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物理实验计划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5篇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教具: 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 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 : 一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新课引入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
(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
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
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新课教学: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多媒体投影)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
(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一、实验目的。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
1. 静电实验。
实验材料,塑料梳子、小纸片。
实验目的,通过梳子摩擦产生静电,观察小纸片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了解静电现象。
2. 弹簧测力实验。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物体。
实验目的,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理解弹簧的伸缩规律。
3. 光的折射实验。
实验材料,玻璃棱镜、光源。
实验目的,观察光在玻璃棱镜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热传导实验。
实验材料,金属棒、蜡烛。
实验目的,通过热传导实验,让学生感受金属的导热性,理解热传导规律。
5. 摩擦力实验。
实验材料,不同材质的物体。
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材质物体之间的摩擦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材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实验方法。
1. 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充分的演示和讲解。
2.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注意实验安全,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3.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
四、实验评价。
1.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3. 学生也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促进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精神的培养。
五、实验效果。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导言: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及材料、实验操作步骤等方面,提出一种适合初中物理实验的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
一、实验的目的物理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测量和数据处理,验证物理理论、定律和公式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光、电、声等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装置及材料根据初中物理课程的要求和实验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材料。
例如,在光学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光源、凹透镜、凸透镜、反射镜、透明板等仪器和材料;在电学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电池、导线、电灯泡、电流表、电阻器等仪器和材料。
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装置和材料进行实验。
三、实验操作步骤1. 实验前准备:理清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相关理论知识,检查实验装置和材料的完好性,确保实验平台安全。
2. 实验装置的搭建:根据实验要求,将实验装置按照要求搭建起来,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条件的调整: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实验条件,例如调节光源亮度、电路的电压等,以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4. 数据的采集和记录:进行实验操作时,及时采集和记录相关数据,例如光的强度、电流的大小等,以备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5.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测量:根据实验要求,观察和测量实验中出现的相关现象,例如光的折射、电流的变化等。
6.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例如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等,以验证物理理论、定律和公式的正确性。
7. 结果的讨论和总结: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提出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措施。
四、实验设计要点1. 目的明确:实验设计中应明确实验的目的,确保实验结果能够验证物理理论、定律和公式。
九年级物理小实验

九年级物理小实验一、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实验器材。
- 弹簧测力计、不同粗糙程度的平面(如玻璃、木板、砂纸)、不同质量的木块。
2. 实验步骤。
- 将弹簧测力计调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缓慢匀速拉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1,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保持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不变,将木块放在砂纸上,重复上述步骤,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2,比较F_1和F_2的大小。
- 在木块上添加砝码,增大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3,比较F_1和F_3的大小。
3. 实验结论。
-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二、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实验器材。
- 质量不同的小球(如小钢球、小塑料球)、斜面、水平木板、木块。
2. 实验步骤。
- 让同一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s_1和s_2(小球从较高处滚下时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更远)。
- 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s_3和s_4(质量大的小球推动木块的距离更远)。
3. 实验结论。
- 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三、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1. 实验器材。
- 电源、电压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如L_1、L_2)、导线、开关。
2. 实验步骤。
-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串联电路,电路中有电源、开关、L_1和L_2串联。
- 用电压表测量L_1两端的电压U_1,记录数据。
- 用电压表测量L_2两端的电压U_2,记录数据。
- 用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U,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 = U_1+U_2。
四、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九年级物理上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九年级物理上下册实验教学计划目标:本实验教学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性的研究方式,帮助九年级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和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上册实验计划:1.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 实验内容: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体积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 实验内容:使用和水量计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并记录结果。
-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正确使用和水量计的方法,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密度-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 实验内容:使用实验室提供的物体和测量工具,测量其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出物体的密度。
-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进行密度计算。
下册实验计划:1. 实验四: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电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和关系。
- 实验内容: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并记录结果。
-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准确连接电路和使用测量仪器,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五: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 实验内容:使用光线盒和反射镜进行光的反射实验,并观察记录结果。
-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准确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
3. 实验六:探究声音的传播规律-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规律及其应用。
- 实验内容:使用音叉和声音传导器进行声音的传播实验,并观察记录结果。
- 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准确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
以上实验教学计划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教师工作计划

中学物理实验教师工作计划
本学期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1. 确认实验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每个实验进行详细的准备,包括实验器材、材料和实验步骤的准备工作。
2. 安排实验课程表,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的时间和顺序,确保每个实验课程都能充分利用实验时间进行教学。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内容的预习和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
4. 在实验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帮助他们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实验问题。
5.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实验原理,总结实验规律。
6.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7. 定期进行实验课程的总结和检查,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8.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课教学计划

15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演示
第十一周
16
探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演示
第十三周
17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分组
第十四周
18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
分组
第十五周
苏科版《物理(wùlǐ)》九年级(下册)
单元
序号
实验名称
演示或分组
指导完成时间
电功和电热
1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分组
第二周
2
探究焦耳定律
演示
第三周
3
测电笔的使用
演示
第四周
4
保险丝的作用
演示
第四周
电磁转换
5
磁体的性质
演示
第五周
6
磁场的方向
演示
第五周
7
磁场分布
演示
第五周
8
磁化钢针
演示
第五周
9
电流的磁效应
演示
第六周
10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演示
第六周
11
研究电磁铁
分组
第六周
12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
演示
第七周
13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
6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演示
第六周
7
机械能、内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
第七周
8
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演示
第七周
9
燃料的热值
演示
第八周
电路初探
10
组成一个串联和并联电路
演示
第九周
11
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必背实验

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必背实验本文档列举了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的必背实验。
这些实验是研究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
实验一:测量电阻实验目的:掌握测量电阻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了解电阻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掌握测量电阻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了解电阻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实验材料:电源、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导线。
:电源、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导线。
实验步骤::1. 将电阻箱连接到电路中,调节电阻箱的电阻值。
2. 接通电源,并调节电流表的量程。
3.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4.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电阻值。
实验二: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了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并掌握安培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
:了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并掌握安培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阻。
: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阻。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电路连接方式,接通电路。
2.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
3. 调节电压值,并记录相应的电流值。
4. 分析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并绘制相应的关系曲线。
实验三: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弹簧的形变量和作用力,求解弹簧的弹性系数。
:通过测量弹簧的形变量和作用力,求解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材料:弹簧、滑轮、质量块、测力计、刻度尺、导线。
:弹簧、滑轮、质量块、测力计、刻度尺、导线。
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并调整滑轮位置使其与弹簧相连接。
2. 在弹簧下方挂上合适的质量块,使其形变。
3. 测量弹簧的形变量和作用力,并记录数据。
4.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四:测量声速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和距离,求解声速。
:通过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和距离,求解声速。
实验材料:计时器、发声装置、测量距离的工具。
:计时器、发声装置、测量距离的工具。
实验步骤::1. 发出一个短暂的声音,并用计时器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第二学期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
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2018.3
实验进度表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