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体会加法的联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

3、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

四、单元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计算时又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的笔算是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docx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课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无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XXX: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

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XXX: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得深刻。 记录人:XXX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做分子,分母乘分母做分母,能约分先约分。分子和整数与分母约分,因倍关系的先约分。 (2)列乘法算式的原理:“1”是已知量,求“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3)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比较: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两数互为倒数乘积是1。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把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 第二单元:分数除法 (5)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法1:画图(基本方法)。 法2:分数除以整数: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分母不变,分子除以整数。法3:a÷b=a×1/b(b≠0) (6)列除法算式的原理:“1”是未知量,已知“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1”是多少用除法。 (7)商与被除数大小的比较:

(8)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 1、找“1”(“的”前面是“1”) 2、判断“1”是已知量,用乘法。“1”是未知量,用除法。 3、实量×对应的分率,实量÷对应的分率。(“的”后面是对应的分率) 第三单元:比 (9)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10)求比值的方法:前项÷后项 (11)化简比的方法: 1、依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化简整数比:找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前项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化简分数比:找前项和后项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前项后项同时乘最小公倍数,再化简整数比。 化简小数比: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化简整数比。 (12)按比例分配:找总量,找出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甲:乙=a:b,甲是乙的a/b,乙是甲的b/a,甲是全部的a/a+b,乙是全部的b/a+b 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新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编版)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同学们,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看,他准备制作两个漂亮的风筝,这两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课件出示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全班交流,板书学生所提有价值问题:(1)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2)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小强遇到困难了,我们都来帮帮他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谈话:求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你会列式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①21+21+21+21+21 ②2 1 ×5 ③5×2 1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谈话:为什么求5个2 1 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由此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所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谈话:比较2 1 ×5这组乘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导出课题:分数乘整数(板书) 【设计意图】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为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服务的,在教学中,从做风筝尾巴要用多少米布条的实际问题为起点,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感知算法。 谈话:你能尝试计算2 1 ×5吗?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 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谈话:你能交流一下你的算法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方法一:21 ×5=0.5×5=2.5(米) 方法二:21×5=21+21+21+21+2 1 = = 2 5 =2.5(米) = 251 =2 5 =2.5(米) 方法三: 21×5=21+21+21+21+2 1 = 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每种算法的计算道理,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老师针对一些重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设计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切截以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相互转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认识常见几何体得基本特性,能对这些几何体进行正确的识别和简单的分类,并能从组合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几何体。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的基本含义,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5、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辨认和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形状图。 6、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 7、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章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 2、会画立方体极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 突破难点的措施:强感性认识 三、单元课时安排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课时

2 展开与折叠2课时 3 截一个几何体 1课时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1课时 回顾与思考 1课时 四、单元设计思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世界中,周围大量存在的是空间图形。因此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空间。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图形预计和学习的核心目标,而“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展开图之间的转化”是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 整个设计的意图,不仅在于促进学生对常见几何体有关内容的理解,对操作、识图、简单画图等技能的掌握,而且在于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五、单元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现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图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稿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稿 第一章《有理数》 主备人:孙群保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二、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三、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1、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2、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3、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4、类比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习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整理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整理 分数的乘法 分数分类 分1.有单位(表示具体数量) : 数2.无单位(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谁的几分之几是谁 (单位一)×(分数)=(结果) 找单位一的捷径: 在一个问题中,如果有1个“的”是一个无单位分数,那“的”的前面就是单位一;如果有“占”或“比”,那“占”或“比”的后面就是单位一。 发现: 当一个分数乘1时,结果是它本身;乘真分数时,结果小于它本身;乘大于1的假分数时,结果大于它本身。 第二单元 分数除法 1.第二单元目标 分数除法⑴分数除法①运算意义 ②计算方法 ③分数混合运算

⑵解决问题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②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③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分数除法样式: ⑴分数除以整数2∕3÷5 ⑵一个数除以分数3∕4÷3/5 3.解决分数除法的方法: ⑴画图分析 ⑵算式 4.除以一个数等于乘它的倒数。 5.一个数越除以真分数,结果越大。 6.算分数除法时,一定要记住:路程÷时间﹦速度 7.单位“1”不知道的情况下用除法,知道时用乘法。 8.⑴分数(看) ⑵单位“1”(找) ⑶单位“1”是否知道(问) ⑷到底用乘法还是用除法(选) ⑸列式(列) 第三单元知识整理——比 比的认识 1,“:”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

2,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 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按比例分配 把总数乘份数分之几,得数就是相应比的数。 例:明明体重30千克。 明明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其他物质占体重的 水分:30×=30×=24(千克) 其他物质:30×=30×=6(千克)。 六年级上册知识整理---第四单元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圆有无数条直径、半径。 4、任意一个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比值就叫圆周率,用字母π(读pai)表示。 5、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6、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C=πd或C=2πr。 6、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就是:S =πr2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数学“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第六章“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数学教科书 教学年级: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和立方根,并通过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认识 一些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在此基础上引入无理数,使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 随着数的范围的扩充,数的运算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实数范围内,不仅能进行加、 减、乘、除四则运算,而且对0和任意正数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对任意实数能进行 开立方运算。 在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实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实数体 系。本章教材在初中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进行其他内容学习的理论基础和运 算基础(如一元二次方程、解直角三角形、函数、

二次根式等)。同时,在理论的 运算中也常用开方运算,故务必要学好。 二.学情分析 本章包括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无理数、实 数等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学习了有理数 的概念,具备了学习数的开方和学习无理数的条件,大部分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 有较强的欲望,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对有理数的概念理解不透,对无理数的学习信 心不足,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 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了解数 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一些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并会进 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 思维。用类比的方法探寻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运算及表示方法,并能自己总结出算 术平方根与平方根,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实数与数轴上 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实数的绝对值,相反数的意义。 (三)情感与态度 1.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 2.通过对平方根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 想意识,养成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克服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1)(2,4)和(4,2)在同一个位置吗? (2)如果约定“排数在前,列数在后”,刚才那些同学对应的有序数对会变化吗? 2. 【师生归纳】 有序数对: 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记作(a ,b ) 思考:在生活中还有用有序数对表示一个位置的例子吗? 3.【例题讲解】 例1:如图,甲处表示2街与5巷的十字路口,乙处表示5街5巷的十字路口,如果用(2,5)表示甲处的位置,那么(2,5)→(3,5)→(4,5)→(5,5)→(5,4)→(5,3)→(5,2)表示从甲处到乙处的一种路线,请你用有序数对写出几种从甲处到乙处的路线。 例2:请同学们说出以下各个地点所表示的有序数对。 例3: 图中五角星五个顶点的位置如何表示?已知A (0,0)B (2,1) 例4:“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图中的●标志表示“怪 乙甲 3街 4街 5街 6街 2巷1巷1街 2街 6巷5巷4巷3巷

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兽”经过的第2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例5:右图:若黑马的位置用(3,7)表示,请你用有序数对表示黑马可以走到的哪几个位置。 例6:如右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用(C,3)表示“天”那么按下列要求排列会组成一句什么话,把它读出来。 5可明个万女 4中我的一学 3爱英天帅活 2球里是生大 1小孩打习哥 A B C D E (1)(A,5 ) (A,3) (C,4 ) (E,5 ) (B,1) (C,2) (B, 4) (2)(B,4) (C,2) (D,4) (C,5) (A,1) (D,3) (E,1) 例7:台风“麦莎”2005年7月31日生成,8月6日凌晨3点40分在玉环干江登陆即:东经121.8度,北纬28.6度,你能找到具体登落点吗? 例8:设计一个容易用有序数对描述的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图形所赋予的意义。

七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1

市一中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名: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课时:第4 课时主备人:周勇 时间:2018 年3 月15 日 小组成员:马红喻祝 胡国良周勇 汪炜王小军

初稿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 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学习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学习难点】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导学】 1. 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 图中的/ 1与/ 5,Z 3与/ 5,7 3与/ 6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5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研学】 1?如图(1),将木条a , b与木条c钉在一起,若把它们看成三条直线则该图 可说成“直线—和直线—与直线—相交”也可以说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 直线—所截” ?构成了小于平角的角共有个,通常将这种图形称作为“三线 八角”。其 中直线 , 称为两被截线,直线称为截线。 2. 如图(3)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形成的图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与7 5这 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截线EF 的______ ,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位角。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与7 5这 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截线EF 的______ ,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内错角。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与7 6这 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截线EF 的,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3. 找出图(3)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 讨论与交流: (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5 6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 的43 。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 2.买30千克大米,吃了4 5 千克还剩( )千克;买30千克 大米,吃了4 5 ,吃了( )千克。 3.120的23 的4 5 是( ) 4. 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 5 。 ( )是单位“1” 5. 甲的3 5 相当于乙。 把( )看作单位“1”。 6. 乙的7 8 与甲相等。 把( )看作单位“1” 7. 12的91是( )。 8. 54的2 1 是( )。 9. 3 2米的6倍是( )。 10. 15个52 吨是( )。 二、判断题。 1.5×29 表示5个29 相加。( )2. 自然数a 的倒数是 1a 。( ) 3. 1吨的 45 和4吨的 1 5 一样重。( ) 4. 一根电线长3米,用去 25 米后,还剩下 3 5 米。 ( ) 5. 60的 25 相当于80的 3 10 。( ) 三、选择题。 1.5千克的3 1与3千克的5 1相比( )。 ①5千克的3 1重 ② 3千克的5 1重 ③ 一样重 2.)189 7(5 218)9 75 2(××=××这是根据( )。 ① 乘法交换律 ② 3.下面图中,( ① 4.下面错误的说法是( )。 ① 一个数(零除外)与它的倒数的乘积等于1。

② 已知b =14 13×a (a 是非零自然数),a 肯定比b 大。 ③ 男生人数的4 3相当于女生人数。这句话是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 “1”。 5.下面等式正确的是( )。 ① 31 ×21=312 1 ② 21+43×4=43×)21+4( ③ 6=6×6 5+61】 四、能简算的要简算。 17× 916 ( 34 +58 )×32 59 × 34 +59 × 1 4 54 × 18 ×16 15 + 29 × 310 44-72×512 25843?? 232124? 15 1365139?? 11511543+? 6511765114?+?24)3143(?- 9 1)4151(?+ 52+43×32 (41-61)×12 1413×13+1413 265×10 3 ×39 347 ×28 34 ×815 ×310 五、解答题。 1.学校购进3600本儿童读物,其中181是经典名著,40 3 是科普读物。经典名著和科普读物各多少本? 2. 某工厂一月份用电4800度,二月份比一月份节约用电 10 1 ,二月份比一月份节约用电多少度?二月份实际用电多少度? 3. 爸爸今年40岁,儿子的年龄比爸爸年龄的4 1 多4岁,儿子今年 多少岁? 4. 有300个桃子,大猴子拿走31,小猴子拿走余下的4 1 。小猴子拿 走了多少个桃?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附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练习检测卷 一、填空。 1.12×2 3表示( )。 2.11 7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0.5。 3.35千米=( )米 7 12小时=( )分 4.6∶( )=( )16=3 4=15÷( )=( )(填小数) 5.20的35相当于40的? ?? ?? ;1吨的58相当于( )的18。 6.学校合唱队的人数在40~60人之间,男、女生人数比是7∶6,合唱队共有( )人。 7.把3∶4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扩大到原来的( )倍。 8.甲数是乙数的3 5(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乙数比甲数多? ?? ?? 。 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个长方形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在里 填上“>”“<”或“=”。

34×3234 58÷558 34×1634÷16 1÷341×34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54-14=1,所以54和1 4互为倒数。( ) 2.20÷2与20×1 2都可以表示把20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 ) 3.从家到学校,哥哥走7分钟,弟弟走9分钟。哥哥与弟弟速度的比是7∶9。( ) 4.光明小学与宇光小学的女教师都占全校教师总数的3 4,两个学校的女教师人数一样多。( ) 5.甲、乙两人今年年龄的比是5∶6,明年年龄的比一定是6∶7。 ( ) 6.74∶7 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2∶1。(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根2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木料的( )。

A.25 B.25米 C.15 2.一堆煤用去25,还剩1 5吨,用去的和剩下的比较( )。 A .用去的多 B .剩下的多 C .一样多 3.比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后项缩小到原来的1 5,比值( )。 A .扩大到原来的25倍 B .缩小到原来的1 25 C .不变 4.食堂有2吨面粉,每天吃总数的1 4,可以吃( )天;如果每天吃1 4吨,可以吃( )天。 A .8 B .6 C .4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2,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0.2∶1 B .1∶5 C .5∶1 四、 计算。(1题6分,其余每题12分,共30分) 1.直接写得数。 9÷17= 23÷12= 57×710= 15÷513= 6÷13= 9×113= 2.计算下面各题。 35×34÷910 815×49×516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课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无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

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xxx: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xxx: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得深刻。 记录人:xxx 2018-03-04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检测卷 一、填空。 1.12×2 3表示( )。 2.11 7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0.5。 3.35千米=( )米 7 12小时=( )分 4.6∶( )=( )16=3 4=15÷( )=( )(填小数) 5.20的35相当于40的? ?? ?? ;1吨的58相当于( )的18。 6.学校合唱队的人数在40~60人之间,男、女生人数比是7∶6,合唱队共有( )人。 7.把3∶4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扩大到原来的( )倍。 8.甲数是乙数的3 5(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乙数比甲数多? ?? ?? 。 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2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这个长方形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在 里填上“>”“<”或“=”。

34×32 34 58÷5 58 34×16 34÷16 1÷34 1×34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54-14=1,所以54和1 4互为倒数 。 ( ) 2.20÷2与20×1 2都可以表示把20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 ) 3.从家到学校,哥哥走7分钟,弟弟走9分钟。哥哥与弟弟速度的比是7∶9。 ( ) 4.光明小学与宇光小学的女教师都占全校教师总数的3 4,两个学校的女教师人数一样多。 ( ) 5.甲、乙两人今年年龄的比是5∶6,明年年龄的比一定是6∶7。 ( ) 6.74∶7 8化成最简整数比是2∶1。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根2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木料的( )。

A.25 B.25米 C.15 2.一堆煤用去25,还剩1 5吨,用去的和剩下的比较( )。 A .用去的多 B .剩下的多 C .一样多 3.比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后项缩小到原来的1 5,比值( )。 A .扩大到原来的25倍 B .缩小到原来的1 25 C .不变 4.食堂有2吨面粉,每天吃总数的1 4,可以吃( )天;如果每天吃1 4吨,可以吃( )天。 A .8 B .6 C .4 5.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2,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A .0.2∶1 B .1∶5 C .5∶1 四、 计算。(1题6分,其余每题12分,共30分) 1.直接写得数。 9÷17= 23÷12= 57×710= 15÷513= 6÷13= 9×113= 2.计算下面各题。 35×34÷910 815×49×516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检测及答案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细心填空。 1.8 7=( )(小数)=( )%。 2. 5的倒数是( ),0.4与( )互为倒数。 3. 在○里填上“〉”、“<”或“=”。 49×23○49 65×1○65÷1 83÷73○8 3 4.一桶啤酒倒出3 2,刚好倒出12千克。这桶啤酒原来重( )千克。 5.一箱葡萄重28千克,吃了4 1,还剩( )千克 。 6. 为了庆奥运,实验小学绘制了一幅百米长卷图,其中六年级绘制的占全长的 52。六年级绘制了( )米画卷。X|k |b | 1 . c|o |m 7.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5。这是一个( )三角形。8.6:0.2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9. 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全程的 53,这辆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全程长( )千米,行完全程需( )小时。 10.小明用圆规画了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画得圆的周长是( )厘米。 11. 希望小学六年级一班美术兴趣小组有12名学生,这12名学生的身高(厘米)是: 154 156 158 165 158 148 158 151 150 162 163 149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12. 前进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测验,结果有97名学生及格,3名学生不及格,及格率是( )。 13.在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4.盒子里有大小相同的20个红、黄两种球。要想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5 3,盒子里应放红球( )个,黄球( )个。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4分) 1 ()÷()=()%=():40 2.9份,每份煤重(),每份是这堆煤的()。 3.()比20米多20%,3吨比()千克少40%。 4.9 ÷()= 0.75 =():24 =()% 5.0.75: 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6.()和它的倒数的和是2。 7.走一段路,甲用了15分钟,乙用了20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9.一根绳子长10米,用去25% ,剩()米 10.用圆规画一个周长为18.8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取( )厘米,所画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 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 ) 12. 一个半圆的半径是6dm,它的周长是()dm,面积是()dm2。 二、判断。(10分) 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5%。 ( )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商不一定比原数大。 ( ) 3.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 3.14倍。() 4. 一个真分数乘一个假分数,积一定大于这个真分数。() 5. 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 某人栽了101棵树,全部成活,其成活率为101%。() 7.加工97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97%。 ( )

8.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面积也相等。() 9. 如果a×23 =b×35 (a、b都不等于0),那么a B、< C、= 4. 100克糖水中含糖10克,则水与糖的比是() A、10:1 B、11:1 C、9:1 5. 在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面积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cm2。 A、28.26 B、12.56 C、50.24 6. 1000元存入银行3年,到期时取出1045元,则取出的1045元叫() A、本金 B、利息 C、本金和利息 7.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完成,乙队独做16天完成,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快() A、37.5% B、60% C、62.5%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半径一定比直径短 B、圆具有对称性 C、圆是曲线图形 9.周长相等时,()的面积最大。 A、圆 B、长方形 C、正方形 10.把30%的百分号去掉,原来的数就()。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11. 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 ,两段相比()。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七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

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课题名: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第4课时 主备人:向汉龙 时间:2015年3月12日 小组成员:向迎春宋贻绣 向汉龙唐精

初稿 课题: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 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学习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学习难点】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导学】 1.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 图中的∠1与∠5,∠3与∠5,∠3与∠6 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P 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的角? 6 【研学】 1.如图(1),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若把它们看成三条 直线则该图可说成“直线和直线与直线相交”也可 以说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了小于 平角的角共有个,通常将这种图形称作为“三线八角”。其 中直线,称为两被截线,直线称为截线。 2. 如图(3)是“直线,被直线所截”形成的图形 (1)∠1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 的,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位角。 (2)∠3与∠5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 的,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内错角。 (3)∠3与∠6这对角在两被截线AB,CD的,在截线EF 的,形如“”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3.找出图(3)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4.讨论与交流: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17分) 1、一张光盘的刻录面为环形,内圆的直径是4厘米,外圆直径是12厘米,这张光盘刻录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件羊毛衫的标签中写有“羊毛85%”表示()占()的85%。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 : 3, 乙数除以甲数的商是(), 甲数占两数和的()%. 5、圆周率表示的是()和()的倍数关系,用字母()表示。 6、在同圆里,半径是直径的(),它们都有()条。 7、六年级(1)班某天的出勤率是98%,全班共50人,这个班当天缺勤()人。 8、在○里填上>、<或=。 1×○13÷1○3 10○10÷ 9、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 10、1米的4/7是()0.75比1/4多()% 18是()的1倍()比18多15%。 二、判断题:(6分) 1、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 2、已知X×Y=1,那么X和Y互为倒数。() 3、4米增加它的1/4后,再减少1/4,结果还是4米。() 4、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5、小明家12月份用电量比11月份节约了110%。() 6、A和B为自然数,A的等于B的40%,那么A<B。() 7、如果甲比乙多20%,则乙比甲一定少20%。() 8、5米: 10分米= 1 : 2 。() 9、新培育的玉米良种,发芽率达到120%。() 三、选择题:(6分) 1、一堆煤,运走1/4吨,还剩下()。A3/4B3/4吨C无法确定 2、把0.85、7/8、85.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是() A0.85B7/8C85.1% 3、一个圆的直径扩大2倍,那么这个圆的周长就扩大()。 A 6.28倍B2倍C4倍D2π倍 4、把5千克的水果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A千克B10%千克C2千克D千克 5、甲数减少了它的1/4后是75,这个数是()。 A30B45C100D125 6、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A1/4B78.5%Cπ/4 7、母子俩的年龄差是28岁,母子的年龄比是3:1,那么儿子是() A 16岁 B 7岁 C 14岁 D 15岁

初中: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课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无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

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集 体 发 言 记 录 xxx: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这是一些经典题型。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xxx: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小小学史伟丽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4、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6、一个数乘真分数(比1小的数)积比原数小;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比1大的数)积比原数大。 7、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都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或1,比1小或等于1。 第二单元可能性 1.概率=获胜的情况数除以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数。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 2、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分率; 分率=比较量÷单位“1”的量 3、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变号变倒数)。 4、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商会比原数小,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商会比原数大。 第四单元认识比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3、比的前项相当于除式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式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式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值。 4、两个数的比可以用比号连接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5、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第五单元圆 1.圆的各部分名称: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直径。 2.圆的特征:在同圆或等圆当中,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 的2倍,用字母表示d=2r;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3.扇形,圆心角 4.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3.14d或c=2*3.14*r 5.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3.14r*r 6.环形的面积:s=3.14R*R-3.14r*r 第六单元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1.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整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对分数同样适用。 2.已知一个数以及另一个数比它多或者少几分之几,求另一个数。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既可以用除法计算,也可以列方 程。 第七单元认识百分数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分数可以表示分率和数量,但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跟单位。 3、我们不能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因为它有可能是表示数量的分数。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除不尽时要先除到第四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成最简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