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单元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 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2单元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 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 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质量检测习题一、选择题1.活字印刷术对文化的传播、文明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它发明于( )A.北宋B.唐朝C.南宋D.元朝2.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的人是( )A.毕昇B.蔡伦C.沈括D.郭守敬2.下图所示是《梦溪笔谈》中对我国古代一项发明的描述,与该项发明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蔡伦B.张衡C.毕昇D.宋应星4.下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徽标,它的设计取材于我国古代的( )A.司南B.地动仪C.编钟D.突火枪5.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 )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6.宋人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最能说明( ) A.北宋风水迷信盛行 B.北宋航海事业兴旺发达C.北宋阴雨天气很多D.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7.我国发明的火药很早就应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8.《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9.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 )A.三大发明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的决定作用B.国家、宗教未能对欧洲社会的转型发挥作用C.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重要作用D.指南针推动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10.宋代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战争场面惨烈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D.火药威力巨大2、“四大发明”是我国对世界科技的重大贡献,其中和宋代相关的是()①指南针②火药③造纸术④活字印刷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瓦子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4、玄奘大师曾大量印刷普贤菩萨像,散施四方。

这种印刷方式应是( )A.拓石B.活字印刷C.雕版印刷D.激光印刷5、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火药 B.指南针和造纸术 C.指南针和火药 D.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6、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7、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8、中国的指南针、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A.罗马人B.印度人C.日本人D.阿拉伯人9、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出现在哪一时期( )A.唐朝B.战国C.两晋D.两宋10、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A. 沈括B. 李春C. 蔡伦D. 毕昇11、繁体“戰”字,在印制书籍时不小心印成“”。

中国发明这一技术是在( )A.东汉B.北宋C.南宋D.元朝12、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书籍是()A 《天工开物》B 《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窦娥冤》13、在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事实相符合的一项是()A.西汉时,大臣们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D.宋代人们用罗盘针航海14、北宋著名作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他的代表作是A.《史记》B.《资治通鉴》C.《清明上河图》D.《秋郊饮马图》1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A. 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B. 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C. 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D. 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课时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课时同步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2、《宋史》记载:“又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

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4、右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徽标,这一徽标中有最早的指南仪器图像。

这一指南仪器是( )A.罗盘针B.司南C.指南针D.磁针5、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外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A.地动仪B.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6、南宋时期,人们读到的精美书籍通是通过 ( )A.活字印刷而成B.雕版印刷而成C.用竹木简刻的D.手抄的7、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的是在( )A.唐朝建立后B.北宋建立后C.南宋建立后D.元朝建立后8、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

下列哪些成就能说明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用于航海④火药武器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是北宋安石的著名诗句,隐含的科技发明是()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10、“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利用磁性的钢针制成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大大促进航海技术的发展。
(3)依据下面图片中的人物可知是毕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宋时期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B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其代表作《梦溪笔谈》记录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正是反映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化传播,B正确;ACD都与题干中所述提高印刷效率的现象不符,排除。故选B。
4.D
根据题干信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故选D。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舍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12.新航路开辟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与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有关,它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1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下列所示情景应选入该时期的是
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B.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
C.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D.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
14.诗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反映了
A.陆上丝路贸易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D.郑和七下西洋
15.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在北宋时期由匠人毕昇发明的是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中国“四大发明”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B.北宋毕昇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C.唐朝时发明了火药,唐末广泛应用于军事D.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宋代的科技发明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顶峰,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下列发明成型于这一时期的是()A.司南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火铳3.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

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4.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5.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下列科技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A.毕昇﹣﹣活字印刷术B.斯蒂芬森﹣﹣蒸汽机车C.爱迪生﹣﹣耐用白炽灯泡D.瓦特﹣﹣飞机6.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幅历史曲线图(如图)。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幅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主题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B.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C.宰相权力的变化D.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7.曾随郑和三下西洋的马欢在其所著《瀛崖胜览》中记载:“设遇风、水不便,舟师失针,舵损。

”曾随郑和四下西洋的费信也在其《星槎胜览》中写道:“上怕七洲,下怕昆仑。

针迷舵失,人船莫存。

”两则材料主要强调了()A.郑和船队总是遇到风浪B.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重要作用C.明朝航海技术领先世界D.郑和船队克服困难仍坚持远航8.现代伟大的改革开放家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炼丹家发明了火药B.北宋时,毕昇在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C.唐朝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D.唐朝时,火药武器运用到军事领域,发明了火铳9.沈括所撰《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题1.(2016·连云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 A.拓印刻石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双色套印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它的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A.蔡伦B.毕昇C.李春D.李时珍3.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4.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技术条件,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把它传入欧洲的是()A.意大利人B.阿拉伯人C.波斯人D.日本人5.燃放鞭炮已成为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而火药在发明后的一千多年里除了用于制作武器以外几乎只是用来做鞭炮,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隋朝6.古代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

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是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7.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我所用。

在元朝,政府极为重视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对此元政府为学习伊斯兰天文历法而设置的机构是()A.回回司天监B.市舶司C.回回药物院D.宣政院8. 宋元时期出现了很多对世界影响深远的科技成就。

根据你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因是什么()①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②发明者个人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③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④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9.“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

”这里介绍的是()A.雕版印刷术B.火药的使用C.指南针的发明D.活字印刷术10.MH370失联以来,我国海军舰船和飞机利用卫星定位系统(GPS)一直奔赴于相关海域搜寻飞机疑似踪迹。

【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

【整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A.唐朝 B.北宋C.南宋 D.元朝3、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的朝代是()A.唐朝 B.五代C.宋朝 D.隋朝4、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A、日本遣唐使B、意大利传教士C、阿拉伯商人D、中国的航海家5、时下,“一带一路”成为热点。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6、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A.沈括B.李春C.蔡伦D.毕昇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A.雕版印刷术B.拓印刻石C.活字印刷术D.双色套印8、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上,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这里的“第三种”是指()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9、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文化传播起重大作用的是()①造纸术②火药③印刷术④指南针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0、下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是()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2“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指海南诸岛),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2)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能获得什么信息?两则材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3)你知道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附答案:一、单选题1、B2、B3、C4、C5、C6、D7、C8、A9、B10、C二、材料分析题11、(1)此材料应写于宋朝,因为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2、“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

”这里介绍的是()A.雕版印刷术B.火药的使用C.指南针的发明D.活字印刷术3、下列是几个反映宋元时期历史的影视剧片段,其中有一个片段并没有真实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它是()A.毕昇将黏土做成泥活字,用来排版印刷B.李某乘坐装有指南针的商船南下做生意C.文天祥在竹简上给皇帝写奏折D.蒙古军队在西征中用火炮攻打敌营4、下图为转轮排字法的模型,发明这一排字法的科学家是()A.毕昇B.王祯C.关汉卿D.祖冲之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

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造纸术②行省制③活字印刷④分封制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6、我国四大发明中北宋时期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火药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指南针D.指南针和造纸术7、“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这反映了()A.元朝建立了发达的驿站系统B.元朝城市防御设施完善C.宋朝驿站比较发达D.元朝城市设计合理,巨大美观8、古代出名的丝绸之路是中西方交往的严重通道。

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是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9、“渺小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其中提到的指南针传人欧洲与______人有关。

( )A.阿拉伯B.美国C.英国D.日本10、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以火药来推进的武器装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活字印刷术③司南④造纸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2、元世祖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大都。

元朝海运的出发地是()
A. 刘家港
B. 杭州
C. 扬州
D. 泉州
3、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的先进性不包括
...( )
A.经济
B. 省时
C.省力
D.效率低
4、玄奘大师曾大量印刷普贤菩萨像,散施四方。

这种印刷方式应是( )
A.拓石
B.活字印刷
C.雕版印刷
D.激光印刷
5、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指南针和造纸术 C.指南针和火药 D.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6、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7、被誉为“水手的助手”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发明(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8、中国的指南针、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请问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A.罗马人
B.印度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9、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出现在哪一时期( )
A.唐朝
B.战国
C.两晋
D.两宋
10、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 沈括
B. 李春
C. 蔡伦
D. 毕昇
11、繁体“戰”字,在印制书籍时不小心印成“”。

中国发明这一技术是在( )
A.东汉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2、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书籍是()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窦娥冤》
13、在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事实相符合的一项是()
A.西汉时,大臣们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人们用罗盘针航海
14、北宋著名作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他的代表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清明上河图》
D.《秋郊饮马图》
1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 经济发达但文化并不繁荣
B. 军事强大但科技并不先进
C. 科技发达但军事并不强大
D. 军事强大但经济并不发达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1)培根所说的“三种东西”分别是什么?
(2)第二种对欧洲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7、古代思想文化科技的创新对我国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意指天下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

材料二:“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可载五六百人,……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

----《梦梁录,江海船舰》(1)
材料三: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了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

(1)材料中一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优点)?
(2)材料二中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于哪个朝代?分别是指什么?
(3)材料三概括了哪一篇明代小说?于它成书同一时期的另外两本小说是什么?
18、改错题
(1)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的是元代著名科学家毕昇。

错误:
订正:
(2)北宋初期,指南针被装入刻有度数的圆盘中,凭此人们可以更准确地判定方位。

错误:
订正: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谨慎),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你从材料一、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
(2)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C
5、D
6、C
7、B
8、D
9、B 10、D 11、B 12、A 13、D 14、C 15、C
二、非选择题
16、(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17、(1)科举制度,隋朝
影响(优点):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③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⑤择优录取,相对公平(每点1分答对任意2点就得2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宋代,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3)《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18、(1)毕昇王祯
(2)北宋南宋
19、(1)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2)阿拉伯人.
(3)因果关系,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宋代航海事业与海外贸易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