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检测
6年级数学解题思路

6年级数学解题思路摘要:一、引言二、六年级数学解题特点1.知识体系的完善2.逻辑思维的培养3.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三、解题思路和方法1.分析问题2.建立数学模型3.运用数学公式和定理4.验证答案四、常见题型解析1.应用题2.几何题3.代数题4.组合题五、解题策略1.培养解题思维2.提高计算能力3.注重细节和步骤4.学会总结和反思六、家长和老师的角色1.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索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3.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4.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七、结语正文: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渐完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也逐步提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以下总结了六年级数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要分析问题。
在遇到一道数学题时,我们要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接着,分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需要求解的目标,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数学素养。
其次,建立数学模型。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数学公式、定理和法则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简化为可以求解的数学表达式或方程。
然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建立数学模型后,学生要熟练运用所学的公式、定理和方法来求解问题。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接下来,验证答案。
在求解出答案后,学生要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验证,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验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除了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还要学会应对各种题型。
六年级数学常见题型包括应用题、几何题、代数题和组合题等。
针对不同题型,学生要灵活运用解题策略,如培养解题思维、提高计算能力、注重细节和步骤等。
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他们要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数学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难点,它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项挑战。
为了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更好地解题,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认真审题在解题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
理解题目的意思对于正确解题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画图、划分关键词、拆解句子等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
如果遇到较长的问题,可以先把问题简化,逐步分析解决。
二、确定解题思路审题之后,我们需要确定解题思路。
这个过程需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选择。
常见的解题思路包括:设未知数、列方程、找规律、逆向思维等。
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三、灵活使用图表和图形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图表和图形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用图表或者图形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题的线索。
例如,可以用条形图或者折线图来表示数据,通过观察图表中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注意单位和精确度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单位和精确度的问题。
有些题目可能会涉及到将不同的单位进行转换,在计算过程中要保持一致。
同时,在结果的表达上,要注意精确到合适的位数。
这样可以避免计算错误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五、多练习,反复推敲学习数学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数学应用题也不例外。
要养成多做题、多思考的习惯。
遇到难题时,不要轻易放弃,可以多尝试,反复推敲。
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六、合理规划时间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合理规划时间也非常重要。
不要过分担心时间紧迫而草率行事,也不要浪费时间在一个问题上。
在做题之前,可以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题目,根据题目的难度和所需时间来安排解题顺序。
七、与他人讨论、交流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与他人讨论和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发现解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可以与同学、老师或者家人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经验。
八、坚持思考、不放弃在解题过程中,也许会遇到一些较难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小学数学小升初必考应用题专项练习(共20种,附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

小升初数学必考应用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2.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3.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4.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点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两点。
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5.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
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走3.5千米。
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
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6.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
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7.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8.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9.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0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有赔偿100元。
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
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11.王老师有一盒铅笔,如果平均分给2名同学余1支,平均分给3名同学余2支,平均分给4名同学余3支,平均分给5名同学余4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讲解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讲解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讲解非常重要。
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中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讲解。
一、加减法解题思路与方法讲解加减法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解加减法题目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1.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确定题目中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理解问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只有理解了问题,才能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
2. 寻找关键信息:在问题中寻找关键信息,包括已知条件、未知数和所求解的问题。
把关键信息提取出来,有助于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步骤。
3. 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对于加法题目,可以采用逐位相加的方法;对于减法题目,可以采用借位减法或补位减法的方法。
4. 运算过程准确无误:在进行运算过程时,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特别是在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中,要注意对齐、进位和借位的处理,避免计算错误。
5. 回归问题实际:在得出结果后,要对结果进行回归问题实际。
检查所求解是否符合问题的要求,是否合乎常理。
只有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才算是正确解答了问题。
二、乘除法解题思路与方法讲解乘除法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在解乘除法题目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1. 找规律:在解决乘除法问题时,要仔细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找规律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遇到九九乘法表中的计算题目,可以利用乘法表中的规律来迅速求解。
2. 估算计算:对于一些较复杂的乘除法题目,学生可以先进行估算后再进行计算。
通过估算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确定结果的范围,减少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3. 选择合适的乘除法运算: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乘除法运算方法。
对于大数乘法,可以采用竖式乘法;对于除法,可以采用长除法或估算法。
小学数学-归总法应用题大全及解题思路

归总法应用题大全已知单位数量和单位数量的个数,先求出总数量,再按另一个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求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归总法。
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总数量=单位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另一单位数量(或个数)=总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例1李明从学校步行回家,每小时走4千米,5小时到家。
如果他每小时走5千米,几小时到家?(适于三年级程度)解:要求每小时走5千米,几小时到家,要先求出学校到家有多远,再求几小时到家。
因此,4×5÷5=20÷5=4(小时)答:如果他每小时走5千米,4小时到家。
例 2王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 15页,20天看完。
如果要在12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适于三年级程度)解:要求12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必须先求出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再求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因此,15×20÷12=300÷12=25(页)答:如果要在12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25页。
例3某工厂制造一批手扶拖拉机,原计划每天制造6台,30天完成。
实际上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每天制造多少台?(适于四年级程度)解:原来时间的一半就是30天的一半。
6×30÷(30÷2)=180÷15=12(台)答:实际每天制造12台。
例4永丰化肥厂要生产一批化肥,计划每天生产45吨,24天可以完成任务。
由于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5吨。
实际几天完成任务?(适于四年级程度)解:计划生产的这批化肥是:45×24=1080(吨)改进生产技术后每天生产:45+15=60(吨)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是:1080÷60=18(天)综合算式:45×24÷(45+15)=45×24÷60=1080÷60=18(天)答:实际18天完成任务。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归纳与总结

解答应用题一直是许多孩子做数学题的“心头大患”,因为它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觉得难的原因。
以下是总结的小孩子数学应用题解决方法。
数量关系分析法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下面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数量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家长在家辅导孩子作业可以参考老师的引导方法教导孩子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养成孩子独立思考、快速解答的好习惯:如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解题思路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
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生:用乘法35 ×3=105(人)。
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
问题是: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生:105+35=140(人)。
师:根据现在已经产生的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存在呢?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的算式怎样列出呢?生:140+12=152(人)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所谓的“问题中心散射法”就是根据分析法这一思路模式,让孩子从最后的问题出发,不断地逆向推理,层层解决。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及解题步骤

【导语】应⽤题可以说是⼩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数学思维及解题能⼒的重要途径,做好应⽤题掉⼩学⽣⾮常重要,它是检验学⽣堆成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且⼩学⽣在解答应⽤题分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能⼒、问题的分析解决能⼒。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应⽤题及解题步骤》,希望帮助到您。
【篇⼀】 1、剧院共有500个座位,⼀年级197⼈,⼆年级201⼈。
(1)剧院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看电影吗? 197+201=398(⼈) 398<500 答:剧院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看电影。
(2)如果有空位,还空⼏个座位? 500-398=102(个) 2、商店卖出340袋⼤⽶,卖出的⾯粉⽐⼤⽶多54袋,卖出⾯粉多少袋? 340+54=394(袋) 3、洗⾐机568元,⽐录⾳机贵280元,录⾳机多少元钱? 568-280=288(元) 4、⼩东⽴定跳远跳了140厘⽶,⼩⿊⽐⼩东多跳30厘⽶,⼩强⽐⼩东少跳38厘⽶。
(1)⼩⿊跳了多少厘⽶? 140+30=170(厘⽶) (2)⼩强跳了多少厘⽶? 140-38=102(厘⽶) 5、三年级捐435元,四年级⽐三年级多捐78元,五年级捐的⽐四年级少27元。
(1)三年级和四年级⼀共捐多少钱? 435+78+435 =513+435 =948(元) (2)五年级捐了多少钱? 435+78-27 =513-27 =486(元) 6、六.⼀⼉童节到了,同学们在折千纸鹤。
⼩⿊折了203只纸鹤,⼩明折的⽐⼩⿊多47只,⼩王折的⽐⼩⿊少20只。
①⼩明折了多少只千纸鹤? 203+47=250(只) ②⼩⿊和⼩王⼤约⼀共折了多少只? 203-20=183(只) 203+183≈400(只) 200200 7、光明⼩学⼥⽣有496⼈,男⽣⽐⼥⽣多64⼈,男⽣有多少⼈?学校⼀共有多少⼈? 496+64=560(⼈) 496+560=1056(⼈) 8、有⼀桶油,第⼀次倒出125千克,第⼆次倒出的⽐第⼀次少30千克,两次⼀共倒出多少千克? 125-30+125 =95+125 =220(千克) 9、商店有200个红⽓球,红⽓球⽐黄⽓球多50个,⼀共多少个⽓球? 200-50+200 =150+200 =350(个) 10、学校图书室有300本故事书,已经借出228本,剩下的每个班分9本,可以分给⼏个班? (300-228)÷9⼊列综合算式,千万别掉括号 =72÷9 =8(个)【篇⼆】 1、⽔果店原有25筐桔⼦,⼜运进65筐,后来卖了40筐,⽔果店现有桔⼦多少筐? 25+65-40 =90-40 =50(筐) 2、学校举⾏庆六⼀活动,⼀共买了600个⽓球,⽤了260个红⽓球,190个黄⽓球,还剩多少个? 600-260-190 =340-190 =150(个) 3、妈妈⽤100元钱买回56⽶花布,做床单⽤去12⽶,做⾐服⽤去27⽶,还剩多少⽶? 56-12-27 =44-27 =17(⽶) 4、要订购800只风筝,第⼀周做了286只,第⼆周做了327只。
小学二年级应用题列式思路讲解

小学二年级应用题列式思路讲解.DOC如,一块钢坯重150千克,先截下30千克做4O个同样的零件,照这样计算,余下的钢坯可以做这样的零件多少个?1.先求出余下的重量,再除以每个零件的重量。
列式为:(150-30)÷(3O÷40)=160(个)2.先求出余下的重量是截下的几倍,然后再求可做多少个零件。
列式为: 40×〔(150-30)÷30〕=160(个)3.先求出总重量是截下的几倍,再求出可做多少个零件。
列式为:40×(150÷30)-40=160(个)4.先求出每千克钢坯可做多少个零件,再求余下可做多少个零件。
40÷30×l50-40=160(个)5.先求每千克钢坯可做零件的个数,然后再求出余下的钢坯可做多少个零件。
(40÷30)×(150-30)=160(个)有些应用题,虽然思路相同,但列式不同。
如,光明机械厂去年计划生产机床1800台,实际头2个月就生产了计划的,照这样计算,可提前几个月完成任务?解题思路都是用计划用的时间-实际用的时间=提前时间。
列式为:(1)12-180÷(1800×÷2)=2(个月)(2)12-l÷(÷2)=2(个月)(3)12-2÷=2(个月)(l)种是一般应用题解法。
1800×÷2是实际每月生产机床的台数,1800除以实际每月生产的台数就是实际用的时间,计划用的时间减去实际用的时间,就是提前的时间。
(2)种是用“工程问题”的解法。
把计划生产的总台数看作单位“1”,(÷2)是实际工效,1÷(÷2)=10是实际用的时间,12-10=2(个月),即是提前的时间。
(3)种是分数应用题的解法。
把实际完成计划任务所用的时间看作单位“1”。
2个月完成了全部工作量的,则实际完成全部工作的时间为2÷=10(个月),再用计划用的时间减去实际用的时间就是提前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检测
班别: 姓名: 学号 : 成绩 :
一、 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三个关系式。(15分)
①
②
③
二、解决问题(先写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35分)
1、陈叔叔养了5只公鸡,养的母鸡只数是公鸡的7倍,陈叔叔一共
养了多少只鸡?
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先求( )
第二步再求( )
列式:
2、买7元一个的笔记本要花63元,如果换成6元一个的,买同样数
量的笔记本共需要多少元?
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先求( )
第二步再求( )
列式:
三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检测
班别: 姓名: 学号 : 成绩 :
一、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写出三个关系式。(15分)
①
②
③
二、解决问题(先写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35分)
1、教师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面积是3
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先求( )
第二步再求( )
列式:
2、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四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检测
班别: 姓名: 学号 : 成绩 :
一、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写出三个关系式。(15分)
①
②
③
二、解决问题(先写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35分)
1、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
苗多少元?
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先求( )
第二步再求( )
列式:
2、一本故事书小明要12天看完,前5天每天看18页,后7天每天20页。这本
书共有多少页?
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先求( )
第二步再求( )
列式:
五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检测
班别: 姓名: 学号 : 成绩 :
一、 填空(30分)
1、 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写出三个关系式。
①
②
③
2、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写出三个
关系式。
①
②
③
二、解决问题(先写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20分)
1、公园南面要修一道长15m,厚24cm,高3m的围墙,如果每立方米用
砖525块,这道围墙一共用砖多少块?
2、一根绳子长56米,剪掉了8米做跳绳,剩下的绳子占全长的几分
之几?
六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检测
班别: 姓名: 学号 : 成绩 :
一、解决问题。(要写出分析题意的过程)(50分)
1、修一条公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
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2、修一条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20%,第二周修了200米,还剩下
600米没有修。这条路一共有多少米?
3、把棱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状木块。求
削去部分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