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知识归纳与训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

(3)依据下面图片中的人物可知是毕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宋时期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B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其代表作《梦溪笔谈》记录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正是反映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化传播,B正确;ACD都与题干中所述提高印刷效率的现象不符,排除。故选B。
4.D
根据题干信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故选D。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舍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12.新航路开辟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与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有关,它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1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下列所示情景应选入该时期的是
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B.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
C.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D.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
14.诗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反映了
A.陆上丝路贸易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D.郑和七下西洋
15.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在北宋时期由匠人毕昇发明的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一选择题1. 元代的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
青花瓷的这些特性表明()A .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B .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C .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前列D .中华文明是经久不衰、绵延不断的2.现代社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网购成为了时尚,各种物流快递公司纷纷兴起,如顺丰快递、圆通速递等。
我国宋元时期为使臣和商旅往来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方便的场所是()A .驿站B .澎湖巡检司C .宣政院D .都护府3. 宋代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宋代海路的航线远至( )A .日本和高丽B .东南亚C .印度D .波斯湾及东非海岸4. 下列有关宋元时期我国中外交通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B .元代开始出现驿站C .宋代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D .宋代重视外来科技与文化,设置了回回司天监5.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管理对外贸易,这类机构是()A .转运使B .市舶司C .枢密使D .布政使6.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这句话说明了()A .元朝中外交通的发达B .元朝疆域的辽阔C .元朝地广人稀的写照D .元朝统治的政策7.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8.两宋时期海外贸易活跃,政府在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
下列可能设置过市舶司的城市是()A .天津、上海B .苏州、北京C .海口、景德镇D .广州、泉州9. 《宋史》中对某机构描述如下:“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含答案)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1.沈括所撰《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2000年,我国历史学家在藏黑水城文献(研究西夏的珍贵资料)及宁夏和甘肃出土的西夏王朝时期的文物中发现一批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上述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说明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不可信B.印刷品是宋代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C.活字印刷术的传播是由西向东D.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不晚于北宋2.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按发明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火铳②司南③火药④活字印刷术A.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3.”有了指南针,于是航船远行不会迷路,才能广开殖民地于各洲;有了火药,于是枪炮可以制造,才能整治军备,攻守称便;有了印刷术,于是知识传播有了利器,人类文化才会发达。
所以欧洲中古时代末期的进步,未始不是受了中国这三大发明的影响。
''材料中的“三大发明”对欧洲最重要的影响是()A.推动了新航路开辟B.推动了殖民扩张C.促进了文艺复兴D.促进了社会转型4.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隋朝5.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使用这种技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A.指南针的应用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火药的应用D.造纸术的重大改进6.从图1和图2,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图2元代火A.火药运用到军事领域始于宋朝时期B.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从元朝开始C.火药武器的威力呈现出增强的趋势D.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已经传入了欧洲7.我国历史上,管形火器出现是在()A.五代时期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8.下图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毕昇, 他的重大发明是()毕昇A.指南针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火药武器9.南宋末年,马皇部将娄铃辖守静江月城,当元兵攻城时,娄“拥一炮燃之声如雷霆震撼,城皆崩这表明火药OA.已经应用于战争B.推动更新作战思维C.让南宋长治久安D.开始改变作战方式10.七年级3班同学进行“璀璨的中国科技文化”探究式学习,整理的资料中,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元曲一四大徽班一皮黄戏B.文学一李清照一《窦娥冤》C.科技一毕昇——指南针D.史学一司马光---------- 《资治通鉴》二、填空题1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是一部一体的通史巨著。
初中历史《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及答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出现的公文印章,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汉魏时期的碑文拓片技术,很像后来的雕刻印刷;秦汉时期在布料上印染图案的技术也很像是雕版印刷术。
这说明()A.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先秦开始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于秦汉时期C.毕昇为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D.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印章、拓碑和印花有渊源2.(2022湖南常德中考)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交流的是()A.指南针、印刷术B.火药、指南针C.印刷术、造纸术D.火药、造纸术3.(2023河南镇平月考)印刷术尚未普遍应用的年代,文献的传播基本依靠手抄,手抄耗时长且较难保证与原文本一模一样,印刷术的普及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反映出印刷术()A.推动了文化出版业的产生B.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C.提升了文献传播的质量和效率D.产生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4.(2023广东龙岗期末)王祯在《农书》中记录了他独创的转轮排字法,按韵字、杂字和字号进行分类。
对此信息理解准确的是王祯()A.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B.最早记录活字印刷术C.提高了活字印刷效率D.最早使用铜活字印刷5.火药在唐朝末年登上战场舞台,宋朝时已经大量使用火药武器装备军队。
北宋各地有专门生产火药武器的场所。
靖康之变时,宋朝军队曾经使用火器防守汴梁。
这说明()A.火药武器的威力巨大B.唐宋时期火药和火药武器已应用于战争C.宋朝的军事实力强大D.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6.(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某学生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面的素材。
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民族关系的不断发展C.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D.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7.(2023北京大兴期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习题2(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A.战国B.北宋C.南宋D.明朝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5.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型其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6.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革新7.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年间B.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C.活字印刷术形成于唐朝D.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8.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及答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答案【自主学习】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刻版费工费时。
(2)毕昇、轮转排字法。
朝鲜、日本、东南亚地区、丝绸之路、蒙古人的西征。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司南。
(2)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明。
(3)唐朝、唐朝末年、(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丝绸之路、驿站、(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
(2)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
【真题演练】1.D2.B3.A4.B5.D6.A 7、D8.(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自主学习】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_______。
雕版印刷术的缺点是_________(2)北宋的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了_________。
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______,之后传到________及__________,又经______传到波斯,后来经过________等途径传入欧洲。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战国时,人们制成指南工具是_______(2)北宋时人们制成________,_______时期,中国的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
指南针发明的作用是______(3)火药发明的时间是_______,到_________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火药发明的作用是: ___________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宋元时期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是___________。
宋朝比较发达,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________,宋代的海路可通往_______,远至_______,_____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中国“四大发明”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B.北宋毕昇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C.唐朝时发明了火药,唐末广泛应用于军事D.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宋代的科技发明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顶峰,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下列发明成型于这一时期的是()A.司南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火铳3.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
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4.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5.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下列科技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A.毕昇﹣﹣活字印刷术B.斯蒂芬森﹣﹣蒸汽机车C.爱迪生﹣﹣耐用白炽灯泡D.瓦特﹣﹣飞机6.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幅历史曲线图(如图)。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幅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主题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B.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C.宰相权力的变化D.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7.曾随郑和三下西洋的马欢在其所著《瀛崖胜览》中记载:“设遇风、水不便,舟师失针,舵损。
”曾随郑和四下西洋的费信也在其《星槎胜览》中写道:“上怕七洲,下怕昆仑。
针迷舵失,人船莫存。
”两则材料主要强调了()A.郑和船队总是遇到风浪B.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重要作用C.明朝航海技术领先世界D.郑和船队克服困难仍坚持远航8.现代伟大的改革开放家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炼丹家发明了火药B.北宋时,毕昇在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C.唐朝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D.唐朝时,火药武器运用到军事领域,发明了火铳9.沈括所撰《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知识点一活字印刷的发明1.我国在时期发明了,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是由北宋时的匠人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3.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3世纪时,传入,之后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又经传到波斯,后来经过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知识点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4.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工具,称为。
宋代制了。
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
5.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到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
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
知识点三发达的中外交通6.古代著名的,在宋元时期已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7.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进入鼎盛时期。
8.元朝在中央设置了、等机构,来自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视。
选择题1.“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
”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B.火药的使用C.发明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2.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南。
下列对司南以及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是()A.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 B.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C.唐朝时制成了指南针 D.南宋末期开始用于航海3.(湟中县中考)根据以下四个片断联想:①前身称“司南”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③曾在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任用④被称为“航海的眼睛”()A.火药 B.印刷术C.罗盘针 D.造纸术4.火药武器广泛使用实战出现于()A.西汉末期 B.三国时期 C.唐朝末年 D.宋朝初期5.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他探究的主题是()A.唐朝繁荣辉煌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6.时下,“一带一路”成为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知识归纳与训练知识归纳:
知识点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 1 )发明: 隋唐时期。
( 2 )局限: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活字印刷术
知识点2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3.指南针
4.火药
知识点3 发达的中外交通
5.概况:宋代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6.陆路
( 1 )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 2 )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 3 )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7.海路
( 1 )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 2 )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 3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8.作用: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课堂训练:
知识点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宋太祖时刻印《大藏经》,历时12年,雕版13万块。
雕版印完后,再也派不上用场,造成巨大的人力与物力浪费。
后来谁的发明成功解决了印刷浪费这一难题( C )
A.蔡伦
B.沈括
C.毕昇
D.王祯
知识点2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由中国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B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3.宋神宗设置军器监,生产火药武器。
史书记载:“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
”火药广泛用于战争是在( D )
A.秦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知识点3 发达的中外交通
4.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不正确的是( D )
A.宋代驿站比较发达
B.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C.宋代海路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D.宋代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5.宋元时期,西方传入中国的科技文化不包括( A )
A.纸币
B.药物
C.天文
D.历法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 1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图1: 印刷术图2: 指南针
图3: 火药
(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三大发明的重大影响。
预告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
(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
( 言之有理即可 )
巩固提升:
1.《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的比较时说:“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B )
A.科举制的创立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的并立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文化传播起重大作用的是( B )
①造纸术②火药③印刷术④指南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三大发明”中,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的是( C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4.我国发明的火药很早就应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 )
A.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5.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D )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使用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后来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故①排除。
D项正确。
6.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更换马匹和休息、住宿的地方。
右图是元朝的乘驿金字圆牌。
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
上述材料反映了( B ) 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交通便捷
C.元朝商业繁荣
D.元朝农业发展
7.宋元时期科技领先、交通发达。
( 1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生活了17年,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 2 )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
往来非常方便。
( 3 )宋元时期,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
规律。
( 4 ) 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从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8.搜集、分析资料,探究真实的历史。
下面是各种类型的有关宋朝海外贸易的资料,请你参与
探究并回答问题。
【走进政策】
材料市舶之利,颇足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
——宋高宗( 1 )宋高宗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宋朝政府怎样的态度?
意思:海外贸易获利丰厚,可充盈国库,要继续鼓励通商,招揽外国客商,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态度:宋朝政府重视和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读图学史】
( 2 )根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代海外贸易和海路盛况。
宋朝时期,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整理结论】
( 3 )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问题的回答,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及海路发达的原因。
宋朝农业和手工业发达,为海外贸易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宋朝对外陆路交通受到阻碍,促使其通过海路发展海外贸易关系;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先进的航海技术,除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能够进行远洋航行;宋朝政府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调动了中外商人的积极性。
( 意思相近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