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教案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

通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动手尝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探究二:探究指南针的应用
【提出问题】课件展示:通过图片“你能够从中捕捉到哪些历史信
息? ”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
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为防止迷失方向,你应该携带哪些物品?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到战国时期的指南仪器
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已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
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
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
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留白
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学生自主回顾
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学过的知识。
情境导入
以一组焰火燃放的声效和両面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
启发其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积极思考的火箭是科技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结果。激发兴趣,学习火药的应用和
传播。
探究四: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同时让学
生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根据问题回答,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中华书局初中历史七下《第13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word教案

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战国时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朝时制成了指南针,用于航海;唐朝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开始用于火红制造武器,宋元时,火药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出现了大量的火药武器;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及其作用。
①通过自制指示方向的小磁针以及用萝卜、泥巴或者木头自制活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②引用马克思、鲁讯对四大发明作用的有关论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阅读、教师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认识到它们的巨大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对四大发明传播及其影响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②火药发明及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③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④四大发明的传播。
难点:正确认识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四大发明。
它们发明的情况是怎样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对世界有何意义呢?讲授新课一、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教师提问:讲到指南针我们知道它是用来辨识方向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辨识方向的方法?(学生列举)而我国最早的定向工具是什么呢?1、战国的司南学生观察《司南》图及说明。
但司南制作不易,稍稍摆的不好就指示不准。
到了宋代则出现了更简易、更精确的指南针。
2,、指南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然后阅读课堂材料完成相应问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繁荣。
本课内容包括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和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科技的具体应用和中外交通的繁荣程度可能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了解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兴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掌握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情况。
2.教学难点: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具体应用和影响,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图片。
4.视频: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四大发明的相关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13课教案

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及向东西方世界的传播、北宋杰出科学家沈括和元朝杰出科学家郭守敬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2、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感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享誉世界,所以运用四大发明中与学生联系密切的活字印刷术和火药等知识点导入新课。
2、在讲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个发明时,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科技史的内容,认识到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2、我国古代的很多发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应用(二)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
三、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
本课的主题是介绍宋元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成就。
宋元科技在秦汉隋唐之后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科技成就,在中华民族科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课程类型:新课教学五、课时:1课时六、教具准备: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七、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练习法、读图分析法等。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请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哪四大发明?你们知道的有关四大发明的知识还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印刷术(费工、费时、保存不便)改进: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泥活字)和元朝王祯的木活字印刷术外传:13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欧洲、埃及,较欧洲早400多年。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宋元的科技技术 教案

第13课宋元的科技技术课程目标: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
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沈括和《梦溪笔谈》、郭守敬和《授时历》。
探究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播,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⑴制作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⑵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得历史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通过对四大发明的介绍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⑵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活字印发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课前准备⑴准备材料,收集相关信息。
⑵制作POWEPOINT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利用相课件和学生动手做活字提高认识。
2.指南针的运用:利用相关课件使学生认识指南针的价值3.火药的应用:用课件中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火药的认识。
4.四大发明的传播和意义: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认识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促进作用。
5.沈括和郭守敬: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二人主要成就。
三.全课总结:知识点归纳。
使学生认识宋元科技的历史地位。
四.课堂反馈:完成课堂反馈练习。
《宋元的科学技术》

《宋元的科学技术》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宋元的科学技术》(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课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评价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宋元的科学技术》是第13课的内容,该单元以“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为主题展开。
本课以“宋元科技”为主题,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宋元时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边疆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冲撞时期,更是一个经济大发展、科技大进步、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二.说课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与能力1.引用马克思、鲁迅对四大发明作用的有关论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归纳宋元科技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教师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四大发明传播及影响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四大发明的传播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教学难点是:正确认识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
三.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的完美统一。
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学科对他们而言又相对陌生和枯燥,所以我采用的教法是问题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模式第13课

重点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
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学
提纲)
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术
(1)发明者:(2)朝代:
(3)意义:
2、火药
(1)发明者:
(2)_______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__________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中。
3、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_______时,阿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把它传入欧洲。
4、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D、指南针和造纸术
评
对课堂练
习的反馈
校正
课堂
小结
教学
反思
禄丰县文星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案
课题: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主备教师:胡忠怀参备教师:课型:审核签名:集备时间:20年月日(第节)
导
导语设计
中国的四大发明闻名世界。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知道了造纸术,在这一课里,我们将继续学习另外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同学们知道吗?正是在宋代,这三项发明取得了重大发展,并对此后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旁注
练
练习时间
练习方式
旁注
课堂练
习设计
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拨解释,共
同提高)
1、列举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列举北宋时期主要的火药武器。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宋元的科学技术教案

《宋元的科学技术》教案孙占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2、掌握指南针发明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3、掌握火药发明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分析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者及时期。
难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历史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导入同学们,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有让我们中国人自豪不已的四大发明,去年,我们已经学习了其中的一项造纸术……,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其他的三项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板书课题:宋元的科学技术。
这一课,共三个小标题,其中第三个是选学内容,因此我们只讲前两个标题的内容。
板书: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导学提纲,运用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导学提纲中问题的答案。
2、出示导纲(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发明于什么时期?它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什么优点?它的发明有什么历史意义?(2)指南针的雏形叫什么?指南针发明于什么时候?它于何时传入欧洲?它的发明有什么影响?(3)火药是谁发明的?它何时应用于军事?何时传入欧洲?它的发明有什么影响?3、自学设疑(10分钟)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如果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可以记下来,等会小组之间讨论解决,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二﹑合作互动同学们,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下面请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刚才自学过程中有疑问的问题。
1、小组交流(5分钟)(在学生交流的同时,出示展示评价表)考:如果让你来进行评价,你如何评价?(我代表第组的同学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价,他的问题是,他的答案是,根据他的表现,我给他打分,大家同意吗?)注意:(1)在学生评价完第一个问题后,教师要补充讲解教材67页“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活字印刷程序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战国时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朝时制成了指南针,用于航海;唐朝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开始用于火红制造武器,宋元时,火药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出现了大量的火药武器;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及其作用。
①通过自制指示方向的小磁针以及用萝卜、泥巴或者木头自制活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②引用马克思、鲁讯对四大发明作用的有关论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阅读、教师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认识到它们的巨大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对四大发明传播及其影响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②火药发明及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③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④四大发明的传播。
难点:正确认识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四大发明。
它们发明的情况是怎样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对世界有何意义呢?
讲授新课
一、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
教师提问:讲到指南针我们知道它是用来辨识方向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辨识方向的方法?(学生列举)而我国最早的定向工具是什么呢?
1、战国的司南
学生观察《司南》图及说明。
但司南制作不易,稍稍摆的不好就指示不准。
到了宋代则出现了更简易、更精确的指南针。
2,、指南针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然后阅读课堂材料完成相应问题。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藩志》
两段材料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北宋:开始用于航海;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
活动:同学们可以粗略的计算一下从战国到宋朝大约经历了多长时间?(一千多年)这说明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突破要经过很长时间、很多人的努力,可见人类进步的艰辛。
二、火药的发明与使用
学生与阅读教材了解火药的发明与使用情况。
古代炼丹人发明→唐末用于军事→宋元广泛使用
课中题:火药的发明在军事上产生了什么影响?(①导致大量火药武器的出现;②改革了作战方法,是世界兵器史上的进步;③增加了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
)
温故知新:在现实生活中,火药除了制造武器以外,还有什么用途?(焰火,鞭炮,炸药等)
三、活字印刷术
1、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回忆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情况,阅读课堂材料,思考雕版印刷的弊端?(费时、费力、费料,错字不易更改,效率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改革雕版印刷术的必要。
材料:“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毕,雕版一直堆放在房间里”。
“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于是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阅读教材小字,了解陶活字的印刷过程,并思考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省时、省力、省料、省钱、存取灵活、更换方便、效率较高。
)
2,、元代时的木活字、锡活字
不过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易损坏,残缺,北宋时活字印刷术并没有推广使用。
到了元朝又发明了木活字、锡活字,活字印刷术才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看《元转轮排字盘》
四、四大发明的传播
学生结合地图册,了解四大发明传播情况,明确是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材料:“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
——马克思(中国古代的)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7世纪英国思想家培根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所起的作用?
小结:
宋元文化的特点:世界领先、应用广泛、影响深远。
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
请回答:
(1)材料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由于封建社会后期的腐朽未能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
(2)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科学技术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什么?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
作业:
1、列举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并标明发明时期
2、宋元时期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前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