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交通规划

合集下载

交通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方案1. 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管理和提升城市的交通系统,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个全面的交通规划方案,旨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增加公共交通的发展,并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2. 目标本交通规划方案的目标包括:•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维护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促进低碳出行,减少空气污染;•发展现代化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停车场和停车服务;•改善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环境。

3. 道路建设与改善3.1 建设新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通过建设新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并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同时,应考虑合理设置出入口、匝道、服务区等设施,以提供更好的通行条件。

3.2 规划和改善主要道路对城市主要道路进行规划和改善,包括扩建道路、增加车道、优化红绿灯等,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减少交通拥堵。

3.3 增加非机动车和行人道路设施为了提倡低碳出行和改善步行环境,应增加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道设施。

此外,应规划和改善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和步行的场所。

4. 公共交通发展4.1 建设地铁和轻轨系统地铁和轻轨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规划方案将优先考虑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4.2 完善公交系统加强公交线路的规划和调整,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

同时,应提升公交司机的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公交出行体验。

4.3 推广智能公共交通服务通过引入智能公共交通服务,如智能调度系统和电子支付系统,提高市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和使用率。

此外,还可以加强公共交通与其他出行方式的整合,提供便捷的换乘服务。

5. 停车设施和服务5.1 建设多层停车场和停车塔根据城市停车需求,建设多层停车场和停车塔,提供充足的停车位,减少道路上的停车现象,降低交通拥堵。

5.2 推广智能停车系统引入智能停车系统,利用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实现停车位的智能监测和预约,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和成本。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6 交通规划pdf

6 交通规划pdf

第六章交通规划第一节交通规划的定义、分类及主要内容第二节交通规划的基础信息调查第三节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第一节交通规划的定义、分类及主要内容一、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就是确定交通目标,有计划地引导、设计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和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为的过程。

广义的交通规划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交通运输组织管理规划、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的规划等。

狭义的交通规划主要是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规划。

更狭义的——道路交通规划二、交通规划的类型按研究范围可分为:国家级的交通运输规划:要对全国的综合运输网络包括铁路、公路、内河、海运、航空、管道等运输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作出总体安排。

有时还涉及到国际间的运输通道规划( 如欧亚大陆桥)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按研究范围可分为:国家级的交通运输规划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包括大区域的运输网规划( 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运输规划) 、省城运输网络规划、地区或市域运输网络规划、县域的交通网络规划等。

城市交通规划按研究范围可分为:国家级的交通运输规划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本身的交通系统建设和发展规划。

还可分全市性的交通规划和地区性的交通规划( 如中心区或商业区交通规划、居住区交通规划、新开发区交通规划、火车站地区交通规划、航空港地区交通规划等) 。

按涉及对象和内容可分为综合性交通规划和专项规划:综合性交通规划不仅局限于道路交通,还包括对外交通的连接和配合,公共交通,客运和货运规划以及停车场、加油站等方面规划。

区域性专项交通规划,铁路网规划、公路网规划、水运网规划、航空港布局及航空线路规划等。

城市专项交通规划包括城市道路网规划、快速轨道线网规划、公交线网规划、停车设施规划、加油站规划、客货运交通枢纽规划等。

三、交通规划的时限按规划时限分为:远景或远期战略规划:根据区域或城市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研究确定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目标和主干交通网络的总体布局。

《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_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_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交通规划要点总结

交通规划要点总结

第一章:1.交通规划概念: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2.交通规划原则: 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指导思想: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因交通规划类型、层次不同及规划区域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但一般来说,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1)要有战略高度2)要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4.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2)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3)远期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

第二章:1.交通调查的内容: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相应的调查内容有所不同,但具体的调查内容都可以划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大项。

2.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点,即o点;出行“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即D点。

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内的出行称为境内出行,起讫点在调查区外的出行称为过境出行。

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内出行,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的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间出行。

(2)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3)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映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交通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方案引言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交通规划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并为市民提供更便利、更安全的出行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性的交通规划方案,旨在改善市区交通状况和提升整体交通系统的效能。

当前交通状况分析在开始制定交通规划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当前的交通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种分析将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依据。

交通流量分析通过对市区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拥堵严重的交通路段•交通流量高峰时段•不同道路之间的交通流量分布情况交通事故分析通过对市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和原因•高发事故路段的特点和问题交通设施及设备分析对市区的交通设施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交站点的分布情况•地铁线路和站点的设置情况•自行车道和停车场的分布情况•交通信号灯和行人过街设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交通规划目标基于对当前交通状况的深入分析,确定以下交通规划目标:1.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2.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出行安全3.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市民出行便利性4.优化交通设施和设备,提高使用效能交通规划方案提升公共交通系统为了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性和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我们提出以下措施:•建设更多的公交站点,并合理设置站点位置,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拓展地铁线路网络,增加地铁站点数量,减少地铁拥堵情况•推广智能公交卡,方便市民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建设自行车租赁系统,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交通流量调控为减少市区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我们提出以下措施:•对拥堵路段进行改造扩建,增加车道宽度,增加通行能力•优化城市道路网,改善交通路网结构,提高交通通行能力•设置高峰时段交通限行措施,减少私家车辆数量交通事故预防为降低市区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我们提出以下措施:•在交通事故高发路段设置交通监控设施,及时监测交通情况•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驾驶技术水平•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加强道路维护和交通标志设施的维护,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实施方案及预期效果为了实现上述交通规划目标,我们制定以下实施方案:1.在未来三年内,投资20%的预算进行公共交通系统的改善和拓展,预计减轻交通拥堵情况,提高市民满意度。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的发展【不太重点】(1)步行时代:公元前25世纪(2)马车时代:公元前25世纪-公元19世纪(3)汽车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3、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p4)【填空】标志:1930年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成立(1)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20世纪30年代(2)交通工程学发展中期:(3)近期交通工程学发展的发展: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常识】(1)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路---丝绸之路(2)世界上最早用车的国家---中国(3)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载货汽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公路仅建成13万多公里。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58.37万km。

(5)国家公路网布局分为三类:一类12条由北京向全国放射,编号为101-112,计长2.35万km;二类由28条南北走向的纵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201-228(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三类30条由东西向横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301-330(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6)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6、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8.5万km。

7、【填空】1980年上海市成立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标志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诞生。

东南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东南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东南大学历年交通工程学试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你认为我国交通工程近期应重点研究哪些问题,试据其中一个问题详述其具体研究内容。

第二章交通特性三、(1993年)我国的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何特点?四、(1994年)何谓“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量“?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六、(1995年)何谓“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八、(1998年)何为车头时距,其在通行能力研究中有哪些主要作用?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一般根据哪些指标进行划分,你认为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应根据什么指标进行划分,为什么?十一、(2000年)十三、(2002年)何谓行驶车速和区间车速?各有何用途?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十五、(2003年)何为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各有什么用途?两者有何关系?12’十七、(2004年)某双向两车道公路,2003年5月13日星期二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五月份月变系数为0.98,星期二的日变系数为0.97,设计小时系数为0.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双向需修成__。

a二车道b四车道c六车道d八车道二十、(2005年)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称为_______a. 高峰小时系数b. 高峰小时交通量c. 高峰小时流率d. 高峰小时流量比二十一、(2005年)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称为_______。

a. 地点车速b. 行驶车速c. 行程车速d. 临界车速二十二、(2005年)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 d应为_______a. 40%b. 60%c. 50%d. 66.7%二十六、(2006年)在一条24km的公路路段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测得10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20km/h、试求流量(q)、平均车头时距(h t)、平均车头间距(h s)、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1 交通规划 的定义(续)
(6)改善城市交通新理念——绿色交通 协和的交通 交通与环境的协和(生态的、心理的); 交通与未来的协和(适应于未来发展); 交通与社会的协和(安全、以人为本); 交通与资源的协和(以最小的代价或最小的资源维持协 和的交通)。 改善交通的新理念 TSM→TDM → ITS →绿色交通(新规划、新管理)。

6.2.3 交通实况调查
OD调查:居民出行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货物 源流调查; 路网交通流调查; 对外 交通安全情况调查; 交通环境情况调查; 特殊交通情况调查; 交通便捷性情况调查等。
6.2.3 OD调查与分析(续)
(5)OD调查成果整理分析 OD表 交通发生与吸引统计图、期望线图
相关曲线图: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方式 分布图等
各区出行生成量图
各区出行总量情况
800000 718391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13337 323282 300000 200000 100000 0 人口 出行次数 机动化出行次数 199321 116614 75233 180662 261208
6.2.3 OD调查与分析(续)
(2)调查内容和步骤
① 调查内容 客流OD调查:起讫分布、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 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 货流OD调查:货源点与吸引点分布、货流分类数量、 货运方式等。 车辆OD调查:车辆类型、起讫点分布、载客(货) 量、出行距离、出行时间等。
② 调查步骤:资料准备、划线分区、确定抽样率、 人员培训、制定计划、典型实验、实地调查、数据 处理。
出行率
200000
出行次数
150000
公共汽 车 34418 3917 21396 0.110 0.052 0.118
的士 5675 2430 3119 0.018 0.032 0.017
单位班 车 26760 13744 28496 0.085 0.183 0.158
单位业 务车 3417 1571 2354 0.011 0.021 0.013
追求交通效率、安全、协和
6.1.2 交通规划的分类
(1)按交通规划研究的地区范围不同 国家级的交通运输规划: 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
(2)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分
远期战略规划:20~50年。 中长期规划:5~20年。 近期建设规划:3~5年。
6.1.3 交通规划的程序
确定负责机构 目标制订 组织机构 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具体要求 城市现状 交通现状 政策 环境
尽量不要以主要干道作为分界线。
6.2.3 OD调查与分析(续)
(3)抽样率与抽样方法的确定 ① 抽样率的影响因素 母体数量:母体越大,抽样率越小; 调查对向的复杂程度:对向越复杂,抽样率越大; 调查分析的目标:目标越多,抽样率越大。 ② 抽样率的确定 公式法:利用试调查或其它城市或区域已经拥有的OD调查 资料,考虑调查对象的母体数量、调查统计分析的目标以及抽 样的方法,用数理统计的原理,通过分析抽样的误差确定; 经验法:参照国内外的经验确定
调查分析
居民出行、道路流量、交通设施分析 土地利用 车辆 人口社会经济 道路设施 交通发展预测 路网流量 路网规划 交通建设规划
发展预测
方案对策制订 综合评价
交通发展战略 停车场规划 公交规划
交通方案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结论
某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总体流程图
6.2 交通规划调查的内容
6.2.1 6.2.2 6.2.3 社会经济调查 交通设施调查 交通实况调查
6.2.3 OD调查与分析(续)
(1)OD调查基本概念 小区形心:代表同一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的某一集中点, 是该小区交通流的中心点,不是该小区几何面积的重心。 期望线: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 行距离,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OD表:表示起讫点调查或预测成果的表格。 调查区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查核线:为了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 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根据需要可能有多条线),其沿 线断面通过的交通量可作为查核用。
6.2.3 OD调查与分析(续)
(3)分区的原则 交通分区是结合调查和规划后续阶段的研究统盘考虑的。 分区太细、太多,会使分析难度加大;分区太粗、太少则会影 响抽样精度,且产生不求实际的出行端点和出行线路。 分区内应有一种主要的土地使用性质; 分区内居民出行特征应尽量一致; 分区尽量配合行政规划; 尽量迁就自然或人空界限;
单位配 车 885 2285 6105 0.003 0.030 0.034
258656 136453 246024 46092 92148 91822 197901 0.435 0.785 0.613 0.508 1.225 1.095
桂城 36615 石湾 128030 城区出行率 0.825 桂城出行率 0.487 石湾出行率 0.709
出行率
200000
0.800
出行平均时长图
45 40 35 30 城区 桂城区 石湾区
分钟
25 20 15 10 5 0 步行 城区 桂城区 石湾区 15 15 14 自行车 摩托车 18 17 17 17 16 16 公共汽 车 27 33 32 的士 24 17 24 单位班 单位业 单位配 私家车 车 务车 车 27 24 22 39 36 41 32 22 22 21 18 17 货车 17 18 30 其它 28 14 18
6.2.4 OD调查与分析
(1)OD调查基本概念 出行:人车货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
完成一个目的算一次出行。出行的三个基本属性(两个端点、出行 目的、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
起点:一次出行的出发点。讫点:一次出行的目的地。 出行端点:出行的起讫点的总称,每次出行必有且仅有两 个端点。 境内出行:起讫点皆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出行。 过境出行:起讫点皆在调查区范围外的出行。 区内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皆在一个小区 内的出行。 区间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 小区内的出行。
6.2.4 OD调查
6.2.1 社会经济调查
区域位置:行政区划、分区规划、隶属关系、管辖范 围、影响区域等; 土地利用:土地特征、建筑构成、开发程度、客货发 生等; 人口资料:城市人口总量及交通区分布、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职业结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等; 国民经济指标:国民收入、各行业产值、人均收入、 产业结构、生产和基建投资等; 运输量:客货运量(运输量、运输周转量、各种方式所 占的比重等)。
分区出行目的图
350000 300000 250000 城区 桂城 石 湾 城区出行率 桂城出行率 石湾出行率 1.400 1.200 1.000
出行次数
150000 100000 50000 0 上班 城区 桂城 石湾 城区出行率 桂城出行率 石湾出行率 152045 49646 96338 0.485 0.660 0.533 上学 64138 13672 44303 0.205 0.182 0.245 回家 318736 88086 207297 1.017 1.171 1.147 回单位或 公务业务 学校 13517 6141 14812 0.043 0.082 0.082 16385 11447 31749 0.052 0.152 0.176
出行时段分布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2 20~2 21~2 22~2 23~2 24~1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人口 出行次数 机动化出行次数
481059
城区 313337 718391 323282
桂城 75233 199321 116614
石湾 180662 481059 261208
居民出行期望图
分区出行方式图
300000 250000 城区 桂城 石湾 城区出行率 桂城出行率 石湾出行率 1.400 1.200 1.000 0.800 0.600 100000 0.400 50000 0 步行 城区 自行车 摩托车 0.200 0.000 私家车 4668 823 1435 0.015 0.011 0.008 货车 824 326 19 0.003 0.004 0.000 其它 610 193 383 0.002 0.003 0.002
(4)调查方法
6.2.3 OD调查与分析(续)
家访调查:广泛宣传、依靠当地各级组织。 发(收)表调查:表格应易于理解,为提高回收率应采取 措施,行政的、奖励措施等,特别适应于驾驶员的调查。 路边询问调查:抽样调查、流量调查(同步),交通警察 的配合很重要。 明信片调查: 工作出行调查: 车牌照调查: 运输集散点调查: 公交线路乘客调查: 电话询问调查: 境界出入调查:
(1)规划 确定目标与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 (2)交通规划(Traffic/Transportation Planning) 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行 动的过程。 (3)城市交通规划 了解城市地区内现有的交通形态和土地的使用情况, 研究目前的交通路线及设施是否合理、是否足够,应如 何加以改进,以配合将来发展的需要,或引导城市走向 计划的目标。
6.2.3 OD调查与分析(续)
(3)抽样率与抽样方法的确定 ③ 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选择出抽样单位,使每一个抽样 单位在抽样中都具有等同的被抽取的机会。 顺序抽样(等距抽样):在总体中以相同间隔的方式,选 定相应单位作为抽取样本的抽样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根据某些特定的特征,将母体分为若干个 类型(分层、亚群),然后在分层中作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从母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样本的方法。样本的 选取通常以空间或地理特征为依据进行编组(分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