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旦节的资料

合集下载

关于元旦的资料内容

关于元旦的资料内容

关于元旦的资料内容一、元旦释义“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

“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在中国古代,元旦指的是农历岁首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

在西方和中国现代,元旦指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公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

二、元旦由来及演变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公元21世纪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

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公历元旦于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责成内务部编印新历书。

随后又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

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

三、元旦各国习俗按公历计,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现代,中国元旦流行寄贺年卡,聆听新年钟声等习俗。

各个国家由于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

1、日本新年里,日本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

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

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

庆元旦黑板报的资料大全

庆元旦黑板报的资料大全

庆元旦黑板报的资料大全
元旦节即将到来了,这个热闹的元旦节你了解么?对于元旦节的知识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庆元旦黑板报的资料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元旦的由来和故事元旦马上就到了,在这重要的日子到来之前,有必要为大家普及一下关于元旦的相关信息。

元旦的由来和故事有哪些?元旦的由来和故事是什么?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做介绍吧。

关于元旦的由来和故事,首先要从元旦的起源说起。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结束语:快乐的元旦节即将到来,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庆元旦黑板报的资料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阅读!
报头,一报之”头“,可以说,黑板报作为一种特殊的
报纸,就象书籍的封面一样,首先映入读者眼中,吸引读者的大概要报头了。

因为在黑板报整个版面中,报头占据着注意价值较高的部位,并占相当大的版面比例。

而且报头是以图为主,用彩色粉笔或其它颜料配制而成,最为醒目,因此报头设计与制作相当重要,下面说说报头的几个问题。

2024年元旦节手抄报文字资料

2024年元旦节手抄报文字资料

2024年元旦节手抄报文字资料元旦节手抄报文字资料【一】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田家元旦——(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元旦节手抄报文字资料【二】现在的元旦今日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确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确定采纳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了区分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起先“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快乐节日。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

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视察中发觉,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觉,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日开罗城旁边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起先。

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西方元旦由来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起先,为了祝愿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

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当是12月25日耶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耶诞隆重。

埃及元旦的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

元旦节黑板报资料文字内容(10篇)

元旦节黑板报资料文字内容(10篇)

元旦节黑板报资料文字内容(10篇)1.元旦节黑板报资料文字内容篇一在中国古代,元旦指夏历(农历、阴历)岁首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

在西方和中国现代,元旦指公元纪年每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公历传入中国,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

据传说,中国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4000多年前,尧天子在位时勤政爱民,深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其子无才,他没把“天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元旦。

西方的元旦,始于公元前40年,埃及人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

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

前46年,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罗马神话中的门神)。

“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

2.元旦节黑板报资料文字内容篇二1、元旦狂欢夜,越夜越精彩。

2、祝大家新年快乐。

3、张灯结彩迎新年,齐心协力谱新篇。

4、商场购物送大礼,新年狂欢惊喜多。

5、岁月年轮,承载辉煌。

6、新年新气象,商场大酬宾。

7、新年到,送欢喜。

8、庆祝元旦,欢度元旦。

9、快乐元旦,购菜谱赠礼品。

10、魅力龙年,惊喜连连。

3.元旦节黑板报资料文字内容篇三在中国古代,“元旦”具体日期随朝代更替而不同:夏代为夏历正月初一;商代为夏历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夏历十一月初一;秦朝时期为夏历十月初一。

汉武帝太初元年,邓平等人创立“太初历”,重定夏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改称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

公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改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

关于元旦的资料大全

关于元旦的资料大全

关于元旦的资料大全元旦是每年的1月1日,也是公历的开始。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它在各国都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从历史、传统,到庆祝活动和习俗,下面将为你综合介绍关于元旦的资料大全。

1. 元旦的起源与历史元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年,当时罗马共和国的儒略·凯撒将1月1日定为新年。

此后,元旦的庆祝传统逐渐传播到欧洲各地,并在1582年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推行了现代公历,将1月1日作为全球新年的开始。

元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文化有关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2. 元旦的国际庆祝活动在不同国家,元旦往往伴随着盛大的庆祝活动。

例如,在法国,人们会举行大规模的烟花和热气球表演;在澳大利亚,人们会聚集在悉尼港,欣赏世界著名的悉尼烟花表演等等。

这些庆祝活动不仅展示了各国的独特风情,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3. 中国的元旦传统在中国,元旦在20世纪初逐渐成为国家法定节日。

人们会放假休息,举家外出旅游、观光或举办家庭聚会等。

此外,元旦期间还有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如音乐会、舞台演出、电影放映等。

中国人还会以亲朋好友互送问候与祝福,寄托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4. 元旦和全球性的新年庆典元旦的庆祝不仅限于个别国家,世界上一些城市也举办了特殊的庆祝活动。

例如,美国的纽约时代广场的跨年庆祝活动,吸引了全球观众;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大型倒数烟花表演则以其独特的气氛而著名;而德国的柏林大街派对,更是吸引了数百万人参与。

这些全球性的庆典充分展示了各国人民团结与欢庆的精神。

5. 元旦的意义和寓意元旦作为新年的开始,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机遇。

对于许多人来说,元旦是时刻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新的目标和计划的良机。

人们会借此机会,反思过去的一年,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个人成长。

同时,元旦也意味着在原有基础上展望未来,为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的幸福和成功。

总结:元旦作为全球性的节日,在世界各地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与文化内涵。

元旦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元旦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元旦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导读: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

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传说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起源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

有关元旦节日的资料

有关元旦节日的资料

有关元旦节日的资料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那么你了解元旦节吗?我们看看下面的有关元旦节日的资料,了解一下吧!月初一。

“元旦”的“元”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 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 的,一般又叫“正月初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有个传说,是在 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 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 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 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 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有关元旦节日的资料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历正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 F 面的“一”代表地平线。

“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的,有叫“年初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

中国是世界上第 12“你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兀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元旦节手抄报内容

元旦节手抄报内容

元旦节手抄报内容篇一:元旦手抄报内容资料元旦手抄报内容资料包括了元旦的来历、元旦的庆祝方式有哪些、关于元旦的古诗和诗歌、和元旦手抄报图片作品给你参考。

一、元旦的来历:“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

元旦(newYear'sday,newYear)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

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二、元旦的庆祝方式有哪些:元旦的庆祝方式一:全中国乃至是全球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

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之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成联欢晚会甚么的了。

最近几年更是有旅游、集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

乃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讲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保存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特别是在农村。

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圆一餐。

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三、关于元旦的古诗和诗歌:《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宁化丶清流丶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本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元旦试笔》陈献章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丰年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元旦节的资料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元旦节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

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

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

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

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

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
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

“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

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
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