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议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及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及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
安岭》听课及评课记录
听课记录:
导入部分:教师展示小兴安岭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树木的数量和景色。

接着,展示多幅图片,让学生说出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特点,并板书下来。

研究课文部分: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然后,教师投影出文中的词语,检查学生的朗读。

接着,指名学生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并解释其美丽之处。

最后,总结本段的研究方法。

接下来,学生分小组研究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并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讨论部分:学生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并在表格上添上自己的答案。

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进行指导理解。

最后,教师提问学生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会选择在什么季节,并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朗读课文部分: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深入理解课文部分:教师板书花园、宝库,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作业部分:学生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评课记录:
在本节课中,XXX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
生在研究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师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让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
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整节课教师的个人素质也非常
优越。

小学语文教研课评课稿

小学语文教研课评课稿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教研课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课的评课稿,旨在通过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本次教研课的主题为《美丽的小兴安岭》,由我校语文教师张老师主讲。

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认识“兴、岭”等生字,会写“岭、岭”等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通过展示小兴安岭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小兴安岭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2. 识字写字张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如图片展示、实物展示、联系生活实际等。

在写字环节,张老师耐心指导学生,纠正笔画和笔顺。

3. 朗读课文张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和语调。

在朗读过程中,张老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小兴安岭的美丽”展开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互相补充,提高了课堂氛围。

5. 课堂小结张老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兴安岭的美丽,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四、教学评价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次教研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学生在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面都有所收获,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运用情况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实物展示、联系生活实际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讨论环节,张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氛围。

3. 教学效果本次教研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改进建议1. 在识字写字环节,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巩固所学知识。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小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条山脉,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在小兴安岭的山间,有着许多美丽的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小兴安岭,我们需要对相关的评课进行评估。

本文将从评课的优缺点入手,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评课的优点1. 促进了小兴安岭的保护评课是对小兴安岭的一种保护方式。

通过对小兴安岭的各种资源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小兴安岭的自然生态环境。

2. 为小兴安岭的开发提供了参考评课也是对小兴安岭开发的一种参考。

通过对小兴安岭的资源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兴安岭的资源状况和开发潜力,为小兴安岭的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3. 促进了小兴安岭旅游业的发展小兴安岭是一个旅游胜地,评课对小兴安岭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小兴安岭的各种景点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兴安岭的旅游资源状况,为小兴安岭的旅游业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评课的缺点1. 评估标准不够科学评课的评估标准不够科学,有些评估指标缺乏客观性。

例如,对于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评估,评估指标可能只考虑了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2. 评估结果不够准确评课的评估结果不够准确,有些评估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例如,对于小兴安岭的旅游资源评估,评估结果可能只考虑了某些景点的特点,而忽略了其他景点的重要性。

3. 缺乏综合性评课缺乏综合性,对小兴安岭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时,可能只考虑了某些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

例如,对于小兴安岭的旅游资源评估,可能只考虑了景点的数量和质量,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如交通、住宿等。

三、建议1. 完善评估标准完善评估标准,使其更加科学、客观,可以更好地反映小兴安岭的真实情况。

例如,对于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评估,可以考虑水质、空气质量等因素,而不仅仅是考虑植被覆盖率等因素。

2. 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可以更好地反映小兴安岭的实际情况。

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评课记录(推荐五篇)

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评课记录(推荐五篇)

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评课记录(推荐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评课记录小学语文听课记录《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学语文听课记录,10月21日上午,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导入:(8:00)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

(8:09)(二)学习课文1、集体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8:13)(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指导理解“抽出”(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8:18)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

(8:20)3、交流讨论(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

(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

(8:35)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1、板书花园、宝库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

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及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及评课记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及评课记录《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记录(一)导入:(8:00)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

(8:09)(二)学习课文1、集体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8:13)(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指导理解“抽出”(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8:18)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

(8:20)3、交流讨论(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

(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

(8:35)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1、板书花园、宝库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记录今天,听了王老师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有以下一些看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它文笔优美,语言生动。

学生在学习时既能学习语言文字,又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陈老师在这节课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一、教师个人素质优越,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参与这篇课文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物,表现了小兴安岭如诗如画、非常诱人的自然风貌,显示了它的美丽的特点。

课文把小兴安岭写得如此美丽,但是实际上怎么美,学生就很难想象了。

林老师就发挥了个人特点,运用自身优越的素质,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富有激情的导语,梦幻般的朗读,并借助课件有声有色地向孩子们再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把他们领入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中,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激发,从而形成了真实的个性化的朗读。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如下:
一、优点
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体会美、感受小兴安岭的美,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特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可谓一举两得!
2、在新课标下,朗读已成阅读教学的“热点”。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朱老师的课堂,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男女生读、指名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3、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春、夏两段。

老师在引领学生欣赏春天的小兴安岭时采用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段中的每一句入手,先了解描写了哪些景物,再感受春天景物的特点,最后指导感情朗读。

4、老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心情。

二、缺点
1、“浸”字引导学生理解得不到位。

2、在解决“为什么是千万缕而不是阳光普照呢?”这个问题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三、建议
1、要引导学生在多读、多悟的过程中去感悟,再通过闭目想象、图片展示等方式理解“浸”是“逐渐深入”的意思。

2、在解决“为什么是千万缕而不是阳光普照呢?”这个问题时,可以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有茂密的大树,一幅没有障碍物的空旷地方,让学生通过观察,这样,学生自己就会找到答案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美丽的小兴安岭》描述了我国XX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这篇课文语言柔美、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品味的好文章。

胡衍栋老师在这节课中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强大的宝库”。

一、激情导入,走近“美”。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严峻,教师要会抓住学生的“心”。

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因此,和学生交流时,胡老师就通过课件,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观赏祖国各地的美景,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柔美的画片中观赏,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

二、读中悟情,抓住“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基于这一点,胡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有试读、齐读、配乐读等,把一段段文字读成了画面,把一处处美景读成了诗,真正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如:教师在指导读“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置身于这夏日的小兴安岭,走在迷人的花坛旁,随之,学生带着发自内心的赞美,入情入境,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自主学习,制造“美”。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纯正的传授知识,更严峻的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胡老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

胡老师先带领学生读中找景、读中感悟的方法观赏、领悟了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然后通过自学,让学生在小兴安岭寻到了“宝贝”,显露的感受到这还是一座强大的宝库,激起了心中浓浓的豪情。

学生真情的语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达成的愿望吗,不就是学生对美的一种理解,一种观赏,一种制造吗?四、自然过渡,渲染美文章词藻华丽,意境柔美,但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还需要教师的语言渲染。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一、教学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

以抒情的笔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阅读,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2、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抓住景色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通过学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掌握景物的特点。

三、学情教法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在由低年识字教学向高年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同学来说,体会文章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文中的语句美化为形象美,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感知美景、迸发情感,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设计创新点本节课的设计从情感入手,准确地把握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最佳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受小兴安岭一幅幅的美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说中理解,构建一个"和谐、平等、交流、激情'的课堂。

五、教学流程重点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点及解决问题。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影音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东北部有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小兴安岭,巍巍的小兴安岭绵延起伏,逶迤千里;美丽的河流碧波荡漾,流光溢彩;茂密的大森林郁郁葱葱,层峦叠翠。

一年四季都吸引许多中外游客。

)一下子就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打破时空的限制,学生被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住了,很想马上就来读课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议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议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它文笔优美,语言生动。

学生在学习时既能学习语言文字,又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感情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这节课教者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四季美景为线,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体会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

一、利用媒体,直观感受。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

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体会美、感受美。

在感受“浸”的用字优美时,学生对“千万缕”“利剑”难以抽象想像。

老师适时地使用了媒体,一张大树的图片,在强烈阳光的穿透中,“千万缕”“利剑”一目了然。

学生在享受美图的同时又理解了课文难以理解的词语,一举两得啊!
二、以读促悟,读中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可见在新课标下,朗读已成阅读教学的“热点”。

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试读、指名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如:教师在指导读“小鹿在溪边散步。

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让学生读出小鹿的可爱,并配上流
水的声音,在情境中,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小鹿,入情入景。

在体验每个句都离不开朗读。

三、品词析句,指导习作
这篇课文,作者在描写一年四季美丽景色时,用词十分形象、生动、准确。

如:“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一个“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外加一个“封”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又如:“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一个“浸”字不仅写出小兴安岭的雾多、雾浓,把整个森林包围其中,而且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这么美的画面,老师让学生在反反复复的朗读中去感悟。

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效果很好。

另外,老师在习作指导方面及时到位。

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情感;联系实际体验,沟通情感;拓展想象,加深理解,深化情感;有感情朗读,内化并升华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