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图像法解决直线运动问题练习(提高篇)教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专题训练(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专题训练(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内和第6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内和第6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C.第6s内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第2s内的加速度的大小D.第6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答案:CA.第1s内和第6s内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故A错误;B.第1s内为加速直线运动,a与v同向,第6s内为减速直线运动,a与v反向,故B错误;C.第2s内的加速度为a1=102m/s2=5m/s2第6 s内的加速度为a2=0−101m/s2=−10m/s2故C正确;D.前6s内速度均为正值,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的方向由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决定B.物体有加速度说明物体速度在增大C.加速度越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越大D.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答案:DA.加速度的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决定,故A错误;B.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反向时,物体速度在减小,故B错误;CD.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嫦娥五号”搭载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于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图所示,飞行120h后到达月球轨道。

题中两个时间数据()A.分别是时刻和时间间隔B.分别是时间间隔和时刻C.都是时刻D.都是时间间隔答案:A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是指一瞬间,即时刻,飞行120h后到达月球轨道是指一个过程,即时间间隔。

故选A。

4、如图所示,一位来中国旅行的瑞典人,将一枚硬币竖立在以时速300公里飞驰的京沪高铁窗台上,硬币竟然能够屹立不倒。

若该外国友人说这枚硬币处于静止状态,则他所选择的参考系可能是()A.铁路旁的房屋B.车厢内走动的乘警C.车厢内静坐着的其他乘客D.旁边轨道上交错而过的高铁答案:C因为硬币竖立在以时速300公里飞驰的京沪高铁窗台上时,外国友人说这枚硬币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硬币和高铁相对静止,所以应该选择高铁本身或高铁上相对高铁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8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8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

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决实诘问题(答题时间:20 分钟)1.以以以下图, a、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 P、Q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 t 内有同样的位移C.t 时间内, P 的位移较小D.0 ~ t ,P 比 Q的速度大, t 今后 P 比 Q的速度小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以以以下图,由图可以看出,物体()A.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B.沿直线做来往运动C.加快度大小不变D.做匀速直线运动*3.甲、乙两物体在同向来线上运动的x-t 图象以以以下图,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辰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A.甲、乙同时出发B.乙比甲先出发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方 x0处D.甲在半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4.是(以以以下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依据图象作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A. 物体向来沿正方向运动B. 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 在t =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 t =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5.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向来线上运动,在 t 1时辰()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 a 和b 所示。

A.它们的运动方向同样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6.一台先进的起落机被安装在某建筑工地上,起落机的运动状况由电脑控制,一次竖直向上运送重物时,电脑屏幕上显示出重物运动的v—t图线以以以下图,则由图线可知()A.重物先向上运动今后又向下运动B.重物的加快度先增大后减小C.重物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重物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7.甲、乙、丙三辆汽车,以同样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今后时开始,甲车向来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快、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快,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速度又同样,则哪一辆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1.AC 解析: A. 由图可知,两物体的地点随时间都平均增添,故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正确;B. M点时两物体的地点同样,但两物体的起点不同样,故两物体经过的位移不同样,故B 错误;C. 由图可知, t 时间内 P 物体经过的位移较小,故 C 正确;P 物体的,故D.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可知Q 物体的图象斜率向来大于Q的速度向来大于P 物体的速度;故 D 错误;应选AC。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练习(提高篇)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练习(提高篇)教科版必修1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提高篇)一、选择题:1.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 A .5 m/sB .5.5 m/sC .4 m/sD .3.5 m/s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B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3.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s 后停止,若在第1s 内的位移是14m ,则最后1s 的位移是( ) A .3.5m B .2m C .1m D .04.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在第1s 内通过的位移为1m ,在第2s 内通过的位移为2 m ,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为3m ,在第4s 内通过的位移为4m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这4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B .小球在3s 末的瞬时速度是3m/s C .小球在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 .小球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乙比甲运动的快B .2 s 乙追上甲C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 远6.一汽车以20m/s 的速度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由于前方出现危险情况,汽车必须紧急刹车.刹车时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10m/s 2.刹车后汽车滑行的距离是( ) A .40m B .20m C .10m D .5m7.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s 与时间t 的关系为25s t t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8.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A .av n 2)1(202-B .a v n 2202C .av n 2)1(20-D .av n 2)1(202-9.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是s ,则它在第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 ) A .5sB .7sC .9sD .3s10.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 A .保持不变B .不断变大C .不断减小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二、填空题:1.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物体,3s 与5s 末速度之比为________,前3s 与5s 内位移之比为________,第3s 内与第5s 内位移之比为________.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 s 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 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_________,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_____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在前6s内()A.物体先向左运动,2s后开始向右运动B.在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C.前2s内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左方,后4s内位于出发点的右方D.在t=4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那么()A.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在任意1s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D.在任意1s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3.一辆汽车沿直线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30km/h,后一半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60km/h,这辆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40km/h B.45km/h C.50km/h D.55km/h4.运动员在水上做飞行表演,忽高忽低,左突右边闪,河岸的观众非常受鼓舞,运动员甚至能够悬停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运动员与装备的总质量为90kg,两个喷嘴处喷水的速度可以达10m/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题中描述的10m/s指的是瞬时速度B.运动员悬停在空中可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得出的C.研究运动员在飞行运动表演中的轨迹时,不可能有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的阶段D .研究运动员在飞行运动表演中的轨迹时,可以将他视为质点5.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若以该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且在任意连续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量v ∆相等,关于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v ∆=0,做匀速运动B .若v ∆﹤0,做匀减速运动C .若v ∆﹤0,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D .若v ∆﹥0,做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加速运动6.关于运动的概念和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B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选取的参考系是云C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D .“第5s 内”指的是在4s 初到5s 末这1s 的时间7.某校举行2020年度游泳运动会中,高一小明同学在50m 自由泳比赛中游出了26.98s 的成绩;高二小陈同学在100m 蛙泳比赛中游出了70.84s 的成绩,都获得了第一名,(学校泳池长度为25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的平均速度等于小陈的平均速度B .小明的速度一定比小陈的速度快C .在研究小陈和小明泳姿的时候,可以将他们俩当质点D .比赛过程中,以小明为参考系,他的对手一定向后运动8.2020年10月29日上午9时30分枣阳一中的秋季运动会正式开始。

2018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8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学案教科版必修1

2018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8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学案教科版必修1

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理解v-t图象的物理意义;(2)会利用图象解决运动学问题。

难点:利用图象解决运动学问题。

一、运动学图象的分析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运用运动学图象解题可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

1. 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 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在v-t图象和x-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

3. 三看“斜率”:斜率表示纵、横坐标轴上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常用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

x-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v-t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4. 四看“面积”:即图象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还要看两个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

如v和t的乘积vt=x,有意义,所以v-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t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

5. 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如t=0时的位移或速度。

6. 六看“特殊点”: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

如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t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

二、应用图象法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步骤是:1. 分析物体的运动特征,把握其运动性质及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即先建立物理问题的数学模型;2. 依据数学模型即函数关系式,在同一坐标系中,定性作出各个物体的运动图线。

3. 依据图象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建立方程并求解。

三、解决问题:1. 用图象法处理追及、相遇类问题,最大的优点是直观、简捷、容易。

2. 在一条直线上有相对运动的若干物体,同向运动或相向运动,均可用此法处理。

3. 用该法能判断出物体能否相遇、相遇前,是否有最大或最小距离并可顺利完成解答。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纸带问题分析练习(提高篇)教科版必修1-教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纸带问题分析练习(提高篇)教科版必修1-教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试题

纸带问题分析(提高篇)一、选择题: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如下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 B.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C.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 D.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2.如下列图,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3.在一次常规体检中,某运动员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0cm/s,如下列图每格边长是0.5cm,由此可知他的心率和他的心脏每跳一次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A.约100次/min,1s B.约75次/min,0.8sC.约80次/min,1.2s D.约60次/min,1s4.有一身高为H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展100m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快门(曝光时间)是1s60.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糊局部的宽度是△L,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100 m成绩 B.冲线速度 C.100m内的平均速度 D.100m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大小5.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如下说法中不正确的答案是(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6.在实验中,如下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D.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此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10s7、图所示为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

近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练习(提高篇)教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近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练习(提高篇)教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练习(提高篇)教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练习(提高篇)教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练习(提高篇)教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提高篇)一、选择题:1、对以2a 2 m /s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任意1 s 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 m/s B .第n s 末的速度比第1 s 末的速度大2n m /s C .2 s 末速度是1 s 末速度的2倍D .n s 时的速度是2ns 时速度的2倍2、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为零B .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为零C .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 .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3、一个小球从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 后到斜面底端B 点,并开始在水平地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9 s 停止于C 点,如图所示,设小球经过B 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则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距离与水平面上的运动的距离之比是( )A .1:1B .1:2C .1:3D .3:14、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某架客机安全准时降落在规定跑道上,假设该客机停止运动之前在跑道上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客机在跑道上滑行距离为s,从降落到停下所需时间为t,由此可知客机降落时的速度为().sA t2.sBtC.2st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一致.现有加速度减小时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位移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6、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可求得(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7、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8、汽车刹车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第1 s内和第2 s内的位移分别为3 m和2 m,那么从2 s 末开始,汽车还能继续向前滑行的最大距离是()A.1。

高一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高一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D.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 8 m【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矢量的负号,只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所以3 s~4 s内质点的速度负方向增大,所以做加速运动,A错误,3s质点的速度为零,之后开始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0~2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6 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C正确,v-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所以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0,D错误,考点:考查了对v-t图像的理解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v-t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负面积表示负方向位移,2.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整个过程其加速度方向不变),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一直保持不变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雨滴的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变化判断速度的变化率变化.【详解】A、B、C、雨滴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错误,B正确,C错D 、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加速度减小,则速度的变化率减小,故D 正确. 故选B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雨滴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雨滴方向相反,雨滴做减速运动.3.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1 s 内与第5 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C .OA 、AB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BC OA AB a a a >>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A .第1s 内与第5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故A 错误;B .第1 s 内、第5 s 内的加速度分别为:2214m/s 2m/s 2a == 22504m/s 4m/s 1a -==- 1a 、5a 的符号相反,表示它们的方向相反,第1s 内的加速度小于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故B 错误;C .由于AB 段的加速度为零,故三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BC OA AB a a a >>故C 正确;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均为正值,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为负值,速度为正值,两者方向相反,故D 正确; 故选C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图像法解决直线运动问题(提高篇)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三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A、B、C相对于同一质点的位移图象,在时间t0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平均速度最大
B.C的平均速度最大
C.B的平均速度最小
D.三者平均速度一样大
2、某同学匀速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停下一会,然后沿原路匀速返回出发点,图中能反映此同学运动情况的x-t图线应是( )
3、如图给出的是物体的运动图线,纵坐标v表示速度,横坐标t表示时间,其中哪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 )
4、如图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在0~t1和t1~t2时间内( )

A.来回的往复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6、图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根据图线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
D.在t=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7、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 )
A.甲在乙之前2 m
B.乙在甲之前2 m
C.乙在甲之前4 m
D.甲在乙之前4 m
8、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 .前5 s 做的是匀速运动
B .5 s ~15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 2
C .15 s ~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
2 D .质点15 s 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9、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 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B .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 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
C .t 2时刻两物体相遇
D .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122
v v
1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v 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
B .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v 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
C .根据v -t 图象可知,开始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减小后增大,当乙车速度 增大到v 0时,两车恰好平齐
D .根据v -t 图象可知,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
度增大到v 0时,两车恰好平齐
二、解答题:
1、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的x—t图象,试判定:
(1)A、B两物体各做什么运动?
(2)前3s内A、B的位移各是多少?
(3)第3s内A、B的位移各是多少?
(4)A、B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为多少?
2、一辆长途客车正在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33m处有一只狗,如图甲所示,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若从司机看见狗开始计时(t=0),长途客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
(1)求长途客车司机从发现狗至客车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2)求长途客车制动时的加速度;
(3)若狗以v=4m/s的速度与长途客车同向且同时(t=0)奔跑,狗会不会被撞?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A、B、C在时间t0内的运动,虽然路程不一样,但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是相同的,因而三者平均速度一样大。

2、C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静止物体的x-t图象平行于t轴,返回时是向着参考点运动,相对参考点的位移越来越小,而时间不能倒退,所以选项C正确。

3、D
解析:在现实生活中时间是不可能后退的,所以D是不可能存在的。

4、 AD
解析:A、根据
v
a
t

=

知,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故A正确.
B、根据
v
a
t

=

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故B错误.
C、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则加速度越来越大.故C错误.
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故D正确.
5、BC
解析:从v-t图象可以看出,虽然物体运动的速度在变化,但始终是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没有来回的往复运动,A、D错,B、C对。

6、BD
解析:根据图像的定义,倾斜程度代表加速度,所谓面积代表位移。

物体的速度先负后正说明速度方向改变了,从面积的大小可以看出在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而在4s时又回到出发点。

所以正确答案为BD。

7、D
解析:甲、乙两质点在3 s末在途中相遇时,各自的位移为2 m和6 m,因此两质点出发
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
8、AC
解析:由图象可知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A正确;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但加速度为0.8 m/s2,B错误;15 s~20 s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16/5) m/s2=-3.2 m/s2,C正确;质点在20 s末离出发点最远,质点一直做的是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D错误.
9、B
解析:速度—时间图象中Ⅰ物体的斜率逐渐减小,即Ⅰ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Ⅰ物体所受合外力不断减小,A错误;在0~t1时间内,Ⅱ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Ⅰ物体的速度,所以两物体间距离不断增大,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B正确;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到t2时刻,Ⅰ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大于Ⅱ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两物体平均速度不可能相同,C、D错误.
10、A
解析:甲车中的乘客以甲车为参考系,相当于甲车静止不动,乙车以初速度v0向西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做加速运动,所以A正确;乙车中的乘客以乙车为参考系,相当于乙车静止不动,甲车以初速度v0向东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做匀加速运动,所以B 错误;以地面为参考系,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所以C、D错误.
二、解答题:
1、答案见解析
解析:(1)根据x—t图象的物理意义,可以看出A物体做的是从距坐标原点3m处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的是从距坐标原点-2m处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2)前3s内A的位移是-3m,B的位移是5m。

(3)第3s内A的位移是-1m,B的位移是5
3 m。

(4)x —t 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的运动速度,因此A 物体的运动速度为-1m/s ,B 物体的运动速度为53
m/s 。

2、解析:(1)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
01211200.5 4.550 22
x v t t m m =+=⨯⨯+=()() (2)由题图乙得:22020/5/4.50.5
v a m s m s t ∆-===-∆- 负号表示长途客车制动时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420 3.25v t s s a ∆-===-
客车位移为22010116400(200.5)48.4225
v v x v t m m --=+=⨯+=-⨯ 而狗通过的位移为2140.5 3.214.8 x v t t m m =+=⨯+=(
)() 2 33 14.83347.8 ?x m m +=+=
因为1233 x x m +>,所以狗会被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