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用什么药治,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水稻条纹叶枯病用什么药治,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针对灰飞虱:播种前,使用2g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时,每亩地使用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1500倍液喷雾。
针对水稻:病发时,每亩地使用27-35g的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或者是4-6g的2%宁南霉素水剂兑水喷雾。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用什么药治1、因为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依靠灰飞虱传播,所以在防治时不仅需要注意水稻本身,也需要注意做好灰飞虱的防治工作。
2、针对灰飞虱:(1)播种前将田埂旁边的禾本科杂草清除,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减少初始病毒传播媒介。
(2)播种前,使用种子量0.1%的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20%毒·辛进行拌种处理,或者是使用2g的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
(3)在水稻移栽定植的时候,尽量避开灰飞虱的迁飞期,采收水稻时,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
(4)在水稻返青分蘖期时,每亩地使用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1500倍液,或20%毒·辛10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灰飞虱。
3、针对水稻:(1)播种时,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比如中国91、徐稻2号、宿辐2号、盐粳20、铁桂丰等。
(2)病发时,每亩地使用27-35g的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或者是4-6g的2%宁南霉素水剂,或者是24-30g的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兑水稀释喷雾。
二、水稻条纹叶枯病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1、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概率与带毒的灰飞虱量有关,在整个生长期间都有可能染病,特别是在苗期到分蘖期之间容易染病,北方种植区主要发生在孕穗至齐穗期这段时间。
2、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叶、叶鞘及穗部。
苗期发病,从心叶基部开始,叶脉褪色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条斑,后扩大成不规则黄色条纹;分蘖期发病,从心叶下一叶基部开始,叶脉褪色呈黄绿色条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少。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害。
为了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了解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和病害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昆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和工具传播。
病害的特点是在水稻叶片上出现一条或多条黄白色的条纹,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黄、枯萎甚至死亡。
病害发生后,会导致水稻的光合作用受阻,影响养分吸收和水分传导,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用抗病品种。
在水稻的育种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培育了许多抗病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因此,在种植水稻时,应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以减少病害的损失。
二、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杂草,避免病菌的滋生。
其次,要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和生长发育。
同时,要做好灌溉管理,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以免造成病害的发生。
此外,定期翻耕土壤,利于病害的防治。
三、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在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中,化学药剂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可以选择对病害有特效的药剂进行喷洒,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但是,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要轮作使用不同的药剂,以减少病菌对药剂的抗性产生。
四、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可以利用一些天敌和拮抗菌来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比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等天敌,它们能够食用传播病毒的昆虫,从而减少病害的传播。
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拮抗菌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控制病害的效果。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害,对于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3 4 2 0 1 5 1 3 病虫 草害早 预防, 增产 增收有保障。
硅稼医院
编辑 : 商蓉( s h a n g r o n g @j s a g r i g o v . o n )
灰 飞 虱 以极 低数 量 在禾 本 科 杂 草 、 水 稻 等 寄 主上 越 夏 . 高温 可 引起 灰 飞 虱 滞 育 9 , q下 旬 天 气 凉 爽 时再 繁 殖 一 代( 第 五代 ) . 随 着水 稻 收 割后 转 移 至 麦 田、 杂草上越冬 。 水 稻 条纹 叶 枯 病 流行 主 要 与传 毒 媒 介灰 飞虱 虫 量 、 带 毒率、 品种 抗性 及 水 稻感 病 生 育 期 与 灰 飞 虱 传 毒 高 峰 期 的 吻 合 程 度 等 因
素密切相关 。 灰飞虱带毒 率高 、 虫 量 大、 感 病 品种 种 植 面 积 大 , 对 条 纹 叶 水 稻 条 纹 叶 枯 病 是 由灰 飞 虱 传 枯 病 流行 都 十 分有 利 。 田 间病 害 规律 播水 稻 条 纹病 毒 引 起 的一 种 病 毒病 , 般表 现 为 :早播 田重 于 迟播 田 , 孤 病 害一 旦 发病 显症 . 几乎 没 有 补救 措 立 秧 田重 于 连 片 秧 田 .麦套 稻重 于 施. 常导 致 植株 死 亡 。 早发 、 重 发 可大 其 他 栽培 方 式 , 稻 田周 围杂 草 丛 生病 幅 度减 产 . 一般 地 区失治 田块 病 株 率 害发 生重 , 粳稻 、 糯稻 重 于 杂交 稻 。 超 过5 0 %. 重 发 地 区病株 率 超 过9 0 %, 二、 田 问诊 断 减 产超 过5 成。 甚 至绝 收 。 水稻苗期 、 分蘖至拔节期 、 孕 穗 发生 规 律 期 都可 受灰 飞虱传 毒危 害 、 发 病 显 条 纹 叶枯 病 主 要 由灰 飞 虱 传播 . 症. 最 易感 病 生育 期 在 水 稻苗 期 至 分 灰 飞虱 持 久 传 毒 . 可经卵传毒 , 传 毒 蘖 期 。 早期 发 病 株 先是 在 心 叶 ( 苗期 ) 时 间 短 在 江苏 . 灰 飞 虱 主要 以3  ̄ 4 龄 或下 一 叶 ( 分蘖期 ) 基 部 出 现 与 叶 脉 滞 育 若 虫 在小 麦 、 杂草上越冬 。 春 后 平 行 的 不规 则 褪 绿 条 斑 或 黄 白 色 条
水稻条纹叶枯病级别

水稻条纹叶枯病级别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可以分为几个级别:
1. 轻度感染:病叶出现少量黄化和条纹状叶枯,病斑较小且分散。
2. 中度感染:病叶黄化和条纹状叶枯区域扩大,病斑增多且较大,但仍未完全融合。
3. 重度感染:大部分病叶出现黄化和条纹状叶枯,病斑融合成大片,严重影响水稻的叶片和光合作用。
4. 枯死:所有病叶干枯,无法恢复正常生长,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产量。
病害级别的判断一般可以根据叶片的黄化和干枯程度、病斑的数量和大小来确定。
及早发现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蔓延至关重要。
水稻条纹叶枯病如何防控

王立华, 张华荣, 丁晓东. 2010. 水稻条纹叶枯病 的防治技术[J]. 中国农 村科技,(10): 34-35.
07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发病症状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多发生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时,叶片出 现黄绿色条纹,并逐渐扩展为黄白色长条斑。分蘖期发病会导致分蘖减少,甚至全株死亡 。
范仰东, 谢海波. 2009.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识别 与防治技术[J]. 浙江农 业科学,(6): 1289-1291.
蒋天梅, 谭宏. 2011. 水 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 术[J]. 现代农业科技,(8): 194-195.
李明桃, 顾兴明, 张晓燕. 2009. 水稻条纹叶枯病 的诊断与防治技术[J]. 中国植保导刊,(4): 2931.
分布与危害
分布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一些水稻种 植区。
危害
该病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旦大面积发生,会导 致水稻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
发生规律
01
02
03
传播途径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通过 灰飞虱传播,灰飞虱是一 种在水稻田里活动的害虫 。
发生条件
高温、高湿、少日照等气 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和传播。
在生产上,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栽培管理
肥水管理不当
过量施肥、灌水过多等不当的栽培管理措施容易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失衡,从而增加对水稻条纹叶枯病 的易感性。
做好田间卫生
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和杂草,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03
防控策略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条纹叶枯病抗性强 的水稻品种,降低感染风 险。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
通过调查,对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一、症状及危害。
水稻条纹叶枯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非典。
水稻秧苗期至分蘖期最易感病,稻株发病后心叶卷曲发软,老叶条纹状,远看似条心虫危害状,稻株矮化,形似坐棵,病株分蘖减少,发病植株不能抽穗或抽畸形穗,对产量损失较大。
据水稻原种场、小麦原种场等地多点调查统计,一般田块病穴率10%-20%,较重病田30%,对产量损失达4%-16%。
二、发生原因分析1、灰飞虱虫量增多。
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
据资料记载,由于吡虫啉的多年使用,灰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已经产生耐药性,防效下降,灰飞虱虫量开始上升。
2、水稻品种感病。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粳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主要有皖稻68、武育埂5号、D优68等品种。
据大田调查,这些品种间感病性有一定差异,但均为感病品种,籼稻品种发病轻,表现抗病。
3、忽视灰飞虱防治。
稻农们忽视了对灰飞虱的防治,发病后也没有及时用药控制。
4、田边杂草未防除。
杂草上的灰飞虱虫量较高,若不与大田杂草同时防治,则可扩散危害水稻,造成病害。
7月中下旬实地调查,田埂、沟渠边的杂草普遍未防除,靠近这些地方稻田发病明显较重。
三、防治对策1、综防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飞虱,控制条纹叶枯病。
2、防治技术:⑴抓好灰飞虱防治。
结合小麦穗期蚜虫防治,开展灰飞虱防治,清除田边、地头、沟旁杂草,减少初始传毒媒介。
⑵开展药剂浸种。
用吡虫啉药剂浸种(吡虫啉有效成分1克/12.5千克稻种),防效可达50%以上。
⑶突出重点抓好秧苗期灰飞虱防治。
小麦、油菜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每667平方米选用税劲特30-4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移栽前3-5天再补治1次。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加强科研与推广合作
加强科研力量的整合
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联合开展研究,加快科研 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
与农业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工作。
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提高 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的整体水平。
孤病毒科。
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灰飞虱、白背飞虱等 昆虫传播,也可通过种子带毒传播 。
症状
病株叶片上出现黄绿色相间的条纹 ,叶片边缘常有紫红色或红色边缘 ,叶片变形、扭曲,严重时导致植 株死亡。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规律
发病条件
高温、干旱、少雨等不良气候条件有 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此外,稻田 管理不当、品种抗性差、病虫害防治 不及时等也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CHAPTER 02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亚洲、非洲、 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亚洲 为主,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 国家。
危害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严重的病 毒性病害,可导致水稻减产甚至 绝收,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特征
病原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是一种水 稻条纹病毒(RSV),属于呼肠
CHAPTER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赵德明,王玉安,杨文玉,等.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对
策[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19): 64-65.
王晓琳,陈英,徐进,等. 水稻 条纹叶枯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J]. 农业科技通讯, 2010(7): 175-177.
张建华,杨红星,孟凡东,等.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诊断与防治技
水稻条纹叶枯病评价标准

水稻条纹叶枯病评价标准
1. 病程发展速度:评价标准是观察水稻叶片上的病斑扩展速度,病程发展速度较快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会对水稻产量造成较大的危害。
2. 病斑颜色:评价标准是观察水稻叶片上的病斑颜色,通常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斑呈灰黑色或黄褐色,颜色较深的病斑表明病情较重。
3. 病斑形状:评价标准是观察水稻叶片上的病斑形状,通常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斑呈长条状,有时呈弧形,形状畸形的病斑表明病情较为严重。
4. 病斑数量:评价标准是观察水稻叶片上的病斑数量,病斑数量多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会对水稻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5. 叶面感染程度:评价标准是观察水稻叶片整体上的感染程度,叶面感染程度大的水稻条纹叶枯病表明病情较重,可能会导致叶片凋萎、黄化等症状。
6. 病斑位置:评价标准是观察水稻叶片上病斑的分布位置,病斑位置多集中在叶片基部的水稻条纹叶枯病表明病情较重。
7. 病斑大小:评价标准是观察水稻叶片上病斑的大小,病斑面积大的水稻条纹叶枯病表明病情较重。
8. 抗病性:评价标准是观察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病性,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会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9. 经济损失:评价标准是评估水稻条纹叶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经济损失较大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对农民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10. 防治效果:评价标准是评估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采取的防治措施的效果,防治效果好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条纹叶枯病
一、分布与危害: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
江苏、安徽、天津、上海、浙江、辽宁、沿淮稻区等地病害发生较重。
二、症状:
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
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
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
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
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
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
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三、病原:
Ricestipevirus简称RSV,称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称柔线病毒组)病毒。
病毒粒子丝状,大小400×8nm,分散于细胞质、液泡和核内,或成颗粒状、砂状等不定形集块,即内含体,似有许多丝状体纠缠而成团。
病叶汁液稀释限点1000-10000倍,钝化温度为55℃3分钟,零下20℃,体外保毒期8个月。
四、发病规律:
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有二个明显高峰,第一高峰期分为7月中旬,这期间的发病原因是由秧苗在秧田被一代灰飞虱危害,被害植株将病毒带到大田后造成的。
第二高峰期为7月底8月初,秧苗移栽大田后受二代灰飞虱危害后造成的。
五、防治方法:
(1)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
成片种植,防止灰飞虱在不同季节、不同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间迁移传病。
忌种插花田,秧田不要与麦田相间。
(2)种植抗(耐)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中国91、徐稻2号、宿辐2号、盐粳20、铁桂丰等。
(3)调整播期,移栽期避开灰飞虱迁飞期。
收割麦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减少灰飞虱迁飞。
加强管理促进分蘖。
(4)治虫防病,抓住传毒迁飞前期集中防治,防治方法参见灰飞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