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主要年份常住人口统计(2005-2018)

合集下载

2005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2006年03月14日【字号:大中小】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投资为本,发展为上,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就。

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

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53.57亿元,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国、全省增幅7和5.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2.50亿元,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2.69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18.38亿元,增长16%。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8960元(折合2315美元),比上年增加2584元,同比增长14.5%。

“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5%,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13.2%提升到1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多,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0.0:44.0:46.0变化为6.2:44.8:49.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压力仍然较大,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业经济总量和投入仍然不大,工业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等。

二、农业农业生产保持增长态势。

2005年,在取消农业税、对良种水稻给予资金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刺激下,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在上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仍保持扩大之势。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扩大3.8%;油菜籽播种面积扩大2.2%;蔬菜播种面积扩大3.7%。

但是受气候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市主要农产品产量与2004年丰产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主要年份按户籍人口平均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1980-2018)

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主要年份按户籍人口平均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1980-2018)
指标
单位
合肥生产总值
(元/人)
粮食产量
(公斤/人)
棉花产量
(公斤/人)
油料产量
(公斤/人)
肉类产量
(公斤/人)
水产品产量
(公斤/人)
电冰箱产量
(台/万人)
家用洗衣机台/万人)
发电量
(千瓦时/人)
钢产量
(公斤/人)
固定资产投资
(元/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元/人)
财政收入
(元/人)
23.66
25.83
532
1852
3135
9081
905
3139
3034
9720
829
933
2017
6035
288
507
407
1334
96
149
147
171.22
255
1449
3016
11001
803
1928
3416
7206
210
444
965
2907
103
211
594
1631
475
1908
4198
11327
摘编自《合肥
市主要年份按户籍人口平均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1980-2018)
1990
1995
2000
2005
1547
4265
8505
20560
446
364
329
341.9
2.16
4.48
2.81
2.98
47.12
52.5
62.36
75.21
26.78

2005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5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统计局2006年3月11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投资为本,发展为上,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就。

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

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53.57亿元,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国、全省增幅7和5.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2.50亿元,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2.69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18.38亿元,增长16%。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8960元(折合2315美元),比上年增加2584元,同比增长14.5%。

“十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5%,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13.2%提升到1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多,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0.0:44.0:46.0变化为6.2:44.8:49.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压力仍然较大,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业经济总量和投入仍然不大,工业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等。

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2018年城镇户籍人口变动情况统计

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2018年城镇户籍人口变动情况统计

包河区
636248 72485 12493 53392 6190 79 1103
1 3093 1903
高新区
103080 12436 2966 8163 1265 50 21
674 520
经开区
242069 24721 6803 12143 5697 40 590
3162 19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站区
162627 10739 3622 4293 2772 22 8 3
巢湖市
189370 2776 1740 660 323
1
143 132
47
53
4082 389 3624 3 66
-1306
2730 1612
373 2 23 25162 1907 22978 17 182 78 11973
蜀山区
597190 47025 11268 32356 2965 33 77 241
1453 1161
435 1
24185 1760 22317 19 89
22840
合肥市2018年城镇户籍人口变动情况统计
1319 899
11 381 29
36333 2000 34100 27 206
36152
40
78
2
4329 257 4056 2 14
7766 566 7176
24
8107
16955
摘编自《合肥统计年鉴2019》
521 52
4099 585 3468 5 41
6640
巢湖经开区
23559 683 377 142 162 2 1
长丰县
195317 14341 4089 1692 85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