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优秀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本课内容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火药武器的使用以及宋元时期的国内外交通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科技和交通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状况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容易混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梳理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火药武器的使用等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2.教学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指南针的应用范围、火药武器的使用情况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科技发明和交通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和交通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实物道具,呈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指南针的应用范围、火药武器的使用情况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

通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动手尝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探究二:探究指南针的应用
【提出问题】课件展示:通过图片“你能够从中捕捉到哪些历史信
息? ”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
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为防止迷失方向,你应该携带哪些物品?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到战国时期的指南仪器
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已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
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
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
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留白
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学生自主回顾
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学过的知识。
情境导入
以一组焰火燃放的声效和両面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
启发其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积极思考的火箭是科技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结果。激发兴趣,学习火药的应用和
传播。
探究四: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同时让学
生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根据问题回答,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最新

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及影响。
3. 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yù]《萍洲可谈》
据材料指南针有什么好处?
2、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有什么贡献?
完成练习册选择题
学生知道四大发明的重要性
认知目标
一 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并抢答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构建起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记忆基础知识
找学生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质疑补充。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1、导入新课。
2.认知学习目标。
3、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解析课
4、问题拓展深化。
5、小结
检测
读课前提示,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出示目标
一 让生根据本课的导学提纲自主学习并合ຫໍສະໝຸດ 交流本课的基础知识,并构建起知识框架.
备基础知识
二 知识拓展:
学生抢答
引入以同学们熟悉的烟花为引子,问一问烟花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是否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从而引入新课。
播放印刷术发展的视频
根据所学内容总结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板书设计(思维导图)
课后反思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优秀教案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发达的中外交通。
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等等,都是宋元时期科技辉煌的原因。
由四大发明的传播,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对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知道宋元时期交通发达的原因、表现及影响,认识到发达的中外交通,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2)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3)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2)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体会科技引领世界;(3)了解火药的发明,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世界的震动;(4)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带一路”进行对比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过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在宋元时期是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外交通的状况。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状况,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认识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主要以记忆为主,对于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掌握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其他科技成就;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状况,包括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其他科技成就;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状况。
2.教学难点: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其他科技成就的意义和影响;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发展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其他科技成就的意义和影响。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课件,以便于课堂教学的演示和讲解。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基本知识。
2020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2020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十三课,主要讲述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材通过介绍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我国在这一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和对世界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认识尚不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拓展。
此外,学生对中外交通的发展及其对科技传播的影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认识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掌握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发展状况,理解其对科技传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的人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中外交通的发展。
2.教学难点: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作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中外交通对科技传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自主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发展。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作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例,分析中外交通对科技传播的重要性。
4.情境模拟: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中外交通的情景,增强学习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图片、文献资料。
3.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
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燃放烟花图——多放几张)你同学们都看到了,屏幕上的是美丽的烟花。
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炮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
大家知道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吗?(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另外三项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时空,走进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二、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依据课本知识和自学提示,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选代表来介绍这三项发明的概况;分以下各组:活字印刷术组、指南针组、火药组活字印刷术教师播放视频1. 学生阅读教材,依据课本知识完成填空(活字印刷术演变过程)隋唐:雕版印刷术宋代:(泥)活字印刷术元代中期:铜活字印刷术32. 出示材料和问题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出来以后,当时的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请你算一下,要刻完我们这本历史课本(12万多字),按每天刻50字算需要几年时间? (6年)宋太祖时,由官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耗时长、效率低)问题:人们是如何解决是谁解决雕版印刷术的弊端的?其优越性是什么?3. 教师展示活字印刷的步骤:胶泥刻字——烧制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版4. 教师出示一段话: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优质教案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百位演员组成方阵,用汉字“和”的演变过程,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
那一幕带来的震撼,许多人至今都念念不忘。
人们在自豪之外,未免会生出更多的悲叹,这种古老技艺,怕是只能存活于博物馆了吧。
其实不然。
浙江省瑞安市飞云江畔的东源村,墨汁依旧飘芳香,木活字印刷技艺,在那里被完整地保存着。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一古老的发明。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活字印刷术1.多媒体播放视频——《毕昇制作泥活字》2.阅读教材“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一目,归纳活字印刷术的工序及材料。
3.材料研读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4.提出问题:活字印刷术哪些地方体现了“活”的特点?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活字印刷术有怎样的进步?提示: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既经济又省时。
5.材料研读约在13世纪,我国活字印刷术就传入朝鲜半岛。
朝鲜高丽王朝末期,已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到李朝获得大发展。
日本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活字印刷术,是壬辰(1592年)日本侵朝战争后由朝鲜传过去的。
当时日本从朝鲜带回数以万计的铜活字和铸字工,从此日本有了活字刊印本。
中国活字印刷传到越南更晚至19世纪。
我国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在15世纪,是从我国新疆沿中亚、西亚逐步传到欧洲的。
我国科技史专家潘吉星先生指出:“谷腾堡完成其活字试验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印刷术在欧洲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高潮。
而在谷腾堡时代我们仍能看到中国的技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小组月日
由此,人了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4、
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
巩固训练
知识拓展
1.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统治者推崇佛教外,还有()
A.佛经浅显易懂B.雕版印刷佛经
C.人们企盼安定D.道教开始流行
2.右图是2021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活字印刷术的场景,这一场景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沈括B.李春 C.蔡伦D.毕昇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A.雕版印刷术 B.拓印刻石 C.活字印刷术D.双色套印
4.《金史》有“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的战争场景描绘,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火药已经应用于军事战争 B.战争场面惨烈
C.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结局 D.火药威力巨大
5.历史人物是我们学习历史的
重要资料。
下列人物对我们了解宋元
海外贸易兴盛有帮助的是()
A.甲骨文 B.人面鱼纹盆
C.唐三彩D.持罗盘陶俑
6.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甲骨文
B.人面鱼
纹盆
C.唐三彩
D.持罗盘
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