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合集下载

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风速规范要求

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风速规范要求

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风速规范要求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安装这些系统时,风速规范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在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风速规范要求,包括风速的定义、风速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规范标准。

一、风速的定义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单位面积所产生的流量。

在暖通空调系统中,风速直接影响着空气的流动性能和舒适度。

过高或者过低的风速都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噪音、空气不均匀、温度差异等。

二、风速的重要性1. 舒适度适宜的风速是保证室内舒适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人体对风速的感知,通常建议在空调制冷模式下,风速控制在0.25~0.35m/s之间,而在供暖模式下,风速应该控制在0.15~0.25m/s之间。

适当的风速可以提供较好的风降温效果或者风暖效果,并且不会给人带来不适感。

2. 空气流动性能合适的风速可以保证空气在室内均匀流动,避免局部死角出现。

通过控制风速,可以让室内空气均匀混合,保持一定程度的换气效果,减少室内物质的积聚和异味的产生。

3. 节能合理控制风速也有助于节约能源。

过高的风速会造成风阻增大,增加风机的工作负荷,从而导致能耗的增加。

增加风速还会使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要求空调系统更频繁地工作来调整温度,进一步增加能耗。

三、风速规范标准国家对于暖通空调系统中的风速规范有一定的标准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范:1. ASHRAE标准ASHRAE (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学会)是国际上公认的暖通空调设计和规范标准之一。

根据ASHRAE 55标准,人体对于垂直风速的舒适性感知范围为0.1~0.4m/s。

同时,ASHRAE 62.1标准也规定了风速的最小要求,一般要求风速不低于0.15m/s。

2. GB 50736标准GB 50736标准是中国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

根据该标准,室内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风速的舒适范围为0.20~0.30m/s;在供暖模式下,舒适范围为0.10~0.20m/s。

暖通空调送风风速标准

暖通空调送风风速标准

送风风速标准一、百叶窗的推荐流速
二、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
三、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
四、低速风管系统送风区域的最大允许流速
五、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六、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七、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八、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九、通风系统之流速
十、推荐的送风口流速
十一、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
第二章
送风口风量速查表
一、侧送风口的送风量
50 7055 85
二、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三、盘风机匹配风管尺寸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4 采用
6.6.4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m/s)
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内的流速应符合本规范10.1.5 的规定。

各类送风口的出风风速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可取50%
注:当采用粗糙度较大的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宜选用较小值。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风口的风速要求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风口的风速要求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风口的风速要求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6.6.3 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3采用。

表6.6.3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注:1. 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 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内的流速宜符合本规范10.1.5的规定。

6.6.4 自然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6.6.4.1采用。

自然通风的风道内风速宜按表6.6.4.2采用。

表6.6.4-1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单位:m/s)
表6.6.4-2 自然进排风系统的风道空气流速(单位:m/s)
6.6.5 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表6.6.5采用。

表6.6.5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单位:m/s)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13)
4.4.6 根据室内容许噪声级要求,净化空调系统风管内风速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总风管风速宜为6~10m/s。

2. 无送、回风口的支风管风速宜为4~6m/s。

3. 有送、回风口的支风管风速宜为2~5m/s。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 50466-2008)
4.2.3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其风管内的风速宜按表4.2.3选用。

表4.2.3 风管内的风速(单位:m/s)。

暖通空调送风风速标准

暖通空调送风风速标准

送风风速标准一、百叶窗的推荐流速
二、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平均流
三、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
五、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六、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七、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九、通风系统之流速
十、推荐的送风口流速
十一、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
第二章送风口风量速查表一、侧送风口的送风量
二、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三、盘风机匹配风管尺寸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风管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4 采用
6.6.4 风管的空气流速(m/s)
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的流速应符合本规10.1.5 的规定。

各类送风口的出风风速
送风口形式场所示例出口风速备注
侧送百叶
公寓、客房、别墅、会堂、
剧场、展厅
2.5~
3.8
送风口位置高、工作区允许风速高和噪声标
准低时取较大值
一般办公室 5.0~6.0
高级办公室 2.5~4.0
电影院 5.0~6.0
录音、广播室 1.5~2.5
商店 5.0~7.5
医院病房 2.5~4.0
条缝风口顶送—2~4
孔板顶送—3~5 送风均匀性要求高或送热风时,取较大值喷口—4~8
空调区域噪声要求不高时,最大值可取
10m/s
地板下送—≼2 —
置换通风下送—0.2~0.5 —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可取50%
注:当采用粗糙度较大的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宜选用较小值。

暖通设计中风管及百叶风速选择

暖通设计中风管及百叶风速选择

暖通设计中风管及百叶风速选择
一般工业建筑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的风速(m/s)风管种类金属及非金属风管砖及混凝民俗道干管6~144~12
支管2~82~6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GB50019-2015>表
风管内空气流速(低速风管)
风管分类住处( m/s)公共建筑( m/s)
干管~~ 68
支管33~ 5
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
3~ 46
通风机入口4 5
通风机出口5~8~10
11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
进排风百页窗迎面风速
种类风量迎面风速进风百页窗大于 10000m3/h2~6
小于 10000m3/h2排风百页窗大于 10000m3/h~8
小于 10000m3/h
《合用供热计量设计手册》上册P1144 表引自美国2005ASHRAE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
部位新风入口风机出口住处和公共建筑~~机房、库房~~《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GB50736-2012>表
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空气流速( m/s)
部位进风百叶排风口
风速~~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地面出风口
~
<GB50736-2012>表
顶棚出风口
~
自然进排风系统的风道空气流速
部位通风竖井水平干管风速~~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治设计规范》
通风竖井
~
<GB50736-2012>表
排风道
~。

暖通示范中有关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示范中有关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条缝形风口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对舒适性空调,其出口风速宜为2m/s~4m/s 。

喷口送风的出口风速是根据射流未端到达人员活动区的轴心风速与平均风速经计算确定。

各类风管及流体输送管道流速选择原则

各类风管及流体输送管道流速选择原则

各类风管及流体输送管道流速选择原则一、液体工艺介质类别最大允许压降流速kg/cm2/100m m/s (1) 一般0.92 1.5~4.6液体密度<1600kg/cm2 1.5~2.4 液体密度<800kg/cm2 1.8~3.0 液体密度<320kg/cm2 3.0~4.6 粘度(cp) 管径(mm) 0.1~0.51.0 25 0.5~1.150 0.7~1.5100 1.0~2.050.0 25 0.5~0.950 0.7~1.0100 1.0~1.6 100.0 25 0.3~0.650 0.5~0.7100 0.7~1.0200 1.2~1.6 1000.0 25 0.1~0.250 0.16~0.25100 0.25~0.35200 0.35~0.55 (2) 泵吸入口饱和液体0.12 0.6~1.8 过冷液体0.23 1.2~2.4 (3) 泵排出口0~60m3/h 1.38 1.8~2.4 60~160m3/h 0.92 2.4~3.0 >160m3/h 0.46 3.0~4.6(4) 容器、塔器底部排出管线0.14 1.2~1.8(5) 再沸器入口0.03 0.3~1.2(6) 冷凝器出口0.11 0.9~1.8(7) 冷却管线0.09 0.6~1.2(8) 塔器供液管线0.14 1.2~1.8二、气体工艺介质类别最大允许压降流速kg/cm2/100m m/s (1) 一般压力等级>35.0 kg/cm2G 0.46 7.0~20.014.0~35.0 kg/cm2G 0.35 7.0~20.010.5~14.0 kg/cm2G 0.14 7.0~20.03.5~10.5 kg/cm2G 0.07 10.0~30.00.0~3.5 kg/cm2G 0.03 10.0~30.0真空0.02 10.0~30.0 换气用风道横置 4.0~7.0竖置 2.0~5.0 排烟烟道内 2.0~3.0烟筒内 4.0~7.0 (2) 压缩机进口管线0.12 20.0~45.0 排出管线0.23 10.0~25.0 (3) 塔器周边管线>2.5 kg/cm2G 0.046~0.12 7.0~20.00.0~2.5 kg/cm2G 0.046~0.12 10.0~30.0真空0.012~0.023 10.0~30.0三、水类别最大允许压降流速kg/cm2/100m m/s(1) 一般0.400.6~4.9口径(mm)25 0.6~0.950 0.9~1.4100 1.5~2.1 150 2.1~2.7 200 2.4~3.0 250 3.0~3.7 300 (水力计算表中Vmax为3.00) 3.0~4.3 400 (水力计算表中Vmax为3.02) 3.0~4.6 450 (水力计算表中Vmax为3.02)>500(水力计算表中Vmax为3.00) 3.0~4.9 600 (水力计算表中Vmax为3.01)700 (水力计算表中Vmax为3.01)800 (水力计算表中Vmax为3.02)900 (水力计算表中Vmax为3.02)1000 (水力计算表中Vmax为3.00)(2) 泵吸入口0.100.5~1.5(3) 泵排出口0.40 1.0~3.0离心泵 2.0~3.0往复泵 1.0~2.0(4) 锅炉给水0.40 1.5~3.0(5) 冷却水0.40 1.0~2.5四、蒸汽类别最大允许压降流速kg/cm2/100m m/s(1) 一般压力等级0.0~3.5 kg/cm2G 0.06 10.0~35.03.5~10.5 kg/cm2G 0.12 10.0~35.010.5~21.0 kg/cm2G 0.23 10.0~35.0>21.0 kg/cm2G 0.35 10.0~35.0 (2) 过热蒸汽口径(mm)>2000.35 40.0~60.0 100~2000.35 30.0~50.0 <100 0.35 30.0~40.0 (3) 饱和蒸汽口径(mm)>2000.2030.0~40.0 100~2000.2025.0~35.0 <100 0.2015.0~30.0 (4) 乏汽排汽管(从受压容器中排出)80.0排汽管(从无压容器中排出)15.0~30.0 排汽管(从安全阀排出)200.0~400.0。

暖通设计中风管、风口、风井风速的选取总结

暖通设计中风管、风口、风井风速的选取总结

暖通设计中风管、风口、风井风速的选取总结排烟风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 老火规9.4.6-6 (注意:如果是商场那种划分很多防烟分区的,排烟口的大小要用风量除以2再算,因为着火时是开两个风口)(注意:排烟口面积求出后,除以0.75的遮挡系数,即为排烟口面积)排烟补风的送风口按措施4.8.5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9.3.6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中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老火规)风管如下(老火规):9.1.6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但是有消声要求的,风管风速见暖规表10.1.5消防排烟风井和消防补风风井的风速多少合适?不大于15,10-15米左右比较合适。

没有不小于多少的固定,但是个人觉得小于5不太好。

按老防火规范9.1.6 9.1.6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有时喉部风速为18什么的也没事,因为规范写的是不宜。

风井内的风速7~8一般,最大不超过10.不超过10主要是指排烟,报批稿要求排烟风井风速不超10,排风什么的可以稍微大点。

地下车库通风、空调风管内风速:民规条文说明81页6.6.3条,风速最高10.9.4.8 排烟风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满足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的要求。

其排烟量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2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专用的轴流风机;3 排烟风机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4 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

新风送、排风风管风速:按措施64页表4.6.11.双百的遮挡系数一般取0.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条缝形风口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对舒适性空调,其出口风速宜为2m/s~4m/s 。

喷口送风的出口风速是根据射流未端到达人员活动区的轴心风速与平均风速经计算确定。

喷口侧向送风的风速宜取4m/s~10m/s 。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7.4.112.6、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对噪声的要求、送风口形式及安装高度和位置等确定,可参照下表数值:散流器颈部最大风速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5.4.112.7、散流器送风的最大送风速度,见下表: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5.4.2.2.8、回风口的风速,可按下表选用;当房间内噪声标准要求较高时,回风口风速应适当降低。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5.4.132.9、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宜按下表选用:回风口的位置最大吸风速度(m/s)房间上部≤4.0房间下部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3.0 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1.5来源1:《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5.9.1来源2: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7.4.133、防排烟风口3.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8.53.2、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来源: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4.12.73.3、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

来源: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5.64、风口遮挡系数4.1、当采用百叶窗时,窗的有效面积为窗的净面积乘以遮挡系数,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当采用防雨百叶时系数取0.6,当采用一般百叶时系数取0.8。

来源: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4.3-5二、风管及附件风速1、空调风管风速1.1、通风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采用(低速风管):风管分类住宅(m/s)公共建筑(m/s)干管支管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通风机入口通风机出口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3自然进排风系统的风道空气流速(m/s)部位进风竖井水平干管通风竖井排风道风速 1.0~1.2 0.5~1.0 0.5~1.0 1.0~1.5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1.3、有消声要求的通风与空调系统,其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下表选用。

室内允许噪声级dB(A)主管风速支管风速25~35 3~4 ≤235~50 4~7 2~3注2 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m/s~10m/s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0.1.41.4、风管内的风速设计应有所控制,见下表:室内允许噪声级dB(A)主管风速支管风速25~35 3~4 ≤235~50 4~7 2~350~65 6~9 3~565~85 8~12 5~8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9.1.51.5、一般工业建筑的机械通风系统风管内风速,按下表:风管类别钢板及非金属风管砖及混凝土风道干管6~14 4~18支管2~8 2~6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11.6、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允许噪声级,通风空调风管和出风口的最大允许风速,按下表:室内允许噪声级(dB)干管支管风口25~35 35~50 50~65 65~853.0~4.04.0~7.06.0~7.08.0~12.0≤2.02.0~3.03.0~5.05.0~8.0≤0.80.8~1.51.5~2.52.5~3.5注:①百叶风口叶片间的气流速度增加10%,噪声的声功率级将增加2dB,若流速增加一倍,噪声的声功率级约增加16dB。

②对于出口处无障碍敞开风口,表中的出风口速度可以提高1.5~2.0倍。

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4.1.7、高速送风系统中风管的最大允许风速,按下表:风量范围(m3/h)最大允许风速(m3/h)风量范围(m3/h)最大允许风速(m3/h)100000~68000 30 22500~17000 20.5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52、防排烟风管2.1、对于如地下车库这种对噪声要求低、层高有限的场所,干管风速可提高至10m/s。

另外,对于厨房排油烟系统的风管,则宜控制在8m/s~10m/s 。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6.6.32.2、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

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送风管道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规定。

来源: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3.3.72.3、机械排烟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

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排烟管道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规定。

来源: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4.73、风管附件风速1.5、风管改变方向、变径或汇、分支路时,不宜采用方(矩)形箱式管件替代弯头、渐扩(缩)管、三通等管件;当必须使用分配气流的静压箱时,其断面风速不应大于1.5m/s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4.6.121.2、消声器内空气流速宜小于6m/s;确有困难时,不应超过8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9.4.41.3、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按下表: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31.4.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风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按下表: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2三、水管流速1、空调水管1.1管道内水的流速V(m/s),宜符合以下规定:公称直径DN≤32mm时,V≤1.5m/s;公称直径DN=40mm~63mm时,V≤2.0m/s;公称直径DN>63mm时,V≤3.0m/s;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6.4.51.2、流速的推荐值(本节均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6.5.4.2.)1.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推荐值,见下表:1.2.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给水管道流速推荐值:1.2.2.1、生活给水管道水流速度的推荐值,见下表:1.2.2.2、冷却塔循环管道水流速度的推荐值,见下表:1.2.3、Carrier:《Handbook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中的推荐的建立在噪声与腐蚀均保持在允许水平时的流速最大值,见下表:1.2.4、《Handbook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中的提供的保持最小腐蚀的最大水流速度,见下表:1.3、冷却水管路的流速宜按下表: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6.6.11.1.4、给水管道的水流速度,见下表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6.6.12.2、冷凝水管2.1、冷凝水管管径选择推荐值,按下表:来源:《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8.5.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