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品质鉴别知识
列举六大茶类品质特征

列举六大茶类品质特征
茶类品质特征可以通过外观、香气、滋味、汤色和茶底等方面来评判,以下是六大茶类品质特征:
1. 外观:茶叶外观需要整齐、匀齐,色泽鲜艳,无杂质、碎屑等。
不同的茶类其外观特征有所不同,如龙井茶的茶叶扁平而匀整,色泽绿润,满披白毫;铁观音茶的茶叶形状卷曲,色泽乌润,表面有银毫。
2. 香气:茶叶的香气需要清香、高雅,与不同品种的茶叶有着不同的香气特征,如绿茶的茶香清新、高雅,红茶的茶香浓郁、芳香。
3. 滋味:茶叶的滋味需要鲜爽、浓郁,不同品种的茶叶滋味有所不同,如普洱茶的滋味醇厚、甘润,龙井茶的滋味清新、鲜爽。
4. 汤色:茶叶的汤色需要澄清明亮、鲜艳,不同品种的茶叶汤色有所不同,如绿茶的汤色清澈明亮、翠绿欲滴,红茶的汤色红艳透亮。
5. 茶底:茶叶的茶底需要嫩绿、柔软、均匀,不同品种的茶叶茶底有所不同,如西湖龙井茶的茶底嫩绿柔软,铁观音茶的茶底紧实圆润。
6. 叶底:茶叶的叶底需要嫩绿、柔软、匀齐,不同品种的茶叶叶底有所不同,如绿茶的叶底嫩绿柔软、匀齐,红茶的叶底红艳柔软、匀齐。
以上是茶类品质特征的六大方面,不同品种的茶叶还有其它独
特的品质特征,如白毫银针茶的毫尖银白,兰花香型乌龙茶的兰花香气等。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
茶叶品质鉴别七个步骤如下1:
1.嫩度:看外观,嫩度好的茶叶锋苗白毫,嫩度差的茶叶表面白毫凸出。
2.条索:嫩度好的茶叶条索紧结平整,嫩度差的茶叶条索显得松散。
3.色泽:嫩度好的茶叶色泽一致,嫩度差的茶叶色泽不一。
4.整碎: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
次序的分层。
5.净度:嫩度好的茶叶不夹杂任何杂物,冲泡后茶汤显得非常干净。
6.气味:闻茶叶的气味,是否带有青草气、陈味、焦味、酸味等异味,如
果有就不要购买。
7.汤色:冲泡后看茶汤的颜色,好的绿茶呈嫩绿色,好的红茶呈棕黄色。
茶叶的质量检验如何判断茶叶的好坏

茶叶的质量检验如何判断茶叶的好坏茶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而茶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那么,我们如何准确地判断茶叶的质量呢?以下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方法和标准,帮助我们辨别茶叶的好坏。
一、外观与色泽茶叶的外观和色泽往往能反映其质量的好坏。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茶叶的形状。
优质茶叶的叶片完整,大小均匀,形状整齐。
其次,茶叶的颜色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绿茶应该呈现清亮的绿色,红茶应该呈现红艳的颜色。
如果茶叶的颜色暗淡无光,那么它很可能不是好茶。
二、香气茶叶的香气是判断茶叶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高品质的茶叶通常具有清香而持久的香气。
如果茶叶散发出香气并且持续时间长,这意味着它可能是优质茶叶。
此外,香气的种类也可以用来判断茶叶的品种和处理方法。
不同种类的茶叶具有不同的特征香气,如绿茶有鲜爽的草香,红茶有温暖的果香。
三、汤色茶叶的汤色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茶叶冲泡后的汤色来判断茶叶的质量。
一般来说,好的茶叶汤色应该透亮,鲜艳,并且具有明亮的色泽。
如果茶叶冲泡后的汤色暗淡不鲜亮,可能表示它质量不好。
四、滋味茶叶的滋味是品尝茶叶质量的关键。
优质茶叶的滋味应该鲜爽,回甘,且持久。
好的茶叶入口柔和且口感醇厚,苦涩味和杂味较少。
此外,滋味的复杂度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好茶往往具有层次感的滋味,可以品出茶叶的丰富度。
五、叶底茶叶的叶底可以直接反映出茶叶的制作工艺和品质。
观察茶叶的叶底可以看到它的形态、颜色以及茶叶的杂质情况。
好的茶叶叶底应该整齐均匀,颜色一致。
如果茶叶叶底杂乱无章,可能是制作过程不规范或者质量不佳的表现。
总结起来,判断茶叶品质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与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这些因素相互关联,需要综合考虑。
对于茶叶爱好者来说,通过反复品尝不同茶叶,加深对于茶叶质量的判断能力。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判断茶叶的好坏,从而选择到自己心仪的好茶。
茶叶的外观评判鉴别高品质茶叶的要点

茶叶的外观评判鉴别高品质茶叶的要点茶叶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饮品,它的外观往往可以反映出茶叶的品质。
对于爱茶人士来说,了解如何评判和鉴别高品质茶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茶叶外观评判的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高品质的茶叶。
一、干茶外观干茶外观是评判茶叶品质的第一步。
一个好的茶叶应该具有整齐、紧实、外形规则的特点。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茶叶外观形态和其对应的特点:1. 条索型:长条形的茶叶,如某些红茶、绿茶、白茶等,条索型茶叶应该整齐紧致,外形笔直,色泽鲜亮。
2. 琳索型:多为卷曲形茶叶,如某些铁观音、大红袍等,琳索型茶叶应该紧凑有致,色泽乌润。
3. 压片型:茶叶被制成扁平形状,如某些普洱茶、花茶等,压片型茶叶应该整齐完整,叶片表面平滑。
二、湿茶外观湿茶外观是对炒青或发酵后的茶叶进行评判的依据。
湿茶外观主要表现为茶叶的颜色、光泽和纹理等特征。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茶叶湿茶外观特征及其对应的品质要点:1. 颜色:茶叶的颜色应该与茶叶的品种相符合,一般而言,好的湿茶应该具有鲜亮的颜色。
例如,绿茶应该具有嫩绿色,红茶应该具有金黄色。
2. 光泽:茶叶的光泽应该自然明亮,不应该过于暗淡或过于艳丽。
3. 纹理:茶叶的纹理应该清晰可见,对于部分茶叶而言,如龙井茶应该具有明显的“雀舌”,普洱茶应该具有明显的“茶芽”。
三、汤色茶叶的汤色是通过冲泡后观察茶叶所出的茶汤的颜色来判断茶叶的品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茶叶汤色特征及其对应的品质要点:1. 清亮度:好的茶叶汤色应该清亮透明,不应该有悬浮物或沉淀物。
2. 色泽:茶叶的茶汤应该与其品种相符合,如绿茶汤色应该嫩绿明亮,红茶汤色应该红艳鲜亮。
3. 清香:茶叶的茶汤应该具有清香的特点,不应该有杂味或异味的存在。
四、叶底叶底是指将冲泡后的茶叶捞出来,观察叶底的外观特征,以判断茶叶的品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茶叶叶底特征及其对应的品质要点:1. 完整度:好的茶叶叶底应该完整无损,不应该有碎片或残缺的叶子。
茶道泡制中的茶叶品质评判标准

茶道泡制中的茶叶品质评判标准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茶叶品质的评判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在茶道泡制过程中,茶叶的品质不仅决定了茶汤的香气、滋味和口感,还体现了泡茶者的修养和品味。
本文将介绍茶道泡制中的茶叶品质评判标准,以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茶叶。
一、外观质量茶叶的外观是评判茶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好的茶叶应具有整齐、紧实、匀整的外观,如乌龙茶的叶形弯曲,绿茶的叶色嫩绿而均匀,红茶的叶片完整扁平。
此外,茶叶的色泽也是外观评判的重要因素,例如,普洱茶的色泽应为红润,龙井茶的色泽应为碧绿。
二、香气茶叶的香气是评判茶质的关键指标之一。
好的茶叶应具有清雅的香气,如龙井茶的香气独特,茉莉花茶具有鲜花般的香气。
此外,香气的持久度也是评判标准之一,好的茶叶香气持久,不会很快散去。
三、滋味茶叶的滋味是评判茶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好的茶叶应具有鲜爽、甘甜、回甘等特点,如铁观音茶具有浓郁的回甘口感,普洱茶具有独特的陈香味。
此外,茶叶的滋味应丰富多样,不单调,能带给喝茶者不同的口感体验。
四、汤色茶叶泡制出的茶汤的汤色也是评判茶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好的茶叶泡出的茶汤汤色鲜亮,如绿茶的茶汤呈明亮的嫩绿色,红茶的茶汤呈鲜艳的红色。
此外,汤色的透明度也是评判标准之一,好的茶叶泡出的茶汤应该透明澄亮。
五、叶底茶叶泡制后的叶底也是评判茶质的指标之一。
好的茶叶叶底应该均匀柔软,色泽均匀,如红茶的叶底呈红褐色,普洱茶的叶底呈红褐色或者红棕色。
茶叶叶底的香气也是评判茶质的重要因素,好的茶叶叶底具有清香。
六、内在品质除了以上外观和口感方面的评判标准外,茶叶的内在品质也需要被考量。
内在品质包括叶质、陈化程度等因素。
茶叶的叶质应该饱满有力,叶肉鲜嫩,质地柔软。
陈化程度对于某些茶叶尤为重要,例如普洱茶需要陈化后才能发挥其独特的风味。
总结:茶道泡制中的茶叶品质评判标准涵盖了外观质量、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内在品质等方面。
这些评判标准相互协调,共同决定了一杯好茶的品质。
茶知识—如何分辨别茶叶等级

茶知识—如何分辨别茶叶等级刚入门的茶友时常面临一个考验,就是如何迅速判断眼前这道茶的品级高低。
认真地说,识茶需要长期的经验,大量的样本,无法速成。
但是总有一些一般规律,可以让你用排除法过滤掉太多干扰,在更规范的样本里学习和比较。
01开汤前1.看干茶: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
2. 看干茶: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的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
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会有不自然的感觉。
3.闻干茶--香气纯正,穿透力强的为上;有异杂味儿,香气飘忽的为下。
但是,并不是好茶都会很香,尤其是陈年老茶,干茶也许闻不到香气。
这里就要区分香气淡和香气飘忽否定的区别了。
简单说,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香得乱。
02开汤中1.看杯盖–如果是用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
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2、闻杯盖–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03品饮中1、嘬茶入口–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
借用茶友的口头禅“这茶让水变得好喝了”,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
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2、回味–茶汤下喉,对茶的真正考验才开始。
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的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比如原料等级粗老,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湿热等等。
3、看汤色–澄净透明的为上;混浊不清的为下。
4、看汤色变化–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
茶叶质量的评估标准

茶叶质量的评估标准茶叶是一种受欢迎的饮品,而茶叶质量的评估标准对于茶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茶叶质量的评估标准,并探讨其对消费者和产业的重要性。
一、外观特征茶叶的外观特征是评估其质量的首要标准之一。
茶叶应具有整齐、紧密的外形,没有破碎、变形或杂质。
叶片的颜色应搭配茶叶的种类和处理方式,如绿茶应该呈现嫩绿色,红茶应呈现红褐色。
二、香气和味道茶叶的香气和味道是评估其质量的关键指标。
香气应该浓郁而持久,不含杂味。
不同种类的茶叶应有各自独特的香气和味道,例如绿茶应该具有清新的草香,红茶应该带有鲜花和果香。
三、汤色茶叶的汤色是评估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好的茶叶应该具有明亮、透明的汤色,不含杂质或混浊。
绿茶汤色应是清亮的嫩绿色,红茶汤色应呈现红褐色或红纹状。
四、残留物含量评估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检测其残留物含量。
茶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含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
合格的茶叶应经过检测,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五、叶底茶叶的叶底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好的茶叶叶底应整齐、柔软,没有过多的茎叶和粉末。
叶底的颜色也应与茶叶的种类相符,如绿茶叶底应呈现嫩绿色,红茶叶底应呈现红褐色。
六、冲泡性能茶叶的冲泡性能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好的茶叶应具有良好的冲泡性能,能够快速出汤、展开叶片,并能重复冲泡多次而不失去口感和香气。
茶叶质量的评估标准对于消费者和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茶叶质量的评估标准可以帮助选择高品质的茶叶,享受更好的茶叶体验。
对于茶叶产业而言,严格遵守茶叶质量评估标准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开拓市场,增加消费者信任和忠诚度。
因此,茶叶生产商和消费者都应重视茶叶质量的评估标准。
茶叶生产商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茶叶符合标准要求,并积极参与相关认证和检测。
消费者应通过了解茶叶质量的评估标准,选择可信赖的茶叶品牌和供应商,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茶叶质量的评估标准需要考虑茶叶的外观特征、香气和味道、汤色、残留物含量、叶底和冲泡性能等方面。
茶叶的品质鉴别(色泽)

青茶类(乌龙茶)
品质较好:砂绿、青褐、鳝皮色、蛤蟆背色 三节色、乌润 金黄、橙黄 品质较次:枯燥 红汤
黑茶类
品质较好:乌黑、猪肝色、黑褐、青褐 橙黄、橙红、深红 品质较次:青黑、铁黑、半筒黄 暗黑、暗红
茶叶的品质鉴别
第一节 茶叶的色泽
茶叶的色泽包括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 三个方面。 干茶和叶底色泽:脂溶性色素影响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茶汤:水溶性色素影响 (茶黄素、茶红素等)
各类茶的色泽及常见弊病
绿茶类 品质较好的色泽:翠绿、嫩绿、深绿、苍绿、 墨绿 品质稍次的色泽:暗绿、露黄、枯黄、灰暗、 深黄、黄暗、红汤、。
红茶类
品质较好的红茶:乌润、乌黑、黑褐 红艳、红亮、红明、深红、冷后浑 品质较次的红茶:枯红、灰枯 红暗、棕红、 灰白、
黄茶类
品质较好的:金镶玉、金黄光亮、嫩黄 杏黄、黄亮、 品质较次的:黄褐、黄青、褐黄 浅黄、、墨绿、灰绿 橙黄、浅橙黄、深黄 品质较次:暗绿、黄绿 暗黄、微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品质鉴别知识一、茶叶品质的定义茶叶品质一般指色、香、味、形与叶底。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香、味是核心品质。
但茶叶的商品性强,美观的外形与光润的色泽也是不容忽视的。
茶叶的品质主要表现为外形和质。
外形使茶叶的外观特征,即茶叶的造型、色泽、匀整度、匀净度等。
质是指经冲泡后所表现出的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及叶底的形态、色泽等。
二、茶叶品质的形成(一)影响因素A 茶树的品种、地域。
其中包括海拔、纬度、光照、温度、湿度、栽培过程中的灌水及施肥。
B加工工艺C具体化学物质的变化(二)茶叶色泽茶叶色泽包括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三个方面。
色泽是鲜叶含物质经制茶发生不同程度降解、氧化聚合变化的总反映。
A茶叶色泽的化学组成构成茶叶色泽的有色物质,主要是黄酮、黄酮醇、类萝卜素、叶绿素及其转化物质、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
根据其溶解性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脂溶性色素是构成绿茶外形和叶底色泽的主体部分。
水溶性色素是构成绿茶茶汤色的主要物质。
黄烷酮是使茶汤发黄绿色的主要物质。
红茶汤色主要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其中茶红素使汤色变红浓,茶黄素使茶汤明亮,茶褐素使茶汤发暗。
B影响茶叶色泽的因素1.品种鲜叶中有色物质是构成茶叶色泽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叶绿素、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黄酮类物质。
前三种是脂溶性色素与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有关。
茶树品种不同,叶子中所含的色素及其他成分不同,使鲜叶呈现出深绿、黄绿、等不同的绿色。
而鲜叶的颜色与茶类的适制性有关。
深绿色的叶绿素含量高,多酚类含量较低,用来制绿茶,则具“三绿”的特点。
如用来制红茶,则干茶色泽青褐,叶底乌暗。
浅绿色或黄绿色叶绿素含量较低,多酚类含量较高,适制性广。
如制红茶则干茶色泽乌黑油若润,汤色、叶底红亮。
2.栽培条件综合影响茶树的生长及叶子的颜色,对茶叶色泽影响较大。
茶区纬度不同,由于温度、湿度、日照长短及强弱等气候因素不同,适茶叶的叶色及含成分也不相同。
纬度低的南方地区,温度高,日照强,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及多酚类的合成,这种制红茶,汤色及叶底红艳,品质好,制绿茶干茶色深暗,汤色叶底较黄,品质不如红茶。
纬度高的北方茶区,气温较低,鲜叶叶绿素、蛋白质含量高,多酚类含量较低,适于制绿茶。
高山地区云雾迷漫、雨量充沛、日照时间漫射光占优势,日夜温差大,土壤较肥沃,茶树成长正常,叶质柔软,持嫩性好,这种鲜叶用来制茶,干茶色泽好。
一般阴坡光照时间短,湿度低,土壤中有机质丰富,有利于蛋白质、叶绿素形成,制绿茶汤青品质好。
阳坡光照时间长,湿度高,茶叶机械组织发达,易老化,叶质硬,这种制茶露筋梗,花色杂,对品质不利。
水分族,茶树生长好,正常芽叶多,叶质柔软,持嫩好,制茶色泽一致,油润。
而干旱或水分不足,对夹叶多,纤维素含量高,叶绿素分解,制茶使花杂,汤色浅淡发暗。
肥力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叶片肥厚,叶绿素含量高,制茶色泽好。
3.采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鲜叶品质采摘的嫩度、净度、新鲜度不同,制茶的品质就不同。
4.鲜叶是绿色,经不同的工艺,可制成红、绿、黄、白、黑和青茶。
绿茶以清汤绿叶为本质特征,制茶技术必须采取保绿、防红、黄的措施。
杀青是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阻止茶多酚的酶促氧化,阻止红变。
红茶要求红汤红叶,制茶技术主要以破坏叶绿素,促进多酚类的氧化,是形成茶黄素、茶红素为目的。
发酵就是提高酶的活性,形成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
(三)茶叶滋味A 茶汤滋味的化学组成茶叶滋味的化学组成较为复杂,一是因为人们的味觉感官对错综复杂的呈味物质的综合反映,二是茶叶中呈味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的不同造成。
呈味物质大致分为:刺激性涩味物质、苦味物质、鲜爽味物质、甜味物质、酸味物质。
涩味物质主要是多酚类物质;苦味物质主要是咖啡碱;黄酮类即有涩味又有苦味。
氨基酸带鲜爽和甜味。
糖类是甜味物质,氨基酸、有机酸、抗坏血酸是酸味物质。
构成绿茶滋味物质主要是苦涩味及收敛性物质的多酚类、鲜味的氨基酸、甜味的糖类、苦味的咖啡碱。
这些成分配合,彼此协调。
红茶滋味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及未氧化的保留的多酚类物质。
茶黄素是汤味刺激性强烈和鲜爽的重要成分,茶红素是汤味浓醇的主要物质。
B 影响茶汤滋味的因素1.品种不同茶树所含的滋味成分不同使制成的茶有不同的滋味。
茶多酚含量高的适宜制红茶。
如大叶种。
2.栽培条件纬度、海拔不同,物质含量不同,如纬度低的南方茶区,气温高,雨湿充沛,叶片生长大,多酚类含量高,酶活性强,做红茶品质好,滋味浓强,做绿茶滋味苦涩。
不同季节鲜叶含成分不同,一般春天气候温和,水分适宜,光合作用较低,氨基酸,含量多,多酚类含量少。
所以春茶滋味醇厚,鲜爽。
夏天气温较高,日光较强,多酚类含量高,做绿茶滋味苦涩,做红茶滋味浓厚,品质好。
施氮肥有利于氨基酸含量的增加,同时限制了糖分向多酚类含量转变转变,使多酚类含量降低。
这种制绿茶滋味品质好。
3.采摘质量嫩度高的鲜叶含物丰富,如多酚类、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高,且各种成分的比例协调,滋味较浓厚回味好。
老往往滋味较淡。
4.制茶工艺同样的鲜叶采取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能充分发挥原料中各种滋味物质的作用。
工艺不合理,造成滋味物质的转化不充分或比例不恰当,而形成不好的滋味。
绿茶的杀青强调高温先高后低,但失水过快,时间过短,使糖蛋白质、多酚类的水解转化不充分,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滋味物质形成较少,不利于茶汤滋味的构成。
揉捻使,茶汁溢出,有利于各种化学物质的变化程度。
粗老的叶子纤维素含量高,较难成型,干燥使滋味品质得以固定和发展。
红茶的萎凋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变化,如蛋白质、多糖水解,使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增加。
有利于鲜爽味的形成。
(四)茶叶香气茶叶香气是由性质不同,含量差异悬殊的众多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迄今为止约有650种。
主要为碳氢化合物、醇类、酮类、酸类、酯类等。
A 香气的化学组成脂肪类、芳香族化合物。
绿茶的香气大部分组分是鲜叶中原有的,而加工中形成的较少。
红茶中正好相反。
茉莉花茶中的香气主要来自窨化过程中吸附的花香。
B影响香气的因素1.品种品种不同,所含的香气成分不同。
例如祁门红茶、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他们由不同的品种制成,香气成分不同。
2.栽培条件不同环境中气候条件综合作用使香气特点产生明显差异。
3.采摘鲜叶嫩含的芳香物质多,高级香气嫩香高而持久。
4.制茶工艺不同的加工方法,其香气特点不同。
绿茶中的炒青、烘青、晒青所具有的香味就不同。
炒青中低沸点的青草气散发,高沸点的香气成分含量较高,有熟板栗香。
红茶在萎凋、发酵过程中形成大量的香气物质,对红茶香气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五)茶叶外形茶叶形状的形成主要是采用不同的成型技术,通过干燥固定外行。
也与一定的化学成分有关。
如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物质、可溶性糖、水分。
影响的主要因素1.品种茶树品种不同,鲜叶的形状、叶质软硬、厚薄及茸毛的多少有明显的不同。
叶形大的鲜叶适宜做形大而壮的茶,如滇红、普洱茶。
叶形小的做形状小的龙井、碧螺春等。
2.栽培条件日照好,水温适宜,土壤肥沃、等好的环境中生长,芽叶多,质厚软,嫩性好,利于做形。
春茶叶肉厚,质软,作成的茶条索紧结,有锋苗。
3. 采摘质量嫩度可塑性较差,做形受影响。
半老半嫩的总的品质一般。
果胶质、粗纤维所老化而逐渐增加。
果胶质有粘性,利于塑性。
各种茶的外形不同,采摘要求不同。
安化松针,要求一芽一叶初展且白毫布满。
龙井要求才、细嫩,高级的一芽一叶。
4.制茶工艺制法不同,茶叶形状各异。
揉念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序。
三、茶叶品质的鉴别(一)、真茶与假茶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区别,—般地说,饮用真茶怡神悦志,有十大保健功能,而饮用假茶有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
鉴别真茶与假茶可—闻、二看、三测定;—闻是指闻茶叶的气味。
可干闻,亦可用火烘烤后再闻。
凡具有茶叶固有的香气者为真茶;凡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若为假茶。
二看是看叶片的形状。
把茶叶用沸水冲泡开,不同品种的茶树其叶片虽有差异,但都有如下共性特征。
其一,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一般为16—32对,叶片的锯齿都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浅,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
而假茶的叶片或四周布满锯齿,或者无锯齿;其二,茶树叶片的叶背叶脉凸起,主脉明显,并向两侧发出7—10对侧脉,侧脉延伸至离边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的网脉系统。
凡不具备上述特征的都是假茶。
三测定是指用化学方法测定“茶”中咖啡碱和茶多酚的含量。
凡是咖啡碱含量达2—5%,同时茶多酚含量达10—20%的是真茶,否则即是假茶。
(二)春茶、夏茶与秋茶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
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茶区,包括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西页茶区,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
但季节茶的划分标准是不一致的。
有的以节气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有的以时间分:于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采制为的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为秋天茶.我国华南茶区,由于地处热带,四季不大分明,几乎全年都有茶叶采制,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还有按茶树新梢生长先后、采制迟早,划分为头轮茶、二轮茶、三轮茶、四轮茶的。
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每季茶的采制的迟早是不一致的。
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南北差异达3-4个月。
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年与年之间,也可以因气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
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以绿茶为例,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白毫显露,而且与提高茶叶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保健作用更为明显。
加之,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所以,众多高级名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毛峰、庐山云雾等等,均无自春茶前期。
夏茶,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虽然茶树新梢生长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但很容易老化。
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使用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滋味显得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