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鸿门宴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鸿门宴》习题课件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4专题 《鸿门宴》习题课件2

精选教育课件
12
7.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天子气也 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③还军霸上 ④旦日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⑤得复见将军于此 ⑥沛公安在 ⑦因击沛
公于坐 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⑨大王来何操 ⑩吾属今为
之虏矣
A.①⑧/②⑤⑥⑨/③④⑦/⑩
B.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
【答案】 A(B.尹yǐn,C.内:nà,D.瞋:chēn,骑:jì
。)
精选教育课件
2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入谢.(感谢) 置之坐.上(通“座”,座位) 沛公则置.车骑(留下) B.沛公军.霸上(驻军) 还军.霸上(军队) 至军.中(军队)
精选教育课件
3
C.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 何辞.为(告辞) D.距.关(拒绝) 毋内.诸侯(通“纳”,接纳) 范增数.目项王(屡次)
【答案】 C(A项谢:道歉,B项至军中:军营,D项距:同“
拒”,把守。)
精选教育课件
4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C.沛公奉.卮酒为寿 臣愿奉.璧往使 D.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精选教育课件
10
6.给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精选教育课件
11
A.①②⑤/③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③④⑤/②⑥ D.①②④/③⑥/⑤ 【答案】 B(①③④为名词作动词,②⑤为名词作状语,⑥为 使动用法。)

苏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高中语文4.8鸿门宴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

苏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高中语文4.8鸿门宴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

文本23 鸿门宴——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一、语言积累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飨.士卒(xiǎnɡ) 美姬.(jī) 锐不可当.(dǎnɡ) 范增说.项羽(shuì) B .要.项伯(yāo ) 卮.酒(zhī) 瞋.目(chēn )欲王.关中(wán ɡ) C .参乘.(chén ɡ)戮.力(lù) 度.我至军中(duó) 桮杓.(sháo) D .骊.山(lí)刀俎.(zǔ) 切而啗.之(dàn)何辞为.(wéi) 2. 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令将军与臣有郤 ⑤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⑥拔剑切而啗之 ⑦张良出,要项伯 ⑧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⑨秋豪不敢有所近A .①③⑥⑦⑨B .②④⑤⑦⑨C .②④⑥⑧⑨D .①②④⑦⑧3.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B .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C .沛公起如.厕如:如同 D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而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B.⎩⎪⎨⎪⎧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良乃.入,具告沛公乃.令张良留谢 5. 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D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6. 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豪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A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B .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C .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D .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7. 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于)(其)上B .急击勿失(之)C .(项伯)欲呼张良与(之)俱去D .项王曰:“(君)(乃)壮士!赐之卮酒!” 8. 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安在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⑤大王来何操 ⑥此天子气也 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⑧得复见将军于此A .①⑧/②⑤⑦/③④/⑥B .①⑤/③/④⑥/②⑦⑧C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D .①⑤⑥/②③④/⑦⑧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3题。

高中语文必修下 13《鸿门宴 》 同步练习(解析版)

高中语文必修下 13《鸿门宴 》 同步练习(解析版)

1.3《鸿门宴 》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张良出,要项伯【答案】C【解析】A 项“距”通“拒”,“内”通“纳”;B 项“蚤”通“早”;C 项无通假字;D 项“要”通“邀”。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 .此亡秦之续.耳 续:继续C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D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破,使动用法,可译为“击碎” 【答案】B【解析】B 项“续”是“继承者”的意思。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籍.吏民B .沛公军.霸上 C .范增数目.项王 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答案】D【解析】A 、B 、C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 项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公为我献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C.均为副词,趁机。

A.连词,于是,就/副词,才。

B.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

5.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

B.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

D.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6.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具告以事 B.长于臣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答案】D【解析】例句与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高二语文苏教版同步练习 必修3:鸿门宴4(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同步练习 必修3:鸿门宴4(含答案)

鸿门宴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D.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2.下列对各句加粗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欲王关中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沛公军霸上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⑧吾得兄事之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窃为大王不取也B.亚父者,范增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

“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

“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5.下列对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 B.竖子不足与(之)谋C.沛公安在(军中)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6.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7.在项王即将来犯,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张良见了刘邦,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兵力悬殊,土气不同,“战”必败,“逃”必溃。

2020-2021【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练习:第4单元《 鸿门宴》等训练试题(含答案)

2020-2021【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练习:第4单元《 鸿门宴》等训练试题(含答案)

第4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长于臣 B.⎩⎪⎨⎪⎧良乃入,具告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使子婴为相为击破沛公军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解析】 B 项,均为副词,于是,就。

A 项,介词,对/介词,表比较。

C 项,动词,作为,担任/介词,给,替。

D 项,连词,用来/介词,把。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君安与项伯有故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⑦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⑧范增数目项王A .①⑧/②③/④⑥/⑤⑦B .①⑧/②③⑤/④⑦/⑥C .①②/③⑤/④⑥⑦⑧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解析】 ①⑧为名词用作动词,②③为名词作状语,④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⑤⑦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 .而听细说C .所以遣将守关者D .旦日飨士卒【解析】 D 项,“士卒”古今义均为“士兵”。

A 项,“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南”。

B 项,“细说”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

C 项,“所以”古义指“……的原因”。

【答案】 D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组是( )A.⎩⎪⎨⎪⎧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B.⎩⎪⎨⎪⎧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军霸上 C.⎩⎪⎨⎪⎧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①毋从俱死也②沛公奉卮酒为寿 【解析】 B 项,①是宾语前置句,②是省略句。

A 项都是判断句。

C 项都是被动句。

D 项都是省略句。

【答案】 B5.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如今___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

(2)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同步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回答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B.《烛之武退秦师》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大宗师》,《庄子》是庄周亲自撰写,主要反映了他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D.《鸿门宴》中,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戴的玉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2.下列关于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因为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作品,所以它又被人们合称为“春秋三传”。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后由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D.在《鸿门宴》中,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南向最尊,次为北向,再次为东向,最次为西向。

我们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句子默写3.默写【任选六空,超过六空,按前六空评分】昔我往矣,(《诗经采薇》),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3)何时依虚幌,(杜甫《月夜》)(4)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5),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6)项庄舞剑,(司马迁《鸿门宴》)(7)载载孑立,(李密《陈情表》)(8)云无心以出山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情景默写4.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把“仁”推到学习和思考领域中去,提出成就仁道的途径的句子是。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4专题《鸿门宴》检测题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4专题《鸿门宴》检测题

高中语文第4专题《鸿门宴》检测题苏教版必修3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㈡、一词多义1.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故听之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①故旧、交情②因此③特意2. 去:①相去四十里。

②脱身独去。

①距离②离开3.如:①闻妻言,如被冰雪②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③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④万事如意⑤如其离违,宜别图之⑥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⑦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⑧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⑨空空如也⑩沛公起如厕⑾①如②比、及③到、往、去④顺、随⑤如果、假如⑥动词,好像⑦或、或者⑧至于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⑩往,到……去4. 然:①沛公默然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③不然,籍何以至此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然而③这样5.为:①使子婴为相。

②为击破沛公军!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⑤为之奈何⑥军中无以为乐。

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⑧何辞为?①任,做②替,给③被④替,给;制定⑤处理对付⑥作为⑦是⑧句末语气词6.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为之奈何?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

⑤珍宝尽有之。

①到②代词,这③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结构助词,的⑤助词,衬字,无义①.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省份名。

②.所以:古:……的原因今:表因果的连词③.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④.再:古:两次今:第二次㈣、指出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①沛公欲王关中。

高中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1 苏教版 必修3

高中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1 苏教版 必修3

高中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1 苏教版必修3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解释之。

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1、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6、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距关,毋内诸侯()()二、找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解释之。

例: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函谷关以东;今——山东省)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今:)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今:)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今:)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今:)三、找出句中所含成语,解释之。

例: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劳苦功高:做事勤奋,功劳很高)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四、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类型,解释之。

例: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3、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4、籍吏民,封府库()5、范增数目项王()6、素善留侯张良()7、秋毫不敢有所近()8、项伯杀人,臣活之()9、君安与项伯有故?()10、沛公军霸上()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五、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翻译之。

例: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

译:我们这些人现在将被他俘虏了!)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5、大王来何操?6、私见张良,具告以事7、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六、给下列加黑线的字注音飨()士卒美姬()鲰()生厄()酒樊哙()瞋()目目眦()跽()参乘()()啖()之桮()杓()七、下列句子都有省略,指出省略的词语,并将其按以下要求归类(1)项王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项王曰:“赐之彘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司马迁,西汉家、家。

《史记》原名,共篇,由、
、、和五部分组成,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鲁迅称之为。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张良出,要项伯
C.良乃人,具告沛公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组是 (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大王乎
C吾得兄事之
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冀蔽沛公
4、列出一些出自课本的成语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5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
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官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5、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约为婚姻(这里指结为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指防止农民起义军进进出出)与非常(指意外的变故)也。

C.沛公居出东(指崤山以东)时
D.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指中原地区)抗衡
6、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所以遣将守关者”不同的一项是 ( )
A、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翻译下列句子
(1)君安与项伯有故
(2)沛公奉卮酒为寿
(3)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主也
(4)籍吏民,封府库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项伯回到军营,把刘邦的话如数告诉项羽,并趁机为刘邦说情。

项羽竟然答应了,刘邦也如愿了。

B.刘邦邀请项伯,又是敬酒,又是拉关系,用谎言为自己辩护,企图笼络住项伯,让项伯在范增面前为张良说些好话。

C。

刘邦回答张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问话时,说是有蠢小子唆使,实际上是他自己的想法。

D.项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机密泄露给了张良,这里,项伯本是为个人情谊,结果却坏了项羽的大事。

三、拓展延伸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

祖赉,给事中、监利候。

父望之早卒。

赉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

愿年数岁独不取,赉及家人皆异之。

宋元嘉中,为湘东王国常侍。

及明帝立,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

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

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寺,各五层。

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帝曰:“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

”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

罪高佛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帝大怒,使人驱曳下殿,愿徐去,无异容。

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

抗饶借帝,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

”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

愿又曰:“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

”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

迁兼中书郎。

愿以侍疾久,转正员郎。

出为晋平大守。

在郡不事生业。

前政与百姓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

在郡立学堂教授。

郡旧出髯蛇,胆可为药。

有遗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

一夜蛇还床下。

复送四十里山,经宿复归。

论者以为仁心所致。

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往就观视,清彻无所隐蔽。

后琅邪王秀之为郡,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

”以母者解职,除后军将军。

褚彦回尝诣愿,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箧。

彦回叹曰:“虞君之清至于
此。

”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兄季为上虞令卒,愿从省步出还家.不待诏便归东。

除骁骑将军,迁廷尉,祭酒如故。

建元元年卒。

愿著五经论问,撰会稽记,文翰数十篇。

(《南史·虞愿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孙竞来取之竞来:竟然来
B.愿徐去,无异容徐去:慢慢离开
C.质录其儿妇质录:质问抓捕
D.经宿复归经宿:路经住处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虞愿“清廉耿直”的一组是( )
①罪高佛图,有何功德②尧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③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④
愿往就观视,清彻无所隐蔽⑤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箧⑥愿从省步出还家,不待诏便归东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愿自幼就被祖父和家人看重,宋明帝即位后,因虞愿学问渊博,又是自己为湘东王时的故旧,因此倍加厚爱,对他委以重任。

B.宋明帝用旧宅兴建湘宫寺,并欲超过孝武帝修建的七层庄严刹,虞愿针对这种奢侈浪费的现象直谏皇上,却被当场驱赶出宫殿。

C.晋平郡出产一种胆可以人药的髯蛇,有人送给太守虞愿一条,虞愿却不忍心杀掉它,便放归到二十里外的山中,朝廷上下无不称赞他的仁慈之心。

D.虞愿任后军将军时,诸彦回曾去拜访他,只见虞愿床上积满尘埃,只有几箱书籍,褚彦回由衷地称赞虞愿清正廉洁的品质。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郡不事生业。

译文:
(2)兄季为上虞令卒,愿从省步出还家,不待诏便归东。

译文:
答案
1、史学家文学家《太史公书》130 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纪传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C ( A.“倍”通“背”B.“要”通“邀”C.“蚤”通:‘早’’)
3、B()
4、劳苦功高;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5、B(“出入”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在“入”)
6、D (用来-------的,其余为“---------原因”)
7、(1)你怎么跟项伯有旧交情?(2)沛公举起一杯酒,祝项伯健康。

(3)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的地盘尽可以称王了。

(4)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

8、B()
9、B (A.竞来:争相赶来;C.质录:捕作人质;D.经宿:经过一宿。

) 10、C(第③句说明虞愿为政一切为了百姓,第⑥句说虞愿回家奔丧,表现他重亲情的优良作风。

)11、C(其中“朝廷上下”原文没有此信息。

原文是说“论者以为仁心所致”,“论者”意思是“议论的人”,而不是“朝廷上下”。

) 12、(1)在任期间不经营家产 (2)兄长虞季在上虞令任上病故,虞愿从禁省步行回家,不等皇帝恩准便回家料理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