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茶品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
太平猴魁在1912年南京南洋劝业会和农商部陈列优质奖。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及“万人品茶”专用茶等荣誉,20世纪 30年代曾在玻利维亚等国展销,新中国建立后,1955年,太平猴魁又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1979年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博得五大洲客商好评。
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并以50克陆万壹仟元的价格拍卖成功。
2007年3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作为国礼馈赠俄罗斯总统普金。
茶叶鉴别①外形: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至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
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
此乃极品的显著特征,其他级别形状相差甚远,则要从色、香、味仔细辨识。
②颜色: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更是绿得好看,绝无微黄的现象。
冲泡之后,叶底嫩绿明亮。
③香气:香气高爽持久,太平猴魁比一般的地方名茶更耐泡,“三泡四泡幽香犹存”,一般都具有兰花香。
④滋味:太平猴魁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泡茶时即使放茶过量,也不苦不涩。
不精茶者饮用时常感清淡无味,有人云其“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
饮用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冲泡之法选择高杯玻璃杯;2、取茶叶3-5克,将根部朝下放置杯中;3、用90度开水冲泡,首次加水1/3杯,等待一分钟,茶叶将逐渐浸润舒展成形;4、待第二次加水,3-5分钟看、即可。
功效作用1、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
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二太平猴魁

炒制手势有抖、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 法”。炒制时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 化手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 形俱佳的龙井茶。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中操作,劳动强度甚大。难怪 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观看了龙井茶炒制后,也为花费劳力之大和技艺功 夫之深而感叹不已。 回潮:高、中级茶青锅后,首先经过簸拣,簸去黄片,拣除杂质,然 后摊晾回潮,高级摊40′-60′,中级摊放可缩短为30′-40′,低级茶不需进行 回潮。待叶回潮变软时,再进行筛分,分出筛面、筛中、和筛底三档, 分别进行辉锅。
在炒制方面,各种名茶都有特定的技术规程和制作技术。如西湖龙井,炒 制采取抖、带、甩、扣、拓、理、捺、压、荡、摩十种手法之多,向以“色 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其外形具扁、平、匀、直、光等特点, 久负盛名。雨花茶形如松针,细紧园直,则是巧妙地运用了“理条”、“搓 条”和“拉条”等手法。所以有人称赞名茶是一种可食用的手工艺品,这并 不夸张。
龙井茶炒制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辉锅后阶 段在扁形基础上进一步整形磨光,锅温不能太高,否则影 响做形。
二.太平猴 魁 太平猴魁属绿茶类的尖茶,为我国极品名茶之一。产于我省太平县猴
坑一带高山之中,以所产地名,成茶外形魁伟和品质居尖茶“魁首”而得 名;又因产在太平县,故全称为“太平猴魁”。
猴魁创制于十九世纪末,创造初、南京江南春茶庄为了牟利在太平新 民设站收购茶叶,并以手工单拣茶叶嫩芽叶作为新花色,高价出售,使猴 坑茶农王魁成(王老二)及其子王元志受到启发,在凤凰尖茶园内,拣壮 嫩茶叶,制成魁尖;为了区别于其他尖茶,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1912年被茶商刘敬之收购,陈列于南京劝业会场和农商部展出,获优等奖。 1915年又参加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荣膺一等金质奖章和 奖状,次年又被江苏省商品陈赛会选中展出,荣获一等金牌奖。至此,太 平猴魁蜚声中外。
买太平猴魁,等到谷雨吧!

买太平猴魁,等到谷雨吧!太平猴魁兰香高爽、滋味鲜醇、回味无穷,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说实话,第一次喝太平猴魁的时候见到这样大这样长的叶子,真的还挺好奇它是一个什么品种的茶,到底是怎么做成的?猴魁由来每种茶似乎都有一个传说,今天我们不再说这些传说,了解其真实的发展。
咸丰年间,郑守庆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的“尖茶”,即为太平猴魁的前身。
光绪年间,黄山太平人在各地开设茶庄,盛极一时,为提高茶叶的档次,专门有人将茶中大小一齐的芽叶挑出来单独包装,备受茶友喜欢。
猴岗茶农王魁成受到启发,在采摘鲜叶时就精挑细选,在凤凰尖的高山茶园内选出挺壮的一芽二叶,制出来的干茶规格齐整、质量高,称为“王老二魁尖”。
因其品质为尖茶魁首,结合创始人的名字和产地猴坑、猴岗一带,如此便成为“太平猴魁”。
制作工艺太平猴魁在鲜叶的选择上十分讲究,不在明前采,反而是在谷雨前后,且遵循严格的“四拣”:拣高山,直选背阴云雾缭绕的茶山;拣丛,拣长势茂盛的大茶品种茶丛;拣枝,粗壮挺直又细嫩的枝丫;拣尖,采摘回来的鲜叶折下一芽二叶的尖头。
如此才能制成“二叶抱一芽”的外形,并保持匀整齐整的形状。
不仅有“四拣”,猴魁的采摘还有“八不采”,即不采无芽、不采小、不采大、不采瘦、不采弯弱、不采虫食、不采色淡、不采紫芽。
猴魁在采摘时要特别选择在晴天采摘,如此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短时间萎凋,是内含物转化,不至于发酵,保持猴魁的香气和滋味。
好品质的猴魁,采摘、分拣、杀青、捏尖、毛烘、足烘、复焙等多道工序一般都会在当天完成。
短时间的采摘和严格的分拣与制作,使得猴魁的产量并不会有大规模的生产,也不会有很高的量产。
发展传承太平猴魁自创始以来因其尖茶极品而一直久负盛名,备受推崇,在1915年便远赴重洋,于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获得一等金质奖章,走出国门,且获得“万人品茶”专用茶的荣誉。
但由于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动荡不安,太平猴魁错过了绝佳的传播时机,在其后的几十年里甚至近乎湮没,难寻踪影。
太平猴魁的茶叶等级划分标准

太平猴魁的茶叶等级划分标准
太平猴魁是我国的传统茗茶,绿茶中的极品,太平猴魁中,猴魁是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
根据茶叶品质,按传统的划分方法可以分为极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
太平猴魁极品:外形扁展挺直,魁伟壮实,两叶抱一芽,匀齐,毫多不显,苍绿匀润,部分主脉暗红;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灵高爽,有持久兰花香;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独具“猴韵”,叶底嫩匀肥壮,成朵,嫩黄绿鲜亮。
特级:外形扁平壮实,两叶抱一芽,匀齐,毫多不显,苍绿匀润,部分主脉暗红;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嫩清高,兰花香较长;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有“猴韵”;叶底嫩匀肥厚,成朵,嫩黄绿匀亮。
一级:外形扁平重实,两叶抱一芽,匀整,毫隐不显,苍绿较匀润,部分主脉暗红;汤色嫩黄绿明亮;
香气清高,有兰花香;滋味鲜爽回甘,有“猴韵”;叶底嫩匀成朵,黄绿明亮。
二级:外形扁平,两叶抱一芽,少量单片,尚匀整,毫不显,绿润;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带兰花香;滋味醇厚甘甜;叶底尚嫩匀,成朵,少量单片,黄绿明亮。
三级:外形两叶抱一芽,少数翘散,少量断碎,有毫,欠匀整,尚绿润;汤色黄绿尚明亮;香气清香纯正;滋味醇厚;叶底尚嫩欠匀,成朵,少量断碎,黄绿亮。
太平猴魁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太平猴魁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雷攀登;黄建琴;吴琼;周汉琛;丁勇【期刊名称】《中国茶叶加工》【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测定太平猴魁茶香气成分及水浸出物、荼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溶性总糖、咖啡碱等主要物质的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太平猴魁茶的品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平猴魁茶香气以清香为主,滋味醇厚;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溶性总糖、咖啡碱平均含量分别为44.2%、28.16%、5.09%、3.48%、3.63%,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酚氨比在4.44~6.78范围内.太平猴魁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可能为雪松醇、香榧醇、氧化芳樟醇、橙花叔醇、壬醛、庚醛、苯甲酸芳樟酯、新植二烯、B-紫罗酮、叔丁基对甲酚,各成分分别占香气总量的5.29%、5.59%、2.03%、3.04%、2.64%、6.62%、7.10%、7.66%、1.73%、23.97%.【总页数】6页(P33-37,45)【作者】雷攀登;黄建琴;吴琼;周汉琛;丁勇【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黄山 245600;黄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黄山245600;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黄山 245600;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黄山 245600;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黄山245600;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黄山 245600;黄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黄山24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72.5+1【相关文献】1.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供试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 孙宪印;吴科;钱兆国;丛新军;王超;米勇;李斯深2.春小麦谷蛋白亚基、醇溶蛋白电泳谱带及主要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 王有武;魏凌基;艾尼瓦尔;曹连莆3.'中黄1号'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变化与干茶品质形成分析 [J], 金鑫;陈俊;许佳妮4.基于主成分分析巴林左旗天然打草场主要牧草营养品质评价 [J], 李宇宇;格根图;降晓伟;王志军;司强;张玉兰;马千鹏;贾玉山5.竹溪龙峰茶的品质特征、主要品质成分和矿物质含量分析 [J], 王协书;余志;倪德江;陈玉琼;郭承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布尖猴魁是假的吗

布尖猴魁是假的吗布尖猴魁是假的吗?肯定是有的,且数量还不少,因为太平猴魁是茶叶的名茶,是产于安徽省黄山地区的一种绿茶类的尖茶性茶品,属于我国的历史名茶,具体的介绍如下!太平猴魁的品质特征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尖茶,布尖猴魁是假的吗?肯定是有的,且数量还不少,因为太平猴魁是茶叶的名茶,是产于安徽省黄山地区的一种绿茶类的尖茶性茶品,属于我国的历史名茶,具体的介绍如下!太平猴魁的品质特征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尖茶,是十大名茶之一,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
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带红,兰香高爽,汤绿明澈,醇厚回甘。
太平猴魁的历史追溯太平猴魁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畔猴坑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太平县产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
清末,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现称“魁尖”。
因猴坑所出魁尖品质超群,特冠以猴坑地名,称“猴魁”。
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一等金质奖。
太平猴魁的传说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
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您真好,我一定会报答您。
”但却不见人影。
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
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的谢礼。
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
由予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长相“奇特”的茶——太平猴魁

长相“奇特”的茶——太平猴魁话说第一次喝太平猴魁完全是被“它”夸张的外形所吸引,从没看过那么大的叶子,还扁扁的。
内心充满了自我怀疑,我真的是在喝茶吗?不是在吃叶子?太平猴魁,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还曾经荣获过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
现在,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这茶称为“太平猴魁”,真实的得名,是清代光绪末年至民国初年。
猴茶产于猴岗、猴坑一带,是高质量茶,清光绪年间,它也跟别的茶一样,卖不上价。
当时猴坑有个祖籍庐江县的王魁成,也叫王老二,为了提高茶叶质量,光绪二十六年(1900)他改变了传统制作方法,一律取两叶一尖的茶叶,制成“两刀一枪”规格,猴茶名声逐渐外扬,被茶商们誉为“王老二魁尖”。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
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
其品质按传统分法:猴魁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为贡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弯尖等传统尖茶。
产品分为五个级:极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太平猴魁茶制作技艺

太平猴魁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茶以其卓越的品质而蜚声中外,其色、香、味、形在我国众多名茶中也是独具一格。
依其品质特征,猴魁茶分为极品、特级、和一、二、三级。
太平猴魁茶,品质超群,外形扁展挺拔,魁伟壮实,二叶抱一芽,不散、不翘、不弯曲,色泽苍绿匀润,遍身白毫,含而不露,且主脉部分呈暗红色(俗称“红丝线”),入杯冲泡后,芽叶缓慢舒展,并竖立成朵,宛如兰花,汤色嫩绿鲜亮,香气鲜灵高爽,持久兰花香,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持久,连续冲泡三、四次,兰香犹存,滋味不减。
太平猴魁茶无论在外形和内质上都别具特色,特别是在色泽度和单芽重上,更与其它各种名优绿茶有显著不同,特征十分突出。
其主要原因是太平猴魁有一套传统的精湛的手工采制技艺。
手工技艺一——鲜叶采摘太平猴魁茶采摘之考究,原料标准之严格,措施之过硬,在我国名茶中亦属魁首,超出任何名茶。
4月中旬左右,当茶园中有10%的芽叶达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开园采摘。
立夏前结束,历时二十多天。
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采用提手采。
每天的采摘时间是上午六时至十时,即清晨朦雾中上山采茶,雾退即收工。
采茶要做到“四拣”,即拣高山不拣低山,拣阴山不拣阳山,拣生长旺盛的柿大茶茶棵,不拣其它品种的茶树,拣挺直茁壮的嫩梢,不拣弱梢病枝。
鲜叶管理:采下的鲜叶必须装在洁净、透气的竹篮中,不可闷压。
及时摊放于竹制可透风漏水的大篾盘中。
手工技艺二——拣尖拣尖就是拣剔出能制太平猴魁的标准芽叶,它是决定成茶规格的重要一环。
具体做法是:将采回后的鲜叶倒在拣板上,按一芽二叶的标准一朵一朵进行挑选,做到“八不要”,即对夹叶不要,过大、过小不要,瘦弱的不要,叶片全开的不要,生长不健全的不要,色淡、紫色的不要,节间过长不要,有病虫危害的不要。
将符合要求的第二叶以下叶片连梗折去,末端留一粒米长的柄,保留的一芽二叶的二叶尖同芽尖基本相平,长度5—7厘米左右,芽叶枝枝齐整,老嫩一致,一斤高档干茶约1800个芽头左右。
不符合标准的芽叶和拣剔出的叶片,另制魁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猴魁茶品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陈依莉 陈诗恒(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摘 要]太平猴魁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优良的品质受到众人喜爱。
本文从茶树生长环境、鲜叶原料、内含物质变化以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综述前人对太平猴魁的研究情况,分析太平猴魁的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旨在为进一步提升太平猴魁的品质提供借鉴。
[关键词]太平猴魁 品质特征 成因分析前言我国茶叶生产中以绿茶为主,其中名优绿茶品质优良,更是深受追捧,以致于其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利益价值较大。
名优绿茶中的太平猴魁还因名称中含有“猴”字衍生出了许多传说,其成品茶的色、香、味和外形在我国名茶中独具一格,独特的品质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并且也收获许多来自国内外的赞誉。
1太平猴魁的历史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三合村的猴坑、猴岗、严家三个自然村落的凤凰山、狮形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 其中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
该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而且山峦重叠,茂林密布,四季分明, 湿润多雨, 日照充足,云雾多,无霜期长,土质肥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茶园多分布在坡度30°的山坡上,海拔在700米左右,坐北朝南。
经史料记载,太平县(现黄山区)早在东晋年间就有僧侣种植茶树,在唐代太平地区已有饮茶、种茶之风形成。
太平茶叶在清朝中后期更是名声大噪,其中记录在《江南通志》中的太平翠云茶产地位于猴坑一带,被认为是“魁尖”的前身[1]。
清末时,南京“江南春”茶叶收购站为提高茶叶质量,在成茶中挑出尖芽以高价售卖。
茶农王魁成受到启发,在采摘鲜叶时进行挑拣精制,在1900年时推出由精心挑选的一芽二叶鲜叶制成的高品质成茶,其品质位于尖茶魁首,又因产于猴坑,故得名“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由于其各方面品质优秀,获得众多赞誉与奖项。
于1915年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获一等金质奖章和证书,于1916年江苏南京茶叶陈列比赛中获金牌和优奖;1949年后,作为国家礼茶以招待中外来宾;1955年中国茶叶公司对全国优质茶组织鉴定,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9年获北京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获中国(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2005年获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金奖[2]。
2太平猴魁茶的品质形成太平猴魁干茶身骨重实肥壮,外形扁平挺直,白毫隐伏,两叶抱一芽,芽不显露,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色泽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独具“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柔软肥壮。
品饮时能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特色,其优秀的品质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3,4]。
太平猴魁茶的品质形成与土壤环境、品种、采制工艺相关。
2.1土壤环境对太平猴魁品质的影响茶叶产区的土壤多为志留纪康山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风化而成的粗骨土,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好,PH值为5.5,有机质含量高达27g/kg[4];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生长的茶叶质量和产量均较好,而且由于黄山地区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有多钾少钙的优点,这有利于茶树吸收更多营养,生长旺盛。
太平猴魁产地土壤含硅量高,可形成适合茶树生长的砂砾土壤,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砂砾质土的优点是昼夜温差大,利于茶树对同化物的吸收与积累,根生长量多,有利于茶叶中茶氨酸积累,对茶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等重要化合物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形成优良的鲜叶物质基础[5]。
2.2品种对太平猴魁品质的影响太平猴魁茶栽培品种为群体种,其中以柿大茶为主要鲜叶原料。
柿大茶的叶质肥厚柔软,持嫩性强,叶背茸毛密生,育芽能力强,春梢萌发魁壮整齐,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抗逆性强,其中抗寒能力较为突出。
由于茶树生长在高海拔低气温的环境,在长期受到寒冷的胁迫下,体内会积累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调节渗透压,特别是糖的积累除了可以增强茶树的保水能力,还可以通过糖代谢产生其他对茶树在逆境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和能源。
抗寒性较高的柿大茶茶树为适应环境,不同的内含物质含量发生变化,使得茶叶含有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增高[6],获得了良好的代谢物质积累基础。
李连生[7]等人在80年代对柿大茶种质资源进行品种提纯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柿大茶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得到较大提升,有利于成茶品质提升和销量提高。
茶叶的内含物质含量及其变化对品质形成有重要意义。
茶多酚是茶叶水浸出物中含量最高的物质,主要呈现茶汤的收敛性与苦味,水溶性糖与咖啡碱也是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其中水溶性糖是茶汤回甘的重要成分,咖啡碱是茶汤苦味组成的重要物质。
雷攀登[8]等人对太平猴魁主要品质成分测定得到,太平猴魁茶水溶性糖平均含量为3.48%,咖啡碱平均含量为3.64%,茶多酚平均含量为28.16%,平均酚氨比为5.5,适当的不同成分含量形成了茶汤浓而不苦,醇而有味的滋味品质。
氨基酸是茶叶中主要的生化成分,参与茶汤的鲜爽滋味形成。
在施玲[9]的研究中对比我国部分名优绿茶的成分含量得到,太平猴魁茶茶多酚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其酚氨比最低,只有 4.30。
茶叶氨基酸有70%以上为茶氨酸,茶氨酸具有很高的甜鲜味,是茶叶中最重要的鲜味成分,还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
氨基酸的主要组成成分天冬氨酸、亮氨酸与苯丙氨酸等对茶叶的鲜味和甜味也具有重要意义,氨基酸对滋味的影响是各种不同组成成分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
故而茶叶中特定组成成分的含量占比,形成了鲜爽度和甜度层次不同的独特滋味。
氨基酸物质对于茶叶的香气形成有直接与间接的作用与影响。
各种不同的氨基酸物质具有香气,如茶氨酸具有焦糖香,苯丙氨酸带有玫瑰香,谷氨酸、丙氨酸具有花香,还有其它氨基酸具有良好香气。
这些氨基酸在冲泡溶解时,在茶汤表面散发出香气,是茶汤香气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由于氨基酸与其它物质进行生化反应产生了新的香气物质,对茶的香气物质组成有重要的间接作用。
茶叶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反应基质含量高,可以形成更多不同的香气物质,获得丰富的成茶香气,由于茶鲜叶的氨基酸组成含量不同,反应生成不同含量的芳香物质,形成独具一格的香气风格。
清香型绿茶香气主要成分是芳樟醇、二甲硫、β-紫罗酮、顺-3-己烯己酸酯、庚醛、壬醛和葵醛等[10]。
在柿大茶的香气方面,根据杨停[11]等人通过对太平猴魁茶香气成分的分析发现,太平猴魁茶含有较高含量的芳樟醇、香叶醇、壬醛、β-紫罗酮、月桂烯,这五种成分能表现出花果香并且香气阈值普遍较低,对构成太平猴魁茶独特的兰花香气风格有重要作用。
2.3采制工艺与成茶形、味、色、香的关系太平猴魁茶的采制过程为:鲜叶采收→摊放→拣尖→杀青→整形→烘干。
茶鲜叶一般采摘于四月中旬前后,于立夏前结束,历时约20天。
采摘以一芽三四叶为标准,并且实行“四拣八不采”,鲜叶采摘回来之后要对鲜叶进行拣尖然后进行摊放,拣尖也有“八不要”,挑选一芽二叶初展的茶叶以制作出嫩度高、品质好的茶,以制成“两叶抱一芽”的干茶外形。
被剔除的芽叶、单片可以用于制成“魁片”。
通过对鲜叶原料的挑选,保证了茶叶的丰富物质基础,有利于制作出高质量茶叶。
对茶叶进行杀青的过程中,采用木炭作为燃料,保持温度在100-120℃左右,翻炒动作要“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形成“不散不翘不卷边”的形态特征,杀青至叶质柔软,梗折而不断时可出锅。
由于手工杀青难以将肥厚的叶片杀透杀匀,会在主脉或侧脉残留少许氧化酶,将茶多酚氧化形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形成“红丝线”。
出锅后要对茶叶进行整形,理顺茶叶,使其维持在两叶抱一芽的形态,然后放置于筛网夹板中,用木棒轻轻滚压,令叶片形成平伏挺直的状态。
随即放置于烘箱中进行三次烘焙,头烘要用火温依次为100 ℃、90℃、80℃、70℃的烘笼以炭火烘焙,烘至60%-70%干,下烘摊凉。
足烘控制温度在70℃左右,以后任由温度自然下降,期间翻烘5-6次,至九成干即可下烘摊凉。
一般于第二日早上复烘,火温掌握在60℃左右,中间翻烘4-5次,烘约25分钟至干茶含水量3%-5%即可下烘。
烘干过程中常用手轻捺叶片,使叶片外形保持平直[12,13]。
太平猴魁茶的杀青烘焙过程相对其它绿茶加工温度较低,在叶温未达到令酶失活变性前,促进蛋白质在酶促反应下水解成为氨基酸,增加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减少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而且烘干步骤虽较多,但是整体温度较低,相比其它名优绿茶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烘干易发生美拉德反应,太平猴魁茶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使成品茶整体氨基酸含量较高[14],有利于形成茶汤鲜爽的滋味。
并且在加工理条过程中,茶叶表皮细胞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了多酚类等内含物质发生转化,伴随着少许茶汁渗出,茶汤苦涩成分减少,从而令茶汤滋味更加柔和滋润。
太平猴魁茶鲜叶叶色深绿,经过杀青和烘焙后,茶叶内部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部分褐色物质使叶片色泽加深,由于加工温度相对较低,叶绿素因高温发生的降解反应减少,保留的叶绿素含量相对其他绿茶产品较多,因形成脱镁叶绿素而发生的褐变较少,保持了良好的茶叶色泽。
形成汤色的主要化学物质是茶汤中的水溶性色素,包括黄酮醇、花青素、黄烷酮和黄烷醇类的氧化衍生物等,以及茶多酚氧化产物,其中黄烷酮是构成绿茶茶汤黄绿色的主要物质。
在杀青过程中及时制止酶促反应可以减少茶多酚氧化形成茶黄素与茶红素,控制好温度可以减少黄烷醇等物质因发生氧化聚合反应,而形成在茶汤中呈现棕色或黄色的水溶性产物。
王卿[15]等以扁形茶压制式连续成型干燥机和传统手工压制分别加工太平猴魁茶的研究发现机制相较于手工制作,成茶氨基酸含量下降,但是香气更加良好,加工过程中更多氨基酸参与香气物质的合成。
氨基酸作为反应底物,通过自身氧化、与儿茶素氧化产物邻醌偶联氧化、与还原糖进行美拉德反应,生成醇类和醛类芳香物质,是成茶香气组成的重要来源。
3展望(1)太平猴魁茶手工制作过程较为繁琐而且效率低,手工整形烘干耗费时间长,不利于提高茶叶产量。
机制茶叶也能具有与手工茶相当的品质,可以逐步改善机制加工工艺,增加机制茶的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2)太平猴魁茶对鲜叶要求较高,目前来说还是柿大茶品种的适制性较高,不可盲目引进外来品种[16],应加大力度对柿大茶品种进行品种保护和改良,提高茶叶鲜叶质量,使茶鲜叶获得良好的物质基础,制作出品质更为优良的产品。
(3)可以通过推进黄山区太平猴魁产地附近的旅游文化形成,让更多人可以切身了解到太平猴魁产地的环境,让消费者可以通过农户进行茶叶购买或寄宿于农户家中,了解更多与太平猴魁相关的知识,并增加当地农户收入,通过旅游加大对太平猴魁的宣传推广。
(4)宣传推广识别真假太平猴魁茶,太平猴魁因制作复杂,生产相对较少,然而市场价格高利润高,招致许多不良商家生产魁尖产品或假冒伪劣产品冒充太平猴魁,蒙骗广大消费者以获取暴利,应提供方法让消费者辨别真假,以维护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