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竞赛获奖教学设计】《雨说》

【教学技能竞赛获奖教学设计】《雨说》
【教学技能竞赛获奖教学设计】《雨说》

《雨说》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使学生感悟诗意、进入诗境,感受诗中塑造的“雨”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鼓励学生对诗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所得,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比较阅读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本对话,实现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能力的训练:诵读入诗、品读入境、悟读入情,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读出诗歌优美的意境和美妙的情感。

2.把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3.拟人手法的精妙运用。

教学设想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展开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质疑探究法、比较评析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词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检测预习(听写)

田圃(pǔ) 禁锢(gù) 油膏(gāo)喑哑(yīn)

留滞(zhì)襁褓(qiǎngbǎo) 蓑衣(suō) 喧嚷(rǎng)

三、诵读入诗——读雨

(一)多形式朗读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体会情感基调,揣摩朗读技巧。

情感基调: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朗读要素: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

2.交流朗读技巧,教师示范朗读

3.学生示范朗读,予以评价

4.配乐全班分角色朗读

(二)说说“雨”都说了些什么?(见《高效》p6)

(三)分析“雨”的形象,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春天的使者(1、5节)

爱的使者(2、3、7、8、9节)

四、品读入境——品雨

1.说说雨中的诗情画意。

教师引导: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于凝练的语言中透出丰富的意象。诗歌中的雨在来去之时,都带着浓浓的诗情画意。你看到了吗?你领会到了吗?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重点品读第二、三、五、六、七节)

2.语言运用,仿写诗句

仿照第7节“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再写几句。

仿句示例:

禾苗见了我笑出了头啊

桃花见了我笑红了脸啊

小溪见了我笑亮了嗓子啊

田野见了我笑彩了衣啊

五、悟读入情——悟雨

1.说说雨的浓情厚意。

比较阅读第一节和第五节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联系?

明确: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结构上前后呼应。

2.如何理解7、8节中“勇敢地笑”?

3.结合副标题,介绍写作背景,

《雨说》写于1979年,此时,中国正处于文革十年浩劫后的特殊时期,百废待兴,经历过苦难的儿童正需要爱的滋润和鼓励。此时诗人郑愁予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动乱的苦难和贫穷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4.找出全诗的主旨句。你能说说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第9节。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借“雨”之口,表达对中国儿童的热爱和祝福以及热切的期望。

六、教师寄语,结束新课

(仿第九节诗,希望所有同学爱好语文,表达祝福之意。)

邹老师说:为成长在903班的孩子们而歌

我来了,我来了就舍不得离开你们

当你们每一位爱上阅读,我就快乐地笑了

有一天,你们捧着书本享受着语文的幸福

要记着,你们心中的那份快乐,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鉴赏郑愁予的名诗《错误》。

2、学生分组进行专题性的关于雨的作品搜集。如写雨的古诗词集锦,小说、戏剧中的雨;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为大家喜爱的雨的歌曲等,在班级中进行一次综合性的“雨的诉说”的主题活动。

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液体》-教学设计

【教材选择】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2010年4月第3版)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第37页至第4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 《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共分为四小节,而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八章气体,第九章第一节固体的基础上对液体相关性质的研究,在学习方法上与前面所学的知识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学好本节课既加深了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好基础。在教材中,本节课共分为五部分内容: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浸润和不浸润、毛细现象以及液晶,考虑到教学大纲中关于后三部分内容对学生的掌握没有做严格的要求,因此本节课重点讲解前两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已经对分子动理论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并用它研究了气体和固体,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考虑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验过程中,应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避免被动填鸭,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注意逻辑线索,构建属于自己的物理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和基本性质; 2. 知道液体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讨论分析,学习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实验增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科学意识,养成主动探索、善于分析的科学习惯,激发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雨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 2.通过联想、想象,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教学安排: 1 课时。 学生准备: 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 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 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 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 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于1979 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

注祖国儿童的成长。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 的儿童”,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么。 二、品读诗歌 (一)配乐朗读,理清思路 《雨说》清新灵动,建议以轻松欢快、优美抒情的音乐做铺垫。推荐乐曲:班得瑞的轻音乐《One Day In Spring 》《春日》《Ear Melody 》《大地的旋律》)《Melody of Hope 》(《希望的旋律》)等;萨克斯乐曲《春风》。 《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福,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每一节诗浓缩成一行诗,然后尝试把九行诗组成一首新的诗,以这种方式来把握这首诗的脉络。 (二)感受诗情,品味雨韵 先整体感悟,后重点突破。利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感受和品味。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 象? (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例如: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

(完整版)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下面是美文 阅读网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篇一: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 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 设计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因此,如何内化学生 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 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 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 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 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 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 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学教并重”的教 学设计,它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 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今后 的教学中,我也应努力向“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面发展。

篇二: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过这次的学习,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堂上 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自己的单元教学设计尝试了教 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 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认识到: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 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 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 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 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 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 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 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还认识到: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 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 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 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 的实现;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案汇总演示教学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同课异构教案汇总 《秋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秋: 导入新,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抽一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互评; 3.老师范读,学生听(听节奏、听感情)(也可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学生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提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声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学生齐背《秋天》)。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研讨与练习:三。

《秋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这首诗歌是何其芳早年的作品,诗歌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清远,故确立以上三个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诗的内涵和意韵,并逐渐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故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朗读这一环节。) 2、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有限的,故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读,能帮助理解词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诗歌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首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初读、听配乐范读、配乐试读和配乐朗读等多个步骤,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接触到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诗中美景;然后学生通过互助探究的形式,深入感悟诗歌的深层意韵;最后通过对美国诗人狄金森《秋景》一诗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姓名等,背景为美丽的秋叶图,背景音乐为《秋日私语》。 (课前就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期学生在一上课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精心导入: 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知道哪些写秋的诗歌吗?(生说)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的呢?还是喜秋的呢? (用古诗词导入新课,让学生调动本身的知识储备,并了解到新的诗句,还营造了一种学习诗歌的氛围,以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读诗歌,领悟美感,把握作者的感情。 1.学生齐读全诗。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 (让学生再次初步感知诗中的意境,教师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2.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并配以不断变幻着的美丽的秋景图。播放前,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 (这不仅是对学生听觉、视觉的陶冶,更是给他们的心灵以美的熏陶。) 3.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轻声的自由朗读。

雨说教案(精选多篇)

雨说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雨说》教案 《雨说》教案 【教材分析】 《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温情的倾诉,是诗人用拳拳之心为我们谱出的一曲爱之歌。 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充满情趣,特别适合朗诵。教学时可淡化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感知“雨”的形象,品味诗的语言,体验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走进诗的世界,与诗同歌,与诗共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事迹。 2、积累重要字词 〈能力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写作。 〈情感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2、学生尝试写作。 【教学方法】 1、献法。课前收集有关雨的诗词,上课初始全班交流。 2、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描写雨的名句。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人墨客多情的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

(新)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

贵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1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学校: 专业:教育学 姓名: 完成时间:2014年1月5 日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什么是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和特征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本节课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大一学生刚进入校园不久,上一学期主要是学习基础课程,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这一门作为主要专业课程,对引导学生踏入专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第一章的学习是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应该注重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前教育学这门课这学期才开始,学生之前也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只是从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看法,因此,在初步学习此门课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了解走向专业化。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自学能力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强,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现代媒体来获取知识,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此外,操作能力也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专业训练所必备的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大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生,思维更加成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较强,同时自己的想法也是较多,自我表现欲望增强,因此,在本课程学习中,灌输式的教学难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也不符合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应该在课堂中尽量多的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一定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反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的定义 了解学前教育实施形式和特征 了解学前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理论 2、能力方面 掌握什么是学前教育,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树立全面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并通过教学相长的过程,用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自信,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学前教育的定义 ⑵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以及理论流派的观点 2、难点: 各个时期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五、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案例和知识,进行整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电子数据交换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6个课时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八、教学内容:

技能大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unit3 Where did you go?B Let’s talk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下册unit3的一节会话课,询问并回答别人在过去的时间里去了哪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在那儿做了 些什么。了解冬天里三亚的天气和人们的活动。课型为新授课。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会询问和回答别人现在去哪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以及做什么。因此为本课一般过去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为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发现能力以及自我总结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听懂Let’s try 部分的对话并完成练习。 2.能理解Let’s talk内容并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do there?几个问句及回答。 3.能听说认读单词beach。 二.技能目标 1.能熟练朗读对话并表演。 2.能够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型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do there?来询问别人在过去的时间里去了哪里,

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在那儿做了些什么,并回答。 三.情感目标 1.了解冬天里三亚的天气和人们的活动。 2.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Let’s talk部分的对话内容,并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 there?What did you do there? 难点:利用所学的三个句型描述自己的假期。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个特殊疑问词卡片,Amy’s trip卡纸练习题 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1.sing a song “tell me about your holiday” 2.Greetings 3.Present the title of this class”Unit 3 Where did you go?B Let`s talk” 4.Present the teaching aims. 5.Let’s chant.师逐句教读,然后学生拍手吟唱歌谣。 Where did you go? Where did you go? I went to Xinjiang I went to Xinjiang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 设计 内容预览: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

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市首年技能大赛)(整理精校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市首年技能大赛)必修教案 0327 16:15 ::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一、概述: 这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散文。它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本文在教学上预设为3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1)读准难字字音,读准文言句子。(音频资源)问题设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应该怎么朗读? 提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句中的“也”表语气的停顿) (2)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整体感知古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古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表现的积极人生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对宋代诗词较为熟悉,但却是第一次系统接触宋代散文,所以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宋代文学长于说理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去认识、解读本文。 此外,学生以前学习的游记,都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感情;本文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对这

一点,要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深认识。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依据: 情境—陶冶策略:通过朗读来创造良好的情境,学生在朗读中加强理解。 五、教学流程图:开始 结束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寻找过渡句:把握行文思路。PPT:精读 : 学生精读:体味积极的人生态度。PPT:拓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介绍,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由王安石的诗作谈起,引 入课题。 创设情境。2分 钟 (二)初读: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音频资源)师(难点提示):三个长 句的停顿划分: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 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 深思而慎取之也 生:读准 字音,读 准句子。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初步感知。 5分 钟 (三)再读: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师(提出问题):找出每 一段的过渡句:把握行文 思路。 提示:“不得极夫游之 乐”、“此余之所得 也”、“此所以学者不可 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生:自读 课文,找 出过渡 句,并理 清思路。 培养学生概括语段的 能力,理清文章思 路,领会文章的思想 内容。 12分 钟 (四)总结:理清思路。(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记叙 ——游山经过。 第二部分(3—4):议论 ——游山心得。 第三部分(5):记叙—— 结尾补叙同游者。 生(小组 合作学 习):协 作完成 协作完成任务的能 力。 12分 钟 (五)拓展:(视频资源、PPT资源、历史教材资师(提出问题):积累关 于“有志”、“尽吾志” 的名言警句。 提示:高中快毕业了,我 生(小组 合作学 习):搜 集整理 (1)指导学生搜集 整理生活中语文素材 的能力。 (2)领会的写作意 图。 10分 钟

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

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有哪些想法呢?下面是精心为您整理的“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1 板书是一种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少板书。而在时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今天,板书在教学中越来越被老师忽略,有的老师或是在黑板上随意写上一些凌乱的内容,或是干脆没有任何书写内容,完全放弃了板书的使用。 难道板书果真不重要、不需要了吗?不是,其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板书对课堂教学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它有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多采的形式。 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有效利用,会使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不同。而对于学生来说,好的板书,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艺术的结晶,它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更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

一、教学板书的作用 (一)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教学中由于利用了板书图示中文字、符号、图像的组合,具有在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独具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特有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好的板书,提纲挈领,能揭示课堂学习的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对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板书轻松地掌握教学的重点,把握教学的难点。 (三)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仅仅用口头语言表达学生难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而板书则准确地反映了教材内容,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学生只要把握了板书,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体框架。 (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板书运用简要的文字或图像等形象画面呈现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语言说明,从而简化了教学过程。有时还可以把有关板书图示作为导学提纲预先发给学生,或让学生对照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或让学生边学边补充有关内容,从而节省了教师大量讲述的时

《雨说》教学设计的

《雨说》教学设计的 《雨说》教学设计的范文 教学设想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春雨一种灵动的生命,拥有了特殊的韵味。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注意朗读、讨论,了解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歌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步朗读全诗,熟悉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在词语摘抄本上摘抄词语。 田圃寒浅锢踪迹留滞喑哑温声细语 喧嚷知悉抗拒洗礼油膏襁褓安息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四、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 四、采用问题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问题组合一: 通过这一组问题,意在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

下基础。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 (2)学生齐声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段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其他章节的内容,然后仿照教师示范的方式进行想像,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像的内容。 (4)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像的内容,并为自己所描述的画面取名。 (5)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 2.问题组合二: 这一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优美文句和关键语句,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1)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体会,这一节内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朗读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大地的希望就有了。体会:这两节中,勇敢地笑反复出现,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3)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 3.问题组合三: 通过这一组问题,探讨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1)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

技能大赛评课标准

教师技能大赛评分标准 姓名:____ _ 部门:____ _ 教材:__ _ ___ 比赛日期:__ ____ 评价项目评价指标分值得分评论(优势/劣势) 教师素质(30分)教态亲切大方,有感染力。10 语言得体流畅,发音/普通话准确自然。10 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娴熟,课堂调控能力强。10 教学目标(10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 5 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激发学 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5 教学设计(10分)能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 5 课堂教学容量和难度适合学生的水平。 5 教学过程(35分)课件运用熟练流畅。 5 课堂结构严谨,主题突出,逻辑性强,过渡自然。 5 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成功率高,达到预定目标。 5 能注意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均有所得。10 教学某一方面有独到之处。10 个人才艺(15分)整体舞台效果,具有观赏性。 5 个人魅力展示充分。10 总分 教师技能大赛评分标准 姓名:____ _ 部门:____ _ 教材:__ _ ___ 比赛日期:__ ____ 评价项目评价指标分值得分评论(优势/劣势) 教师素质(30分)教态亲切大方,有感染力。10 语言得体流畅,发音/普通话准确自然。10 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娴熟,课堂调控能力强。10 教学目标(10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 5 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激发学 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5 教学设计(10分)能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 5 课堂教学容量和难度适合学生的水平。 5 教学过程(35分)课件运用熟练流畅。 5 课堂结构严谨,主题突出,逻辑性强,过渡自然。 5 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成功率高,达到预定目标。 5 能注意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均有所得。10 教学某一方面有独到之处。10 个人才艺(15分)整体舞台效果,具有观赏性。 5 个人魅力展示充分。10 总分

九年级上册雨说优秀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雨说》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 入境。 2 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媒体设计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步骤】 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解说:此导语的设计,力求抛砖引玉。一是由学生耳濡目染的古诗句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暗示诗人的创作底蕴;二是明示诗歌的作用,既隐含方法,又指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 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 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 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 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 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 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

人教版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雨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能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清新明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诗的内涵,能品味诗人笔下“爱的使者”一“雨”的形象。 【学法指导】 搜集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及本诗的背景。然后反复诵读,从语言从语言入手。运用联想想象法和探究学习法,展开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课前热身】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田圃()喑()哑()留滞() 禁锢()襁()褓()蓑()衣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寒浅洗礼忍冬留滞温声细语润如油膏 3、动手查资料,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整理后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4、反复朗读本诗,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节奏,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要掌握好句中的重音,请根据下列的示例给全文做些朗读标记:

(雨说:四月已经在大地上等待久了……)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 的大地 5、自由朗读,写出各节诗所表达的内容:【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 顿等作标 记,并要谈谈听读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读全诗,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 1、诗的题目是“雨说”,你知道她是对谁而“说”的吗?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诗中“雨”所说的那些话,想一想诗中的“雨” 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有哪些特点呢?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本诗的主旨? 3诗的第七、八小节中,两次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 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 怎样的一个人吗? 四、品味欣赏朗读全诗后,你最喜欢本诗的哪一句或哪一节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雨说》教学设计

雨说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 情进行。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

“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解说:此导语的设计,力求抛砖引玉。一是由学生耳濡目染的古诗句谈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暗示诗人的创作底蕴;二是明示诗歌的作用,既隐含方法,又指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 朗读课文,罂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SL(pu )禁(『)锢(g u) 留滞〔zh 1)喑(y前)哑(y d)

新教师培训材料教案资料

新教师如何备课 如何能让一名新教师少走一些弯路,使教学效果获得更佳,在这里向大家谈一些见解。 一、初上讲台时要注意的问题 初上讲台的老师会出现一些雷同的问题。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时候40 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老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何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怎么样的备课。 二、好的备课标准是什么要讲一门课,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样的讲课,非但达不到前后贯通的效果,就连老师自己也可能讲到后面忘了前面。因此,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最好还要搞清楚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关系。老师准备的内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课教给学生的只有一杯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 新教师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一堂课该讲多少内容是有科学依据的,决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在熟悉教材全部内容并按教学大纲确定了章节学时后,便可以开始准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三. 新教师如何备课显然,备课就是去熟悉准备讲的内容,但是只熟悉内容不够,还必须明确这堂课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概念,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一般理解的??这一系列问题,在备课时就必须很清醒,并且要有意识地根据这些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去领会它。对于重点、难点或比较抽象的概念,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重视呢?在备课时要提醒自己在讲这些问题时,除了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外,还可利用板书引起学生对重点、难点的重视。如果在引出这些重点、难点问题时,能有意识地带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去理解难点和重点了。 四. 板书问题

教师技能大赛教案教学文案

2015年度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设计《液体表面的张力》 免师一班:杨杰 2015年11月

《液体表面的张力》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液体表面的张力 ●教学时间: 六分钟 ●教学对象: 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粤教版物理选修3-3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通过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引入课堂。然后由两组肥皂沫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分子动理论有关知识对液体表面张力现象进行了微观解释,最后设置“讨论与交流”和“实践与拓展”栏目,巩固新识。 2.地位分析:《液体表面的张力》是粤教版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教材是在前一章学习了液体的基本性质和液晶的基础上对液体性质的进一步探讨,与上一节的

内容构成了液体单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的微观解释主要基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因此本节内容是分子动理论的综合拓展和运用。 3.学情分析: 1.兴趣特点:学生对物理表现出浓厚的因果认识、操作和概括兴趣,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识基础:在学习了液体的基本性质和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对生活中的各种液体及其特性具有许多丰富的感性认知。 3.认识困难:兴趣有了,但是学生对表面张力的现象只是处于感性阶段,不能理解其中的特点,受力情况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液体表面张力现象;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作用效果;解释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生活中各种相关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液体表面现象的实验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微观解释,理论分析,学习

雨说 教案教学设计

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邓少华 2、雨说 知识目标: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 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归纳每一小节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育目标: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一句 教学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自古至今,有许多的诗人都要用诗来赞美春雨,你能背诵几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一首关于雨的诗。 作者,台湾诗人,80年代曾被选为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约莫每120名居民中就会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在香港、台湾的高中课本里都选有他的诗。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而著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讨论: 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1、探访四月的大地 2、雨轻轻地来了 3、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 4、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5、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6、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7、 8、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9、交代最终的归宿 三、问题研究:(分小组讨论) 1、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 (有亲切感,用儿童化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心理,口语化)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 (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 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 2、读写生字词 教学课后记: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主要让学生体会如何用拟人化的语言去学写一些简短的小诗,从中感受写诗的乐趣。

技能大赛教学设计

技能大赛教学设计 技能大赛教学设计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地理教育实习是为师范教育方向本科学生开设的实践类必修课程,教育实习是该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通过实习,使学生接触中学地理教育实际,将所学的地理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和中学地理教育调查的能力,强化做一名合格中学地理教师的专业认识。 教育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学时数为12周,是实现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由于教育实习受非教学因素制约较大、在教学大纲中规格要求极少、内容的伸缩性很强,所以该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的基本功训练。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和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和创造奉献、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 (2)通过深入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实际,进行独立的教学实践,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和特点,使实习生将所学的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地理教学工作实践和班主任工作实践,掌握地理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和技能要求,培养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的能力; (3)通过深入中学班主任工作实际,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理解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培养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和中学生的素质现状,中学教育对教师素质、技能的基本要求;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教育规律,总结中等学校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培养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主要的教学内容 1、备课试讲 备课试讲放在校内进行,时间1周,采取学生分小组集中备课试讲的组织方式。备课试讲是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在学生踏上讲台之前,必须通过备课与试讲,备课试讲不合格的学生不准进入教学实习阶段。通过备课试讲实习使学生达到: (1)明确备课的计划性、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预见性要求。熟悉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法、根据中学生实际状态安排教学过程的基本方法。 (2)熟悉教案编写的规定格式。能够独立编写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教案。 (3)通过试讲使学生熟悉课堂教学的常规技能,如导入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