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绿卡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

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

记住能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动能”“势能”两部分构成。

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

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

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势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加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策略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接着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木块、弹簧、橡皮筋、斜槽、不同质量的钢球、玻璃球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动能和势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之前物理课程的学习后,对于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物理概念的理解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了力学、热学等基本物理概念,对于实验现象能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描述,对于一些基本的物理公式也能进行运用。在能力层面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步骤,对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也能进行基础的分析。
内容逻辑关系
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重点知识点:动能、势能、质量、速度、高度、能量守恒。
板书设计: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 动能计算公式:1/2 * 质量 * 速度^2。
- 势能计算公式:质量 * 高度 * 重力加速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3节 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物理
3.授课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 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们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中,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他们能够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和合作。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识别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事例。

2.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习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难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行为提示:1.用双色笔将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要点提示:正确理解能量的概念,“能够对外做功”并不是“正在对外做功”,一个正在做功的物体,它一定具有能量;一个具有能量的物体,它不一定正在做功。

知识总结: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判断是否具有动能,关键是看物体是否运动。

2.分析物体的动能时,要考虑周全,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

3.判断动能的大小:质量相同,比较速度;速度相同,比较质量。

4.同一物体,质量一般不变,这里之所以说“一般”就是有特殊情况,如洒水车洒水时质量会减小。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924年,在欧洲曾举行了一次汽车大赛,比赛非常激烈,不少观众停在路旁为运动员加油,路旁有个卖西瓜的老农看到赛车运动员们满头大汗,心想送个大西瓜给选手们解解渴。

于是他挑了一个大西瓜朝迎面而来的赛车中的运动员扔过去,没想到车身竟被西瓜砸坏了!运动员也受了重伤,浑身是血!思考:西瓜一碰就碎,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6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流动的河水、滚动的足球……都能做功,我们说它们具有__能量__,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__能量__越大。

2.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B.用线悬挂着的小球,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量C.没有做功的物体,一定不能做功D.运动的物体没有做功,说明这个物体没有动能自主阅读教材P67~6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物体由于__运动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大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__大__,它的动能也越__大__。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3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3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1.3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1.了解能量的概念,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能量的概念,探究动能和势能大小影响因素分析。

学习内容一:动能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7至P68文字内容,熟记动能概念。

【自学检测】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为能,能量的单位是焦耳(与功的单位相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如:运动的汽车3.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BC)A.汽车停靠在路边B.汽车匀速前进C.苹果从树上掉下【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以钢球撞击木块为例,让钢球从斜槽上滚下,撞击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猜想一: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控制质量一定。

做法:将同一钢球,先后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越远,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钢球的动能越大。

结论: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2)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控制速度一定。

做法: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先后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总结: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运动物体的速度和质量。

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在碰撞过程中,你是如何判断钢球有没有做功?试验中怎样比较动能的大小?采用的什么方法?2.在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为什么要用同一个铁球?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时,为什么要让质量大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滚下?这又采用什么方法?3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速度,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质量为牛的1/12,速度为牛的12倍,动能是900J,而牛的动能只有75J,故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物理 第十一章 第三节-动能和势能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物理 第十一章 第三节-动能和势能 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三节动能和势能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上学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

【教学难点】:能的概念的建立,理解动能和势能。

【教具准备】斜槽,钢球,塑料小球、小车,海绵、橡皮筋,弹簧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情境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

“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动能和势能。

认真听讲学习目标: 1.观察演示,通过分析,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以及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并解释有关简单的现象。

新课引入认识能量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小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或者能。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能量有能力的意思,能量描述的是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

思考,讨论功能关系是什么?1、形成知识: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一个物体做多能对外做功100焦耳,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100焦耳的能量!列举有能量的物体:电流能做功,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有热能。

飞行的子弹能击穿靶,能对靶做功,飞行的子弹具有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3节 动能和势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3节  动能和势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资料设计第3节动能和势能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量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的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钢球、斜槽轨道、小木块、砝码、弹簧、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复习旧知: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演示: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

在此过程中,手的推力是否做了功?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有没有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功和能有密切联系,从做功直接引入能的概念。

并为下面设计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做好了铺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

“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

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电流能做功,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具有热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动能和势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猜想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
动能和势能
课题
11.3动能和势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的概念。
2、理解动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势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

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识别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事例.2。

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

熟练掌握分类法、控制变量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2.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索的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教具准备】斜面(光滑的长木板)、钢球(大、小钢球各一个)、木块、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有关功率的知识,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小球对木块做功了吗?实验操作:让一个小球沿桌面滚动,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生:做了功。

师小球能够对外做功,它有能量吗?生:(齐声回答)当然有能量.师运动的物体有什么能量?有什么特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进行新课】能量师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J).下面请大家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种类的能量?生1:生活中常见的能量有电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热能等。

生2:我所知道的还有化学能、核能。

师很好,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人们就是利用能量来做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生活中一些常见事例中的能量。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动能、势能的事例)事例:①汹涌的洪水冲击泥石流前行;②树枝上的苹果;③拧紧发条的玩具车;④提起在高处的打桩机重锤;⑤被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弯的弓;⑥行驶的汽车.师上面的这些物体都具有能量,请大家分析、讨论并提出分类的方案,说出你的依据.(提示学生从运动和静止的角度分)生:(讨论中)方法一:从运动和静止的角度分:方法二:从自然和人为的角度分:师很好,同学们从方法一分类中,发现一些物体运动时具有能量,另外一些物体尽管静止,但也储存了能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动能和势能.(引出动能和势能)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进行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猜想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2.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动能和势能
课题
11.3动能和势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的概念。
2、理解动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势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