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精选)
各文体阅读教学要点和教学模式

各文体阅读教学要点和教学模式主讲:廖圣河一、常用文体(一)记叙文1.教学要点(1)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篇章结构。
(2)掌握文章精髓,揭示深刻主题。
(3)抓住不同特点,深入研读课文。
(4)探讨表达方式,提高读写能力。
(5)领会遣词造句,品味语言特点。
一般来说,记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思想品质,叙事的文章要理清事情的脉络,写景的文章要把握景物的特点以及写景的方法。
2.层级处理(1)整体感知(2)重点突破(3)综合训练(4)拓展迁移3.教学模式(1)“面点面导读”模式主要环节:通读全文,把握思路;重点批画,掌握要素;逐段品味,析人悟情;总结特点,指导朗读。
(2)“外化内化过渡”模式主要环节:感受语言—品味语言—实践语言—积累语言(3)“情境—体验”模式主要环节:标题概括——创设情境——感悟体验——协作学习4.教学方法(1)虚拟法(2)以点带面法(3)质疑教学法(4)理清思路法(5)以写带读法(二)说明文1.教学要点:①激发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②把握说明文的主要特征(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③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举事例、分类别、作比较、列数据、画图表、摹状貌)。
④训练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⑤分析说明文的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⑥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对事物特征的准确概括。
2.层级处理⑴了解⑵比较⑶研究3.教学模式(1)五步教学法主要环节:抓对象—明结构—理顺序—辨方法—品语言⑴“信息—交流”模式主要环节:明确话题—筛选信息—生活拓源—发现探究—交流互动⑵“激趣—方法”模式主要环节:学前实践—目标激趣—发现方法—实践应用—巩固反馈⑶“剖析—体验”模式主要环节:熟读体会—比较理解—重点剖析—体验内化—生成语感⑷“思维—锻炼”模式主要环节:转换角色—理清思路—寻点探究—由点及面—锻炼思维4.教学方法⑴直观形象法⑵情感陶冶法⑶比较阅读法⑷结构提纲法⑸读写结合法⑹生发拓展法(三)议论文1.教学要点(1)找论点,明核心(2)探思路,明结构(3)析论证,明逻辑(4)品语言,明特点2.层级处理(1)以提纲把握课文整体(2)以段落落实教学重点(3)以问题深化教学3.教学模式(1)“分析—综合”模式主要环节:找论点—明结构—析论据—解论证—得结论(2)“解析—迁移“模式主要环节:讲故事—析名言—提观点—作迁移(3)“理脉—概述”模式主要环节:整体阅读→理清文脉→概述课文→把握主旨(4)“搭架—析要”模式主要环节:解文题→搭框架→析要素→抓重点(5)“溯因—会意”模式主要环节:谈背景—解难句—理结构—做总结说意图—析内容—清思路—明旨归4.教学方法(1)列表法(2)钩要法(3)复述法(4)推进法(5)析句法(6)批注法(7)比较法(8)改写法(四)应用文1.教学要点①激发学习的兴趣。
关注文体 凸显语用 童话、寓言、儿童诗、小古文等文体阅读教学,深入探讨各种文体的不同教研思考和教学

关注文体凸显语用——2013浙江省小学语文“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侧记各位老师:大家好!6月17—19日,2013年浙江省小学语文“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在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举行。
我和教研室张副主任一同参加了这次研训。
下面由我向大家简单传达这次会议的概况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动态和方向。
研训活动概况本次研训主题为“关注文体,凸显语用”,分诗歌教学、叙事性文章教学、说明性文章教学三大版块,各版块分别安排课堂展示、专家点评,名师讲座、主题论坛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我们简称为“语用”。
小学语文课本里,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编入了各种体裁的课文,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逐渐接触各种文体,学习丰富的语言。
何谓文体?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
作者撰文是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总要选择恰当的文章式样,这样就形成了不同个性的文章体裁。
著名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讲座《语文回家的路怎么走——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
告诉我们“语用”只有在语境下才显示其价值。
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是整体观照、相互融合的。
语用学习要跟内容理解、情感陶冶、学法指导相融合。
课堂教学观摩后,进行了主题论坛。
来自全省各县市的教研员、教师代表,结合小学语文的说明文、童话、寓言、儿童诗、小古文等文体阅读教学,深入探讨各种文体的不同教研思考和教学策略,把脉小语阅读教学现状。
活动最后是滕春友老师的主题讲座《“语用”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分别从“语用教学”的意义、“语用教学”的词解、“语用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娓娓道来。
其中“语用”教学的基本策略,滕老师结合了一线教师的困扰及误区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策略引导。
最后,滕老师作了活动小结。
他强调,“语用”教学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学今后要认真学习新版课标,把握“语用”理念,依据年段,关注文体,凸显“语用”。
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按教学习惯一般分为实用文、文学作品和文言文三大类。
教读这些不同体裁的课文,既要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各自文体的特殊规律。
一、实用文的阅读教学实用文通常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常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写实作品,它是同文学作品相对而言的。
实用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教学内容的很大份额,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记叙文的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记叙文的读写教学处于基础地位。
学生学习其他文体的文章,首先要以记叙文为基础,因为记叙文的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是理解和掌握其他文体和表达方式的基础。
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般记叙文的知识,包括记叙文的类别、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谋篇布局的方式等等,理清作品线索,分析人物形象,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总结文章写作手法等等,以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记叙文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理清记叙顺序凡记叙文一般都有个记叙顺序问题,一般有顺序、倒叙、插叙等。
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叫顺叙,它在记叙文中最常见。
先写事情的结局后写事件经过的叙述叫倒叙,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先写“我”有一件衬衫,并由此引起回忆,引出整个故事,最后照应开头,抒发了对周总理的热爱、怀念之情。
在叙述中插入另一件事的叙述叫做插叙,例如《同志的信任》中插叙了方志敏同志最后的经历,以及决定将文稿托付给鲁迅先生的经过。
从教学方面来说,利用记叙的顺序知识来阅读教学,可以尽快地理清文章的线索,抓住文章的中心。
2.记叙文的结构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谋篇布局,其中包括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安排层次的结构形式,线索等等。
记叙文的结构形式最常见的有时间式、空间式、时空式、按人物活动组织段落和按事物的性质组织段落等等。
例如《小桔灯》,开头和结尾是写现在的回忆,中间部分按时间的先后,记叙了“我”和小姑娘两次见面的情况。
记叙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教学示例教师培训稿

记叙文阅读教学——初中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教学例如(教师培训稿)一、阅读教学的两个价值1.言语艺术价值:结构艺术表达艺术言语运用2.人文精神价值:作家思想课文内涵情理美二、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坚持语文教学规律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真实有效教学过程本文的特点:一、内容:前三段写童年性格与开展;之间写母亲的为人处事;结尾总结:影响、慈母二、表达:言语质朴,细叙生活具体事件学习问题:1.开头三段为什么不写母亲?2.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结尾是如何总结全文的?研讨与练习一、通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法发表一点评论。
二、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单独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激我的慈母。
三、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年少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
上课:(我的母亲)胡适一、朗读课文 10 分钟1.熟悉课文:能够顺畅朗读;2.查词典解释“读一读,写一写〞,以及自己不懂的字词;二、理解课文 10 分钟1.开头三段为什么不写母亲?2.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结尾是如何总结全文的?三、商量交流 10 分钟1.开头三段为什么不写母亲?2.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结尾是如何总结全文的?四、教师讲解 7 分钟1.开头三段:写童年生活与教育的单调——儿童成长需要全面的教育;2.主体局部:写母亲的言教,并侧重身教——影响3.结尾总结:慈母极大极深的影响:——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4.细致的叙事;5.质朴的言语。
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同文体的阅读指导

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同文体的阅读指导我们发现,许多高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很多阅读文章,课外也读了一定数量的材料,但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一些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上,把阅读理解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
二是教师缺少对文体的分析和指导。
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不知辩体,往往使阅读带有盲目性。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思想,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丰富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实践,使其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技巧。
此外,教师还应在文体思路方面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体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文章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路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线索,从而使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
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题材多样,体裁各异。
从文学角度来分,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
但从文章的写作方式上来看,一般都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
记叙文中包括传记、故事、传奇和游记等。
说明文中涉及了科学技术、天文地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医疗救护和饮食文化等主题。
高中教材中记叙文和说明文居多。
根据阅读课文的体裁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一、记叙文。
记叙文又可分为传记类和故事类。
1.传记类传记类文章在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十几篇。
学习这类文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年代或时间这一主线来理解文章。
例如,在学习Book 2B Lesson 74 Martin Luther King,Jr一课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写出与马丁·路德·金的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年代。
1929______ 1944______ 1948______1951______ 1955______ 1963______1964______ 1965______ 1968______按照这个线索学生便能很快找到相关的事件,并可在年代后写出:1929 was born in Atlanta,Georgia1944 won an entrance prize to a college1948 left college to be a minister in the church1948 1951 continued his studies in Philadelphia1955 was made president,fought for political rights for blacks1963 led a new revolution in Birmingham,August 28th,made a speech to thousands of black people1964 won the Nobel Peace Prize1965 Voting Rights Bill became law1968 was murdered通过上述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帮助他们记忆文章中的一些细节,还可以减轻他们复述课文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年代和发生的事件复述课文),而且还能学到传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不同体裁文本中对比阅读教学举隅

不同体裁文本中对比阅读教学举隅作者:王蕴芬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7年第02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比阅读,可以引领学生从文章体裁到语言表达,从结构形式到人物塑造,从课内到课外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以对比串联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智慧阅读。
因而,笔者尝试在各类文体中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直面各类文本的特质,使学生能智慧掌握阅读不同体裁文本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对比——智慧阅读说明文小学阶段,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带领学生找出说明文文本中的异同和本质特征,从而熟练掌握阅读该文体的方法。
1. 纵向对比。
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收录了四篇说明文,分别为《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会合作》。
这些文章虽然都有议论,但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教学时,教师要避免一篇一篇割裂教学,而应纵向连接,通过有目的的对比,引领学生明确文体特点,并逐渐掌握智慧阅读的方法。
通过对比学习,学生明白了说明文都有论点、论据、论证这些共同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对比,引领学生发现每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以学习举例论证为例,《说勤奋》一文在举例论证的时候,举了两个正面的例子,说明了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这一观点。
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则不仅有正面的例子,也举了“雨水” 这个反面的例子。
《谈礼貌》一文,讲述每个例子的时候,既举了相关的事例,结尾处又有议论进行小结,属于夹叙夹议,最后分几个小论点,逐层深入阐释“使用礼貌用语,礼貌待人”这个观点。
可见,每课的说理表达方法各有不同。
教学时,只有通过这种对比,学生才能逐步明晰。
另外,学习引出论点部分,几篇文章也稍有区别:《说勤奋》一文,作者直接引出话题;《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则用一个自然奇观引出话题;《谈礼貌》一文则是用一句“古训”引出。
通过对比,文本之间的异同点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
因而,教者首先要有鲜明的体裁意识。
其次在教学中,通过反复对比,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这些文本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对了解文本的体裁特点有鲜明的作用。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3. 提高学生对群众文艺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群众文艺作品的特点和分类;2. 群众文艺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通过群文阅读,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群众文艺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群众文艺作品的经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第二步:教师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群众文艺作品的特点和分类,并讲解群众文艺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
第三步:群体合作(3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群众文艺作品进行研究和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推荐选择。
第四步:展示交流(2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群众文艺作品,并做出简要的鉴赏和评价。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群众文艺作品的分类、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让学生把握住重点和要点。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情况、听取学生对群众文艺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以及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群文阅读是一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群众文艺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这一教学设计既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达到了多方面的教育目标。
希望这个教案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课文教学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课文教学广东省江门市教研室曹殿成邮箱:jmyuwenjy@Q Q:1743612224壹人教版初中语文记叙类课文篇目贰各种文体课文教学目的与方法一、记叙文教学(一)记叙文教学的目的1.熟悉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培养学学生对记叙文的读写能力;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和丰富的想象力;3.寓思想教育于记叙文教学中,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趣。
(二)记叙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引导学生认识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分析文章的主题2.抓住文章的线索,分析文章的结构3.通过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4.紧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语言训练二、说明文教学(一)说明文教学的目的1.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养成学生科学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熟悉并掌握说明文文体知识,培养学生读写一般说明文的能力;3.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精确性,并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说明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抓住说明文的结构进行教学2.抓住事物的说明方法进行教学3.抓住说明文的语言进行教学三、议论文教学(一)谈论文教学的目的1.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的逻辑力量;2.引导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去观察社会生活,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说理能力。
二、议论文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启发、诱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结构。
2.辨析文章的论点与论据,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四、文学作品教学(一)诗歌教学1.诗歌教学的目的(1)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2)通过诗歌教学,陶冶学生的感情,培养其健康和高尚的情操;(3)把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二)诗歌教学的特点和方法(1)抓住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诗歌主题。
(2)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鉴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