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复习名校课堂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习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课时练习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课时练习

第七单元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课时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王同学向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已知白醋里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白醋里含有氢离子B. 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 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 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紫色的石蕊试液可以使盐酸变红B.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C.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测定pH时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一下3.如图是酸与碱溶液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关于酸碱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B.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C. 当酸碱完全中和时,两者所用质量一定相等D. 当酸碱完全中和时,所得盐溶液pH等于04.小金先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然后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酚酞不变色。

为了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小金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B. 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加入Zn粒,无气泡产生C. 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D. 从烧杯中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色5.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B.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C.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6.某学生用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来探究酸、碱间能否发生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7.4 酸碱中和反应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7.4 酸碱中和反应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1.【中考•揭阳】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B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Cu+FeSO4
D.上述反应会使胃酸pH增大
【解析】氢氧化铝是一种碱,A错误;氯化铝是一种盐, B错误;此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C正确;此反应会使胃酸的酸性减弱,pH增大,D正确。
14.【中考•包头】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
液与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2SO4溶液充分反 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A )
【解析】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因此反应前 后阴、阳离子的总数发生变化,A错误;反应中有水生成, 因此溶剂的质量会增多,B错误;反应后溶液中只有氯化 钠和水,溶液呈中性,C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 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错误。
11.【中考•黔东南】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 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 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A )
2.下列物质能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C )
A.硝酸银
B.氧化铜
C.熟石灰
D.锌
3.【中考•云南】在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
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颜色的变
化是( C )
A.红色→蓝色
B.蓝色→红色
C.红色→无色
D.无色→红色
4.【2020•衢州】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 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 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汽水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易溶于水,所以用来制汽水B.汽水中含有CO2、 H2O等物质,所以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汽水会变红C.汽水的pH为3~4,说明这种液体显碱性,胃酸过多的人必须多喝汽水D.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2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单质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3 . 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某固体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为活泼金属B.某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不变色,该溶液为酸性溶液C.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D.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含有硫酸盐4 . 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5 .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6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7 . 某硫酸溶液的pH值为3,加入下列一种液体混合后,会使pH小于3的是()A.纯净水B.pH=5的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pH=0的硫酸溶液8 .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NaOH和NaCl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少量水溶解B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Na2SO4先加入Ba(NO3)2溶液,后过滤C除去H2中少量的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D鉴别化肥KCl和NH4Cl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A.A B.B C.C D.D9 . 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B.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C.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D.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二、多选题10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和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C.用试纸测定溶液的时,应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D.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溶液显红色三、填空题11 . 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_______;(2)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练习新版鲁教版201901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练习新版鲁教版201901
,A) ,B) ,C) ,D) 13.[2018·泰安]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 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 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c段(不含 b 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 2+2NaOH===Mg(OH) ↓+2NaCl
4
B.Na2CO3 溶液和 NaNO 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5.最近,不少媒体报道,某些凉茶原料中有一味中药材叫夏枯草,长期饮用可能患胃溃 疡等疾病。胃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下列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的药剂有( ) ①NaOH;②Na2CO3;③NaHCO ;④肥皂水;⑤Al(OH)3。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学生用书 P12] 1.某实验室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 中最合适的是( ) A.硝酸银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醋酸 D.硝酸钾溶液 2.(多选题)[2018·扬州]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 pH 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用 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 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pH逐渐减小,最终小于 7 B.用温度计测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前后的温度,温度明显上升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5.[2018·天津改编]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所得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一定量的稀盐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相混合 C.将硫酸钾溶液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碳酸钠溶液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7.4 酸碱中和反应-章节测试习题(4)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7.4  酸碱中和反应-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答题】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质量变化情况是______;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由上述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提示:氢氧根离子易与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和水;钡离子易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答案】H2SO4逐渐减少,Na2SO4逐渐增多;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

【解答】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量逐渐的减少,硫酸钠的量逐渐的增多;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答题】[甲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现象: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时出现蓝色沉淀。

结论:用硫酸铜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乙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现象:向b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结论:用氯化钡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交流评价]请你评价甲、乙两组同学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将表格补充完整:甲组______(填“正确”或“错误”),______。

乙组______(填“正确”或“错误”),______。

【答案】正确;硫酸与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只要有硫酸就不会产生蓝色沉淀,所以用硫酸铜可以检验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反应;错误;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课时作业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单元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课时作业 (新版)鲁教版

酸碱中和反应(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

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食醋B.牛奶C.食盐水D.牙膏或肥皂水2.(2012·泸州中考)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A.AgNO3溶液B.NaOH溶液C.稀醋酸D.KNO3溶液3.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A.紫色——红色——蓝色B.蓝色——紫色——红色C.蓝色——红色——紫色D.紫色——蓝色——红色4.(2013·黄石中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A.只有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5.若将50 g 18%的NaOH溶液和50 g 18%的盐酸混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混合溶液的pH=7B.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不变C.混合溶液质量为100 gD.混合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8%6.(2013·德州中考)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①表示的是化合反应B.图①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C.图②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D.上述两图说明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6分)7.(8分)酸碱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如图所示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②______(2)A中溶液呈________色,C中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稍过量)呈________色。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基础题(word有答案)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基础题(word有答案)

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基础题(word有答案)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参与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标表示参与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依据图线判别,纵坐标能够表示〔〕A.硫酸钡沉淀的质量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溶液的pH2.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现将20g20%的NaOH 溶液与20g20%的H2SO4 溶液充沛反响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混合物出现〔〕A.蓝色B.紫色C.白色D.无色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选项是〔〕A.酸碱中和反响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响一定是中和反响B.NaOH 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响,那么KOH 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响C.碱溶液的pH>7,那么pH>7 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那么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4.以下化学反响属于中和反响的是〔〕A.CaO+2HCl=CaCl2+H2O B.Ca〔OH 〕2+2HCl=CaCl2+2H2OC.CaCO3+2HCl=CaCl2+H2O+CO2↑D.2N aOH+CO2=N a2CO3+H2O5.以下反响,属于中和反响的是〔〕A.Ca〔OH〕2+CO2═CaCO3↓+H2O B.CuO+2HCl═CuCl2+H2OC.Cu〔OH〕2+H2SO4═CuSO4+2H2O D.AgNO3+HCl═AgCl↓+HNO36.能与盐酸发作中和反响的是〔〕A.生石灰B.熟石灰C.碳酸钙D.硝酸银溶液7.某同窗在探求〝酸与碱能否发作反响〞时,用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停止实验的进程如图。

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依次是〔〕A.稀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稀盐酸B.稀盐酸、石蕊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C.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D.稀盐酸、酚酞试液、稀氢氧化钠溶液8.某锥形瓶中装有稀盐酸.向稀盐酸中逐滴参与NaOH 溶液,并不时振荡.图中能正确表示锥形瓶中溶液pH 变化状况的是〔〕A.B.C. D .9.如图是稀HCl 和NaOH 溶液反响的pH 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反响是稀HCl 滴入NaOH 溶液中B.ag 是指参与氢氧化钠固体质量C.A 点溶液的溶质为NaClD.检验B 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 O3〕2,静置后再滴入大批AgNO3 10.某研讨性学习小组研讨NaOH 溶液与H2SO4 溶液能否恰恰中和,取大批反响〕11.以下图象能正确反响对应的变化关系是〔〕A.向一定的NaOH 溶液中滴加稀HClB.向相反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区分参与足量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铁粉中不时参与硫酸铜溶液D.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12.将10g 溶质质量分数8%的NaOH 溶液与10g 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混合后pH 会〔〕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不能确定13.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参与稀盐酸,有关剖析错误的选项是〔〕A.B.C. D .14.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响时,溶液的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下图.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恰完全反响时.溶液的pH 等于7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 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要NaCl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 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15.2021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化学家钱永健等发明的绿色荧光蛋白标志技术,这项发明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开展带来一场革命,对我们了解绿色荧光蛋白如何发光作出了贡献.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A.只能与硫酸反响,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响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响,不能与硫酸反响C.既能与硫酸反响,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响D.既不能与硫酸反响,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响16.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 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溶液由白色变为无色,pH 逐渐增大B.溶液由白色变为无色,pH 逐渐增加C.溶液由无色变为白色,pH 逐渐增加D.溶液颜色不变,pH 逐渐增加17.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造进程中参与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为增加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以下哪种物质〔〕A.食醋B.花生油C.食盐D.白酒18.某同窗在探求〝酸与碱能否发作反响〞时,用氢氧化钠的稀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停止实验的进程见如图.以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区分是〔〕A.稀NaOH 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 溶液C.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 溶液D.稀NaOH 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19.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响时,溶液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恰反响时,溶液PH=7C.当滴参与20ml 溶液时,再滴加石蕊试剂,溶液呈白色D.当pH=12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Cl 和NaOH20.如图是测定稀HCl 和NaOH 溶液反响的pH 变化曲线图,据图剖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该反响是稀盐酸滴入NaOH 溶液B.b 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C.a 点表示反响中HCl 和NaOH 的质量刚好相反D.a 点表示恰恰完全反响,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Na+、Cl﹣、H O二.填空题〔共10 小题〕21.〔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至过量,溶液的pH 从原来的7 最后变为7〔用〝>〞、〝=〞、〝<〞符号填写〕.〔2〕假定要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选用以下选项中.①无色酚酞试液②紫色石蕊试液③pH 试纸.22.请回答以下效果:〔1〕40 克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溶质克;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pH 变化.〔2〕某同窗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以便于观察反响进程,当观察到实验现象为时,反响取得的溶液pH 恰恰为7.23.用氢氧化钠中和一定量的硫酸时,溶液的pH 与参与的氢氧化钠质量的关系如下图.当参与mg 氢氧化钠时,溶液中的溶质为.24.以下反响是中和反响的是A.2NaOH+H2SO4=Na2SO4+2H2O B.CO2+Ca〔OH〕2=CaCO3↓+H2OC.6HCl+Fe2O3=2FeCl3+3H2O D..25.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作反响进程中溶液的pH 变化.依据图象信息,回答以下效果:〔1〕停止该反响的实验操作是依照〔填甲或乙〕图所示停止;〔2〕整个实验进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3〕曲线上C 点表示.所得溶液的溶质是〔写化学式〕26.如图1 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作反响进程中溶液的pH 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以下效果:〔1〕实验操作是依照图2 中〔甲或乙〕图所示停止的,烧杯中溶液的颜色由色逐突变为色.发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完毕时,教员滴加两滴反响后的溶液到玻璃片上,烘干后出现白色固体.小明说这是氢氧化钠,小刚以为不能够,证据是;〔3〕图3 是反响的微观变化图,对比反响前后的微粒,此反响的实质是盐酸溶液中的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酸和碱往往都能发作相似反响,请尝试书写氯酸〔HClO3〕与氢氧化钾〔K OH〕反响的化学方程式.〔4〕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20g 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恰恰完全反响,需求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g.27.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 与参与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当参与熟石灰mg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他们的实验结论能否正确?,理由.28.小玲同窗在停止酸碱中和反响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才发现遗忘了滴加指示剂.因此无法确定两种物质能否恰恰完全反响.为了证明这两种物质能否恰恰完全反响,小玲同窗从烧杯中取大批反响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恰完全中和〞的结论.〔1〕请写出该上述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你以为小玲同窗得出的结论能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求小玲同窗烧杯中的溶液能否恰恰完全中和,填图象合理的是〔填〝甲〞或〝乙〞〕.〔2〕临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蜕变的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用一种试剂既可以检验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曾经蜕变,又可以除去变质生成的杂质,这种试剂可以是〔用化学式表示〕.30.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初中化学中罕见的物质,它们有着较广泛的用途.〔1〕酸与碱之间能发作反响,写出一个上述四种物质之间能发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氢氧化钙可以用来调理土壤的性,它的水溶液常用来检验气体的存在.〔3〕将一定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混合液显红色,可推断该溶液的pH 7〔填〝>〞、〝<〞或〝=〞〕.要准确测定该溶液的pH,需求用到的仪器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参与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7.4 酸碱中和反应-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7.4  酸碱中和反应-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甲酸(HCOOH)是一种有机酸,它的酸性比碳酸强,比盐酸弱,有刺激性气味和较强的腐蚀性。

蚂蚁、蚊虫叮咬时会分泌出甲酸,所以甲酸又俗称蚁酸。

(1)人被蚊虫叮咬后会痒痛,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______消除。

A.稀盐酸B.食醋C.肥皂水D.食盐水(2)白蚂蚁除了会蛀蚀木头以外,它分泌的蚁酸还会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填字母)______。

A.铜栏杆B.钢筋C.大理石D.玻璃【答案】(1)C;(2)AD【分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酸的化学性质。

【解答】(1)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蚊虫叮咬时会分泌出甲酸,则需要涂抹碱性物质,故选C;(2)铜是不活泼金属,不与酸反应,玻璃的成分是非金属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故选AD。

2.【综合题文】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答题】(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答案】放热【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

【解答】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题】(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______色。

【答案】蓝【分析】本题考查酸碱指示的作用。

【解答】A处的温度是由低到高的上升阶段,说明是反应进行过程中,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滴加石蕊试液显示蓝色。

【答题】(3)B处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NaCl【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

【解答】B点的温度最高,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答题】(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

【答案】减小【分析】本题考查中和反应。

【解答】B到C的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说明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中性转化为酸性,pH值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01知识管理
中和反应
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的反应。

表达式:酸+碱―→盐+水。

实质: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的变化: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当滴入的盐酸量少时,溶液中____________有剩余,溶液呈________,pH________7;当滴入的盐酸恰好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时,溶液呈________,pH________7;当滴入的盐酸过量时,溶液中________有剩余,溶液呈________,pH________7。

应用:(1)用于医药卫生,若胃酸过多导致胃部不适,可服用________性药物,来中和多余的胃酸。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农业上常用________来改良酸性土壤。

(3)处理工业废水,如污水含酸量超标时,可以利用________进行中和处理。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若溶液的酸碱性太强或者太弱,都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来调节溶液的pH。

注意:(1)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

02基础题
1.(2017·广东)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
A.食盐水(pH≈7) B.牙膏 (pH≈9)
C.肥皂(pH≈10) D.米醋(pH≈3)
2.下图是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 pH, 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的组合是( )
A.洁厕灵和消毒液 B.肥皂水和炉具清洁剂
C.消毒液和肥皂水 D.消毒液和炉具清洁剂
3.(2017·西宁)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B烧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4.学习了中和反应的知识,若想使某种pH=0的溶液变成pH=8的溶液,应加入下列何种物质才能实现( )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硫酸 D.pH=0的溶液
5.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6.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汁和葡萄汁相比较,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它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________色。

(2)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食物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之一是胃舒平[其主要成分为Al(OH)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与胃酸作用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中档题
7.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和HCl
8.(2017·内江)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
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集体创作了一个小魔术:“变色玫瑰”——用滤纸编制的白玫瑰喷洒无色液体乙后变红,继续喷洒该液体后又变为白色。

组员揭秘:喷洒无色液体乙前,白玫瑰先用某无色液体甲处理过;喷洒的无色液体乙是由两种液体混合而成的;组成甲、乙两种液体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液体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甲中的溶剂是________。

(3)玫瑰花由红色变为白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实验突破
10.(2016·德州)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

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

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

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

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3)
参考答案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知识管理
1.盐水H++OH-===H2O氢氧化钠碱性>中性=盐酸酸性(1)<碱(2)熟石灰(3)熟石灰
基础题
1.D 2.A 3.D 4.B 5.(1)减小(2)放热(3)NaCl 6.(1)A红(2)D(3)Al(OH)3+3HCl===AlCl3+3H2O 中档题
7.A8.C9.(1)滴加了酚酞的盐酸(2)水(3)NaOH+HCl===NaCl+H2O
实验突破
10.(1)①滴加酚酞试液后,观察到溶液为无色,所以不可能存在氢氧化钠,否则溶液呈碱性,会变为红色②有气泡冒出无气泡冒出(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