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碳合金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Powered by …
第3章 铁碳合金相图

硬度:ωc↑→Fe3C ↑→HB↑
塑性、韧性: ωc↑→Fe3C ↑ →塑性↓、韧性↓
3.3 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切削加工性、可锻性、 22/24 铸造性和焊接性能的影响。
2020/5/12
2020/5/12
切削加工性:指金属经切削加工形成工件的难易程度。低碳钢切削加 工性差。高碳钢中Fe3C多,刀具磨损严重,切削加工性也差。中碳 钢中F和Fe3C的比例适当,切削加工性好。
(Acm) GS A F(A3)
PQ F Fe3CⅢ
ACM A3
A1
600
15/24
2020/5/12
共晶转变: ECF 共晶线
1148°C
C 共晶点
ωC =4.3%
LC Ld(A+Fe3C) 室温下: Ld Ld´ 低温莱氏体Ld´ (P+ Fe3CⅡ+Fe3C)
共析转变: PSK 共析线 S 共析点
莱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常用Ld表示,它是碳的质 量分数为4.3%的铁碳合金液体在1148℃发生共晶转变的产物。在 727℃以下,莱氏体中的奥氏体将转变为珠光体,由珠光体与渗碳体组 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低温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 8/24 莱氏体的硬度很高,塑性、韧性极差。
2020/5/12
晶界上(如Fe3CⅢ),变为分布在 F的基体内(如P),进而分布在
原A的晶界上(如Fe3CⅡ),最后 形成Ld′时,Fe3C已作为基体出 现。碳的质量分数不同,铁碳合
金的组织和性能也不同。
21/24
3.2 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强度:ωc<0.77% ωc↑→P↑ F↓
σ↑
0.77 % <ωc<0.9% 强度增加缓慢
第三章铁碳合金

3.铸造性
金属的铸造性包括金属的流动性、收缩性和 偏析倾向等。
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的能力。浇注 温度越高,流动性越好。当浇注温度一定 时,过热度越大,流动性越好。
收缩性 收缩是铸造合金本身的物理性质,使铸件产生 缺陷:如缩孔、缩松、残余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①液态收缩:(图) ②凝固收缩: 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表现为合金体积的缩小,其收 缩量用体积分数表示,称为体收缩。它们是铸件 产生缩孔、疏松缺陷的基本原因。 3固态收缩: 合金的固态收缩称为线收缩。它是铸件产生内应力、 变形和裂纹等缺陷的基本原因。
2、铁
1、δ-Fe(bcc) 2、γ-Fe (fcc)
3、α-Fe (bcc)
铁具有三种同素异晶状态,即 δ-Fe、γ-Fe和α-Fe。 4、α—Fe在7700C (居里点 ): 由高温的顺磁性状态转变为低 温的铁磁性状态 。(不属于相 变)
3、碳
自然界中碳的两种存在形 式: 金刚石 、 石墨 。
二、Fe-C二元合金中的相
Fe3C
g
a
三、Fe-C相图中的组织
1.胞晶转变 1495℃ δ0.09 + L0.53 γ0.17 2.共晶转变 1148℃ L4.33[(Fe3C) 6.69 + γ 2.11] Ld 莱氏体 3.共析转变 727℃ γ 0.77 (a 0.0218 + Fe3C)珠光体P
2.可锻性 金属的锻造性能:金属在压力加工时,能改变形状 而不产生裂纹的性能。 (1)低碳钢的可锻性较好,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逐 渐变差。 (2)奥氏体具有良好的塑性,易于塑性变形。钢 加热到高温可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 锻造性能。 白口铸铁,其组织以硬而脆的渗碳体为基体, 不能通过锻造进行变形。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顾宜 第三章 课后答案

3-1.解释以下名词:金属键、晶格、晶胞、合金、组元、相、机械混合物、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马氏体、黄铜、青铜、形变铝合金、非晶态金属键:是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
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晶格:表示晶体结构周期重复规律的简单几何图形.晶胞:晶体内部的基本重复单元(最小重复单元).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一般通过熔合成均匀液体和凝固而得。
组元:组成合金的独立的、最基本的单元称为组元,组元可以是组成合金的元素或稳定的化合物。
相:指一个宏观物理系统所具有的一组状态,也通称为物态。
机械混合物:指由两种或以上的互不相溶晶体结构(纯金属、固溶体或化合物)机械地混合而形成的显微组织。
机械混合物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它的各组成物的性能以及其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情况。
铁素体:是碳溶解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F表示。
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很低.奥氏体: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通常是ɣ-Fe中固溶少量碳的无磁性固溶体,也称为沃斯田铁或ɣ-Fe。
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
渗碳体:铁与碳形成的稳定化合物,其化学式为Fe3C。
渗碳体的含碳量为ωc=6.69%,熔点为1227℃。
其晶格为复杂的正交晶格,硬度很高HBW=800,塑性、韧性几乎为零,脆性很大。
马氏体: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黄铜: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如果是由二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多种合金就称为特殊黄铜。
黄铜有较强的耐磨性能,黄铜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与纯铜(紫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
工程材料学 第3章 铁碳合金

Fe-Fe3C五个基本相之三
(3) γ相
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 晶格。
常称奥氏体,用符号A表示. 奥氏体中碳的固溶度较大,在1148℃时
碳溶量最大达2.11%(E点)。 奥氏体的强度较低,硬度不高,易于塑
性变形。
7
Fe-Fe3C五个基本相之四
(4) α相
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 晶格。
③ wc=0.45%
【简化处理】不考虑包晶反应。
γ相中析 出α相
1以上
1-2
2-3
共析反应: 铁素体+
Fe3C
3-4
先共析铁素体
4-4’
先共析F+54P
先共析铁素体
亚共析钢组织金相图
珠光体
55
相组成物:F,Fe3C 相相对量:
F% 6.69 x1 100% 6.69
Fe3C%
x1 0 6.69
44
(4) GS线——A3线 合金冷却时自奥氏体A中开始析
出铁素体F的开始线;或者,加 热时F溶入A的终了线。
A
H
L+
B
NJ
γ+
γ
G
α α+γ S
P
Q Fe
L+γ
E
L
D
C
L+ Fe3C F
γ+ Fe3C
K
α+ Fe3C
C%
Fe3C 45
§3-3 铁碳合金平衡结晶分析
§3-3-1铁碳合金的分类
白口铸铁因为在高温时都有脆性的共晶莱氏体, 所以不能进行锻压;但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好, 适合于铸造。
47
§3-3-2 典型合金的结晶 (1) 工业纯铁
铁碳合金及碳钢教学课件PPT

成物相
对量% 0
三次渗碳体
相组成 100 物相对 量% 0
珠光体
二次渗碳体
莱氏体
一次渗碳体
Fe3C
碳质量分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在选材方面的应用 ➢在铸造方面的应用 ➢在可锻性方面的应用 ➢在焊接方面的应用
第五节 碳素钢
碳质量分数大于0.0218%小于2.11%, 且不含有特意加入合金元素的铁碳合 金,称为碳素钢简称碳钢。
第3章 铁碳合金及碳钢
第一节 铁碳合金的组织 第二节 铁碳合金相图 第三节 铁碳合金的分类 第四节 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第五节 碳素钢
第一节 铁碳合金的组织--铁素体
碳溶解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用符号α或F表示。
铁素体的胞晶
铁素体的显微组织
强度和硬度低,而塑性和韧性好。
第一节 铁碳合金的组织--奥氏体 碳溶解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用符号γ或A表示。
四、Fe-Fe3C相图中的相区
➢Fe-Fe3C相图中的四个单相区: ACD线以上是液相区; AESG为奥氏体区(γ或A); GPQG为铁素体区(α或F); DFKL为渗碳体区(Fe3C)。
四、Fe-Fe3C相图中的相区 ➢Fe-Fe3C相图中的五个两相区
L+A两相区; L+ Fe3C两相区; A+ Fe3C两相区; A+F两相区及F+ Fe3C两相区。
A点: 纯铁的熔点,1538℃。 D点: 渗碳体的熔点,1227℃。 G点: 铁的同素异构转变点 。 E点: 碳在γ-Fe中最大溶解度点。 P点: 碳在α-Fe中最大溶解度点。
二、Fe-Fe3C相图中主要点的意义
金属材料-第三章铁碳合金

低温莱氏体的显微组织
§3-3 铁碳合金相图
一、铁碳合金相图的组成 二、Fe-Fe3C相图中特性点、线的含义及 各区域
内的组织
三、铁碳合金的分类
四、典型铁碳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五、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六、Fe-Fe3C相图的应用
合金——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 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即合金是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的金属材料。
组元——组成合金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能够独立存 在的元物质,简称元。
相——合金中成分、结构及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组织——合金中不同相之间相互组合配置的状态。换 言之,数量、大小和分布方式不同的相构成了合金不同的 组织。
1.主要特性点
主要特性点
2.主要特性线
主要特性线
三、铁碳合金的分类
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的铁碳合金。 钢——含碳量大于0.0218%而小于2.11%的铁 碳合金。 铸铁——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四、典型铁碳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1.共析钢 共析钢在室温时的组织是珠光体,合金的 组织按下列顺序变化:
二、合金的组织
1.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Hale Waihona Puke 单相组织2.金属化合物3.混合物
多相组织
1.固溶体
一种组元的原子溶入另一组元的晶格中所形成的均匀 固相。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中而形成 的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晶格结点上某
些原子而形成的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2.金属化合物
材料科学基础铁碳相图

912℃
α - Fe 时间
铁素体
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α铁素体,简称为 铁素体(F);最大溶碳量为727℃时的 wc=0.0218%,最小为室温时的wc=0.0008%;性 能 为 : σb180~280MPa、σ0.2100~170MPa、 δ30%~50%,αk160~200J/㎝2 、硬度~80HB 。
5.0 4.3 Fe3C% 6.69 4.3 29.3%
Ld'% 1 29.3% 70.7%
总结:从Fe-Fe3C相图可知,铁碳合金室温下
的相组成物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并且随含碳量 的增加,渗碳量不断增多。而室温组织组成物却 有α、Fe3CⅢL、dP、 Fe3CⅡ、Fe3CⅠ 和Ld’。
铁碳合金组元性质 Fe-Fe3C相图分析★ ★ ★ ★ 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 ★ ★ ★ Fe-Fe3C相图的应用 ★ ★ 碳钢★
基本知识
合 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元按不同比例下配制成 的一系列不同成分的合金的总称
标记为Fe3CⅡ 二次渗碳体通常沿奥氏体 晶界呈网状分布
ES线又称为Acm线
PQ线为碳在-Fe中的固溶线
随着温度下降,C的 溶解度下降
铁碳合金自727℃向室温冷 却时,会从铁素体中析出渗 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
标记为Fe3CⅢ
因为析出量极 少,在含碳量 高的合金中不
予以考虑
CD线是从液体中结晶出 渗碳体的开始温度线
碳在δ-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δ铁素体,(δ), 最大溶碳量为1495℃时的0.09%。
奥氏体
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A),最高溶碳量为1148℃时的wc=2.11%; 奥氏体具有高塑性、低硬度和强度,其力 学 性 能 为 : σb400MPa、δ40%~50%、 170~220HB。
铁碳合金的结构及其相图.pptx

2 F 3K
4 Fe3C
第36页/共44页
➢2点以下, Fe3CⅠ成分重量不再发生变化, Le变化同
共晶合金,其室温组织为Fe3CⅠ+Le’。
第37页/共44页
渗碳体分类: Fe3CⅠ(块状) Fe3C共晶(鱼骨状) Fe3CⅡ(网状) Fe3C共析(层状) Fe3CⅢ(短杆状或粒状)
第38页/共44页
温度下降, Fe3CⅡ量增加。
到4点, 成分
沿ES线变化到
S点,余下的
转变为P。
在共析温度下Fe3CⅡ的相对量?
第25页/共44页
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
第26页/共44页
➢过共析钢室温组织为P+ Fe3C Ⅱ。
➢Fe3CⅡ量随含碳量而增加, 含碳量为2.11%时,
Fe3CⅡ量最大:
QFe C 3 II
Fe3C
第29页/共44页
➢共 晶 转 变 结 束 时 , 两 相 的 相 对 重 量 百 分 比 为 :
Q
6.69 4.3 6.69 2.11
100%
52.2%,QFe3C
47.8%
C点以下, 成分沿ES线变化,共晶 将析出Fe3CⅡ。 Fe3CⅡ与共晶Fe3C 结合,不易 分辨。
第30页/共44页
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
0.77%C时,组织为100% P, 钢的性能即P的性能。
>0.9%C,Fe3CⅡ为晶界连续 网状,强度下降, 但硬度仍上 升。
>2.11%C,组织中有以Fe3C 为基的Le’,合金太脆。
第42页/共44页
⒊ 含碳量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 ① 机加工性能: 中碳钢好
车
铣 钻
S点以下,共析 中析出Fe3CⅢ, 与共析Fe3C结合不易分辨。室 温组织为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铁碳合金教学目的:掌握Fe-Fe3C相图及典型铁碳合金结晶规律,掌握用杠杆定律计算组织、相相对含量的方法,熟悉碳钢的表示方法,了解杂质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本章重点:1、Fe-Fe3C相图及典型铁碳合金结晶规律2、用杠杆定律计算组织、相相对含量本章难点: 用杠杆定律计算组织、相相对含量参考文献:1、戴起勋,金属材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史美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史美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习题集与实验指导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专业词汇:steel; cast iron; austenite; austenizing; austenite grain size; cementite;ledeburite; ferrite; pearlite; pearlite transformation; graphite;第一节Fe-Fe3C合金相图C相图由三部分组成:包晶部分+共晶部分+共析部分Fe-Fe3一、纯铁(即C%=0)1、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从相图上可以发现,纯铁在加热过程中,当温度低于912℃时,其结为体心立方的α- Fe;当加热到912℃时发生同素异构转变,形成面心立方的γ- Fe;当加热到1394℃时,γ- Fe又转变为构体心立方的δ- Fe;加热到1538℃时,熔化为液态。
正是由于铁具有同素异构转变现象,才使得铁碳合金能够通过热处理强化。
2、纯铁的力学性能纯铁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σb=176-274MPa,σ0.2=98-166MPa,δ=30-50%,ψ=70-80%,HB=50-80,Ak=128-160J纯铁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但强度、硬度太低,故工业上应用很少,多用铁碳合金。
二、铁碳合金的四种固态合金相C:在实用的Fe-C合金系中,既含炭量范围0-6.69%(相当于含Fe3 0-100%),有四种固态合金相:1、铁素体(用F或α表示):碳在α- Fe中的间隙固溶体。
由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间隙分散,间隙尺寸小,故铁素体的溶碳能力很低,常温下只有0.0008%,最大溶碳量(727℃)只有0.0218%2、渗碳体FeC:铁与碳形成的一种稳定化合物,具有复杂晶体结构—正3交晶格,含碳量 6.69%,不发生同素异构转变,硬而脆,HB=800,δ=03、奥氏体(用A或γ表示):碳在γ- 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由于面心立方晶格的间隙集中,间隙尺寸较大,故奥氏体溶解碳的能力较大,最大溶碳量(1148℃)为2.11%,是铁素体的100倍。
4、石墨:渗碳体在热力学上属于亚稳相,高温下发生分解Fe3C→3Fe+C,形成铁与石墨。
三、相图中的主要点、线、区1、点点对应温度含碳量含义A 1538℃ 0 纯铁的熔点B 1495℃ 0.53% 包晶反应时液态合金的浓度CC 1148℃ 4.30% 共晶点LC←→AE+Fe3D 1227℃ 6.69% 渗碳体熔点(计算值)E 1148℃ 2.11% 碳在γ- 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F 1148℃ 6.69% 渗碳体G 912℃ 0 同素异构转变点α- Fe←→γ-FeH 1495℃ 0.09% 碳在δ-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J 1495℃ 0.17% 包晶点LB+δH←→AJK 727℃ 6.69% 渗碳体N 1394℃ 0 同素异构转变点γ- Fe←→δ-FeP 727℃ 0.0218% 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S 727℃ 0.77% 共析点,As←→Fp+ Fe3CQ 室温 0.0008% 碳在α-Fe中的室温溶解度 2、线ABCD---液相线; AHJECF---固相线HJB--- 包晶线, 1495℃, LB+δH←→AJECF----共晶线, 1148℃, LC←→AE+Fe3C,(A+ Fe3C)-莱氏体LdPSK----共析线, 727℃, As←→Fp+ Fe3C,( F+ Fe3C)—珠光体PES-----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PQ-----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线2、区域(面)3、AHN左方----δ-Fe区域GPQ左方----铁素体区域NJESG-----奥氏体区域PSKLQ-----F+ Fe3C两相区ECFKS---- A+ Fe3C两相区四、典型铁碳合金结晶过程分析1、共析钢(0.77%C): L→ L +A→A→As←→Fp+ Fe3C(珠光体P)2、亚共析钢(C<0.77%C):3、过共析钢(C>0.77%C)4、共晶白口铸铁(4.3%C)5、亚共晶白口铸铁6、过共晶白口铸铁二、组织组成物相对含量计算1、计算共析钢珠光体组织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含量。
F=(6.69%-0.77%)/(6.69%-0.0008%)=88%Fe3C=1-88%=12%2、计算含碳量为 1.0%的过共析钢组织中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的相对含量。
Fe3CⅡ=(1.0%-0.77%)/(6.69%-0.77%)=3.9%P=1-3.9%=96.1%3、计算含碳量为5%的过共晶白口铸铁组织中①一次渗碳体的相对含量②共晶渗碳体的相对含量③二次渗碳体的相对含量④共析渗碳体的相对含量⑤三次渗碳体的相对含量解:①T→1148+0℃, Fe3CⅠ=(5%-4.3%)/(6.69%-4.3%)=29.3%②T→1148-0℃, Fe3C总1=(5%-2.11%)/(6.69%-2.11%)=63.1%Fe3C共晶= Fe3C总1- Fe3CⅠ=63.1%-29.3%=33.8%③T→727+0℃, Fe3C总2=(5%-0.77%)/(6.69%-0.77%)=71.5%Fe3CⅡ= Fe3C总2- Fe3C总1=71.5%-63.1%=8.4%④T→727-0℃,Fe3C总3=(5%-0.0218%)/(6.69%-0.0218%)=74.7%Fe3C共析= Fe3C总3- Fe3C总2=74.7%-71.5%=3.2%⑤室温时,Fe3C总=(5%-0.0008%)/(6.69%-0.0008%)=74.74%Fe3CⅢ= Fe3C总- Fe3C总3=74.74%-74.7%=0.04%4、计算含碳量为2%的亚共晶白口铸铁组织中,珠光体的相对含量。
解:珠光体的含量等于奥氏体的含量,因此T→727+0℃P=A=(6.69%-2%)/(6.69%-0.77%)=79.2%三、铁碳合金的机械性能与含碳量之间的关系铁碳合金中,随着含碳量的升高,不仅组织中渗碳体的相对含量增加,而且渗碳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也发生变化,其规律如下:a、当渗碳体与铁素体构成片层状的珠光体时,铁碳合金的强度、硬度得到提高,且珠光体越多,强度、硬度越高b、当渗碳体沿珠光体晶界呈网状分布时,特别是作为基体或以针状形态分布在莱氏体基体上时,铁碳合金的塑性和韧性大大下降,强度也随之下降c、当钢的含碳量≤1%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当含碳量〉1%时,因组织中出现网状渗碳体,钢的强度下降,但钢的硬度不断增加。
d、工业用钢材,为了保证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塑性、韧性,其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3%-1.4%。
四、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1、铸造a、根据铁碳相图可确定合适的浇铸温度b、根据铁碳相图可以优化合金成分:如纯铁和共晶合金,其凝固温度区间最小,流动性好,铸造性能优良。
2、锻造由于奥氏体强度低,塑性好,便于塑性变形,因此钢材的锻造常选择在铁碳相图中奥氏体单相区中的适当温度范围内进行。
原则是:起锻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止过度氧化;终锻温度不能过低,以防止锻裂。
3、热处理铁碳合金相图是热处理的基本依据。
第二节碳钢含碳量在0.0218%—2.11%的铁碳合金,称为碳钢。
一、碳钢的分类1、根据冶炼时,钢水的脱氧程度分为:(1)、镇静钢:指钢水在浇铸前用硅铁和铝进行完全脱氧的钢,浇铸时很少析出气体,钢水平静凝固而得名。
这种钢化学成分均匀,组织致密,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
(2)、沸腾钢:指钢水仅用弱脱氧剂锰铁进行不完全脱氧的钢,浇铸时钢水中残留的氧与碳反应,生成大量CO,气体逸出犹如钢水沸腾,故名沸腾钢。
(3)、半镇静钢:钢水的脱氧程度介于二者之间,浇铸时无明显沸腾,但有少量气体,铸锭中有气孔存在。
2、根据钢的含碳量,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0.25%<含碳量≤0.55%高碳钢:含碳量〉0.55%3、根据钢的质量,分为:碳素结构钢,GB700-88优质碳素结构钢,GB699-88高级优质碳素结构钢,GB3077-884、根据钢的用途,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锅炉钢桥梁钢容器钢二、碳钢的表示方法1、碳素结构钢GB700-88《碳素结构钢》代替GB700-79《普通碳素钢》GB700-79来源于原苏联标准гост:已淘汰甲类钢:A1,A2,A3, •••,A7,该类钢只保证机械性能乙类钢:B1,B2,B3, •••,B7,该类钢只保证化学成分特类钢:C1,C2,C3, •••,C7,该类钢既保证机械性能,又保证化学成分而GB700-88来源于ISO630《结构钢》,所有钢既保证机械性能,又保证化学成分,钢号的表示方法:Q 235 - A • F其中Q表示屈服强度,为235MPa;A表示质量等级,分A,B,C,D四级,D级质量最高;F表示沸腾钢(b表示半镇静钢,Z表示镇静钢,TZ表示特殊镇静钢,Z、TZ可以省略)。
新标准中共有:Q195,Q215,Q235,Q255,Q275五个强度等级。
2、优质碳素结构钢 GB699-8845 , 60 (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3、碳素工具钢T8A T表示碳素工具钢,8表示含碳量的千分之几,A表示高级优质钢。
4、铸造碳钢ZG200-400, ZG表示铸钢,200表示屈服强度值MPa,400表示抗拉强度值MPa。
5、其他代号焊接用钢H,锅炉用钢g,船用钢c,桥梁用钢q,压力容器用钢R三、新旧标准中钢的硫、磷含量对比普通质量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特级优质钢 S≤, P≤ S≤, P≤ S≤, P≤ S≤, P≤新国标:0.05%,0.045% 0.035%,0.035% 0.025%,0.025% 0.015%, 0.025% 旧国标:0.055%,0.045% 0.040%,0.040% 0.030%,0.030% ——,——第三节杂质元素对碳钢的影响一、Mn的影响Mn在碳钢中是一种有益元素,碳钢中含Mn量一般低于0.8%,Mn大部分溶于铁素体中,形成置换固溶体,使铁素体强化,小部分Mn溶于渗碳体中形成合金渗碳体,使渗碳体的脆性降低。
Mn能增加珠光体的相对含量,并使珠光体细化,使钢的强度提高,Mn与S化合成MnS,可减轻硫的危害。
二、Si的影响Si在钢中也是一种有益元素,Si溶于铁素体中,使铁素体强化,钢的强度、硬度、弹性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