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威作福是天子的特权

合集下载

洪范篇(3)—《尚书》原文、译文及评析

洪范篇(3)—《尚书》原文、译文及评析

洪范篇(3)—《尚书》原文、译文及评析洪范篇(选译)—尚书谁制定了治国安邦的规则原文:“五、皇极:是建其有极。

敛时人福①,用敷锡厥庶民②。

惟时厥庶民汝极。

锡汝保极③:凡厥庶民,无有淫朋④,人无有比德⑤,惟皇作极。

凡厥庶民、有猷酞有为守⑥,汝则念之。

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⑧。

而康而色⑨,曰:‘于攸好德。

’汝则锡之低时人斯其惟皇之极⑩。

无虐茕独而畏高明⑪。

人之有能有为。

使羞其行⑫,而邦其昌、凡厥正人⑬,既富方谷⑭,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

时人斯其辜⑮。

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

无偏无陂⑯,遵王之义;无有作好⑰,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⑱;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⑳,王道正直。

会其有极21,归其有极。

日皇极之救护,是彝是训23,于帝其训24。

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25。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注释:①敛:集中。

时;是,这。

②用以。

敷:普遍。

锡:赐。

③保:保持,遵守。

④淫朋:通过交游结成的私下小集团。

⑤比:勾结,比德的意思是狼狈为奸。

⑥猷:计谋。

作为。

守;操守。

⑦罹(li);陷入、咎:罪过。

⑧受:宽容。

⑨康:和悦。

色:温润。

⑩斯:将。

维:想。

⑪茕(qiong)独:指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

⑫羞;贡献。

⑬正人;指做官的人。

⑭方:经常。

谷:禄位。

⑮辜:罪,怪罪。

⑯陂(po):不平。

⑰好;私好,偏好。

⑱荡荡:宽广的样子。

⑲平平:平坦的样子。

⑳反:违反。

侧:倾侧,指违犯法度。

21会:聚集。

22敷:陈述。

23彝:陈列。

训:教训。

24训:顺从。

25近:亲附。

译文:“五、最高法则:君主应当建立最高法则。

把五福集中起来,普遍赏赐给臣民。

这样,臣民就会拥护最高法则。

向您贡献保持最高法则的方法:凡是臣民不允许结成私党,也不许各级官员狼狈为奸,只把君王的法则看作最高法则。

凡是有计谋、有作为、有操守的臣民,您要惦己他们。

行为不合法则,又没有构成犯罪的人,君主就应宽恕他们。

尚书·洪范篇(3)全文

尚书·洪范篇(3)全文

尚书·洪范篇(3)全文家长却不喜欢调皮的孩子。

调皮孩子不听话,叫他往东走,他却故意往而去,往西走却往东去、划船时他戏水,樁米时他打盹儿。

叫他站着,他想坐下。

叫他不要哭.他反而大声武气越哭越凶。

他想自个儿做主,不要家长指手划脚。

他觉得家长总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家长也经常犯毛病。

家长的脾气都不好。

没有耐心,没有谦虚精神。

不会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不会认真研究孩子的态度。

他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想骂就骂,想揍就揍,或者干脆宣布把调皮孩子革出家门。

他的自尊心、虚荣心、妒忌心很强,绝不允许任何孩子说一个不字。

遇到天真不懂事的孩子揭短,就会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棍棒交加。

要是孩子不服管教而造反,家长会要他的小命。

办法很多,有枭首、五马分尸、弃市、暴尸、鞭尸、碎尸万段......总之,家长心平气和的时候,要么是孩子们都听话做乖娃娃的时候,要么是孩子们都进入了梦乡的时候。

家长心平气和了,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了,孩子们就幸福了。

满天下都是乖孩子。

尚书作威作福是天子的特权【原文】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①。

平康正直(2),强弗友刚克(3),燮友及克(4)。

沈潜刚克⑤,高明柔克(6)。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7)。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8)。

【注释】①克;胜过。

刚克:过于强硬。

柔克:过于软弱、②平康:中止平和。

③友:亲近(4)燮(xie):和,柔和。

燮友:柔和可亲。

(5) 沈潜:沉潜,意思是仰制,压制。

(6)高明:推崇,高扬。

(7)玉食:美食。

(8)僭(jian):越轨。

忒(te):作恶。

【译文】六、三种德行:一是刚正直率,二是以刚取胜,三是以柔取胜。

中正平和就是正直,强硬不可亲近就是以刚取胜,和蔼可亲就是以柔取胜。

要抑制过分刚强,推崇和顺可亲。

只有天子才会为民造福,只有天子才能给民惩戒,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美食。

臣子不允许为民造福、给民惩戒、享用美食。

终军传翻译

终军传翻译

安社稷存万民为辞③大丈夫西游,终不复
传还
④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⑤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⑥臣愿尽精厉 气,奉佐明使
• A.①③⑥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④⑥
• C.①④⑤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终军年少时以好的口才闻名,武帝认为他的 文章写得不同一般,他的能言善辩在驳斥徐偃狡 辩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 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 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 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 也?”
• 封域:国家疆域
• 臧:通“藏”
• 利害:利益
• 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 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 有储蓄,你让二国煮盐铸铁,(熬 盐炼铁)国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处, 你却拿使国家安定、万民生存为借 口,这是为什么?
• 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 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 很怨恨自己。”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 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
•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 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 下。”
• 南越与汉朝和亲,朝廷就派终军出使 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与 境内诸侯同等看待。终军主动请求说: “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 捆绑起来,带到朝廷。”
• 鼓铸:鼓风扇火,冶炼金属、铸造钱币或器物. • 太常丞:太常的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
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分别执掌音乐、祝祷、 供奉、天文历法、卜筮、医疗。汉朝太常属太尉 部,掌礼仪祭祀
• 元鼎年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到国巡视 风俗。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国 煮盐铸铁。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 太常丞。

魏文帝曹丕其人其政—老师读通鉴之十

魏文帝曹丕其人其政—老师读通鉴之十

魏文帝曹丕其人其政—老師讀通鑑之十談到曹丕,就會想到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這位哥哥,對於同母的弟弟曹植,一點手足之情都不顧,弟弟只有藉著吟詩,來表達心中的憤概了。

我們不管這首詩是不是文本上的原件,也不論兄弟鬩牆的背後是否反映激烈的政治鬥爭,我們只想問問:為什麼這首詩流傳得如此廣泛,只要談到曹丕,就會想到它?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要知道曹丕是怎樣一個人,他當政之時,表現如何。

文學優長武藝嫻熟我們都知道,曹丕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文學批評家,撰有十分精深的文學理論著作《典論》。

就是他的詩歌創作,也是不讓乃弟曹植專美。

鍾嶸的《詩品》把曹植列為上品,曹丕視為中品,曹操貶為下品,許多人都不能同意,認為甚欠公允。

例如,郭沫若就反對在文學上高度贊揚曹植,卻同時貶抑曹丕的主張。

他在1942年寫了一篇〈論曹植〉的文章,頗有重新論定丕、植高下的企圖,當然也有一些翻案的味道。

郭沫若從建安文學的特色是抒情化和民俗化的觀點,認為「(曹植)的好摹仿,好修飾,便開出了六朝駢麗文字的先河。

這與其說是他的功,毋寧是他的過。

」相對來說,曹丕的成就十分明顯,他說:「(曹丕)是文藝批評的初祖。

他的詩辭始終是守著民俗化的路線。

又如他的〈燕歌行〉二首純用七言,更是一種新形式的創始。

特別是他的氣質來得清,委實是陶淵明一派田園詩人的前驅者。

……(鍾嶸)不重視這一派,故而把他們(曹丕、陶淵明)列入中品去了。

這在目前,不用說也是應該平反的。

古時也有獨具隻眼的人,如劉彥和(劉勰,《文心雕龍》的作者)所說的:『文帝以位尊減才,子建(曹植)以勢窘益價』,是比較公允的評價。

王夫之也很貶抑子建而推重文帝,竟稱曹丕為『詩聖』,又未免過於誇大了些。

」郭沫若的主要論點則在於結語部份所說:「認真說,曹子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識湊成了他。

人們要忠君,故痛恨曹操和曹丕,因於也就集同情於失寵的曹植。

但盡管道學先生們要替曹植粉飾,在一般人心目中卻認定他是一位才子,而他的詩文對於後人的影響,也已經早成為過去了。

《尚书》全文注解

《尚书》全文注解
13盘庚洞若观火劝贵族
14盘庚是东方的摩西
15民众才是国家的根本
16自作孽,不可活
17出逃是一种明智的人生选择
18得道多助
19谁制定了治国安邦的规则
6诗与歌可以感天动地惊鬼神
7对从政者的告诫
8从政者要具备九种品德
9尊卑等级由上天命定
10大禹治水的自述
11夏启的战争动员令
12世上没有不落的太阳
《尚书》全文注解
《尚书》
目 录
《尚书》简介
1尧帝功德满天下
2春夏秋冬怎样划分
3尧帝挑选接班人
4舜帝代行天道
5舜帝即位后的“三把火” 来自 27谨慎严明的施用刑罚
28周公发布的戒酒令
20对数目字和秩序的酷爱
21做家长的法则
22作威作福是天子的特权
23解除疑惑要靠占卜算卦
24自然时序与君主统治
25幸福和不幸有哪些
26用德政去征服人心

《两诤臣谏魏文帝》原文和翻译

《两诤臣谏魏文帝》原文和翻译

《两诤臣谏魏文帝》原文和翻译原文:标题:两诤臣谏魏文帝作者或出处:司马光帝谓侍中苏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城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幕,即不求自至。

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帝嘿然。

帝召东中朗将蒋济为散骑常侍。

时不诏赐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作威作福,杀人活人。

”尚以示济。

济至,帝问以所闻见,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仇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书》之明诫。

天子无戏言,古人的慎;惟陛下察之!”帝即遣追取前诏。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

侍中辛毗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

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

”帝曰:“吾不与卿议也。

”毗曰:“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而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用也,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

”帝乃徙其半。

帝尝出射雉,顾群臣曰:射雉乐哉!毗对曰:“于陛下甚乐,于群下甚苦。

”帝默然,后遂为之稀出。

译文或注释:文帝对侍中苏则说:“以前攻破酒泉、张掖的时候,西域瘟派使臣至敦煌,贡献直径一寸的大珍珠,可否再让他们来习卖而得?”功则回答说:“如果陛下以教化润泽全国,威德远吸沙漠,不求珍珠,也会有人送来;向人求取才得到,已无珍贵可言。

”文帝默然无语。

文帝征召中郎将蒋济为散骑常侍。

当时曾有诏书赐给征南将军侯尚说:“你是我非常信任的重要将领,特别委以重任,随你作威作福,有杀人和赦免人特权。

”夏侯尚把诏书拿给蒋济看了。

蒋济抵达京城,文帝问他有什么见闻,蒋济回答说:“汉有什么可称道之处,只听到了亡国之音。

”文帝听后很生气,脸上立刻变了颜色,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两诤臣谏魏文帝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两诤臣谏魏文帝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两诤臣谏魏文帝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原文阅读:帝谓侍中苏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城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幕,即不求自至。

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帝嘿然。

帝召东中朗将蒋济为散骑常侍。

时不诏赐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作威作福,杀人活人。

”尚以示济。

济至,帝问以所闻见,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帝仇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书》之明诫。

天子无戏言,古人的慎;惟陛下察之!”帝即遣追取前诏。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

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

侍中辛毗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

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

”帝曰:“吾不与卿议也。

”毗曰:“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而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用也,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

”帝乃徙其半。

帝尝出射雉,顾群臣曰:射雉乐哉!毗对曰:“于陛下甚乐,于群下甚苦。

”帝默然,后遂为之稀出。

翻译译文或注释:文帝对侍中苏则说:“以前攻破酒泉、张掖的时候,西域瘟派使臣至敦煌,贡献直径一寸的大珍珠,可否再让他们来习卖而得?”功则回答说:“如果陛下以教化润泽全国,威德远吸沙漠,不求珍珠,也会有人送来;向人求取才得到,已无珍贵可言。

”文帝默然无语。

文帝征召中郎将蒋济为散骑常侍。

当时曾有诏书赐给征南将军侯尚说:“你是我非常信任的重要将领,特别委以重任,随你作威作福,有杀人和赦免人特权。

”夏侯尚把诏书拿给蒋济看了。

蒋济抵达京城,文帝问他有什么见闻,蒋济回答说:“汉有什么可称道之处,只听到了亡国之音。

”文帝听后很生气,脸上立刻变了颜色,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蒋济如实回答说:“‘作威作福’,《尚书》中清楚地将它写作戒律。

晋灵公不君翻译

晋灵公不君翻译
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滑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肓,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渎,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
晋灵公不君译文及解读
一、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 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
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柯刺秦临行前 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威作福是天子的特权
古代文化
1205 2009
作威作福是天子的特权
【原文】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①。

平康正直(2),强弗友刚克(3),燮友及克(4)。

沈潜刚克⑤,高明柔克(6)。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7)。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8)。


【注释】
①克;胜过。

刚克:过于强硬。

柔克:过于软弱、②平康:中止平和。

③友:亲近(4)燮(xie):和,柔和。

燮友:柔和可亲。

(5) 沈潜:沉潜,意思是仰制,压制。

(6)高明:推崇,高扬。

(7)玉食:美食。

(8)僭(jian):越轨。

忒(te):作恶。

【译文】
“六、三种德行:一是刚正直率,二是以刚取胜,三是以柔取胜。

中正平和就是正直,强硬不可亲近就是以刚取胜,和蔼可亲就是以柔取胜。

要抑制过分刚强,推崇和顺可亲。

只有天子才会为民造福,只有天子才能给民惩戒,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美食。

臣子不允许为民造福、给民惩戒、享用美食。

如果臣于有为民造福、给民惩戒、享用美食的隋形,就会危害家国,祸乱国家。

百官将因此背离王道,臣民也将因此犯上作乱。


【读解】
这一条为天子规定了所享有的特权:为民造福,惩戒臣民,享用美食。

特权表示等级差别;企图抹杀差别就是犯上作乱,罪该万死!所以,皇上特别不奏欢刚强的人,偏爱柔弱的人。

越没有个性,就越得宠。

照这样的标准,做官是很容易的,因为越没有本事的人就越听话。

正如宠物,之所以得宠,是由于没有头脑并且善解主子旨意。

天子作威作福,臣子俯首贴耳,在等级制度中是相得益彰的。

天子刚强,臣子柔弱,刚柔相济,互相补充。

不能作威作福、锦衣工食,就不是好天子;不能何俯首贴耳、献媚取宠,就不是好臣子。

把这个道理悟透了做:就容易了,君臣就和谐了,人民就幸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