决策集中、领导层超负荷 【案例】 信息堆积,领导超负荷 某集团公司生产部下面有五个工厂,信息会全部汇集到生产部,然后再向上反映。采用直线职能式结构有一个特点:公司老总最忙,常常自嘲:“起的比鸡还早, 干的比驴还累”,有的企业老总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将文件带到家里签字,大多数 企业的老总是完不成的,而老总没有签字,问题就解决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