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合集下载

风管风速标准

风管风速标准

风管风速标准风管风速标准是指在风管内流动的空气速度的规定范围,是确保风管系统正常运行和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参数。

风管风速标准的合理确定对于空调、通风、排烟等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风管风速标准的重要性、确定方法以及常见标准进行介绍。

首先,风管风速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的风速标准可以保证空气在风管内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死角区域,从而保证整个室内空气质量的均衡。

同时,合理的风速标准还可以减小系统的风阻,降低系统的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确定合理的风管风速标准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风管风速标准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法和计算法。

经验法是指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和相关规范标准来确定风速标准,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限于经验的积累和适用范围。

计算法是指通过流体力学原理和相关计算公式来确定风速标准,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系统的实际情况,但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

一般来说,综合考虑经验法和计算法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风管风速标准。

最后,常见的风管风速标准主要包括通风风速标准、空调风速标准和排烟风速标准。

通风风速标准一般为0.2-0.3m/s,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风的有效供应。

空调风速标准一般为1.5-2.5m/s,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舒适性和均匀性。

排烟风速标准一般为≥8m/s,可以保证在火灾事故时烟气的有效排出。

这些标准是根据相关规范和实际工程经验得出的,可以作为设计、施工和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风管风速标准是风管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中的重要参数,合理的风速标准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确定风管风速标准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法和计算法,常见的风速标准包括通风风速标准、空调风速标准和排烟风速标准。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风速规范要求

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风速规范要求

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风速规范要求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安装这些系统时,风速规范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在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风速规范要求,包括风速的定义、风速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规范标准。

一、风速的定义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单位面积所产生的流量。

在暖通空调系统中,风速直接影响着空气的流动性能和舒适度。

过高或者过低的风速都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噪音、空气不均匀、温度差异等。

二、风速的重要性1. 舒适度适宜的风速是保证室内舒适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人体对风速的感知,通常建议在空调制冷模式下,风速控制在0.25~0.35m/s之间,而在供暖模式下,风速应该控制在0.15~0.25m/s之间。

适当的风速可以提供较好的风降温效果或者风暖效果,并且不会给人带来不适感。

2. 空气流动性能合适的风速可以保证空气在室内均匀流动,避免局部死角出现。

通过控制风速,可以让室内空气均匀混合,保持一定程度的换气效果,减少室内物质的积聚和异味的产生。

3. 节能合理控制风速也有助于节约能源。

过高的风速会造成风阻增大,增加风机的工作负荷,从而导致能耗的增加。

增加风速还会使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要求空调系统更频繁地工作来调整温度,进一步增加能耗。

三、风速规范标准国家对于暖通空调系统中的风速规范有一定的标准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范:1. ASHRAE标准ASHRAE (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学会)是国际上公认的暖通空调设计和规范标准之一。

根据ASHRAE 55标准,人体对于垂直风速的舒适性感知范围为0.1~0.4m/s。

同时,ASHRAE 62.1标准也规定了风速的最小要求,一般要求风速不低于0.15m/s。

2. GB 50736标准GB 50736标准是中国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

根据该标准,室内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风速的舒适范围为0.20~0.30m/s;在供暖模式下,舒适范围为0.10~0.20m/s。

暖通空调送风风速标准

暖通空调送风风速标准

送风风速标准一、百叶窗的推荐流速
二、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
三、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
四、低速风管系统送风区域的最大允许流速
五、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六、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七、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八、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九、通风系统之流速
十、推荐的送风口流速
十一、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
第二章
送风口风量速查表
一、侧送风口的送风量
50 7055 85
二、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三、盘风机匹配风管尺寸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4 采用
6.6.4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m/s)
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内的流速应符合本规范10.1.5 的规定。

各类送风口的出风风速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可取50%
注:当采用粗糙度较大的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宜选用较小值。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风口风速选择规范.

风口风速选择规范.

中央空调系统风道风速和风口的选择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01-04 浏览次数:576 【大中小】【复制】【打印】1、风管内的风速一般空调房间对空调系统的限定的噪音允许值控制在40~50dB (A)之间,即相应NR(或NC)数为35~45dB(A)。

根据设计规范,满足这一范围内噪音允许值的主管风速为4~7m/s,支管风速为2~3m/s。

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m/s。

2、出风口尺寸的计算为防止风口噪音,送风口的出风风速宜采用2~5m/s。

风口的尺寸计算与风管道尺寸的计算基本相同,一般当层高在3~4米的房间大约取风速在2~2.5米每秒。

根据经验一般可将使每个风口在20~25平方米的面积,其风量大约在500立方米左右。

3、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回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吸风速度取4~5m/s,回风口位于房间下部时,若不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3~4m/s ,若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1.5~2m/s ,若用于走廊回风时,取1~1.5m/s 。

4、风管安装注意事项及风管计算❖在风管设计尽量小的情况下保证主管风速5m/s,支管风速3m/s,❖风管计算公式:所选设备风量÷3600÷风速=风管截面积❖同时注意保证风管:长边÷短边≤4一般不要>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风口的选择:所选房间风量÷3600÷风速=散流器喉部截面积❖注意:双百叶风口截面积为以上公式所得面积÷0.75、计算风管尺寸1)等阻尼法(等压法)是一种方便的计算法,适用于多种场合。

2)根据下表确定主风管中的基本阻尼系数。

因回风管位于吸风部位,主要承受外部压力,应注意减轻其风管负担。

对于风管系统,常采用送风管0.08-0.15mmH2O/m,回风管0.06-0.1 mmH2O/m作为基准。

6、在进行风管机的风管道设计时,注意在风管机的进、出风处加静压箱,以均衡风压,减少噪音,并且使静压箱内的流速保证在3米每秒以下,其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暖通空调送风风速标准

暖通空调送风风速标准

送风风速标准一、百叶窗的推荐流速
二、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平均流
三、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
五、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六、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七、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九、通风系统之流速
十、推荐的送风口流速
十一、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
第二章送风口风量速查表一、侧送风口的送风量
二、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三、盘风机匹配风管尺寸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风管的空气流速宜按表6.6.4 采用
6.6.4 风管的空气流速(m/s)
注:1.表列值的分子为推荐流速,分母为最大流速。

2.对消声有要求的系统,风管的流速应符合本规10.1.5 的规定。

各类送风口的出风风速
送风口形式场所示例出口风速备注
侧送百叶
公寓、客房、别墅、会堂、
剧场、展厅
2.5~
3.8
送风口位置高、工作区允许风速高和噪声标
准低时取较大值
一般办公室 5.0~6.0
高级办公室 2.5~4.0
电影院 5.0~6.0
录音、广播室 1.5~2.5
商店 5.0~7.5
医院病房 2.5~4.0
条缝风口顶送—2~4
孔板顶送—3~5 送风均匀性要求高或送热风时,取较大值喷口—4~8
空调区域噪声要求不高时,最大值可取
10m/s
地板下送—≼2 —
置换通风下送—0.2~0.5 —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可取50%
注:当采用粗糙度较大的非金属材料制作风管时,宜选用较小值。

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之(十)送风风速标准

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之(十)送风风速标准

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之(十)送风风速标准送风风速标准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推荐的送风口流速通风系统之流速百叶窗的推荐流速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m/s 人体状态应用冷却m/s 加热m/s 办公室0.1 0.2 长时间坐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返回短时间坐餐厅0.15 0.3 轻工作0.2 0.35 重工作0.3 0.45商店轻工业工厂、舞厅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返回应用场所广播室医院疗房饭店房间、会客室百货公司、剧场盘形送风口 3.0~4.54.0~4.5 4.0~5.06.0~7.5 顶棚送风口 4.0~4.5 4.5~5.05.0~6.0 6.2~7.5 6.0~7.5 侧送风口 2.5 2.5~3.0 2.5~4.0 5.0~7.0 3.5~4.5教室、图书馆、办公室 5.0~6.0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返回流速m/s 0~0.08 0.127 0.127~0.25 0.33 0.38 0.38~1.52 人体感觉不舒适,停滞空气的感觉理想,舒适基本舒适不舒适,可以吹动薄纸对站立者为舒适感之上限用于工厂和局部空调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返回下列房间高度m 送风方式侧送,大风量侧送,小风量顶棚散流器2 6.5 9 9.5 3 8.3 11 16 4 10 13 17 5 12 15 18 6 14 17 18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返回单位地板面积的送风方式侧送百叶风口条形风口3~6 4~10 送风量l/s m 工作区平均流速m/s 0.13~0.18 0.10~0.18 换气次数1/h 7 12送风风速标准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m/s 返回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返回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返回局部孔板送风顶棚散流器顶棚孔板送风5~15 5~25 5~500.10~0.18 0.10~0.25 0.05~0.1518 30 60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m/s 返回以摩擦阻力控制应用场所住宅公寓、饭店房间办公室、图书馆大礼堂、戏院银行、高级餐厅百货店、自助餐厅工厂以噪声控制主风管 3 5 6 4 7.5 9 12.5 送风主管5 7.5 10 6.5 10 10 15 回风主管4 6.5 7.5 5.5 7.5 7.5 9 送风支管3 6 8 5 8 8 11 回风支管3 5 6.1 4 6 6 7.5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返回应用场所播音室戏院住宅、公寓、饭店房间、教室私人办公室一般办公室电影院百货店、上层百货店、地下流速m/s 1.5~2.5 2.5~3.5 2.5~3.8 2.5~4.0 5.0~6.0 5 7.5 10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返回住宅应用场所室外空气入口空气过滤器加热排管冷却排管淋水室风机出口主风管支风管(水平) 支风管(垂直) 推荐 2.5 1.3 2.3 2.3 2.5 6 4 3 2.5 最大4 1.5 2.5 2.3 2.5 8.5 6 5 4 公共建筑推荐2.5 1.5 2.5 2.5 2.5 9 6 4 3.5 最大4.5 1.8 3 2.5 2.5 11 8 6.5 6 工厂推荐2.5 1.8 3 3 2.5 10 9 5 4 最大8 1.8 3.5 3 2.5 14 11 9 8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返回应用场所图书馆,广播室住宅,公寓,私人办公室,医院房间银行,戏院,教室,一般办公室,商店,餐厅工厂,百货公司,厨房流速m/s 1.75~2.5 2.5~4.0 4.0~5.0 5.0~7.5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返回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返回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m/s 返回位置流速m/s 2~3 近座位逗留区以上3~4 门下部4 门上部工业用3 =4通风系统之流速m/s 返回系统送风、最大流速低速送风、一般流速回风、最大流速回风、一般流速高速、一般7.5~9 6~11 10 9~13 13 13~25 商业13 11~13 13 工业13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 返回位置流速m/s 2.5~4 新风6~6 回风减湿器正面减温器旁通加热器旁通2~4 7.5~12 5~7.5。

常用的风口风速规范详细资料

常用的风口风速规范详细资料

常用的风口风速规范详细资料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采暖6.5.9)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 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

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

(采暖条文6.5.9民用条文7.4.11技措5.4.6.2【孔板】)3、空调回风口的吸风速度:(采暖6.5.11民用7.4.13)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口面风速1-1.5m/s(采暖条文6.5.11)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民用表6.6.4-1)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口风速(m/s):(民用表6.6.5)6、进、排风口风速(m/s):(技措表4.1.4)空气流速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技措4.2.10.2)8、洗衣房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体吹机等散热两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

(技措4.5.1.3.1)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风速:(技措表4.5.7)10、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5次/h换气。

排风口宜设在水池附近,进风口应采用遮光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风速应<2m/s。

(技措4.5.8)11、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技措4.8.5.3)12、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人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0.2m/s。

(技措5.4.10.2)13、各类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技措表5.4.11-1)14、散流器颈部最大风速(m/s):(技措表5.4.11-2)一、风口选用总说明:(10K121)1、风口布置需要综合考虑室内气流组织、噪声、建筑装修美观要求、安装维修以及经济性等方面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条缝形风口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对舒适性空调,其出口风速宜为2m/s~4m/s 。

喷口送风的出口风速是根据射流未端到达人员活动区的轴心风速与平均风速经计算确定。

喷口侧向送风的风速宜取4m/s~10m/s 。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7.4.112.6、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对噪声的要求、送风口形式及安装高度和位置等确定,可参照下表数值:散流器颈部最大风速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5.4.11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5.4.2.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5.4.132.9、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宜按下表选用:来源1:《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5.9.1来源2: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7.4.133、防排烟风口3.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3、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8.53.2、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来源: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4.12.73.3、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

来源: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5.64、风口遮挡系数4.1、当采用百叶窗时,窗的有效面积为窗的净面积乘以遮挡系数,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当采用防雨百叶时系数取0.6,当采用一般百叶时系数取0.8。

来源: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文说明4.3-5二、风管及附件风速1、空调风管风速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3自然进排风系统的风道空气流速(m/s)来源: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注2 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m/s~10m/s来源: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0.1.4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9.1.5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1注:①百叶风口叶片间的气流速度增加10%,噪声的声功率级将增加2dB ,若流速增加一倍,噪声的声功率级约增加16dB 。

②对于出口处无障碍敞开风口,表中的出风口速度可以提高1.5~2.0倍。

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4.1.7、高速送风系统中风管的最大允许风速,按下表: 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52、防排烟风管2.1、对于如地下车库这种对噪声要求低、层高有限的场所,干管风速可提高至10m/s。

另外,对于厨房排油烟系统的风管,则宜控制在8m/s~10m/s 。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6.6.32.2、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

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送风管道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规定。

来源: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3.3.72.3、机械排烟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

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排烟管道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规定。

来源: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4.73、风管附件风速1.5、风管改变方向、变径或汇、分支路时,不宜采用方(矩)形箱式管件替代弯头、渐扩(缩)管、三通等管件;当必须使用分配气流的静压箱时,其断面风速不应大于1.5m/s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4.6.121.2、消声器内空气流速宜小于6m/s;确有困难时,不应超过8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9.4.41.3、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按下表: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3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1.5.2.2三、水管流速1、空调水管1.1管道内水的流速V(m/s),宜符合以下规定:公称直径DN≤32mm时,V≤1.5m/s;公称直径DN=40mm~63mm时,V≤2.0m/s;公称直径DN>63mm时,V≤3.0m/s;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6.4.51.2、流速的推荐值(本节均来源:《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6.5.4.2.)1.2.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给水管道流速推荐值:1.2.3、Carrier:《Handbook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中的推荐的建立在噪声与腐蚀均保持在允许水平时的流速最大值,见下表:水泵吸水管 1.2~2.1 集管 1.2~4.5 水泵出水管 2.4~3.6 排水管1.2~2.0 一般输水管 1.5~3.0 接至城市供水管网的供水管0.9~2.0室内供水立管 0.9~3.01.2.4、《Handbook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中的提供的保持最小腐蚀的最大水流速度,见下表: 正常运行时间(h ) 1500 2000 3000 4000 6000 8000 水流速度(m/s ) 3.73.53.43.02.72.41.3、冷却水管路的流速宜按下表: 管道类型 管径DN (mm ) 流速(m/s ) 备注水泵出水管≤250 1.2~1.5 管径小时宜取下限流速,管径较大时宜取上限流速>2501.5~2.0 水泵吸入管接集水箱≤100 0.6~0.8 >1000.8~1.2 接循环干管≤250 1.0~1.2 >2501.5~2.0 循环干管≤250 1.5~2.0 >250~500 2.0~2.5 >5002.5~3.0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6.6.11.1.4、给水管道的水流速度,见下表 公称直径DN (mm ) 25~40 50~70 ≥80 水流速度(m/s )≤1.2≤1.5≤1.8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6.6.12.2、冷凝水管2.1、冷凝水管管径选择推荐值,按下表:管道最小坡度冷负荷(kw ) 0.001 ≤7 7~17.6 17.7~100 101~176 177~598 599~1055 1056~1512 1513~12462 >12462 0.003≤17 17~42 43~230 231~400 401~1100 1101~2000 2001~3500 3501~15000 >15000 管道公称直径(mm )DN20DN25DN32DN40DN50DN80DN100DN125DN150来源:《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说明)8.5.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