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教材教法理论考试精品版

合集下载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专业考试题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专业考试题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专业考试试题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2.关于我国湖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为的湖B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为的鄱阳湖C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为新疆的艾丁湖D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为的纳木错解析: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的湖我国海拔最高的湖的纳木错我国海拔最低的湖新疆的艾丁湖3.我们的家乡省有很多名垂史册的人物,他们是家乡的骄傲,其中有一位著名女作家萧红,以下作品中有一部不是她的作品,请选出来(C )A长篇小说《呼兰河传》B长篇小说《生死场》C短篇小说《故乡》D散文《孤独的生活》4.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中心学说是( B )A中庸之道B“仁”的学说C“生而知之”D君权神授5.油锅着火时,可向锅放入(C ),冷却灭火。

A 凉水B冰水C切好的蔬菜D以上都可以1.以下哪一项不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B )A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B引导学生自主学习C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D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什么(C)A《诗经》、《孟子》、《论语》、《大学》B《诗经》、《孟子》、《论语》、《春秋》C《大学》、《中庸》、《孟子》、《论语》D《大学》、《中庸》、《孟子》、《春秋》3. 黄河发源于我国(D)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9个省区,最后于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A B C D4. 1814年,英国人(D )制造了第一辆火车机车A、瓦特B、牛顿C、富尔顿D、史蒂芬5.(B傣)族人民生活的地方炎热多雨,地面潮湿。

为此,聪明的人们利用本地盛产的竹子,搭起了上下两层的竹楼。

A苗族B傣族C白族D壮族1.判断题: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答案:正确2.联线题:请把省与它的简称联起来闽湘赣晋3.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C)A夏朝B周朝C朝D商朝4.人的寿命有多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人在(C65)以前算中年人,按照生物学原理,人能够活到100多岁。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标部分(20分)一、填空题(共10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3、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驾。

这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爱心地生活。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用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这“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要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是指某一教学内容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二、简答题(共6分)1、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2、怎样全面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或《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1)、品生: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

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品社: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比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020年小学品社生教师理论考试试题精编版

2020年小学品社生教师理论考试试题精编版

小学品社(生)教师理论考试试题Array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其中()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A.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B.愉快、积极地生活C.健康、安全地生活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型综合课程D.生活课程3.品德与社会课的评价功能主要是诊断与调节功能和()功能。

A.强化与教育B.终结性评定C.比较与分等D.提高与尊重4.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

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5.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追求的是()。

A.教育的思想性和人文性B.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C.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D.教育的综合性和人文性6.教学“神奇的手”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做“手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的活动来感受手的神奇。

A.会做事的手B.会说话的手C.会表演的手D.会认物的手7.让学生明白:如果危险发生了,不要慌张,要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乐乐的衣服着火了,他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脱下衣服B.用冷水浇C.迎风跑出D.就地翻滚8.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A.110 B.122C.119 D.1209.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传统节日。

A.彝族B.布依族C.傣族D.蒙古族10.《我的同学和老师》单元教学中,设计“我给老师画张像”的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

A.动手能力B.爱老师的情感C.创造能力D.绘画能力11.“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是可回收的垃圾。

2020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测试题精品版

2020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测试题精品版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测试题
一.教学策略
1.“品德与规则教育”教学策略流程:
2.“愉快、积极地生活”教学策略流程:
3.“集体主义”教学策略流程:
4.“健康、安全地生活”教学策略流程:
5.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流程:
6.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流程:
二.教材教法
(1).填空
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为基础,以培养
()、()、()的儿童为目标的()课程。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3.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这三条轴线是()、()、()、
四个方面是()、()、()、
()。

(2).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3). 列出你周围的同学、老师、家人或周围的人身上的优点,并
制定一份计划写一写自己如何取长补短。

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标部分(20分)一、填空题(共10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3、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驾。

这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爱心地生活。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用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这“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要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是指某一教学内容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二、简答题(共6分)1、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2、怎样全面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或《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1)、品生: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

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品社: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比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中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试卷

中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试卷

小学品德与生活试卷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测试题(二)教学理论(7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课程。

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为基础,促进学生()和()的综合课程。

3、《品德与生活》课程具()、()、()的基本特征。

4、《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用正确的()引导儿童的生活。

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开展儿童喜欢的(),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得到熏陶,()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5、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体现以()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的能力,成为有()、有()、有()和()的人。

6、《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功能是诊断与()功能、强化与()功能。

7、《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激励();促进()的发展,提高()质量;促进教师的(),提高()能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3、《品德与生活》课程,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这里三条轴线指的是什么?四个方面又指什么?4、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三、案例分析(20分)下面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上)第十课《父母的疼爱》的教学设计,请你谈谈每一环节作者的设计意图。

一、教学设计背景心中有他人,是道德发展的根基;心中有父母、有家人是这种发展的第一环节。

《父母的疼爱》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的第二课,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激父母,关心、孝敬父母。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2020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

2020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试题(两套)

《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姓名:分数:一、填空题。

(38分)1、本课程视儿童的()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生活、主动参与生活、()的过程。

2、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

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3、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儿童与()、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4、引导儿童()、学会关心、()是《》这门课程的核心。

5、参与并享受()、()、()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6、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访谈、()、成长资料袋评价、()等。

二、判断题。

(25分)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家长的教育。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4、本课程旨在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5、《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生活能力提升。

()三、简答题。

(21分)1、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2分)2、教学内容如何选择?(9分)四、论述题。

(16分)请谈谈本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

《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测试题(二)一、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投入使用,新版教材更加注重法治精神培育。

()2、《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3、《品德与生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

()4、青少年只要不犯法,不懂法、不学法没关系。

()5、《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到,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6、《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最新中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试卷及答案

最新中小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试卷及答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试卷一、单项选择(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框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其中()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

A.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B.愉快、积极地生活C.健康、安全地生活 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

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3.教学“神奇的手”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做“手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的活动来感受手的神奇。

A.会做事的手 B.会说话的手C.会表演的手 D.会认物的手4.让学生明白:如果危险发生了,不要慌张,要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乐乐的衣服着火了,他不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脱下衣服 B.用冷水浇C.迎风跑出 D.就地翻滚5.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A.110 B.122C.119 D.1206.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传统节日。

A.彝族 B.布依族C.傣族 D.蒙古族7.《我的同学和老师》单元教学中,设计“我给老师画张像”的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

A.动手能力 B.爱老师的情感C.创造能力 D.绘画能力8.“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是可回收的垃圾。

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 B.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报纸矿泉水瓶 D.烟头建筑垃圾9.“我的阳光计划”讲述了“爱因斯坦的小板凳”的故事,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意义是()。

A.学会负责 B.相信自己C.诚实勇敢 D.学会欣赏10.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新课标教材教法理论考试精品试题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标部分(20分)
一、填空题(共10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
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3、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驾。

这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爱心地生活。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用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这“一条主线”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要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是指某一教学内容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二、简答题(共6分)
1、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2、怎样全面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或《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
(1)、品生:课程的总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

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品社: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比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三、实践题(共4分)
活动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

请选择你熟悉的4种教学活动形式举例说明。

常用的教学活动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讲故事、练习、讲授等
品生、品社教材内容部分(80分)
一、填空:(24分)
1、从故事《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和《敢于承认错误的乔治.华盛顿》中,你知道了
诚实的可贵;或勇于认错也是诚实勇敢的表现。

2、拍手拉钩不要变讲的就是要说到做到。

3、水污染的原因工厂废水、生活废气物、化肥和农药等。

4、面对生活的困难和艰辛,尤其是残疾人顽强奋斗,自强不息,事迹令人感动和钦佩的有张海迪、桑兰、雷勇等。

5、交通运输的方式主要有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我们所在的地方常使用哪些交通工具?为什么?交通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我们所在的地方常使用公路运输这方面的交通工具。

问题有:道路堵塞、尾气污染、噪音、交通事故等
二、简述(18分)
“一诺值千金”。

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以诚信作为经营的基本理念,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简单之:对自己给别人的承诺要说到做到,自觉地把诚信作为人生的信条。

2、“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用自己的爱心托起他人的梦想,点燃他人的希望,进而自己感受到助人的快乐;简单之: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克服了困难,自己心理也感到快乐。

3、促进祖国统一,我们能做些什么?(略)
三、连一连(12分)
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帕米尔高原
我国的最东端蒙古俄罗斯缅甸印度
我国的最西端乌苏里江
三、请写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策略,并谈谈你的认识与理
解,创新与建议。

(10分)
1、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
一、
二、课前体验
三、
四、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
(2)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3)
(4)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5)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五、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2、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
一、课前初探
二、课中深究
(1)
(2)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3)
(4)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5)
(6)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五、请为环保事业写一则广告:(略)
六、拟订一份合理、可行的出行计划(16分)(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