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8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8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过程与方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
(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
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历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教案范文(9篇)

历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教案范文(9篇)历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视频导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历史画面。
2.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就是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历史画面,你们看得专心,毛泽东主席更是满怀豪情,当时就写了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初中语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优秀篇二教学目的: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一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教学重点之一。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解决)。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三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四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部编RJ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优质说课稿)第一单元(全单元 分课时)

第一单元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一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2. 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3. 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的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势,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掌握新闻的结构;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内容呈现导入:教师出示《百万雄师过大江》图片,学生说出画面内容,了解时代背景,进而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师生互动,理清课文层次,掌握新闻结构。
1、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1)注意多音字、易混淆的字在文中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则新闻内容的句子。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敬请批评指正!教材分析:1、教材的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位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与以爱为主题组元的第二单元形成了紧密的情感联系:学生通过感受战争的残酷,从而更加珍惜有爱的世界。
单元训练的重点是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本文可以说是教材中的常青树,但以往它都是出现在新闻通讯单元,教学中也只注意新闻体裁的特点。
新教材中,这篇文章成了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第一单元的开篇,因此教学中既要抓住新闻特点,也不能忽略战争主题。
这两点也将构成教学的要点。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重点掌握消息的要素和基本特点。
3、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4、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品味文章,激发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章气势,学习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因为学生初次见识这种体裁,而新闻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新闻,把握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
(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语言艺术大师。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讲稿

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2 芦花荡(孙犁)3* 蜡烛(西蒙诺夫)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5* 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芩)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一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2. 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3. 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式;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电视机,《百万雄师过大江》碟片,投影仪,地图。
五教学过程:(一)内容呈现:放映《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了解时代背景。
接着自由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目的在于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唤醒求知渴望,调拨动力机制,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二)师生互动1.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敬请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位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与以爱为主题的第二单元形成了紧密的情感联系:学生通过感受战争的残酷,从而更加珍惜有爱的世界。
单元训练的重点是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本文可以说是教材中的常青树,但以往它都是出现在新闻通讯单元,教学中也只注意新闻体裁的特点。
新教材中,这篇文章成了以战争为主题的第一单元的开篇,因此教学中既要抓住新闻特点,也不能忽略战争主题,这两点也将构成教学的要点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②理解文章内容,重点掌握消息的要素和基本特点③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④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中品味文章,激发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文章气势,学习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②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新闻,把握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初中阶段学习,八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他们的思维也日趋成熟;八年级是学生初中阶段成长的特殊时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品德发展的质变期,他们的思维与品德既可能向积极方面变化,也可能向消极方面变化;另外,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而学生的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是很了解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其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的: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一、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说教学目的。
三、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说教学重点之一。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解决)。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三、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四、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参考答案](第1句、第2句)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参考答案](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师讲知识: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第【1】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就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与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与初一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2、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3、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式;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瞧瞧﹑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具准备:《百万雄师过大江》碟片,投影仪,地图。
五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 :放映《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了解时代背景。
接着自由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目的在于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唤醒求知渴望,调拨动力机制,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二) 师生互动1. 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意在使学生加深对导语的内容及其在新闻全文中的位置与作用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
顾健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新闻。
这篇新闻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提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二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情况,以及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
②理解文章内容,重点掌握消息的要素和基本特点
③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④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在反复的阅读中品味文章,激发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文章气势,学习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②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
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新闻,把握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培养阅读写作消
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三、说学情:
经过一年的初中阶段学习,八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他们的思维也日趋成熟;八年级是学生初中阶段成长的特殊时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品德发展的质变期,他们的思维与品德既可能向积极方面变化,也可能向消极方面变化;另外,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而学生的中国近代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是很了解。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其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
语文教学千法读为本,在教学中,我将尝试多种阅读方式:听录音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感悟作品内涵,
模仿播音感受文章气势,以此来培养学生语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的内涵。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此类文体,加上历史知识缺乏,我将适时对文体知识、历史背景资料进行精讲,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予以适当的启发和点拨,使学生自主学习能有的放矢。
学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通过读、品、议、悟、辩、入等多种方式进行。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值得学,为了学,服务学”的基本思想我将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文体常识】【细读课文,回味历史】【揣摩语言,品味伟人妙笔】【链接生活,珍惜幸福】
【环节一】
放映《百万雄师过大江》片段,创设情境导入,并介绍时代背景。
接着自由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目的在于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唤醒求知渴望,调拨动力机制,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环节二】
由于初次学习新闻这种体裁,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能对这种体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目的,我将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听课文朗读录音
①找出生字词,并注音或解释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锐不可当溃退歼灭要塞
②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概括文章内容。
③在文中找一段话概括文章内容。
④本文与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⑤战场风云瞬息万变,新闻报道总是能及时跟进。
读完本文后,你发现这一点了吗?
(设置第一个问题是为扫清阅读障碍,落实双基;完成第二、三个问题时学生会发现新闻的标题与正文的第一、二句话可以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第四个问题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新闻与其它体裁的不同;而第五问则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时效性。
完成以上几题学生对新闻这一体裁的特点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再介绍新闻的一般知识,学生对新闻这种体裁的特点感受也将更深,于是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也就顺利落实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对新闻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新闻的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对新闻的结构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
【环节三】
通过播放课件,揭示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顺利过度到文章内容的教学上。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完成下面表格,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从而理清新闻的六个要素。
此作法意图使学生主体参与,精讲多练,及时反馈。
这样学生只要仔细阅读,就能成功
完成任务。
接着,顺水推舟,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同时,设置几个探究问题,
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
②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③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④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在对文章内容探究中,学生透过作者的描述,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透彻理解解放军势如破竹的原因,至此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新闻的要素——的达成也将顺理成章
【环节四】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语言极富特色,这样的好文章自然值得借鉴。
为此我设置了“揣摩语言,品味伟人妙笔”的环节
1、找出以下三类数字:①写人民解放军数量的②写战线长度的③写渡江时间的思考:透过这三类数字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从文中找到这些四字一句的短语,朗读品味由此形成鲜明而轻快的节奏
3、“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注意品味作者巧妙连用地名的手法透过这些接连出现的地名,作者又在向我们展示什么?
除了以上几处,你还品味到了那些精彩的语言?这里的四个题目,前三题择选文中三点较为突出的语言特色,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要用心去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得出自己的心得和评价,又能够透过文中激情四溢的数字、颇具雄风的选词和巧妙连用的地名体味文章语言特色,为自己今后的写作汲取养分;第四题则在鼓励学生大胆的走入文本,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此以点带面,诱导学生的题目设置,将为攻克教学难点打下坚实基础
4、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导语部分“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此举意在使学生体会新闻文体语言真实、准确的特点。
并使学生明白新闻文体虽然要以记叙为主,但也可以适当的插入议论。
)
【环节五】
经过对文本的充分阅读,为了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再上升一个层次我设置了“链接生活,珍惜幸福”环节,此时适时开展这样的两个活动:
1.假如你是新华社记者,你接到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播音中。
学生分组准备后对照地图模拟播音员进行朗读比赛
(这一问题,相信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的场景会在学生心中久久回荡本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水到渠成)
2.我是校园小记者写一条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事(当堂讲评)如:我校田径运动场重修,今年九月可交付使用要求:①标题醒目、恰当②内容绝对真实③导语有概括性、
准确性④语言简洁(阅读教学的终点是写作,设置这个活动正是为了实现读与写的结合。
另外,如今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远离战争的安定繁荣的国度里,书写今天,就是在书写幸福,教师在指导讲评时可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
如此,我们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在学生的心中洒下一粒种子,这粒种子名叫“珍惜”)
六、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关的资料,并以“我感受到了”的模式写下自己的体会
七、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中,我将新闻的主要结构部分与本课内容相结合,精简的板书将有助于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与本则新闻的内容
八、教学评价:
本堂课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自学生熟悉的时事入手,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初读课文,了解文体常识环节则逆向而行,先让学生自己发现新闻中某些结构的作用,再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有效地达到了加深学生印象的目的;细读课文,回味历史环节自形象的背景介绍着手,引领学生在据文本回顾历史的同时悄然突破教学重点;揣摩语言,品味伟人妙笔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品议,在进一步凸显学生主体,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空间的同时,可顺利攻克难点;链接生活,珍惜幸福环节则为本课做了情感的升华,呼应第一个环节,使整堂课浑然一体整堂课上学生将由浅入难接受新的知识,领悟到革命先辈们英勇善战,为建立新中国而不懈努力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