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

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

【学习目标】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学习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知识解读】知识点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背景:(1)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隋唐时发明雕版印刷术【唐】《金刚经》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2)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3)但是,雕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

成本高、利用率低。

据史料记载如下: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当时一个熟练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发明人:北宋匠人毕昇(2)方法: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

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子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3)发展:活字印刷术后,又发明了木活字;元代著名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泥活字版转轮排字目前最先进的激光照排印刷:王选,2006年去世,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1··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当代的毕昇——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

(4)传播: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精编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精编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

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燃放烟花图——多放几张)你同学们都看到了,屏幕上的是美丽的烟花。

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炮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有没有亲眼看过这么漂亮的烟花?那么,大家知道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吗?(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另外三项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主题是------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活字印刷术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简短介绍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费工费时,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人们是如何解决雕版印刷术的弊端的)读教材,抢答正因为雕版印刷术的弊端,人们才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因此发明了______。

答案提示:活字印刷术3.(多媒体出示图片和问题:图中人物是谁)读图,抢答图中人物是谁?答案提示:毕昇。

4.(多媒体出示图片和问题: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方向)读图,抢答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方向?目标导学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一)指南针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司南)2.教师简要介绍司南发明的相关知识。

(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3.(多媒体出示问题:指南针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抢答问题:发明指南针的原理及其应用?学生抢答: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本课内容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火药武器的使用以及宋元时期的国内外交通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科技和交通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和中外交通状况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容易混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梳理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火药武器的使用等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状况。

2.教学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指南针的应用范围、火药武器的使用情况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科技发明和交通事件为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和交通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实物道具,呈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指南针的应用范围、火药武器的使用情况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

1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

1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内容主旨】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宋元时期经由海陆交通向外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交融与文明发展。

【教学目标】指导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应用和传播;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基本概况。

通过分析三大发明发展进程的时间轴、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图和宋元时期三大发明传播路线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感悟科技促进世界文化交融和文明发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教学难点:科技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教学过程】环节一:以培根对中国古代发明的评价,直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过渡:“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培根”这三种发明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环节二:以印刷《梦溪笔谈》为例,介绍雕版印刷术,分析其优缺点;讲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印刷术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和铜活字印刷;阅读课本,呈现时间轴,学生自行整理火药和指南针的发展过程。

设计意图:以教师示范的方式,分析印刷术的发展;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三大发明的发展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过渡:培根是一个英国人,他是怎么知道这三项发明的呢?这三项发明是如何传播出去的?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宋元时期三大科技传播路线图》。

环节三:出示《宋元时期三大科技传播路线图》,分别描述三大科技的传播路径;出示《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路线图》,引导学生分析海陆通道发达的原因;通过对比两张地图,引导学生分析交通促进了科技的传播;阅读课本,获取有关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科技,促进了文化交融。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模仿-迁移”的方式分析两幅地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过渡:“(这三个东西)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案设计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教学目标1.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情况。

2.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培养他们对历史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思考的初步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

3.使学生自觉向古代科学家学习,培养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过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

难点:充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其重要的标志就是四大发明。

大家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那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了一项发明,对,造纸术,早在西汉就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那另外三项发明出现在什么时候?(宋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怎样发明与传播的?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二)学习目标: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发明者、特点、发展、传播及作用。

掌握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应用、传播及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掌握火药的发明、应用、传播及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知道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发达的表现及影响。

通过对中国四大发明的学习,认识到我们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合作探究:(板块一)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大家预习的都比较不错,接下来请预习最好的三个组就有关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内容上台展示。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中外交通的状况。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宋元时期的其他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我国科技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同时也能够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状况,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以及中外交通的认识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主要以记忆为主,对于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掌握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其他科技成就;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状况,包括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其他科技成就;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状况。

2.教学难点: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其他科技成就的意义和影响;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发展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以及其他科技成就的意义和影响。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课件,以便于课堂教学的演示和讲解。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和中外交通的基本知识。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教案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教案
材料二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北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种东西”指的是什么?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 材料二中“极为神速”指的是北宋的哪一项科技发明?
2、活字印刷术:
①发明:北宋的匠人________发明,用胶泥刻烧字模,在铁板上排版;此后,能工巧匠又发明了________。
②发展: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________。元朝中期,出现________印刷。
③传播:13世纪传入________,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________。
主备人
授课人
上课时间
课题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2、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四大发明的影响
板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目标展示
目标导学
1、激趣导入
(3)材料三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想一想: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形成性测试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阅读教材60页)
1、指南针
①出现:汉代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____”。
②发展:宋代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________。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教案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教案

2.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教材第13课,本课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体现古人智慧的四大发明,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宋元时期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世界,中外的文化交流促成“在中古的中国发现世界”。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发达的中外交通。

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等等,都是宋元时期科技辉煌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和宋元时期交通发达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的事实;通过对宋元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体会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创新性,认识这些科技成就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带一路”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传承工匠精神、丝路精神。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活字印刷关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过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烟花,又叫焰火,在各种喜庆和重大庆典活动中,人们都要燃放烟花,表达喜悦之情,寄托美好的愿望。

烟花装扮的绚丽美景主要得益于我国的哪项发明?(火药)你知道火药的发明、应用和传播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讲授新课】一、宋元时期的科技1、活字印刷术(1)发明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毕昇)对毕昇作简要介绍(2)小组合作讨论:阅读教材59页说一说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有哪些优越性?答: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有:耗时短、效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出结论:既经济,又省时。
通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动手尝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探究二:探究指南针的应用
【提出问题】课件展示:通过图片“你能够从中捕捉到哪些历史信
息? ”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
假如你要去原始森林旅游,为防止迷失方向,你应该携带哪些物品?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图片简单了解到战国时期的指南仪器
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已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
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
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
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留白
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学生自主回顾
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学过的知识。
情境导入
以一组焰火燃放的声效和両面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
启发其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联想。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积极思考的火箭是科技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结果。激发兴趣,学习火药的应用和
传播。
探究四: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同时让学
生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根据问题回答,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清楚地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
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及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及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2、通过阅读史料,以小组合作方式,归纳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同时,学习古人不懈努力、用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教师归纳:课件出示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扼要介绍其传播途径,
主要是经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其中火药武器
的传播是由成吉思汗的远征军带人欧洲的。
(二)发达的中外交通
1.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代由于航
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建立以后,陆路
方便。
3.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
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
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
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
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中国与阿拉
火药何时应用于军事?(唐末)何时开始在军事上广泛应用?(宋元时
期)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结合教材,明确火
药的发明和应用。
【提出问题】课件演示火药武器的演变历程。强调南宋的突火枪的
构造原理及在火器史上的重要地位。
【提出问题】比较图片思考:古今火箭的发射原理是否相同?以弄清
火药武器的发射原理。并使学生认识到由古代火箭到今天航天探索所用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捕捉历史信息、处理信
息的能力,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设问“是谁改进了雕版印刷,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
平民毕昇),’然后指导学生看书,想象活字細术酸作过程,并了解活
字材料和印刷技术的改进与革新。(师生交谈)
启发学生思考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的创新与优点。学生可自然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发明者
2.排办方法
3.传播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发展、应用、传播
2.火药:发明、应用、传播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上丝绸之路及驿站制度
2.海上丝绸之路
作业安排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课后记
新课讲授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探究一:视频观史——活字印刷术
与学生一起回忆已学过的有关雕版印刷术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雕
版印刷的缺陷是什么?需要对它进行改进吗?学生思考后得出认识:雕
版印刷费时、费力、不经济。
【提出问题】播放视频“活字印刷术,,,设问“你能够从视频中捕捉到
哪些历史信息?”
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
系的同家和地区有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4.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
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
传到中国。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
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视。
“司南”,知道北宋时,制成指南针。介绍指南针制作的方法,以水浮法、
缕悬法为例。
教师归纳:知道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
广泛用于航海。通过史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指南针在航海中的重要作
用。
探究三:探究火药的应用
【提出问题】结合课前导人的焰火图片及回顾两宋民俗,过渡到火药
的学习。让学生从课本中寻找历史信息:火药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发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