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风速标准

合集下载

常用风口设计风速

常用风口设计风速

简介: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采暖6.5.9)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 m/s。

4、地面固定斜百叶风口安装于地面,适用于下送风。

5、侧送百叶送风口的最大风速(m/s)见下表:使用场所风速使用场所风速图书馆、播音室 2.5 一般办公室 6.0住宅、公寓、旅馆 3.8 个人办公室 4.0剧场、会堂 3.8 商店7.5电影院 6.0 医院病房 4.06、对于舒适性空调,当采用双层百叶风口侧送时,应选用横向可调节叶片在外、竖向固定叶片在内的风口。

暖通南社整理。

7、对于工艺性空调,当采用贴服侧送时,应采用水平与垂直方向均可调节的双层百叶风口,并配对开多叶调节阀。

三、散流器选用说明:(10K121)1、自力式温控变流行散流器适用于高大空间顶部嵩俸。

自力式温控变流行散流器是将热动元件安装在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内,通过感受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高低来调节叶片角度,改变送风气流的流型。

夏季送风温度小于等于17℃时,调节叶片角度为水平送风;冬季送风温度大于等于27℃时,调节叶片角度为垂直送风。

2、地面散流器适合安装在夹层地板内,用于高舒适标准的工作环境及计算机房等局部热源较多的场合。

3、圆形或方形散流器相应送风面积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4、散流器宜对称布置或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线与侧墙距离不宜小于1.0m。

5、地面散流器不应直接安装在作为下,安装位置距离座位不宜小于400mm。

6、并非所有地面散流器均需设集尘斗,且集尘斗安装与否并不影响地面散流器的气流流型。

7、散流器的颈部最大允许风速(m/s)如下:使用场所允许噪声dB(A)室内净高度(m)3 4 5 6广播室32 3.9 4.15 4.25 4.35 住宅、剧场33-39 4.35 4.65 4.85 5.00 公寓、客房、个人办公室40-46 5.15 5.40 5.75 5.85 餐厅、商店47-53 6.15 6.65 7.00 7.15 电影院、一般办公室54-60 6.50 6.80 7.10 7.50四、喷口选用说明:(10K121)1、球形喷口多设计为可调节型,其送风方向可现场手动调节,也可通过执行器自动调节,喷口可在上下±30°范围内调节,以改变送风气流方向。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风口风速选择规范

风口风速选择规范

中央空调系统风道风速和风口的选择作者: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01-04 浏览次数:576 【大中小】【复制】【打印】1、风管内的风速一般空调房间对空调系统的限定的噪音允许值控制在40~50(A)之间,即相应(或)数为35~45(A)。

根据设计规范,满足这一范围内噪音允许值的主管风速为4~7,支管风速为2~3。

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

2、出风口尺寸的计算为防止风口噪音,送风口的出风风速宜采用2~5。

风口的尺寸计算与风管道尺寸的计算基本相同,一般当层高在3~4米的房间大约取风速在2~2.5米每秒。

根据经验一般可将使每个风口在20~25平方米的面积,其风量大约在500立方米左右。

3、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回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吸风速度取4~5,回风口位于房间下部时,若不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3~4 ,若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1.5~2 ,若用于走廊回风时,取1~1.5 。

4、风管安装注意事项及风管计算❖在风管设计尽量小的情况下保证主管风速5,支管风速3,❖风管计算公式:所选设备风量÷3600÷风速=风管截面积❖同时注意保证风管:长边÷短边≤4一般不要>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风口的选择:所选房间风量÷3600÷风速=散流器喉部截面积❖注意:双百叶风口截面积为以上公式所得面积÷0.75、计算风管尺寸1)等阻尼法(等压法)是一种方便的计算法,适用于多种场合。

2)根据下表确定主风管中的基本阻尼系数。

因回风管位于吸风部位,主要承受外部压力,应注意减轻其风管负担。

对于风管系统,常采用送风管0.08-0.152,回风管0.06-0.1 2作为基准。

6、在进行风管机的风管道设计时,注意在风管机的进、出风处加静压箱,以均衡风压,减少噪音,并且使静压箱内的流速保证在3米每秒以下,其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7、风压估算❖如弯头、三通、变径等较少的情况下每米损失4左右。

风管风速标准

风管风速标准

风管风速标准风管风速标准是指在空调通风系统中,对于风管内空气流速所规定的标准数值。

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对于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风管风速标准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空气流通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系统的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了解和遵守风管风速标准,对于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风管风速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参数。

在设计空调通风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使用场所的面积、高度、人员密度等因素来确定风管的尺寸和风速。

一般来说,大型的公共场所需要更高的空气流通效率,因此风管风速标准会相对较高。

而对于一般的办公室、商业场所,则可以适当降低风管风速标准,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其次,风管风速标准还需要考虑到空调通风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情况。

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风管风速标准来进行安装,保证风管内的空气流速符合要求。

同时,在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清洁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持风管内的通畅,避免因为灰尘堵塞导致风速不达标的情况发生。

只有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风管风速标准,才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最后,风管风速标准还需要考虑到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效果。

在系统正常运行时,需要通过检测风管内的空气流速来确认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如果发现风管风速不达标,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风管风速标准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季节和使用需求。

综上所述,风管风速标准是空调通风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

合理的风管风速标准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空气流通效率,降低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设计、安装和运行空调通风系统时,需要严格遵守风管风速标准,以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抗风等级标准

抗风等级标准

抗风等级标准风是大自然中一种常见的气象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灾害。

风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建筑物、桥梁、电力设施等工程设施的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对风力进行科学准确的等级划分,对于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关于风力等级的划分标准,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建筑结构抗风设计规范》(GB 50009-2012)中规定的抗风等级标准。

该标准将风力等级分为12级,分别是0级、1级、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级、9级、10级和11级。

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风速范围和风力特征。

0级风是指无风状态,风速小于0.2m/s;1级风是指轻微风,风速在0.3-1.5m/s 之间;2级风是指轻风,风速在1.6-3.3m/s之间;3级风是指微风,风速在3.4-5.4m/s之间;4级风是指和风,风速在5.5-7.9m/s之间;5级风是指清风,风速在8.0-10.7m/s之间;6级风是指强风,风速在10.8-13.8m/s之间;7级风是指疾风,风速在13.9-17.1m/s之间;8级风是指大风,风速在17.2-20.7m/s之间;9级风是指烈风,风速在20.8-24.4m/s之间;10级风是指狂风,风速在24.5-28.4m/s之间;11级风是指暴风,风速在28.5-32.6m/s之间。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我国各地对抗风等级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和台风多发地区的抗风等级要求更高,而内陆地区的抗风等级要求相对较低。

在建筑结构设计和工程施工中,必须根据当地的抗风等级标准来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除了建筑结构和工程设施,抗风等级标准对于其他行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电力行业需要根据抗风等级标准来设计输电线路和电力设施,以确保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桥梁行业需要根据抗风等级标准来设计和施工桥梁结构,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风量和风速的检测及评定标准

风量和风速的检测及评定标准

风量和风速的检测及评定标准(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风量和风速的检测及评定标准1、风速和风量的具体检测方法A、风量、风速检测必须首先进行。

各项净化效果都是在设计的风量、风速下获得。

B、检测前检查风机是否运转正常,必须实地测量被测风口、风管的尺寸。

C、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洁净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风量。

(取离高效过滤器0.3m 垂直于气流处的截面作为采样截面,按照测试点间距不宜大于0.6m在截面上设置不少于5个测试点,所有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地面0.8m~1m的水平截面;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送风面0.5m~1m的垂直截面;截面上测试点数量应不少于10个,间距不应大于2m,均匀布置;D、对于安有过滤器的风口,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和风口净截面积的乘积确定风量。

(在风口截面或引用辅助风管的截面上按不少于6个均匀布置的测试点得出平均风速。

)E、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打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

(在出风口前不小于3 倍管径或3倍大边长度处打孔;)F、对于矩形风管,将测定截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大于200mm,测试点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不宜少于3个测试点;对于圆形风管,应按等面积圆环法划分测定截面和确定测试点数;在风管外壁上开孔,插入热式风速计探头或皮托管。

(通过测动压,换算为风量。

)2、风速和风量的评定标准(1)、对于乱流洁净室:A、系统得实测风量应大于各自的设计风量,但不应超过20%;B、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C、室内各风口的风量与各自设计风量之差均不应超过设计风量的±15%;(2)、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医院中,采用空调的手术室、产房工作区和灼伤病房的气流速度宜≤0.2m/s;核医学科的通风柜应采用机械排风,排风口的风速应保持1m/s 左右;生物实风量和风速的检测及评定标准。

风量和风速的检测及评定标准

风量和风速的检测及评定标准

风量和风速的检测及评定标准1、风速和风量的具体检测方法A、风量、风速检测必须首先进行。

各项净化效果都是在设计的风量、风速下获得。

B、检测前检查风机是否运转正常,必须实地测量被测风口、风管的尺寸。

C、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洁净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风量。

(取离高效过滤器0.3m 垂直于气流处的截面作为采样截面,按照测试点间距不宜大于0.6m在截面上设置不少于5个测试点,所有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地面0.8m~1m的水平截面;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送风面0.5m~1m的垂直截面;截面上测试点数量应不少于10个,间距不应大于2m,均匀布置;D、对于安有过滤器的风口,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和风口净截面积的乘积确定风量。

(在风口截面或引用辅助风管的截面上按不少于6个均匀布置的测试点得出平均风速。

)E、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打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

(在出风口前不小于3 倍管径或3倍大边长度处打孔;)F、对于矩形风管,将测定截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大于200mm,测试点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不宜少于3个测试点;对于圆形风管,应按等面积圆环法划分测定截面和确定测试点数;在风管外壁上开孔,插入热式风速计探头或皮托管。

(通过测动压,换算为风量。

)2、风速和风量的评定标准(1)、对于乱流洁净室:A、系统得实测风量应大于各自的设计风量,但不应超过20%;B、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C、室内各风口的风量与各自设计风量之差均不应超过设计风量的±15%;(2)、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A、实测室内平均风速应大于设计风速,但不应超过20%;B、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3)、新鲜空气量:洁净室(区)内应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量,其数值应取下列风量中的最大值风量和风速的检测及评定标准。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1、采暖风口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2、送排回风口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

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

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

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送风风速标准一、百叶窗的推荐流速
二、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
二、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
四、低速风管系统送风区域的最大允许流速
五、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六、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七、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八、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九、通风系统之流速
十、推荐的送风口流速
十一、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
第二章送风口风量速查表一、侧送风口的送风量
三、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四、盘风机匹配风管民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