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
风管风速标准

风管风速标准风管风速标准是指在风管内流动的空气速度的规定范围,是确保风管系统正常运行和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参数。
风管风速标准的合理确定对于空调、通风、排烟等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风管风速标准的重要性、确定方法以及常见标准进行介绍。
首先,风管风速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的风速标准可以保证空气在风管内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死角区域,从而保证整个室内空气质量的均衡。
同时,合理的风速标准还可以减小系统的风阻,降低系统的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确定合理的风管风速标准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风管风速标准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法和计算法。
经验法是指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和相关规范标准来确定风速标准,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限于经验的积累和适用范围。
计算法是指通过流体力学原理和相关计算公式来确定风速标准,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系统的实际情况,但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
一般来说,综合考虑经验法和计算法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风管风速标准。
最后,常见的风管风速标准主要包括通风风速标准、空调风速标准和排烟风速标准。
通风风速标准一般为0.2-0.3m/s,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风的有效供应。
空调风速标准一般为1.5-2.5m/s,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舒适性和均匀性。
排烟风速标准一般为≥8m/s,可以保证在火灾事故时烟气的有效排出。
这些标准是根据相关规范和实际工程经验得出的,可以作为设计、施工和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风管风速标准是风管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中的重要参数,合理的风速标准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确定风管风速标准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法和计算法,常见的风速标准包括通风风速标准、空调风速标准和排烟风速标准。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暖通设计中风管及百叶风速选择

进风百叶
排风口
地面出风口
顶棚出风口
风速
0.5~1.0
0.5~1.0
0.2~0.5
0.5~1.0
自然通风竖井
排风道
风速
1.0~1.2
0.5~1.0
0.5~1.0
1.0~1.5
一般工业建筑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
风管类别
金属及非金属风管
砖及混凝土风道
干管
6~14
4~12
支管
2~8
2~6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表6.7.6
风管内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风管分类
住宅(m/s)
公共建筑(m/s)
干管
3.5~4.5
5.0~6.5
6
8
2
排风百叶窗
大于10000m3/h
2.5~8
小于10000m3/h
2.5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
部位
新风入口
风机出口
住宅和公共建筑
3.5~4.5
5.0~10.5
机房、库房
4.5~5.0
8.0~14.0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6.6.5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m/s)
支管
3
3~4.5
5
6.5
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2.5
3~3.5
4
6
通风机入口
3.5
4
4.5
5
通风机出口
5~8
6.5~10
8.5
11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6.6.3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1 设计目的 (1)2 设计内容 (1)3 相关数据 (1)4 解题步骤 (2)4.1 计算管段管径、实际流速、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2)4.2计算各段的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4)5 通风除尘日常管理措施 (8)6 课程设计总结 (8)7 参考文献 (9)1 设计目的通过本次设计实习进一步认识通风除尘系统,熟悉其设计计算方法,熟练掌握通风管道摩擦阻力、局部阻力计算,管道尺寸计算,初步掌握风机与布袋的选择方法。
2 设计内容有一通风除尘系统如图所示,风管全部用钢板制作,管内输送含有耐火泥=1200Pa。
对该系统进行设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排气净化,除尘器压力损失P计计算。
3 相关数据表1 一般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表2 除尘通风管道最低空气流速(m/s)4 解题步骤1、绘制通风系统轴侧图(工程上管道常用单线表示),对个管段进行编号,标注各管段的长度和风量。
2、选择最不利环路;本系统选择1-3-5-除尘器-6-风机-7为最不利环路3、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各段管径的断面尺寸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4.1 计算管段管径、实际流速、单位长度摩擦阻力解:据表2,输送含有耐火泥的空气时,风管内最小风速为:水平风管17m/s、垂直风管14m/s。
管段1:根据q v,1=1200m3/h(0.33m3/s)、v=14m/s,求出管径。
所选管径应尽量符合附录6的通风管道统一规格。
mm vq D v17443600120043600=⨯=⨯⨯=ππ管径取整,令D 1=180mm ,由附录4查表得内实际流速v 1=12m/s ,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 m,1=10pa/m ;管段2:根据q v,2=1500m 3/h(0.42m 3/s)、v=17m/s,求出管径。
所选管径应尽量符合附录6的通风管道统一规格。
mm vq D v17717436001500436002=⨯⨯=⨯⨯=ππ管径取整,令D 2=180mm ,由附录4查表得内实际流速v 2=16.5m/s ,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 m,2=19pa/m;管段3:根据q v,3=2700m 3/h(0.75m 3/s)、v=17m/s,求出管径。
风管风速标准

风管风速标准风管风速标准是指在空调通风系统中,对于风管内空气流速所规定的标准数值。
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对于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风管风速标准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空气流通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系统的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了解和遵守风管风速标准,对于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参数。
在设计空调通风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使用场所的面积、高度、人员密度等因素来确定风管的尺寸和风速。
一般来说,大型的公共场所需要更高的空气流通效率,因此风管风速标准会相对较高。
而对于一般的办公室、商业场所,则可以适当降低风管风速标准,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其次,风管风速标准还需要考虑到空调通风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情况。
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风管风速标准来进行安装,保证风管内的空气流速符合要求。
同时,在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清洁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持风管内的通畅,避免因为灰尘堵塞导致风速不达标的情况发生。
只有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风管风速标准,才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最后,风管风速标准还需要考虑到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效果。
在系统正常运行时,需要通过检测风管内的空气流速来确认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如果发现风管风速不达标,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风管风速标准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季节和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风管风速标准是空调通风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
合理的风管风速标准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空气流通效率,降低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设计、安装和运行空调通风系统时,需要严格遵守风管风速标准,以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风管风速选择

1500~2500
注:引自《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1145
表3: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风管分类
住宅(m/s)
公共建筑(m/s)
干管
支管
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通风机入口
通风机出口
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 对消音有要求的系统,风管内的流速宜符合表4的规定
3 引自《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41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其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下表选用
弯头、三通等配件较多时,k=3.0~5.0
推荐的送风机静压值
类型
风机静压值(Pa)
送排风系统
小型系统
100~250
一般系统
300~400
空调系统
小型(空调面积300m2以内)
400~500
中型(空调面积2000m2以内)
600~750
大型(空调面积大于2000m2)
650~1100
高速系统(中型)
1000~1500
同风管风速
填料型
参见厂家生产资料
3)褶叠式(中效)
≤3.8
高速喷水型
6.0~9.0
4)高效过滤器
1.3
2.可更换滤料的过滤器
1)卷绕型黏性滤料
2.5
2)卷绕型干式滤料
1
3.电子式空气过滤器
电离式
0.8~1.8
风管管网总压力损失的估算法
1.对于一般的进风、排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管网总压力损失△P(Pa),可按下式进行估算:
8.5~14.0
主风管
3.5~4.5
5.0~6.5
6.0~9.0
暖通示范中有关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条缝形风口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对舒适性空调,其出口风速宜为2m/s~4m/s 。
喷口送风的出口风速是根据射流未端到达人员活动区的轴心风速与平均风速经计算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以下标准进行设计及验收
1.《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2.《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2002)
3.《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2002)
4.《简明通风设计手册》(GB50194-2002)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3095-1996)
6.《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JBJ23-2002)
7.《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J29-2002)
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2)
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一般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 )
风管部位 生产厂房机械通风
民用及辅助建筑物 钢板及塑料风管 砖及混凝土风道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干管 6-14 4-12 0.-1.0 5-8 支管 2-8
2-6
0.5-0.7
2-5
除尘通风管道内最低空气流速(m/s )
一、圆形风管管道直径按下式进行计算:
D=
ν
π**36004
*Q m
1.D :风管直径 m
2.Q :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内的流量 m 3/h
3.V : 管道流速 m/s 按上表选择适宜流速
二、矩形风管管道直径按下式进行计算:
ab=
V
Q *3600
1.a :风管长边尺寸 m 2 b: 风管短边尺寸 m
2.Q :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内的流量 m 3/h
3.V : 管道流速 m/s 按上表选择适宜流速
三、风管尺寸大小选择可按圆型、矩形管道规格表进行选择(塑料制管道)
圆形管道规格表
矩形管道规格表
矩形管道规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