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从最初的忍让到爆发 历史上司马懿为何夺权?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曹魏帝国的灭亡:司马懿为什么能夺取曹魏大权?

历史趣谈曹魏帝国的灭亡:司马懿为什么能夺取曹魏大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魏帝国的灭亡:司马懿为什么能夺取曹魏大权?导语:一、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明帝曹叡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三十多岁时就死掉,所以他在后事的安排上本身就是缺乏周密性。

他在当皇帝的时间一、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魏明帝曹叡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三十多岁时就死掉,所以他在后事的安排上本身就是缺乏周密性。

他在当皇帝的时间内没有积极培养皇族子弟,没有帮助皇族子弟逐步剥夺军政大佬们的权力。

直到快死之时,却妄想通过一纸诏书,用所谓的辅政名单让皇族成员控制帝国主要军政大权,他也把他那一纸诏书想得太了不起了。

于是魏明帝最初拟定的辅政名单,自然而然的遭到了被否定的命运。

对于这种结果,许多人充满了遗憾之情。

因为在他们看来,假如这个辅政名单能变成现实,那司马家族就无法篡夺曹魏政权了。

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约忘了一个事实,在皇族势力衰弱、豪门势力巨大的背景下,这份辅政名单如果变成现实,恐怕只是使皇族与豪门之间的矛盾提前激化罢了。

在这种背景下,魏明帝自然就得重新拟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辅政名单。

这个辅政名单,必须得体现着皇族的利益,也得体现着各大豪门的利益。

于是皇族只派出一个代表当辅政大臣,但因为他是代表着皇族的利益,所以他必须得当帝国首席执政官。

在这种背景下,曹爽做为一个皇族的幸运儿遂一步登天了。

一方面出于政治的平衡术,所以皇帝需要再选一个辅政大臣牵制曹爽。

另一方面因为曹爽并没有过人的才能、威望、资历,所以皇帝需要选一个辅政大臣协助曹爽工作。

这个辅政大臣应该选谁呢?显然不能再从皇族中选取了;既然如此,那这个辅政大臣自然就只能是司马懿了;因为帝国内再也没有一个人的资历、威望能与司马懿相提并论了;因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三国中最后的赢家 司马懿家族的崛起过程

历史趣谈三国中最后的赢家 司马懿家族的崛起过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中最后的赢家司马懿家族的崛起过程
导语: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诸葛亮的第一号死敌,最终也是司马懿将诸葛亮活活拖死,没能完成统一大业,那么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氏是如何兴起的呢?...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诸葛亮的第一号死敌,最终也是司马懿将诸葛亮活活拖死,没能完成统一大业,那么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氏是如何兴起的呢?
东汉末曹操在平定中原后,开始准备代汉,这时中国的六大地区中,东南孙权、西南刘备都建立割据与曹操对抗,建安十八年曹操分天下为九州,自己担任冀州牧,他恢复禹贡是因为要把并州、幽州并入自己的冀州统治区,同时任命司马朗担任列第二州的兖州刺史,这里是他兴起的地方,让司马朗率领势力仅次于颍川豪强的兖州贵族,利用曹氏和司马氏的亲密关系,也有利于曹操的统治。

司马氏在这时起就开始在中国政治舞台发挥重要作用,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士族利益。

在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开始对士族进行打击,与司马朗关系密切的崔琰被杀,毛玠罢免,二十二年司马朗去世,豪强与士族的矛盾加剧,也削弱了曹魏集团,在军事上接连失利,汉中等地沦陷,司马懿等士族在豪强都拥戴曹操,说汉室已尽时,持汉室垂终的立场,这固然是客观实际,也体现了士族在豪强与汉室的对抗中,采取了中立态度。

但是司马懿等为代表的士族为了自身利益也提出了军屯、防御、爱民等计略,竭力维护曹魏的中原统治,曹操见司马懿不反对代汉,也竭力拉拢士族,让他们辅佐曹丕。

在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当时在汉室的职务是丞相长史,他是魏国执掌兵权的重要官员,劝阻曹丕不要放弃襄樊。

司马懿在魏国的职位是督军、御史中丞,在劝进时和郑浑、羊袐、鲍勋等是第三批,他不是
生活常识分享。

司马懿忍辱受衣的故事 司马懿为什么能篡位

司马懿忍辱受衣的故事 司马懿为什么能篡位

司马懿忍辱受衣的故事司马懿为什么能篡位司马懿忍辱受衣忍辱受衣算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对阵的一个故事。

据说当时诸葛亮等着司马懿迎战,司马懿就不去,天天该吃吃该喝喝,就不打仗。

诸葛亮就着急了,想到了一个激将法,写了一封信,然后再包了一包女人衣服给司马懿送过去,意思就是,司马懿就像个妇人一样畏畏缩缩,毫无男子气概,而出乎诸葛亮预料的是,司马懿居然淡定的笑了笑,还打赏了去送衣服的那个使者。

这件事很明显,诸葛亮要刺激司马懿,如果他当时暴跳如雷就去迎战,那就正中诸葛亮下怀,他司马懿没那么傻,所以在处理这事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一个能忍的人,司马懿的观念跟现在销售的观念有点像,第一坚持,第二不要脸,第三坚持不要脸,然后你就成功了。

司马懿能够忍别人不能忍的,才最终收获了他的人生,他很沉得住气,不要为一时的面子问题而扰乱了自己整个的计划,自己的整盘棋。

我以为忍辱受衣,这里的辱不全是司马懿受辱,而在这件事里,辱也有诸葛亮的份,司马懿那一笑,就是孔明的辱,孔明狗急跳墙了,还被司马懿看出来了。

孔明不仅没有达到让司马懿迎战的目的,倒过来还被司马懿给嘲笑了一下,这次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这个故事很符合司马懿一生的态度,他永远都不着急,也能够忍受任何人给他的耻辱,那是因为他要的是整个天下,所以在得到那个以前,他只能默默地坚守。

司马懿为什么能篡位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虽然三国时期曹魏一族的政权很大,但是从史实来看,司马懿一族统一了三国。

了解司马懿的生平经历后,那么司马懿为什么能篡位呢。

如今,在很多史书资料中,都有讲述司马懿为什么能篡位的缘由。

事实上,从历史资料来看,篡位的并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

司马炎之所以能成功夺取曹魏政权,这与司马懿生前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在说到司马一族篡位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司马懿篡位。

从内部来看,司马炎成功夺取曹魏政权,是因为祖父司马懿和父亲司马昭为司马炎夺取帝位铺平了道路。

司马懿在世时,曾经对曹爽为首的三族势力进行了屠杀,为了彻底铲除曹爽三族势力,他们连依附曹爽三族的全部势力全部进行了屠杀。

司马懿一生的隐忍,在群雄辈出的三国终于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司马懿一生的隐忍,在群雄辈出的三国终于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司马懿一生的隐忍,在群雄辈出的三国,终于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人们在历史上一想到非常厉害的军师,脑子里基本上第一个蹦出来的人物大概就是诸葛亮了,但是今天我们要聊一聊诸葛亮的老对手,他一生都没有赢得对手,那就是司马懿。

我们不知道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后期才出现的人物,他出现的比较晚,他也难得与那些前期中手段冠名天下,智绝天下的一些聪明人物交手,但是他最后抓住了诸葛亮交手的机会,他出场的还不算太晚,在与诸葛亮的几次交手之中,他小心谨慎而著称,把自己算的万无一失,但是就是太过谨慎,缺乏进取之心,疑心太重,和曹操一样。

我们都知道比较著名的空城计,就是诸葛亮在劣势的情况下大开城门,自己在城门上弹奏,然后司马懿率领大部队到柘城下之后看见诸葛亮一个人在城墙上弹曲,他就觉得有炸有埋伏,他就觉得这是一个陷阱,所以他率领那么多的军队都没有进城,可是等到过了一会儿,诸葛亮下了城墙偷偷逃走以后,他才意识到她已经上当受骗了,所以这时候他刚刚退走没多远,他又立马回头,进城之后发现真的是一座空城,之前他的部下也给过他建议,但是他没有听,因为他的一生的行事宗旨就是小心谨慎。

反正就算是真的空城他也不亏什么,只是没有更快的赢得胜利而已,如果是陷阱的话,那么他这么小心,无疑就是为自己加了一道保障,所以这就是他的行事风格。

那么历史上在三国演义的后期,在蜀国的后期吧,诸葛亮曾经几次率兵攻打魏国,他想夺得中原的地区,其中有一次打得最远的,或者打的最好的吧,那一次大概就是人们最著名的那个诸葛亮含泪斩了他的心爱的手下马谡了。

那么当时马谡在他的军中是以兵法娴熟成,但是历史上这样的人也有很多就只会空谈,而不会实际的去行动,到了实际的时候她就畏手畏脚,或者说思考的不是很清晰,彻底的慌乱了。

马谡恰恰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请求带兵出去作战的时候,然后诸葛亮还是不放心他,所以派了一员副将去跟着他跟着他,不如也说是去怕他出现什么问题,因为他拍的那些副将是非常稳妥的断了住这样的地方,他们就出现了分歧,最后马谡没有听他的,然后就被司马懿带军攻破了。

曹魏这般的热爱政权司马懿又是怎样开始夺取政权-

曹魏这般的热爱政权司马懿又是怎样开始夺取政权-

曹魏这般的热爱政权司马懿又是怎样开始夺取政权?本文导读:网络配图因为我们都知道曹操爱才但是同时也忌才,要想得到他的信任也不是随随便便能够做到的。

司马懿非常的了解曹操,在魏武帝曹操时期,司马懿一直都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会随意猜测曹操的心思。

当时司马懿是“东宫四友”之一,他常常为曹丕出谋划策,可以说曹丕能够顺利即位司马懿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曹丕也非常的器重他,曹丕虽然没有什么武功,却非常的喜欢军事。

而且也喜欢耀武扬威。

这时候的司马懿则专心得做好自己的幕后工作,曹丕如果能在战场上取得好的成绩,自然少不了司马懿背后的努力。

曹丕英年早逝,不过做了八年的皇帝。

在他死前,他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信任的司马懿等人。

网络配图司马懿因为这件事也成了辅政大臣,有一次司马懿带兵抵抗诸葛亮北伐,打了一个漂亮杖,于是司马懿的威望就更加的高了。

他当时是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进军营的,而此时的司马懿已经是个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了。

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前,又将自己的儿子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

于是司马懿和曹爽两人一起辅政,但曹爽觉得司马懿对自己非常有威胁,于是便重用另一些人,其中包括何晏、邓、丁谧等人,他想要渐渐的夺取司马懿的政权。

网络配图司马懿的兵权最终被夺下,曹爽命人去看司马懿是否有谋反之心。

结果发现司马懿病重,说上几句话就已经喘不过气来了,于是便放松了警惕,没想到司马懿其实一直在暗中准备着。

待齐王曹芳和曹爽出洛阳为先皇扫墓时。

在洛阳城内发动政变,将曹爽的党羽抓起来杀掉,让曹爽交出大权,甚至最终将他杀掉。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事件”。

而在民间人们称之为“诈病赚曹爽”。

最终,通过这次政变,司马氏掌握了曹魏大权。

曹爽一直在架空司马懿的权利 为什么他还能夺权成功呢

曹爽一直在架空司马懿的权利 为什么他还能夺权成功呢

曹爽一直在架空司马懿的权利为什么他还能夺权成功呢本文导读:当时的的辅政大臣(姑且称为辅政大臣)就是司马懿和曹爽,司马懿从曹操时期就跟着打仗,虽然是个小官,却也熟识军中将领,结下情意。

再到曹丕时代,他未上位的时候,司马懿就是曹丕的老师,在争储的时候,司马懿给曹丕很多建议,帮助他度过了很多危难。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可以说是诸葛亮的第一对手,狡猾如司马懿,在其漫长的隐忍中,不仅熬死了老对手诸葛亮,还耐心的等待曹操曹丕和曹睿的死亡。

其实,曹家也早就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曹爽也一直在架空司马懿的权力,司马懿最后为什么还是会夺权成功呢?一切答案请听小编我娓娓道来。

自曹操去世曹丕建立魏国之后,皇帝都比较短命。

曹丕在位七年,魏明帝曹叡在位九年,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遗诏由八岁的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

曹爽志大才疏,年轻得志不免有些飘飘扬,不久就开始打破二元辅政的格局,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不久即将司马懿明升暗降为太傅,夺了司马懿的军权。

少年天子曹芳正在大将军曹爽陪同下拜谒祭扫先帝曹叡的陵墓——高平陵。

祭祀大典在太常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曹爽志得意满地欣赏着眼前的场景。

自从文帝曹丕出于节俭的考虑下诏禁止上陵祭祀以来,这还是首次破例。

这次上陵扫墓,是曹爽安排的。

而且曹爽特意关照太常,不妨搞得隆重一点。

曹爽要用这一隆重而奢华的仪式,向墓中的曹叡,向普天之下的子民发出一个庄重的宣言。

曹爽很年轻,但他已经表现出了卓绝的政治手腕。

十年前,他受先帝曹叡托孤以来,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政界新秀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雷厉风行地推行新政。

另一面,曹爽用明升暗降、李代桃僵的办法将同受托孤的辅政重臣、朝中最强大的对手司马懿一步步架空。

两年前,司马懿知趣地告老退休,曹爽毫不放松警惕,派人严密监视司马府。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于是,他开始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

司马懿从此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

历史趣谈:三国时期的司马氏是如何篡位曹氏政权的?

历史趣谈:三国时期的司马氏是如何篡位曹氏政权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时期的司马氏是如何篡位曹氏政权的?
导语:三国时期,豪杰辈出,各路列强割据,混战,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的计策,一场又一场恢弘的战役,让人可谓是流连忘返,可想想,三国时期,最...
三国时期,豪杰辈出,各路列强割据,混战,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的计策,一场又一场恢弘的战役,让人可谓是流连忘返,可想想,三国时期,最强大的三股势力不是吴国、蜀国、魏国吗,其中以魏国据首,实力最强大,怎么三国时期结束之后就成了西晋了?当皇帝的人成了司马炎?好像与之前那群雄乱战的三国时期没有什么关系了。

其实这里面真的是没毛病,司马炎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是因为其先辈们把控住了魏国的政权,也就是曹氏集团被他们牢牢把控住,司马炎在后来才能顺利登上帝位的。

这里要说到起源当属司马懿了,其才能出众,富有谋略,他在为曹魏效力期间,立下汗马功劳,在一场又一场重大战役中屡获战功,从而能在军中树立威望,再逐渐的掌握了兵权,后来他遭到曹氏本家曹爽的排挤,于是发动兵变,迫使曹爽交出了军权,再将其杀死,从而真正在魏国里树立绝对权威。

后来在司马昭掌握政权后,更是飞扬跋扈,不把曹氏政权看在眼里,朝廷上上下下,想要办件什么事,没有他的点头,是难以执行的,然而就在司马昭攻下蜀国,准备让皇帝让位于他时,他却意外身亡了。

这下后来继位的司马炎便顺势当上了这个皇帝,先是让当时的曹氏皇帝写下“禅让”的诏书,在让其手下的亲信大臣推举其上台,这样他就当上皇帝了,曹氏政权宣告消亡,同时改国号为“晋”,之后三国时期结束,三家归晋,司马氏就这样从臣子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生活常识分享。

司马氏是怎么夺取天下的?曹氏为什么只能眼看司马氏一步步蚕食曹魏?

司马氏是怎么夺取天下的?曹氏为什么只能眼看司马氏一步步蚕食曹魏?

司马氏是怎么夺取天下的?曹氏为什么只能眼看司马氏一步步蚕食曹魏?本文导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马懿的生平,大家都比较了解。

简单的说,曹丕与其子曹叡都比较短命,于是曹叡死后托孤给司马懿与曹爽,而司马懿最终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于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干掉了曹爽,亲手把持了魏国的朝政。

如果曹丕泉下有知的话,恐怕此时连肠子都要悔青了。

正是因为他与曹植的太子之争,才导致日后曹魏对宗室的态度极其苛刻,始终对曹氏宗亲严防死守。

因此司马家专权之后,曹爽死后手里没兵也没权的曹氏宗亲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司马家人把持朝政,在谋朝篡位的路上越走越远。

(司马懿)悉录魏诸王公置于邺,命有司监察,不得交关。

——晋书·宣帝纪然而篡位这种事,并不是说篡就篡的。

你总得讲一个执政合法性不是?曹操能干到魏王,那是因为他接到汉天子的时候汉朝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是曹操在几十年间亲自上阵,尽复天下十三州其中之九的。

因此曹氏夺权的时候,大家就算是有不满,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人家确实是有这个实力的。

而你司马懿干什么了?装死称病耍阴谋诡计很厉害么?所以司马家族把持朝政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清除异己——篡位是不可能篡位的了,十年之内都不要想,但起码让曹魏朝廷上上下下都听我司马家的号令这事还是有戏的。

公元251年司马懿死后,他的大儿子司马师成为了司马家族新的掌舵人,开始了对曹魏朝廷的清洗。

小皇帝曹芳对此当然是十分不满的——曹爽专权的时候,起码还是我们老曹家人在把持朝政,结果赶走了曹爽变成了外姓人把持朝政了!这大汉才亡几天啊?真当我什么都不知道么?于是暗中咬牙切齿的小皇帝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实现自己的反攻大业。

事实证明,在三国这种乱世中,想找一个搞事情的机会,实在是太简单了。

公元254年,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反攻中原。

魏国上下对姜维这种日常性的北伐已经完全习惯了——诸葛亮当年都不行,你就行?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么?因此按照惯例,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被派出去跟姜维作战,出征之前曹芳总是要检阅一下部队、讲两句话鼓舞一下士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从最初的忍让到爆发历史上司马懿为何夺权?
导语: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

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

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曹芳时代,司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争暗斗中,演绎了老子所谓“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表面的浮华最终抵不过司马懿的轻轻一击。

人常说“乱世出英雄”,天下大乱,社会不按常规运转,机会就出乎意料地来了。

司马懿在当时就是乱世中的一位英雄,被名士杨俊誉为“非常之器”。

对司马懿来说,开始运气不怎么好,因为他恰好遇上曹操这个一代枭雄,只好老老实实在曹操手下做事。

可是时机一到,他的全盘阴谋与雄心大志都在血腥屠杀中得以实现了。

看司马懿的一生,正如《老子》所言,只有保持虚空状态,才能不断接受,顺势而变,最终得逞。

潜伏大师“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有人形容他为潜伏大师。

出道时二十多岁,来到曹操身边做事,一干五十多年,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

最后把曹魏大权全部夺到自己手里,为西晋王朝的建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他的目标一开始并不是那么清楚。

司马家族,史书记载是儒学传家的。

他身上的特点,很多跟老子哲学对应。

如《老子》里说“八善”,最重要的就是“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居善地”就是善于选择自己的地位,在什么时候,什么地位对你最合适。

“心善渊”,心思要藏得深,不能轻易给别人看出来。

“动善时”说要善于把握行动时机。

道家还有一点叫顺其自然。

对于司马懿来说,顺其自然不是随大流,而要在自然之势中加入自己的努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