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教案
苏教版生物九年级上册_《动能_势能_机械能》参考课件

第一节 动能 、势能、机械能
一、能量
【思考】 人为什么有能力对外做功呢? (能量)
【定义】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 么称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E)。 (单位:J)
【思考】 1.“功”和“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 通常物体都能具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
二、动能
【活动】 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物体质量与运动速度
( B) A、小球在c点的动能是200J B、小球在b点的重力势能是100J C、小球在d处将触地时,动能为300J D、小球在a、b、c三点机械能均是300J
人造地球卫星
例、人造地球卫星的运
行轨道是椭圆的,
在运行过程中发生
重力势能与动能的
相互转化。当卫星 在近地点时, 动 能 最大, 势 能最小; 在远地点时, 势 能 最大, 动 能最小。
(让高处物体下落撞击地面物体,比下陷深度)
C.如何选择器材使实验现象较为明显?
(采用底面积小的桌子)(质地较软的沙子)
1.当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2.当质量相同时,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表达式:Ep=mgh
四、弹性势能
【活动】 探究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形变程度与弹性强度
【讨论】 列举一些生活中机械能转化和转移的实例。 并思考这个过程中机械能总量如何变化?
【分析】轮滑特技中机械能转化和转移的规律。
【分析】拍皮球过程中机械能转化和转移的规律。
【总结】机械能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若外力对物体做 功,总量增加,若克服外力做功,总量减少。 若仅因为重力做功,则机械能守恒。
六、机械能的开发和应用
动能大小的表达式:Ek=mv2/2
三、重力势能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篇一: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动能和势能》初中物理教案:九年级《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
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
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
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课件 (共22张PPT)

2.探究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桩被打得越深,说明重锤 做的功越多,重锤具有 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重力势能------物体被举起的高度
质量 一定时,物体 被举起的高度 越
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
被举起的高度 相同时,物体 质量 越
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知识回顾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活进动动行1能猜:想的探:大究小动可能能大与_小速_与_度_哪_些__因和素_质_有量_关___有关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A.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① 控制小车的 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速度 。
(怎么改) 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
始下滑。
A.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转换法
②观察现象: 速度大的小车将木块推动的距离远。
③结论: 物体的质量不变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B.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②观察现象:
质量大的小车将木 块推动的距离远
③结论:
转换法
物体的速度不变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综合结论:
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 速度 和 质量 有关,速度 越大,质量越大, 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综合结论:
物体的_被_举_高_度_越高,_质_量_越大,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机械能
动能
机械能
重力势能
势能
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拓展反馈
1、水平飞行的飞机匀速飞行途中,不 断投掷粮食,在这一过程中,动能、势
能、机械能怎么变化?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12.1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功的知识基础上对能的概念的学习,也为后面内能电能等形式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在苏科版八年级的教材中已经出现,有关它们的一些现象学生并不是很陌生,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决定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课堂教学处理过程中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为重点,从而以此为载体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完成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因素,至于影响弹性势能因素,可侧重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亲身体会。
这样的设计思想旨在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初中物理教学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1、设置问题情境,引入能量概念。
由游戏愤怒的小鸟启发改编来的学生能参与的活动引入新课,其实这个活动中包含了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极致,其实本实验也有另一层意思:通过实验取代题海式训练。
在这个有趣的活动中,从初三刚刚学过的“功”的角度去分析,引出能量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概念,提出问题,如果运动的小球没有击中房屋,倒坍的房顶没有压扁纸箱,它们还是否有能量呢?通过先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再老师列举有明显特征的具有能量的物体,引导学生归纳、分类,从而把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出。
2、以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为重点,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通过在同学们中挑选出质量最小和最大的学生撞击中等质量的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这种引导活动不缺乏真实且富有趣味性的,学生喜爱参与。
(2)学生猜想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的设计思想,先通过小组讨论课件中的几个问题。
对于小车速度的获得方法,很多学生由于预习充分及在初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探究经历,很容易提出借助斜面获得速度。
那这时老师只要问一句还有其他获得速度的方法吗,学生就会上套说出用手推动的方法,老师追问,哪种方法更好?从而引出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
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2. 势能的定义和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 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模型。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课件或投影片,展示一个滑翔机在空中滑翔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滑翔机在空中滑翔时具有哪些能量。
2. 概念讲解:讲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并通过模型或动画形象地展示它们的变化。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章第一节动能、势能和机械能一、动能1.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二、势能1. 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2. 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三、机械能1. 定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较好,但在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苏科版 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进一步提出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学生的看法,删除不必要的因素,将其它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归结到速度与质量两个问题。
3.设计实验前的思考:(强调控制变量的思想)问题一:同一小车或小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同吗?问题二:质量不同的小车或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同吗?问题三: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木块被撞后移动距离的远近)三、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1.安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先用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再在小车上放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总结实验结论:运动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请学生先总结,再进行概括。
强调分析数据的题一定要注意观察数量关系。
四、典型例题:例1.关于“功和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的能量越大,它做的功一定越多B.一个物体没有做功,它就没有能量C.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它就具有能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个例2.如图所示,让钢珠从斜面上自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相同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________;(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4)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物体质量m/kg速度v/m·s动能E/J让学生分析跳起来的原因请学生回答。
-1牛约600约0.5 约75 中学生约50 约6 约900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五、课堂练习和作业:1.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一节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导学案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能量: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就表明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对能量的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
二、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
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和有关。
(2)实验采用研究方法。
(3)实验中通过来比较动能大小。
这是法。
(4)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应控制相同、不同。
应如何操作:。
如图,应选图。
结论:。
(5)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控制相同、不同。
应如何操作:。
如图,应选图。
结论:。
2、题例:(1)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
(2)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停止后,它的动能为。
(3)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洒水时,它的动能。
(4)火箭发射升空时动能,安全返回着陆时动能。
二、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而具有的能。
1、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1)通过来比较重力势能大小。
(2)图甲、乙是探究重力势能与的关系。
结论:。
(3)图乙、丙是探究重力势能与的关系。
结论:。
三、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
物体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越大。
2、题例:a、下列物体具有哪种能(1)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
(2)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__________。
(3)正在空中下落的伞兵,具有_________________。
(4)在水平地面滚动的铅球,具有。
b、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是否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1)汽车沿着斜坡匀速上行动能,重力势能。
(2)电梯上升得越来越快动能,重力势能。
(3)皮球在空中下落动能,重力势能。
(4)洒水车洒水时在平直马路上匀速前进动能,重力势能。
四、机械能:。
五、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活动一:如图,将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1、摆球从A点到B点过程中:速度,动能;高度,重力势能;把能转化为能。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学案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学习目标】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3、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热量的概念,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5、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6、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机械能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则物体就具有能量。
一个物体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
2.物体叫做动能。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和有关,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物体由于叫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有关,在一定限度内,越大,形变物体弹性势能就越大。
4.物体由于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和有关,越大,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5.和统称为机械能,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在物体的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没有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发生转化,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内能1.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 ___ 和_____ 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
2.任何一个物体都___ _内能。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___。
3.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______时,就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时,能量从_____处转移到_____处,直到温度,高温物体内能______,低温物体内能________。
4. 和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前者的实质是,后者的实质是。
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_____;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______。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 _,但温度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_ _,但温度下降。
(三)热量1. 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的多少,它是个过程量,用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爱国精神;养成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及人相处\合作的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活动设计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方案。
学习材料: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大小不同的钢球、小车、小木块、斜面、玩具枪、子弹、砝码、橡皮泥、装有沙子的盒子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问题提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活动——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