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碑于简,求趣由心

合集下载

行书主要流派及艺术特征

行书主要流派及艺术特征

行书主要流派及艺术特征行书是一种典型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二者兼美的书体,是书法史上的主流书体,它自然为历代书家所钟爱,也让历代书家在其中尽展其能。

一千多年来,擅长行书而有成的书家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他们构成了行书发展史上的壮观,也使行书风格的演变错综复杂。

按照书家取法的源头、变法的依据以及行书笔法的演变走向和历史已然呈现的创作风貌,我们可以将行书的历史纳入四大风格体系之中:即二王行书体系,颜真卿行书体系,碑体行书体系,由早期简牍生变而成的行书体系。

这四大风格体系在史的纵面上存在着先后序列,并表现为行书风格的嬗递和走向多元,在当代则呈现为共存并列状态。

一、二王行书体系二王行书并不是行书“书体”的源头,但却是后世行书“风格”的主要源头。

在王羲之前,行书已然是一种通行的书体,在王羲之生活的早期,则是文人士大夫效法的书写风范,是当时的一种“流行体”。

王羲之变法而成“新体”,使行书书体趋向完善,也使行书创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王羲之的“新体”源于这种“流行体”,其风貌新变,体势流美,书写便捷,而且其表现的“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审美风范与东晋士大夫在“玄学”氛围浸淫下形成的萧散淡泊精神意态相谐相容,所以很快被年轻士人接受,成为新的“流行体”。

从书体历史看,行书的体势也于此时完成了它的演变,进入长期的稳定状态,所以,王羲之行书自然成为行书的基本书写规范,后世书家的“变”,几乎都是以王体为依据的,这就客观上了形成了书法史上庞大的王羲之行书体系。

身为王羲之的传人,王献之很好地继承了其父的艺术风范,特别是在行书上,“子敬才高识远,于行草之外,更开一门”。

从世传王献之《廿十九日帖》《地黄汤帖》看,其行书在精神层面上确实与其父一脉相承,萧疏洒脱、妍美流畅是审美主调。

但王献之行书体势更为宽博,造型更为端严,笔法上则由内捩而为外拓,意态上也更见放纵自如。

所以他的行书大都偏向于草,偏向于开扩纵横,后代许多草书家往往于此取法。

涂又光书学思想研究

涂又光书学思想研究

二、涂又光先生的书学思想
涂又光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用一个哲学家的眼光,分析了中国书 学的历史,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 和书学思想。涂先生的这些思想,对 于我们今天的书法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1,书者舒也,舒性情也
在涂先生的书学教育中,强调“书者舒也,舒性情
也,书者如也,如其人也”。在教学中,贯串“书者舒 也”、“书者如也”乃为书之至极的思想。强调一个人 的书法是一个人的性情的具体体现,书法有“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之效。字可以见人的肺肝,可见人的性 情,恰如逸少所云:写字可察“诚意学者”,笔墨可见 “天性灵者”。先生常以历史上书家的人品与书品为例, 条分缕析,理解心正则笔正的文化背景。他认为在书法 上,人品既殊,则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所 谓有诸中,必形诸外,观其相,可识其心。柳公权有 “心正则笔正”。即有人正则书正之意。心为人之帅, 心正则人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事正。人由心正,书 由笔正,即《诗经》所云“思无邪”,《礼记》云“毋 不敬”,书法要旨,一语可括。先生认为:书法是中国 人的心灵之舞,是碧翠可人的一片绿地,是生命意义的 本质之源。
“书者舒也,舒性情也,书者如也,如 其人也”,乃是中国书法艺术根本目的所 在。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充满了书者情感 内容的书法才能真正获得艺术的生命和价 值。如南齐王僧虞《笔意赞》所言:“必 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 忘想,是为求之不得,考之即彰。” 又如
唐孙过庭《书谱》所言:“情动形言,取 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涂先生15岁中学毕业,尔后就读于汝南县第二高级中 学,该校是驻马店市历史悠久的一所普通中学,自清末草 创以来,延揽豫南俊彦,厚德载智,激浊扬清,雕心铸志, 传道授业,积淀了丰厚的教育文化底蕴。该校汇聚淮北学 子,求知问学,自立自强,勤奋进取,报效国家,孕育了 代代英才。汝南中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 好的中学教育资源和校园文化特色。其誉满淮北,名震豫 南。在中学期间,先生对于书法兴趣不减,惓惓之意,无 日忘之。即便是学习英语,也用毛笔书写。据先生回忆, 当时学写英文中的26个字母,是一个一个地练习,往往一 个字母,一写就是一本。1996年夏月,先生赴美参加中 国哲学的国际会议,他带去的论文,有打印本和手写本。 不少西方学者对先生的手写本,十分惊诧,盛赞先生英文 的书写之功。无疑,对书法的爱好,幼时的努力,为先生 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先生18岁高中毕业,曾在中学 任教一年。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以哲学为自己终身学 习的专业,而后六十余载,乃力砚田,朝耕暮获,书法为 人所重,享誉学界。

(完整word版)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01

(完整word版)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01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赏析已打印一、吴昌硕简介吴昌硕,诞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殁于民国十六年(1927),享年84岁。

年轻时曾从俞樾、杨岘学艺(两人分别为道光进士、咸丰举人,著名学者和书法家),结交名收藏家、画家,多见历代名迹,心追手摹,书画篆刻皆卓而不凡,成为中国近代一大书画篆刻名家。

书法着力于《石鼓文》,参以草法,篆书凝练遒劲,气度恢弘,自出新意;楷书从颜真卿入,又取法钟繇;隶书以《祀三公山碑》为主,遍习汉碑;行书初学王铎,后冶欧阳询与米芾于一炉。

晚年以篆隶笔法作狂草,苍劲雄浑,恣肆烂漫。

篆刻融会皖、浙两派风格,更吸纳秦汉玺印、封泥、瓦匋等文字,独创以厚刃钝刀冲切入石,雄浑苍劲,别于浙、皖成规,自成一派。

作画以花卉为擅长,效法陈淳、徐渭、朱耷、任颐,融合篆书笔意入画,气酣墨饱,气势磅礴,不落前人窠臼。

综观其书画艺术,皆以雄浑苍劲为显著特点。

特别是晚年,在挥洒自如中毫无柔滑、甜熟姿态,将气势的酣畅与笔画的苍茫、涩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风中残荷,傲骨凸显。

昌硕在书画篆刻方面的艺术成就,既是他多年勤奋耕耘的结果,也与他的文学修养、立身气度密不可分。

早年从艺于俞、杨,苦研辞章、训诂,中晚年则显其诗才敏捷,援笔立就。

昌硕也曾遵循当时多数文化人读书做官的道路,53岁时曾任江苏安东县令,但为官一月后,深感统治者压迫百姓之不公,即弃官而去,终身以艺术为业。

昌硕在世时,已是誉满天下的艺坛巨匠。

晚年寓居苏州、上海,传人众多,形成名扬天下的海派书画篆刻艺术,为中国的艺术领域注入新的气象,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枝繁叶茂的重要组成部分。

赏析吴昌硕撰写的《西泠印社记》,应对其习篆的历程进行一番分析。

吴昌硕的篆书,甚得益于对《石鼓文》的反复研习。

他在65岁时自记:“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早年昌硕临《石鼓》,循守绳墨,点画毕肖(见其46岁临写的《石鼓文》)。

石鼓文据考证是战国时期秦地的文字,唐张怀瓘称石鼓文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一方面它与商周金文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它又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所厘定的小篆的始祖。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是一篇山水游记,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风姿。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欢迎阅读!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予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寻:通“循”,沿着。

道:行走。

步:指跨一步的距离。

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

湍(tuān):急流。

浚(jùn):深水。

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

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

偃蹇(yǎn 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殆:几乎,差不多。

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冲(chòng)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

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

罴(pí):棕熊。

不能:不足,不满,不到。

笼:包笼,包罗。

货:卖,出售。

不售:卖不出去。

怜:爱惜。

售:买。

更:轮番,一次又一次。

器用:器具,工具。

刈(yì):割。

其中:小丘的当中。

经典广告词

经典广告词

有趣的服饰广告语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一下服饰广告语,我们会觉得其中蕴含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一句优秀的广告语,既可以长存于人们记忆的长河,也可以撩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更能使品牌推广深入人心。

1、Lee(牛仔裤)最贴身的牛仔。

(充满人情味)2、(华歌尔服装)长夜如诗,衣裳如梦(上下对仗,利于记忆,颇有唐诗宋词的韵味)5、(虎豹茄克衫)舒适随意的装扮宁静率直的意态在有意无意之间流露满不经心的真情。

(富有诗情画意)国内外汽车广告语汇集有空间就有可能品位由心而始雷霆动力纵情千里寒冷,依然舒适自在。

秋风送爽,春风得意奥迪A82.8L加长型与尊俱来。

久经历练,塑造经典福康“新浪潮”豪华版奇瑞•城市经典,演绎都市华彩乐章驾驭现代,成就未来有一种格调将冲击你的瞳孔,有一种力量将直达你的血脉,有一种精确将护卫你的身心。

你的品位你的车席卷汽车生活的新风全顺之旅,舒适,让您体验车轮碾过沙发的感觉。

终于,多功能车开始尝试打破沉闷成大功者亦小苛愿望即动力加达,永远的别克之家自在一切皆由亲手掌控,每一步都随心所欲。

如丝般的A6顺滑加速力量腾越空间自由感觉不怒自威,心静思远志在千里。

高洁宁静,方能致远。

福美来,和谐灵动,君子风范!移动事业天敌,别克G18陆上公务舱赛欧时尚内饰全新登场欧宝——欧美佳“成就之旅”全新启程。

成就明天,商战决胜定律:掌握变化者胜。

领先与否,其实只在动静之间。

领先,不仅是实力,也在于强劲的动力。

每一次飞跃,都是与梦想的再次接近。

现代汽车,国际化的专业背景,世界级的研发制造能力张弛自由我心,带您实现梦想,把握成功秋高气爽时节,黄金驾游时机,“奥迪激情”为你带来最畅快的拥有快感和驾驭激情,与金秋平分秋色。

高贵没有距离明志致远中华轿车才华即个性,才华愈溢,个性愈奔放。

空间释放梦想(中华轿车)打开天窗说宽敞,明明白白坐“全顺”蒙迪欧,领先于你的洞察力。

你的世界从此无界。

延展家的舒适空间一个时代的诞生,是因为聚集了太多期待的目光。

诗词中的佛理禅趣

诗词中的佛理禅趣

溪春一 花草路 与闭经 禅闲行 意门处 *。* 相过莓 对雨苔 亦看见 忘松屐 言色痕 。*。 随白 山云 到依 水静 源渚 。*
刘寻 长南 卿溪 (常 山 道 人 <隐 )居 709—790
诗 理 禅 趣
在厨秋石借庭民 尾悠的宇手凄首 运折 *静色夹伤筠不 联久乐的法寒联 不射这 敢*里烟景(聊兵直的园短**点全济时是 将塔*丛以 生荒抒碑;命以此明诗*光一 兴下身*抒 *马悲刻颈与长为时紧飘流首 废僧陵十怀 哪乱叹与联荒寿无令扣然转咏 问归鸦里之)里*身壁继废而人*一无*寺 休影乱萧佳的还时世画写*吉则古个著尘诗 公殿夕萧作一顾局之无寺仙祥废寺“。世* 。空阳古。首得动真人内苑的;因废 多通 ”。中树诗《了荡意问文宝龟颔无” 舛过 犹。风云开香**津物院与联人字 *描 有竹。:圣刹使蕴*之竟鹤通住* 暗写 南间出“寺宝国言令废成*过持层 喻寺 朝泉寺路》宇不外人*了衬反*层 自院 旧落马分也。安之痛历鸟托衬荒递 己破 碑山嘶溪是温宁音惜史兽寺的凉进 时败 *。; 。 * 812—866
佛 禅 初 参
不善觉落不甚 万在来是 逸清的香一 变意悟落过至我物觉”花而精浅笔味枝 的、到*是没们的悟*又在髓*下、花 呢是这它无有肉精者它不觉。暗*名* 非一们限两眼神的蕴是悟 香则称在 、点的虚片所生心藏花到 浮会再普 美*本空完看命中了。了 动再加通 丑人来中全到深*整“无 月添以人 、的面瞬相的融花个一上 黄风美的 高心目间同森一的世花智 昏韵或眼 下中同的的罗体精界一慧 ”*丑里 还所为生树万、神的世的 便像的* 有生寂生叶象不生秘界佛 再“评无 什的静灭**可命密*手 现疏价非 么种的灭但各分是。一中 了影。是 是种虚*这各割同因叶* 梅横在颜 恒分空起一差的万为一它 的斜诗色 常别。起切异。事*如既 超水人、 * 、 ?

[字数作文]我爱书法的优秀作文1000字(精选9篇)

[字数作文]我爱书法的优秀作文1000字(精选9篇)

[字数作文]我爱书法的优秀作文1000字(精选9篇)我爱书法的优秀作文1000字(精选9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喜欢舞蹈,有的人喜欢弹琴……而我,却只喜欢平淡无奇的书法。

记得我二年级的时候,我经常看见一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毛笔字挂在墙上。

我却不知道是什么,只认为那是些比较特殊的挂饰而已。

后来,我听妈妈说那种挂饰叫做书法。

书法,是汉族人们最独有的艺术,它是最古典的文化之一。

那时,我小小的心灵里就有了一个目标:我要好好练习书法,以后我也要在学校的墙上看到我亲手写的字。

妈妈好像也看透了我的心思,没过几天,她便给我报上了一个书法班。

起初,我写字非常认真,正因如此,我总是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不久后,我便练上了毛笔字,但是我练得一点也不好,总是被同学嘲笑,过了几天,我灰心了,就不去书法班了,其实是我没耐心了。

当我又看到别人的书法作品,我的心里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呢?也许是巧合,妈妈给我买的图书里有一篇文章《张海迪的故事》写出了海迪姐姐如何克服种种困难自学成才的故事,我与她比较起来,我的条件比她可优越多了,为什么我却败下阵来了呢?我在心中问了无数次自己,最终这个苦恼被妈妈发现了,她给我收集了许多有关书法家的故事与作品,最让我感动的书法家就是王羲之,他7岁时就在当地小有名气了,但他从不因此而骄傲,在11岁时,他看好了一本书《笔说》,这本只有大人才能读懂的书,父亲并不想给他,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才得到同意,可王羲之却无师自通,天天起早摸黑的写呀练呀,简直就入了迷,与以前的字比较果然有了变化,以前教的卫夫人也赞叹道:“我发现他的字,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的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还有王羲之埋头苦练而吃墨水的故事、写尽三缸水的故事、书换白鹅的故事……在我一口气读完他的故事后,似乎找到的所要的答案--就是一颗至爱之心,付出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没有办不到的事。

赵之谦写对联:强悍得有点不讲理……法帖

赵之谦写对联:强悍得有点不讲理……法帖

赵之谦写对联:强悍得有点不讲理法帖清赵之谦隶书七言联经典014 春拍成交价103.5 万元作品鉴赏赵之谦三、四十岁间有十年左右时间在北京度过,曾和一批书画好友结宣南画社以交流研讨。

此联为吴子实书,吴氏同治七年中进士后任职北京,此联当是赵之谦在京时书赠。

书字结构用笔在魏碑体貌中参以行书笔意,故刚柔灵动,一变魏体板实之感。

是其的笔且保存极精者。

上款人子实或为吴宝恕(1832-1890 ),江苏吴县(今苏州)人。

字子实,号桂诜,室名洁斋。

同治七年(1868 )进士,官编修,侍讲学士,曾经陕西、广东乡试考官。

1875 年任广东学政。

著《洁斋遗稿》等。

工行书、楷书,端方严正。

清赵之谦行书五言联嘉德2013 秋拍成交价80.5 万元作品鉴赏赵之谦作品最多、传世最广的是行书。

35 岁前作品多行书,皆自颜体,细审之,与何绍基有同出一辙者,温文尔雅,雄浑而洒脱。

赵之谦北魏风行书是其独创,前无古人。

邓石如开北魏书风气,而其行草则不作中锋行笔,而用卷锋,裹笔而行。

包世臣亦然,字型则未脱唐人风范。

唯有赵之谦,始将北魏书笔法直接运用到行书之中。

因此,它没有前人所遗留下的“参照物”,而且由于北魏书独特的用笔方法:卷锋加侧锋转换为中锋,很难于连贯。

对此,赵首先是在“文稿”小行书,或者说小字落款中得以解决。

40 岁前后的款书已经自然老到而全然无生硬之处,虽笔力还不够浑厚,而行笔已无不畅。

从某种意义上讲,其行书作品的完全成熟要晚于正书、篆书以及隶书,是最后才得以羽化成形的。

45 岁以后,心手双畅,已能随心所欲,故而一任自然,从笔驱毫,挥洒自如。

赵之谦曾自称:“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

其实赵之谦晚年作品中行书占八九成,是其作品之重心。

只是世间以北魏正书论赵之谦,而忽略其它书体,以至于视北魏风行书为“赵之谦北魏书”,而不予以区别。

大凡有成之书家,必自正书入,而以行书结。

清赵之谦隶书四言联嘉德2009 秋拍成交价78.4 万元作品鉴赏赵撝叔此联,隶、魏相间,遒逸而时露方折,韧而有骨,妍而入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碑于简,求趣由心
——张继谈《张迁碑》的临摹与创作
翰墨天下:您觉得相对汉代隶书其他碑刻来说,《张迁碑》在点画、结体和用笔方面有哪些特点?
张继:我做了一个总结,有十条。

刚才你提到我的隶书创作里有很多《张迁碑》的元素,的确是这样。

我的隶书一开始写的是汉碑,后来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学习汉简,然后再从汉简回去,回到汉碑,其中《张迁碑》的成分比较多。

因为我喜欢《张迁碑》这种厚重、质朴、雄浑与稚拙。

我总结了一下《张迁碑》,从用笔到结构,大概有这么几个主要特点,用笔方面:
第一,方笔为主,方圆兼备。

我们看到《张迁碑》的起笔、收笔、转折方笔是非常突出的,当然也不是说方到极致,圆笔也有。

艺术就是矛盾关系,如果全是方笔它的艺术价值就低了。

第二,淡化波折,不夸燕尾。

我们知道,隶书里边有波折,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是隶书最明显的特点。

《张迁碑》却淡化波折。

这个“夸”是夸张的意思,不去夸张燕尾。

在有的汉碑里边,比如说《曹全碑》,有时候它的燕尾就会比较夸张,比较突出,一波三折的特点非常明显,左右舒展非常强化。

《张迁碑》却不是这样,有的时候你甚至找不到明显的燕尾,但是在一个以横画为主笔的字里边,蚕头燕尾虽然表面形态不是特别明显,但它起到了燕尾的作用,它还是存在的。

第三,强调重笔,粗细相间。

《张迁碑》给人的感觉很厚重,这个厚重和重笔画是有关系的,当然并不是说细一点的笔画就没有厚重感。

我们看《礼器碑》的笔画并不粗,但是它给人的感觉也是沉甸甸的。

《张迁碑》的厚重首先表现在方劲上,另外就是它的点画相对来说比较粗壮,但是粗细相间。

如果一味地追求笔画粗,又形成了一种新的单调。

虽然可能厚重了,但是缺乏了这种对比,缺乏了这种矛盾处理,它就失去了艺术上比较高的追求。

第四,点画劲健,刚中寓柔。

《张迁碑》点画的劲健和方笔不完全是一个意思。

这个劲健是内在的,不是表面的,不仅仅是起笔、收笔,或者转折时用方笔,内在的那种力感、力度才是劲健的根本。

它是和柔媚甚至软弱形成鲜明对比的。

当然,《张迁碑》也是刚柔相济的,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方刚、它的厚重、它的遒劲,而忽略了它柔的一面,这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只是有主有次。

第五,笔法凝练,朴茂沉雄。

这也是《张迁碑》很重要的用笔特征。

笔法凝练,这个凝练和飘逸显然是相对的。

我们在行草书的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会追求一些很飘逸的东西,很轻松、很灵动、很妍美,但是《张迁碑》用笔的凝练表现出的却是古朴沉雄,这是《张迁碑》用笔的本质特征。

如果我们把《张迁碑》写得很妍美,写得很飘逸,或者写得很柔媚,就失去了《张迁碑》的审美核心。

但如果作为一种创作上的探索,试一试,那个另说。

但我们真正学习《张迁碑》一定要抓住它的古朴、稚拙、雄强、刚劲这些特质。

这是我从用笔方面总结的《张迁碑》的主要特征,结构方面我觉得也有以下几点是大家在学习时要用心领会的:
第一,字形方正,少有纵逸,我们看《张迁碑》的时候首先感受到它是以方正为主,当然这个方正不是绝对的,不是说我们把它套在一个方框里边正好卡进去,是总体感觉比较方。

少有纵逸,不是说没有纵逸之笔,个别字可能也会有一两笔适当舒展、夸张,但主要还是方正。

第二,重心下沉,朴茂稚拙。

我认为这是《张迁碑》结构上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形态比较质朴,不华贵,点画也相对比较茂密。

《张迁碑》的很多字,比如“兴”“帝”“幕”等,还有很多这样的字,头大身子小,有点像小孩儿的那种稚拙劲。

我们成年人头和身子的比例一般是1:7.5 或者1:7 左右,小孩一般是1:4.5 或1:5左右,大概是这个比例,所以小孩儿头显得略微大一点儿。

恰恰是因为这种比例的变化给人感觉到有拙味,有儿童的那种稚拙感,很有意思。

《张迁碑》的字形结构就有这种特征,就是头大身子短,这种倾向比较明显这一点和《礼器碑》等有着明显的不同,《礼器碑》的很多字都很挺拔,所以《礼器碑》给人感觉很帅气、很清秀。

第三,外收中放,拙中藏巧。

外收中放,是说它的字形是比较方的,比较饱满的。

正因为如此,它的笔画大多在周边收,中间就变得相对比较空,也可以说是中空外收。

这一点和《曹全碑》恰恰相反,《曹全碑》是中收外放,中宫比较紧密,然后会有一两笔非常舒展、非常开张、非常飘逸。

这方面《曹全碑》和《张迁碑》对比最强烈。

《张迁碑》这种特征给人感觉比较宽博,也许有人认为不够精到,不够严谨,但事实上《张迁碑》能做到拙中藏巧,它的很多字结构处理得非常巧妙。

有人说《张迁碑》的这种饱满是一种大气,刚才我们说了,《张迁碑》和《曹全碑》的结构方法恰好是相反的,那么难道说《曹全碑》小气?我不这么认为。

《张迁碑》中空外收,我认为这叫胸怀宽阔,是一种大气;《曹全碑》中收外放,是一种字态上的洒脱,它同样也是一种大气。

虽然风格确实是相反的,但是我认为它们在审美上各有各的大气表现。

第四,错落有致,字态生动。

这也是《张迁碑》非常明显的特征。

《张迁碑》的很多字都不是平的,比如它的左右结构,往往会处理成或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从而形成一种错落的美。

同样,上下结构的字,它往往不是中轴对的很直,有时会左右错位一点儿,看上去不板滞,所以叫字态生动。

但它这个动是静中有动,是相对的,是辩证的,并不是说《张迁碑》生动它就成草书了,毕竟它还是正书。

第五,大小参差,轻重多变。

按说《张迁碑》是有行有列的,有行有列给人感觉字的大小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在认真研习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绝对不是状如算子,它的字大小有时候悬殊很大。

有的字比较高,有的字很扁,有的字比较宽,有的字又很窄。

或者有的整个字比较大,有的整个比较小。

这种大小变化并没有给人一盘乱象的感觉,相反,这种变化非常和谐,非常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